首页 1926之崛起 下章
第四百九十七章抗战都来给委员长添乱
 而马鸿逵的三十一师调至宁夏,则是因为马鸿逵在围剿鄂豫皖红军时,他的三十一师保存实力,出工不出力。这让蒋介石十分恼怒,蒋介石甚至准备让刘峙将三十一师武力缴械。

 还是马鸿逵的老爹,时任安徽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在中原大战中为蒋介石多方奔走,策反了不少西北军部队的马福祥,见事情不妙,亲自去见蒋介石,为自己的儿子求情。表示他自己愿辞去所有职务,替这个不孝子赎罪。

 蒋介石看在马福祥几年来尽心尽力做事的份上,这才网开一面,免去马福祥安徽省政府主席职务,转任国民政府委员。同时,同意把马鸿逵调至宁夏。

 不过,他并没有准许马鸿逵把三十一师全部带走,而是仅仅让他带走了两个团去宁夏省主席任上。

 至于高桂兹部调至榆林,也是事出有因。

 中原大战后跑到晋东南的高桂兹,接受中央改编后不久,就被山西特委军委书记谷雄一策反了一个一个多团,并把这个旅拉到了太行山区的平,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24军。

 蒋介石担心高桂兹部在山西再受共蛊惑而发生兵变,同时也是为了在陕西有一个可以和杨虎城“掰手腕”的力量,这才借机把也是陕西人的高桂兹部调走。

 只不过,因为宋哲武的出现,让中原大战结束的时间稍有提前,导致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的时间,比真实的历史上也提前发生了几个月。

 外部长王正廷也信心满满地宣布,外部已经把苏军入侵一事提一战后成立的,专为维护和平、调解国际纠纷的国联仲裁,相信国联一定会干预苏联对中国的入侵。

 只是,南京的这些表态并不能得到国内民众的完全认同,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舆论开始转而对汪卫在两广组织叛,分裂政府的行为表示不满,不过仍有媒体指责南京政府消极抗战。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汪卫亲自出面,在广州接见学生代表和媒体记者时表示:‘任何代表中华民国的政府,都应该积极支持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军,坚决抵抗苏联的入侵,广州政府是坚决支持宋哲武在北蒙进行抗战的。如果中央军肯北上抗苏,他将命令广州政府部队停止北上,保证绝不出两广一步。如果蒋介石肯下野,他将马上集合国内各派军力,全力北上入蒙参战。’

 汪卫并号召为第四路军募捐,他自己则当场认捐一万大洋。

 此外,在泰山读书的冯玉祥也不甘寂寞,也在这时跑出来给蒋介石添乱。

 对韩复榘当年背叛深恶痛绝的冯玉祥到山东后,从不到韩复榘那里去,甚至济南城也不很少去。可是,这次冯玉祥却下山到济南召开中外媒体记者会,谴责苏联入侵北蒙,要求政府派部队北上抗敌。并表示,如果南京政府政府无力派遣北上援军,他愿意出面组建援蒙部队,统筹北蒙抗苏战事,并且不用政府出一分钱。

 让冯玉祥重组部队再掌军权,这件事打死蒋介石都不会同意。在蒋介石看来,冯玉祥不仅野心极大、胆量极大,他的号召力也极强。如果放任冯玉祥筹部队,蒋介石绝对相信冯玉祥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再建立起一支西北军来,那时北方刚刚安稳的局面又会不可避免地崩坏。

 冯玉祥这支猛虎,他是绝对不会,也不敢放出笼的。

 因此,蒋介石秘密指示山东省部,严密监视冯玉祥的一举一动,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非常手段。同时,指示对冯玉祥心有余悸的韩复榘,要加强对冯玉祥的“保护”以免冯玉祥受小人蛊惑。

 不过,冯玉祥的这番言论还是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天津的学生们甚至喊出了要冯玉祥重组西北军的口号。这让蒋介石很是恼火。

 此外,张学良、韩复榘、李宗仁、刘文辉、刘湘、杨虎城也都通电表示支持宋哲武抗苏。

 杨虎城甚至在通电中表示,如果战局需要,他愿亲率十七路军全体开赴北蒙,参加抗战。

 对于杨虎城离开陕西,蒋介石倒是很高兴看到。只不过,现在他的一个学生刘志丹,正在陕北领导红二十六军闹腾的很,杨虎城部一旦调走,恐怕陕北局面会很快糜烂。

 面对国内反苏的汹涌的舆论声势,宋哲武这个主角当然也不会无动于衷,在苏军入侵北蒙的第三天,他亲自撰文,在《北方晨报》上发表了《一寸山河一寸血,誓死保卫中华民国神圣领土——北蒙》的通电。

 宋哲武在通电中表示,虽然和武装到牙齿的苏军相比,第四路军还很弱小,可是为了中华民国国家主权的尊严不被践踏,神圣领土的完整不被侵犯,第四路军虽力有不逮,却愿尽其所有,拼死作战。只要苏军还占有一寸中华民国的国土,第四路军就绝不退缩,即使每一寸北蒙的土地都被第四路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也在所不惜。只要苏军还占有一寸国土,第四路军全体就会和侵略者血战到底,不死不休

 宋哲武的通电离刻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共鸣和支持,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支援第四路军抗击苏军入侵的轰轰烈烈的运动,各大城市都有学生组织进行募捐,支援第四路军。

 青年学生踊跃参军的热也再一次出现,各地支援第四路军的物资和到太原参军的青年学生把京浦路和平汉线挤了个满满登登。

 相比于全国各界的抗苏热,南京国民政府的态度相对要平淡得多,这让舆论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和压力始终没有完全消失。

 面对压力,南京政府再次表示,除了积极请国联干涉苏军入侵,还会在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上给予第四路军更多的支持,并追加拨付军费200万给第四路军。

 这些天来,蒋介石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内外的压力,蒋介石的心情也越来越焦躁不安起来。

 而正在这个时候,宋哲武的报捷电报及时到来,这让蒋介石万分高兴。

 北蒙战事越紧张,舆论对他的压力就越大。而北蒙战事越平稳,他的压力也就会越小,他也就可以从容应对汪卫和陈济棠、李宗仁等人。

 这场胜利,对于普通百姓和不谙世事的学生们来说,无疑会让他们对北蒙战事感到乐观,他们对政府的压力自然也就会减小许多,可以让他稍稍上一口气。

 虽然精通军事的蒋介石自己很清楚,这样的小胜,对于北蒙战事的最终胜败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甚至他还认为,这个让他稍感轻松的胜利效应肯定是极其短暂的。因为他并不认为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军可以抗住有备而来的苏俄几十万大军的疯狂进攻。

 在蒋介石看来,北蒙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即使他再向北蒙增加兵力也会是同样的结果。因为,现在的国力和国内环境都不具备战胜苏军的条件。

 现在,国内不仅有和苏俄联系紧密的以及众多对他蒋中正虎视眈眈的内政敌,还有一个最让他担心的东北问题,那里的日本人也在蠢蠢动。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让他抽调大量部队北上入蒙作战。何况,北蒙可要比东北远得多,苏俄的目的也仅仅局限于遥远的北蒙那个历史上的苦寒之地罢了。

 可这场小胜还是很有用处的,它毕竟给了他息的时间。因为胡汉民事件,又有汪卫在广州另立政府,蒋介石在国民内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蒋介石现在需要时间,他认为,只要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在他解决了广州政府后,他在内的地位就会得到空前的巩固,他就拥有了可以从容面对外部压力的资本了。因此,这个胜利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果然,这场“大胜”一经《中央报》刊载,立刻在国内各界引起巨大反响,民众对战胜苏军入侵产生了极为乐观的情绪,各地学生都举行了浩大的游行庆贺北蒙大胜,民族英雄的头衔也再次戴在宋哲武的头上。

 一时间,不论是街谈巷议,还是报刊文章,无不充满对宋哲武的赞美之词,民众和舆论都从政府抗战转到支持宋哲武抗战上来。

 此外,还有一件事也帮了蒋介石纾困解忧的大忙。

 在宋哲武上报战果的同一天,在苏军越过唐努乌梁山后,一直保持沉默的,以博G为首的ZG上海临时中央发表了题为《坚决支持中国各少数民族为争取民族自治,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迫的斗争》的通电。

 这封通电显然是取了在上次“中东路事件”中,ZG明确号召武装保卫苏联的教训,全篇通电并没有提到苏联一个字。不过,通电的含义还是很清楚的,各民族当然是包括蒙古族的,支持各民族自治也涵盖支持蒙古族自治,这也就是支持在苏联的伪蒙古共和国,当然也就是支持苏联。而且,自治和**在很多时候都是很难准确区分其含义的。

 感谢“G7”书友的月票!。  m.iSJxS.cOm
上章 1926之崛起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