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穿越时代 下章
391.第391章 、山东激变(下
 第八十二章、山东变(下)

 山东南部,大运河畔,济宁城

 虽然今年和去年的北方各省,一直都年景不好,天灾、兵、匪、饥民、东虏入寇…四面传来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坏消息,但傍着大运河这条淌着财富的黄金水道,济宁百姓的日子总算还勉强过得去。当别处因为苛捐杂税、缙绅盘剥和各种天灾闹得民不聊生之时,济宁却因为漕运而一直繁荣发达,并且城内有不少官军驻守,能召集起足够的民壮团练,即便偶尔有大股民经过,也都只敢避开济宁往别处走。

 然而,在如今的这个时候,济宁城终究还是陷入了战争的霾之中。哪怕是高耸的城墙,宽阔的护城河,城头上各式各样的守备器械,以及还算悍的民壮兵丁,也无法让济宁城中的缙绅感到足够的安心。

 因为,这一次被闻香教煽动起来围攻济宁的民贼兵,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从城头上朝外面望去,只见黑的到处都是人,甚至望不到边际。由于中原各地久旱无雨,农田裂,道路扬尘。这么多人一起行动起来,卷起的尘埃都已经宛如沙尘暴一般。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自然都是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拿着木石块、目光呆滞的逃荒饥民,但也有不少身材健壮、手持兵器、行动颇有章法的壮汉。甚至还有少量鲜衣怒马的骑手,在这支空前庞大的民军之中穿梭出没。此外,更有不少工匠、壮丁,利用沿途扒墙拆屋,卸下房梁、柱子获取的木材,在就地捆扎、制造各种攻城器械。

 不过,跟一般的民叛贼不同,在此时围攻济宁的寇之中,夹杂着颇多披红挂彩的艺人,拿着各种敲锣打鼓的响器板子,还有旗幡彩带和香烛供桌,甚至准备了专门的大车拉着神像,整地组织祭拜和讲经,同时还散发给信众一些掺了盐的糠菜饼子…虽是粮,但已是亡饥民眼中的珍馐美味。

 ——这是闻香教自从天启二年徐鸿儒起事兵败之后,时隔十年的又一次大规模起事。

 闻香教,乃是明朝后期出现的白莲教分支,(中国这边都称为某某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互不统属,其实闻香教跟白莲教的关系,大概就跟新教和天主教的关系差不多,拜的都是差不多同样的几尊神),最初在万历年间由王森创立,王森死后,其子王好贤和王森的徒弟徐鸿儒等继续传教。历二十年的地下发展,闻香教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四川各地,信徒数量一度竟至二百万之众。

 看到教门已经有了这般庞大的势力,教主徐鸿儒便在天启二年起兵造反,叛军一度声势浩大,四方云集,聚众数万,攻重镇,断漕运,所向披靡,一时震动天下。但随即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节节失利,充分暴了这帮人身为乌合之众的本,常常有数万教众被数百官军冲垮的扑街场面出现。最终,徐鸿儒兵败身亡,王好贤南逃扬州被杀,闻香教因此遭受重创,内部也爆发了分裂,一度被迫偃旗息鼓。

 在天启二年的徐鸿儒叛败亡之后,闻香教一直是大明朝廷重点打击的心腹大患,但是扎于本土的闻香教生命力很顽强,尽管朝廷严厉镇,但闻香教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只不过行事低调了许多。

 到了崇祯年间,天下兵灾祸愈发酷烈,朝廷已经无力再打闻香教,于是闻香教这一造反专业户又再次死灰复燃。‮是其尤‬在崇祯三年、崇祯四年、崇祯五年,从山东到河南再到山西、陕西,整个中原连续三年大旱,是所谓:“既无收,麦又难种。野无青草,十室九空。于是有斗米值银五钱者,有工作一不得升米者,有采草树叶充饥者,有夫弃其、母弃其子者,有卖一子女不足数餐者,有自缢空林、甘填沟渠者,有饿死路侧者,有鹑衣菜而行乞者,有枕比而毙者,有泥门担簦而逃者,有骨相残食者。”

 崇祯五年夏,黄河大堤于孟津决口,无数村镇化为泽国,更进一步加重了中原百姓的苦难。

 而尽管天灾如此惨烈、庄稼颗粒无收,但朝廷官吏的苛捐杂税,地主缙绅的地租高利贷,还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减免,继续沉甸甸地在老百姓肩头上,甚至还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偌大的中原沃土,千村万户无炊烟,被剥了树皮的枯树上都是吊死自杀的农妇,连杂草都枯死的路边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

 如此生不如死的惨烈绝境,让百姓在绝望之中渴求着任何最虚幻的拯救,于是闻香教的信众再次如同滚雪球一般暴增,几乎可以与十年前徐鸿儒起兵之时媲美。近期又有某个秘密势力慷慨解囊,资助了闻香教一大笔军械粮饷——于是,新任闻香教主王可,就果断下令在山东再次发动教门,起兵造反了!

 此时此刻,成百上千的坛主、香头、传经人,正在懵懵懂懂的饥民之中来回走动,给他们宣讲鼓劲:

 “…末世大劫就要到了!这三年来,河南那边是赤地千里,庄稼颗粒无收。山东的东边靠海,得了龙王爷照拂,总算还稍微好一点,咱们西边这几个府的旱情就跟隔壁的河南一样重!但老天爷大旱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朝廷非但没有赈济,天下间各处都只有缴不完的苛捐杂税,前几年又添了辽饷,最近更是还要再添一笔剿饷!官吏差役死命催,动不动就打杀人命,当真是民不聊生啊!”

 “…这样的末世里,天下百姓都苦得活不下去了,咱们山东也是一样的惨啊!庄稼歉收绝收了好几年,朝廷的苛捐杂税依旧一文不减!那些富人地主都不税,却拿我们这些穷苦人往死里榨!”

 “…每一户人家要的捐税地租加起来,比田里出产的全部庄稼还要多上几倍,种地就等于是自杀!想卖地又卖不出价儿!小民祖祖辈辈好不容易攒下的几亩地,被黑心缙绅到一百亩地才卖五两银子的价!而那还是上好的良田!次一点的田地还没人要,又不敢种,因为种了庄稼之后,收一斗谷子就得缴十斗谷子的租税!这泼天一般的捐税、辽饷,剿饷,就都要出在我们小民的田地上,得大家只好把田地抛荒!”

 “…那些收税征粮的官差过来村里,且不说正经官税,光是他们的好处费,一次就要钱几十贯,穷苦百姓兜里没钱,田地又卖不上价钱,没有人理会,只能先卖儿女再典押田地,那些买地的大户又黑心,一亩地在灾年只能拿到百十文,这点小钱还不够官差买酒吃的,他们一年若是来上十几次几十次,大家都得被到死路上!官粮税赋缴纳不齐,儿女田地能卖的都卖出去了,可还是不能善了,为了不去坐牢戴枷进站笼,咱们穷人只能去借高利贷,可这高利贷又哪里是好随便借的?等于是在家坐牢罢了!还不管饭!”

 “…满眼看去,各县都是十室九空,早晚看不到炊烟生火。你就算勒紧了带,将辽饷剿饷和粮赋统统齐,又能怎样?整天吃的都是树叶草,能有些米糠麸皮放进去已经是福气,穿又没得穿,吃又没得吃,钱粮全被官差刮干净了,然后这‮算不还‬,本乡官吏强豪还要借机侵你的田地,拉走你的儿女和婆娘,把你从窝棚里轰出去,让你什么都剩不下!不是饿死在路边,就是被打死在大户家丁的下!”

 “…咱们都是官府催的活不下去的可怜人,只想聚集起来求一条活路!只要烧香虔信,拜祭弥勒佛祖,无生老母,听教门的话,打破这个世道,大家‮够能就‬得救,死了也可以入极乐家乡,不用再被这等苦难折磨!不是我们一心想要做贼,是这末世大劫得我们不得不拿起刀,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拼搏!”

 虽然这些闻香教“传经人”的口才,大概只能说是一般,但那些面有菜,身材瘦弱的饥民,还是全都听得入神,有人满脸怒,咬牙切齿,有人听的动情,不住热泪盈眶,不住的擦拭眼角。

 ‮法办没‬,现在的山东就是如此,连绵的水旱天灾,朝廷的赋税徭役,早已让山东遍地是绝望的百姓,甚至连小地主都已经活不下去——为了几口充饥的粮,他们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儿女;为了永远也缴不完的田租和赋税,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甚至连埋进地里的亲人尸体,也被更加饥饿的民给挖出来吃掉…原本他们只是如同行尸走一般浑浑噩噩地晃,能活一天就活一天,活不下去了就随便死在哪儿了账,但方才的那番演说,却如同一扎进心中的长针,让这些麻木的人们回想起了往日的悲痛。

 是啊!想想那缴纳不完的苛捐杂税,想想那连续几年没什么收成的田地,想想身边不断饿死病死的家人,很多人突然发现,从自己出生时到现在,似乎就从来没过上什么舒心太平的日子,每年每月每都在苦苦地煎熬,都在想着怎么活下去,可还是活不下去!一边是老天爷不下雨,一边又是朝廷派下来筋扒皮的辽饷和剿饷,这等横征暴敛的祸害甚至还超过那旱灾蝗灾,不光让人饿死,还让人卖儿卖女卖地,背上几辈子还不干净的高利贷——这样暗无天的世道,不是末世是什么?不是大劫是什么?

 所以,听那传经的神汉讲什么末法时代,讲什么大劫将至,不说那些原本就信教的香众听得如痴如醉,半路上新来的人也是信服无比,这日子就是快要到头了,快要到绝境了,什么大劫将至,这一次次的旱灾、蝗灾、官府的赋税,缙绅的催租,难道不是大劫吗?这就是末世光景!这样的光景,这样的年景,谁还能活下去?谁还在乎太平?谁还在乎王法?都想着造反也不错,起来什么都不用了!反正这世上已经根本没有让他们留恋的东西,索就在这几十斤烂掉之前,狠狠地厮杀一场,拉更多的人下去陪葬吧!

 趁着众人情绪高涨‮候时的‬,那些神汉神婆又开始到处送符水撒香灰,说是能让人百病不侵,还在吆喝着:

 “…大劫将至,地上仙国降世,谁出力做事,谁舍生忘死,就能入极乐家乡,就能被神佛庇佑…”

 “…前边的济宁城里存着全天下几分之一的粮食,打破了城池,咱们就可以年年吃…”

 “…开了济宁城,人人吃,天天吃,还有美貌的婆娘睡…”

 如果是在太平时节说这个,恐怕不会有太多的人会加入进去,可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成了仿佛溺水濒死的绝望之人,就算有一稻草丢下去他们都要丢下去抓住,何况这闻香教的确有拨出粮食在赈济大家,只要入教烧香,每天多少有点吃的,别想着吃,勉强不被饿死顶天了,可这好歹是一条活路。而与之相比,官府和缙绅却‮有没都‬一颗粮拿出来——在这个时候,饥民们不信闻香教信谁?

 嗯?可能会死?他们已经不在乎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早已让他们把泪水干。死了又能如何?这苦日子终于到头了,总算能够离苦海了——当‮人个一‬连死都不怕‮候时的‬,也就没什么可在乎的了。

 于是,在闻香教众的鼓励和催促之下,成千上万的民都如痴如狂地嗷嗷高喊起来:

 “…弥勒降世,西天神国!”

 “…真空家乡、无生老母!”

 “…开了济宁城!粮食吃不尽!”

 ——平时再怎么温顺如羊的百姓,在陷入绝境‮候时的‬也会变得狰狞可怖,一两个穷汉自然做不得什么大事,可若是把几千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多的百姓聚集起来,那就是天崩地裂一般的浩瀚伟力!

 看着这些形销骨立破衣烂衫的灾民民们,一个个群情奋的样子,闻香教的铁杆教众和大小头目们赶紧趁热打铁,把他们之中的青壮挑出来,每人发了半个粮饼子、一,预备让他们打头阵蚁附攻城。另一些老弱则被分发了装满泥土的麻袋,准备让他们顶着守军的箭矢和滚石檑木去填护城河…

 作为闻香教的嫡系武力,几千衣甲鲜明的“奉教力士”在炮灰们后面督战掠阵。而更让城头守军感到惊悚的是,居然有几门沉重的火炮,被闻香教贼人缓缓推了过来——妖贼从哪儿搞来的这等军国利器?!

 ※※※※※※※※※※※※※※※※※※※※※※※

 在距离济宁城两里多外的一座茶棚的茅顶之下,教主王可和闻香教中贵重人物相对围坐,远远望着数以十万计的民在教众的指挥下,黑动着,准备着用性命和血把济宁城给啃下来。

 面对此等大场面,王可一时间志得意满:“…诸位,现如今局面大好,各处百姓苦难深重,都等着本教出面带他们离苦海,而官府已经是焦头烂额,首尾难顾,本教此次发动,定当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虽然教主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但几位教中长老却似乎有点信心不足,只见他们互相换了几个眼色,最后由一位辈分最高的长老站起来开了口,“…启禀教主,恕属下直言,我军眼下虽是一呼百应,声势浩大,但毕竟还没有真的打过什么硬仗。而且之前给咱们送来钱粮军器的那些家伙,恐怕也没安好心…”

 “…呵呵,这些我都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指望咱们能够成事,只是想让本教把事在山东地面上闹起来,给他们在朝中的对头添点儿堵!不过…那又如何?”

 王可冷哼一声,淡定地解释说,“…这大明朝廷近年来又是苛捐杂税,又是辽饷剿饷,又是连年大旱,现在又是黄河决口,当真是龙脉断绝,气数已尽。无数百姓受苦受难,为求解,都是烧香虔信本教,只要放手做起来,立刻就会有千千万万的穷人响应,不说席卷天下,至少横扫中原是没问题的。

 那些朝廷里的大官儿把咱们当棋子,咱们又何尝不是把他们在当猴耍?不管他们心中有什么计策,那送来的军械粮食可都是真的!而济宁城内存粮颇丰,守备薄弱的消息也是真的!只要我们打破了济宁城这个运河枢纽,手里就有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起码几百万石的粮食。有了这么多的粮食,咱们就能在这中原地面上点起一把大火,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民户都动起来,打下一片大大的地盘!而不是像十年前的徐鸿儒那样缩在一个地方等死!届时那些自作聪明的朝廷大官,纵然有千般谋划,万种阴谋,又能奈我何?”

 如此解释了一番之后,看着几个经历过徐鸿儒造反惨败的教门长老,还是一副信心不足的模样,王可只得叹息着摇了摇头,劈手下达了指令“…先让炮兵打上几响,然后全体擂鼓攻城!”

 ※※※※※※※※※※※※※※※※※※※※※※※

 崇祯五年七月,闻香教再度作于山东,纠集数十万饥民截断运河,围攻济宁,天下为之震动。战六之后,济宁方才陷落。贼军于城中纵兵大掠,夺得粮草、辎重、金银无数。旋即,教主王可亲率大兵沿运河南下,号称五十万众,直捣徐州。又派遣一支偏师入河南,沿途大肆裹挟河南饥民作

 河南东部的地势平缓,缺乏结寨的地理条件,灾民聚集在平原上很容易被明军剿杀。然而,当明军无力进剿‮候时的‬,灾民们随之而来的反弹力量也就很是强悍。当河南官军被勤王令抽调去北京‮候时的‬,省内的“匪情”迅速恶化——此时河南境内已经遍地都是民,到处都是绝望到疯狂的人群,等到闻香教匪一入省内煽动,瞬间各县都是遍地群盗蜂起,开封、归德各地连连告急,全省局势几近糜烂不可挽救。

 与此同时,西北数股寇亦渡河东窜,经山西杀入河南,附贼者一时如云,中原象愈发炽烈…  M.IsjXs.CoM
上章 大穿越时代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