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魏文魁 下章
第十一章、魔鬼之声
 是勋是宏辅,乃当世善辩者也,有战国纵横家之遗风,此事天下知闻。只有是勋知道,就自己这点点儿口舌之能,其实放到后世不算什么,即便拉到大学生辩论比赛里去,都未必能得名次。所以善辩,前提必须是明于大势,并且深晓人心,当天下大势已经彻底改变以后,当所面对的是史无所载的某个聪明人,没有预先足够的谋划,他就未必能够说服谁了。

 比方说面前这个董蒙,从卫氏别业一路返回安邑郡署,路上是勋除了推理案情之外,就是反复思量,该当如何说服董蒙才是——当然啦,那时候他还并‮道知不‬董蒙此人可用,没有将其收入门下的想法,说服董蒙的目的,只是为了挖掘出事情的真相。

 是勋可以通过推理猜想出事情的大致因果,具体细节,终究是无从得知的,非得董蒙亲口承认才行。而即便董蒙亲口承认了吧,也把主要罪责都推给了家中长老,尽量把自己描绘得跟小白兔似的善良无害——有多少真实?注了多少水份?是勋分析不出来。

 然而是勋瞧出来了,董蒙心中充溢着对族内长老的不满。就辈分和亲疏、嫡庶而论,其实董蒙在族中的地位本不应该那么低的,倘若他肯用点儿心读书,多少能通一经,或许当是勋往访,长老们就要把他将出来待客了,期望能够被郡守相中,聘为僚属。是勋说他当所见,皆“腐儒”也,董蒙深表赞同——虽然他不能明说。但表情已经出卖了心中所想。那意思‮是概大‬:身逢世。通经何用?长老们皆目眚者也,似我这般珠玉,却偏偏不受青睐!

 是勋最善于察言观,当下抓住了董蒙的心理,并且趁着董蒙精神濒临崩溃的时机,及时撒出饵去——“卿,为董氏之主否?”

 董蒙闻言大惊,不抬起头来。愣愣地望着是勋。是勋与他四目相,也不说话——董蒙是聪明人,很多话不必要说得过于明白,说多了,反而着相。

 只听董蒙结结巴巴地问道:“主、主公待如何处分董氏?”

 是勋和蔼地一笑:“吾何有恨于董氏?然而董氏为郡内大姓,如此首鼠两端,吾又如何得安?虽然,通袁者,皆家中腐儒也,与公盛无涉。若公盛能主族中事时,吾其无忧矣。”

 这不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吗?利用这个机会。把董家那些老朽全都扯下马来,我扶你上台,你从此得以一吐中积郁,大展长才,而我也可以放心董家,相信他们不会再跟袁氏有所苟且,此非你我皆得其利之事乎?

 ——董蒙认为是勋是这样想的,是勋自然也希望对方认定自己是这样想的。然而事实上,是勋的目的,是要趁机给河东显族一大重击,削弱他们的实力。

 他在前一世曾经读过不少穿越文,很多作者喜欢把世家门阀描绘成主导社会舆论,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够主导历史发展的一大势力。写小说肯定要如此,要竖立一个强大的敌对面,给主角创造一重又一重的压力和危难,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世家门阀作为一个整体的阶层,确实在魏晋以后,直到唐朝前期,拥有巨大的力量,然而散至个体,却也不过尔尔。

 更重要的是,在这年月,包括世家、寒门、庶民在内,任何一个阶层都缺乏足够的阶级自觉,他们很少能够站在统一的立场上去看待社会问题。这也是是勋敢于发明印刷术的主要原因,从历史大势来看,印刷术使获得知识的成本下降,使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普及,是动摇世家根基的一柄利刃,但身处局中,很少有人能够看得清,从而加以反对——再说了,单独二三个体就算是先知,又能掀起多大风来?

 曹当年在兖州,不仅仅是处死边让而已,还为了稳固自身的统治,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打击世家门阀,后来“小霸王”孙策在江东也是这么干的——因为世家出于门第的优越感和地方保护主义,不肯与外来者合作——所以才遭到反噬。可即便曹在兖州已经搞得世家侧目,要是没有张邈、陈宫领头,没有吕布入兖,各家族也闹不‮么什出‬大事儿来。普通下点儿小绊子,岂曹孟德之类雄才所畏惧者乎?

 魏晋以后,世家‮上本基‬垄断了朝中高级职务,也就是说,朝廷皆为各大家族所把持,所以他们的力量才能更上一个台阶,甚至可以左右天子的废立、王朝的更迭。但在“九品中正制”出台之前,就总体而言,他们却还做不到这一点——单个的世家根本无法与王权、霸权相抗衡,更多的世家,则利益很难统一起来。

 所以是勋在没有真凭实据的前提下,固然收拾不了董家,但如今把董蒙捏在手中,有他的人证,那便并非难事啦。当然,董家与其他家族不同,祖上为儒家之圣,世代还与刘氏皇族联姻,身为儒生和汉官的是勋,做事不能做绝,否则必遭物议。

 倘若是柳氏或者卫氏,那便毫无顾忌了,可连铲除之也。这也是董氏敢于嫁祸卫氏的缘由所在——朝中只有一个卫觊为援,那又算得了什么?是勋真想干,分分钟可将其扫平。

 既然不能一脚把董家彻底踹翻,那还不如收入自己掌握之中——眼前的董蒙,不就是个最好的手吗?董蒙有智慧,有野心,有怨气,更重要的是,如今他已经被自己揪住了小辫子,轻易身不得啦。一朝之臣,有忠有,一族之内亦然,而这董蒙,分明就是个的,大可以毒攻毒…

 “今天下纷,汉室衰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正仁人志士奋发之际,亦英雄壮士建功之时。而卿虽抱宏图远志,养至德殊才,却为家中老朽抑,不得显扬于世,吾实为卿憾之…”

 是勋‮音声的‬是那么柔和、深沉,在此刻的董蒙听来,仿佛身陷梦魇之中,得闻世外之响…只可惜这年月佛教才刚传入,还不流行,否则他大概会本能地想到:这难道便是魔鬼惑世人‮音声的‬吗?

 于是在是勋的引导下,董蒙迷糊糊地写下了整件事情的过程,并且签下姓名,按下指印。当然啦,前因后果,关键之处,做了微妙的修正——

 董勋自去年逃离许都,来投河东董氏,族中长老商议过后,即将其藏匿于家中,董蒙并未参预此事。董氏暗通袁绍,使董勋刺杀太守是勋,即夺河东,以献并州高幹。董蒙探得蛛丝马迹,即密斩董勋。长老等计不能授,乃另募死士,与卫氏族中宵小卫霄同谋,借送油之机出是勋,谋害之。董蒙得讯,乃亲往相救,并出首告发族内之谋…

 总之,把董蒙给摘干净了,非但无罪,抑且有功。而且他此前密斩董勋,一方面忠诚于朝廷,另方面也不使族中阴谋外扬,后不得已,才始告发,真忠于君而孝于亲之典范也。只可惜,自古忠孝难以两全…

 当夜半,张既即率河东郡兵包围了卫氏本家,示以卫霄首级,及董蒙供词的副本。卫氏家主亲赴郡署请罪,并极言不预其谋,皆卫霄个人之所为也。是勋自称遇刺受惊,不肯出见,只使门客王凌与之折冲,最终卫氏推了族内两个‮人轻年‬出来当替罪羊,并献上田百顷、粮万斛,以资郡中所用,终于暂且撇清了关系。

 董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翌晨,秦谊率领郡兵,在闻喜县令的引导下包围了董家。预先按董蒙所指,掘出了真董勋的尸体,持之相示。董氏家主攀墙而问:“太守族董氏耶?”秦宜禄就马上冷冷一笑,回复道:“董氏之罪,已上奏朝廷,三公其断!如今能使董氏之祀不绝者,唯是侍中也!”

 世家大族,广有田产、庄院,户口繁盛,即便突袭,其实也很难一网打尽,好在是勋本来就没打算把董家连铲起。大族本有家奴、壮丁无数,真要是执械相抗,没有成千上万的兵马,还真未必能端得下来,所以是勋为了保证河东郡内的安定,也并不真想跟他们见仗。要是直接说:“董氏之罪,必族!”那就再无缓和的余地啦,起码闻喜县内便要大一场。

 所以秦宜禄按照是勋的吩咐,在答话里留了余地,董家还有路可走,自然不敢真跟官军相抗——这年月的世家大族瞧着烜赫,可要是朝中无人,还真没胆量暴力抗法。于是董蒙便在数十名是勋部曲的卫护下返回家中,接着董家连续开了一一夜的家族大会,最终商定的结果,长老们全数下台,献出其中一人顶罪,此后即由董蒙主持家中事务。

 因为年纪轻、辈分低,董蒙还不能立刻接任家主,暂且由他一名向来不管家中实务的半瘫叔祖继任一族之长。

 当然啦,至于董家必须以捐输之名献出的田宅、钱粮,那就比卫氏更要多出三倍还不止…(。。)

 ps: 战联一个老朋友也在起点发书了,央告我帮忙宣传一下,我最近忙,还没来得及品尝…谁先看看品相如何?——义利三国 (书号3148472)  m.IsjXS.coM
上章 汉魏文魁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