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魏文魁 下章
第三十六章、吾为周文(全书终)
 翌晨宰相会商中书,主要内容当然还是相关都内的谣言,崔琰希望御史台能够把这事儿给抓起来,桓阶和陈群却直摇头。陈群说了:“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若强导其源,恐人心更耳。”

 崔琰心说你跟是勋向来政见相左,结果对于他的话(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倒记得啊,还拿来就用…正待再劝,忽听门上禀报:“令公至矣。”

 众人闻言都不惊骇——我靠是勋起来了,还能来办公?啥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啊?面面相觑,都忘了该当起身接。

 随即便见是复搀着是勋,排闼直入,即于主位上坐下。众人一瞧是宏辅,整个儿人都瘦了一大圈,面色蜡黄如纸,手脚微微战抖,倒果然是大病初愈之相。于是皆来贺喜,钟繇就问了:“宏辅何得瘳耶?”

 是勋朝钟元常拱拱手,沉声答道:“吾本不起,昨夜梦会先帝。先帝云:‘曩者宏辅在蜀,故不得列位辅政也,岂因此而怪朕耶?吾孙冲昧,遂为小人所惑,卿若不救,望之谁耶?且归,且归。’吾泣而省,遂可动矣。”

 崔琰心说你装神弄鬼地说的什么瞎话,先帝还能托梦给你,把你的病给治好喽?谁信啊!当即冷笑道:“未识梦中所闻‘小人’者,谁耶?”

 是勋转过头去,朝崔琰微微一笑,笑意中似乎蕴含着无穷深意,不使崔季珪骨悚然。随即是勋就从袖内出一卷纸来,朝案上一掷:“太皇太后诏下。崔琰擅变先帝之政。惑主国。着即捕拿。”

 他的话音并不响亮,但是促发雷霆之变,崔琰当场就傻了,还想分辩什么,早被是复喝令卫士拿下,直投御史狱中。其余各相虽然也都惊愕,但看是勋突然活蹦跳地出现了,也都多少有点儿心理准备。皆不甚怪——桓阶、郑浑等不精神大振,钟繇、陈群却相视轻叹,鲍勋茫然无措,杨修垂着头,浑身战抖。

 随即是勋就转向杨修:“使德祖审断此案,可否?”

 杨修闻言大喜,赶紧拱手:“敢不从命。”

 是勋淡淡一笑:“及其羽,凡有五族。”杨修大惊,双眼瞪得象铜铃一般大…

 所谓曹托梦,当然是扯淡。是勋这回的病来得莫名其妙,就连张仲景也未能寻出病儿来。只能夕用针、药调理。其实是勋的身体机能是在逐渐恢复中的,但因为心情实在沮丧——他觉得自己快死啦,而且政亡人息,一切努力都将泡汤——在心理作用影响下,连续半个多月都‮上本基‬处于半瘫痪状态。

 是复不诸吏将朝中事禀报是勋,恐怕老爹受不了刺,直接就翻白眼儿了,但是勋本能地瞧出来有点儿不对…这孩子心里一定存着事儿呢,他曾经瞒了我‮多么那‬年,在老爹面前都装傻充愣,如今我已经有了免疫力啦,要还瞧不出来,干脆直接闭眼得了。于是某晚即密召桓范来问,桓元则不敢隐瞒,把朝中局势和是复的谋划逐一道出。

 是勋当场就惊了——我靠儿子真想学司马懿!不对,“司马懿”如今还躺在榻上动弹不得呢,他没有父亲的遗产,就敢愣充司马师、司马昭。这混蛋再继续这么搞下去,国家非大不可啊,倒时候不管谁输谁赢,靠曹德、钟繇等辈全都制不住。我一心避免“五胡乱华”的危局出现,就算现在咽气,崔琰掌权,只要国家平稳发展,起码能将灾祸延后,这要是由得儿子瞎搞,‮定不说‬还会提前!

 什么天命,竟然煽忽起了那小兔崽子如此大的野心!不行,老子还不能死!

 求生的**一强烈,竟然全身都能动弹了,便待召唤是复来训斥。但是桓范劝他,说公子此计虽然混乱朝纲,只要主公你不死,必能重新稳定,而且正好趁机采摘果实,又何必急于一时呢?是勋沉良久,干脆——我继续装病得了,看那小家伙还能搞‮么什出‬花样来。

 一直等到是复发动在即,是勋才终于不再装了,出两页纸来给是复瞧,一张纸上写的是“庆父虽病,鲁难未已”,一张纸上写的是“牝司晨,惟家之索”

 既然是勋清醒了,自可寻找各种机会暂时支开儿子,而与旁人密议,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老朋友董昭董公仁。是勋请董昭重为冯妇,再帮忙写几封假信,模仿崔琰的笔迹,把他妄图离间天家骨的罪名给坐实喽。董公仁也鬼,对是勋说:“崔季珪亦非庸才也,即实有心,安肯作书?”

 于是最终只写了十六个字,假装是崔琰愤懑之下,随手写来撒气的,结果被咱们给捡着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于《左传》,改“不死”为“虽病”,明摆着怨恨是勋嘛。至于“牝司晨,惟家之索”,语出《尚书·牧誓》,意思是母打鸣,预示家族破败——此为怨怼卞氏无疑也。

 是勋拿出这两张纸来,安排是复去暗中串联:官僚方面有董昭,功臣方面有夏侯惇、夏侯充父子,国戚方面通过曹安民去游说曹德,经学家方面自然是郗虑。原本希望曹德入宫去游说卞氏的,但曹去疾只是摇头,不肯参与,因此最终求到了郗虑头上。

 郗鸿豫恨崔琰切齿,当即勇挑重担,一大早地报名求见,往谒卞氏,拿出群臣联署的书信,请求卞氏下诏惩处崔琰。卞氏一开始还犹豫,说我不应当手国事啊,你可以直接把这联名信递给皇帝嘛。但随即郗虑取出那两张伪造的信纸来,卞氏当场就怒了:“竖儒焉敢骂吾!”

 无论是复暗中串联,还是郗虑往谒卞氏,都没提是勋大病初愈之事。只是说令公尚在。威名可用。此刻若不动手,倘若是勋真死了,便恐无人可制崔琰也。于是卞氏便在郗虑拟好的诏书上用印,下令逮捕崔琰。

 曹髦尚未亲政,则卞氏作为太皇太后,亦可代表王权。想当年霍光废昌邑、立宣帝,就是请的皇太后上官氏之旨——皇帝都能废,而况崔琰乎?

 郗虑出得宫门。即将诏书急送是勋,是家父子乃得一举而擒下崔琰。随即是勋命杨修审理此案,但“凡有五族”,杨修心中略一筹算,不大惊失

 要说杨德祖本来多智,后来被贬地方,经此挫折,傲气消磨,政治倒提升了不少,早就觉得最近的风声不大对。恐怕功臣集团要对崔琰动手。他与崔琰共掌内廷,在变更旧政方面仰承曹髦之意。勉强也可以算是崔琰同,这要万一老崔倒台,自己必受牵累啊。于是哀恳其父杨彪前去探望是勋,苦苦求情。是勋当时是答应饶他一条小命的,可如今开口便要惩治五族——

 崔琰用事后,自然会拥上来一群捧臭脚的,若论羽,数量也实在不少,比方说申宗、曲文,郝旭、孙琳、文履等人。但大多是年轻士人,并无深厚根基,若论地位、出身较高而能够称为“族”的,除去崔琰本人,其实只有三个:一是何晏,二是被崔琰荐为虞部尚书的程秉,三是曹同乡好友丁斐丁文侯,生贪婪。其数止四,若得五——除非杨修把自己也算上啊。

 其实是勋是想起了何晏之事,特意戏弄杨修而已,眼瞧着杨德祖脸色大变,这才一挑双眉:“德祖若为御史,则是四耳。”你要是肯离内廷,卸门下监之职,转任御史,那我就暂且放过你。杨修赶紧拜倒稽首:“但从公命。”

 随即是勋环顾群僚,又哆哆嗦嗦地从袖子里出一卷纸来,先递给钟繇:“吾新拟制,卿等共议。”

 这是他写好的一道制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条:

 一,把崔琰等人所制定的相关身份等级制度,以及工商业政策,一概废除,恢复原制。

 二,改任孙资为秘书监,贾逵为门下监,同时将侍从之臣从内廷的门下转移到外朝的中书。

 三,升诸葛亮为兵部尚书;司马懿为司隶校尉;罢免程秉,以张既为虞部尚书。

 四,天子成年并且亲政之前,不得再参与宰辅会商。

 钟繇等人瞧了,不面面相觑。他们知道是勋此番复出,必有功臣集团在后撑,而且如今军就掌握在其子是复与夏侯惇之子夏侯充手中,这会儿要跟是勋对着干,那是相当不明智的。陈群早已通过儿子陈泰,得到了是家父子的谅解,但他还是得说一句:“吾等无异议,但恐天子不允。”你把朝廷班子大换血也就罢了,竟然还手内廷的人事安排,曹髦能够答应吗?

 是勋冷冷一笑:“天子尚幼,国家事,何得不允?”他都没亲政呢,所谓君主对中书政令的批驳权,对内廷诸监的任免权,那就是一句空话。随即把杆一:“吾将自往,上奏天子。”

 崔琰被擒之事,消息传得很快,等是勋气吁吁进入内廷‮候时的‬,曹髦已经全都知道了,不面色惨白,跌坐无语。是勋报名而入,颤颤巍巍拜倒案前,曹髦木然地一抬手:“令公请起。”然后实在‮住不忍‬,开口就问:“令公之病,实久瘳耶?”其实你早就好了,是特意跟家装病呢吧。

 是勋站起身来,面无表情地说道:“天子聪慧。”

 曹髦苦笑道:“朕若聪慧,何得为令公所戏?”

 是勋摇头:“非臣敢戏天子,实崔琰蔽君圣听也。乃知人心未必同之于古,汉政未必适用于今,臣上法天,下应人,造作制度,先帝尚且首肯,何陛下听一人之言,而违众耶?天子者,所以育养万民,非万民供奉天子也,得民则昌,逆民则亡——陛下尚在冲龄,所学不蕃,反为聪慧所误矣。”

 曹髦沉下脸来,直截了当地问他:“令公以朕为逆民者耶?将亡朕耶?”你是想学霍光废立天子吗?

 是勋轻轻摇头:“光执国政,诸事皆白于光,乃可讽谏昌邑,谏之不从,虚之可也,乃擅废立,罹万世讥——臣不为此。”他霍光完全有能力独掌朝政,把刘贺当个傀儡嘛,何必一定要废掉呢?说着话,便将拟好的诏书呈上。

 曹髦一目十行,读完诏书,面色变得愈发难看。随即他抬起头来,紧盯着是勋的表情,一字一顿地问道:“今令公非止霍光耳,一崔琰而使公百僚归心,即不废立,以朕为新安(新安公刘协)耶?”

 是勋勉力提高声音:“臣从先帝,百战功成,所为天下安靖,岂敢想望非份耶?人君虽天下重,而孔孟之尊,又过于人君多矣!”你觉得当皇帝很了不起吗?我还真不把这个位子放在眼里!

 当然这只是表面文章而已,其实是勋这时候心里想的是另外一句话,一句他耳能详,但这一世始终没能亲耳听到过的话。呃,‮定不说‬将来的某一天,我可以自己来说一遍吧——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全书终)  m.IsjXs.CoM
上章 汉魏文魁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