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巨浪 下章
序 不一样的历史(二)
 正午时分,高悬在逃讠中央的烈烘烤在大地。

 山丘四周,数万身批明铠的将士严阵以待,在他们的四周,数万名身着蒙古服饰的骑兵早就布好了队列,随时准备冲上前来大肆砍杀。只是,神色肃穆的明军将士的目光并没有落在外面的敌人身上,而是子着阵前那个脖子后着死囚牌的罪人身上。

 随着一阵炎风吹过,明军阵营后方的帅旗呼呼扇动‮来起了‬。

 帅旗下,年仅二十二岁的英宗皇帝身披坚铠,神情严峻的子着远处的瓦剌大军。

 一个月了,整整一个月了。

 能够成功吗?

 战场上,不管是皇帝,还是兵卒,都受到了那股强烈气氛的感染。

 谁不怕死?

 此时,英宗皇帝想到的不是死,而是他花费一个月的时间,精心布置的计谋能否成功。

 “皇上…”

 听到旁边内侍的轻声呼唤,英宗皇帝回过了头来,随即朝着死囚旁边的刽子手看去。

 大明帝国的兴衰就要看今天了!

 ‮这到想‬,英宗皇帝朝刽子手微微点了点头。

 猛然间,一阵凉风吹过,随着刽子手手上的大刀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雪亮的光芒,跪在地上的死囚顿时身首异处,殷红的鲜血从失去头颅的颈子里了出来,如同雨点般的落下,染红了四周的黄土地。

 此时,有的官兵闭上了眼睛,有的甚至低下了头。

 英宗皇帝没有闭眼,也没有侧头,而是目不转睛的看着那颗脑袋凋落在黄土地上。

 土地,民族的根基!

 为了土地,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会与外来的敌人拼命。

 土地,也是唯一值得与敌人拼命的财富!

 是啊,值得眷恋的,值得为之舍弃一切的,只有那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土地!

 没等众多随行的锦衣卫反应过来,英宗皇帝已经策马向前,来到了军营的外面。转眼间,数万将士纷纷立矛,从他们眼中透出的神色也顿时坚定了许多。

 平常,见到皇帝时都要下跪。

 可是现在,他们不能下跪。因为,敌人就在不远的地方。因为,决定他们的命运,决定帝国的**,决定民族命运的战斗即将开始。此时此刻,他们必须穿好铠甲,攥紧手中的钢,擦亮双眼,准备用自己的一切去争取活下去的权利,去捍卫帝国的尊严,夺取民族的生存空间。

 “将士们,帝国的将士们!”英宗皇帝并没有停下,而是高举着佩剑,在阵营外围策马狂奔‮来起了‬。“一个月前,当豺狼冲进我们的家园,掠夺我们的财富,杀戮我们的同胞时,我们‮道知不‬,是否有一天能够夺回属于我们的财富,为我们的同胞复仇。一个月前,当你们穿上铠甲,拿起钢离开京城‮候时的‬,我们‮道知不‬,是否能够活着回到亲人的身边。现在,我们看到了希望,为死难的同胞复仇的希望。今天,我们就将知道,是否能够再次见到我们的亲人。希望就在你们的手里…”

 猛然间,英宗皇帝勒住了战马,将手中的佩剑指向了对面的骑兵阵营。

 “归途就在你们的身后,但是在踏上归途之前,我们要战胜前面的敌人,夺回我们的财富,为我们的同胞复仇!”

 “为同胞复仇…”

 紧随皇帝身后的数百名锦衣卫齐声喊叫‮来起了‬。

 “为同胞复仇…”

 数万名明军将士齐声纳喊‮来起了‬。

 顷刻间,呐喊声在天地间震着,在广袤的平原上回着。

 包围了小山丘,包围了明军阵营的骑兵似乎感应到了明军官兵身上燃起的熊熊斗志,发生了一些轻微的騒动。可是,騒动没有来得及扩散,在嘹亮的号角声中,骑兵阵营迅速分散成了数支骑兵队列,朝着明军阵营掩杀而来。

 此时,英宗皇帝已经退到了阵营后方。

 翻身下马后,他没有离开阵营,而是朝旁边一名黄头发蓝眼睛,传着传教士服饰的西方人微微点了点头。

 骑兵的速度很快,快到卷起了漫天尘土。

 骑兵的其实很猛,猛到万马奔腾时大地都为之颤动。

 可是,漫天的尘土遮挡不住明军将士的视线,抖动的大地撼动不了明军将士的士气。

 随着前排的明军将士将长矛斜在地上,后排的明军将士齐步向前,来到了阵营前列。他们手里都拿着长矛,一种没有矛尖,样式怪异的长矛。

 就在瓦剌骑兵距离明军阵线不足两百步‮候时的‬,分列成三排的明军将士纷纷端平了手上的“长矛”并且将“矛头”对准了正在杀来的骑兵。

 面对排山倒海般的骑兵锋线,明军将士没有畏惧,没有胆怯,他们只是紧紧的拽着手上的“长矛”目不转睛的盯着敌人的身躯。他们知道,曾经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征服了全世界的蒙古骑兵的时代即将终结。他们也知道,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个由大明帝国创造的时代!

 这一刻,杀声震天。

 下一刻,血成河。

 只是,洒出鲜血的不是明军将士,而是草原上的豺狼!

 明历八十一年(公元1449年)八月,土木堡。

 英宗皇帝率领五万明军将士,以阵前斩杀通敌叛国的臣王振为饵,使瓦剌大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发动总攻。最终,十二万瓦剌骑兵被歼,明军赢得了自太宗皇帝之后,与蒙古之间最为重大的胜利。

 此役,明军阵亡官兵不足两千!

 即便是太宗皇帝也未能在与蒙古的战争中取得过如此重大,或者说伤亡对比如此悬殊的胜利。

 傍明军带来胜利的不是坚铠利矛,‮是不也‬英宗皇帝的果敢决策。

 而是一万五千名装备了新式火铳与火炮,又大西教头训练出来的“神机营”官兵。据史料记载,此役中,神机营毙敌八万九千余。

 毫无疑问,打垮瓦剌骑兵,消灭瓦剌骑兵主力的正是神机营。

 火器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宰力量。

 此役不但消灭了蒙古军主力,还消除了帝国北部边患。此后近两百年,帝国北疆再也没有受到蒙古骑兵的大规模进犯。

 自宣宗皇帝于宣德十年改制,全面推行以帝国建立为元年的新历法,并且高度重视海上贸易以来,十四年间,帝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土木堡之役,正是帝国这十四年成就的一个缩影。

 在瓦剌部的连番进犯之下,英宗皇帝卧薪尝胆,不但高度重视与大西的海上贸易,还借助海贸从大西引进了制造火铳、火炮的先进技术,并且推行鼓励海商的政策,十四年间,帝国不但控制了与大西之间的海上航线,开辟了数十处海外领地,获得了大量海外资源,还建立起了当时最强大的陆海两军。

 面对瓦剌骑兵,明军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爪牙锋利的雄狮。

 同样的,土木堡之役也加强了英宗皇帝对海上贸易的重视。

 次年,英宗皇帝命英国公张辅从国库拨款五千两黄金,资助远洋探险活动。

 明历八十九年(公元1457年),经过七年的精心准备,王景弘之孙王珙率船队出海,南下数月,发现新大陆(大洋洲)。

 明历九十六年(公元1464年),马之孙马景成率船队出海,一路向东航行,横渡太平洋,于次年三月到达美洲大陆。直到二十八年之后,欧洲航海家哥伦布才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东岸。

 同年,英宗驾崩。

 因英宗皇帝未指定皇位继承人,其弟郕王与长子沂王争夺皇权。

 明历九十七年(公元1465年)正月,以北方大地主为代表的旧贵族拥立郕王,在北京登基称帝,帝号景泰。同月,以南方商人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家拥立沂王,在南京登基称帝,帝号宪宗。

 同年三月,景泰帝以“除难定邦”为名,亲率五十万大军南征。

 史称“宪政战争”的帝国第一次内战就此爆发。

 明历一百零一年(公元1469年)八月,双方于郑州签署停战和约,历时四年半的“宪政战争”结束。

 按照和约,宪宗退位,改称沂王,承认景泰帝为帝国皇帝。同时,景泰帝改文渊阁为内阁府,扩大内阁府权限,任沂王为摄政王,兼内阁首辅。

 至此,帝国形成了内外两府制。

 即,以景泰帝为核心,由大地主,旧贵族组成的中央朝廷为内府。以摄政王为核心,由商人,新兴资本家组成的内阁府为外府。

 名义上,景泰帝仍然为帝国皇帝,中央朝廷仍然掌握着帝国大权。

 实际上,内阁府才是帝国真正的中央政府。当时,支持摄政王的商人与资本家掌握着帝国的经济命脉,控制着对外通商的渠道,并且建立起了稳固的政治同盟,并且得到了新式军队的支持。

 毫无疑问,这样的情况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随着中央朝廷与内阁府的矛盾加剧,景泰帝代表的守旧势力与摄政王代表的新兴势力必然会再次爆发新的冲突。

 只不过,冲突并没有爆发。

 明历一百零五年(公元1473年),也就在内阁府成立后不到四年,景泰帝驾崩。

 因景泰帝无子嗣,摄政王继承皇位,号宪宗皇帝。

 同年,宪宗皇帝任命于谦为内阁首辅,并改内阁为九部,即内政、外事、武备、财务、司礼々牧、商贸、文教、通衙。

 次年元月,守旧势力发动“京师军变”妄图废除宪宗皇帝。

 平定军事政变之后,宪宗皇帝改爵制,并废除中央朝廷。

 至此,内阁府成为帝国唯一的中央政权。

 同时“宪政革命”结束,经历近十年的战,以及和平演变,帝国建立起了以宪宗皇帝为核心的,由商人与新兴资本家掌权的“初级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到明历一百一十九年(公元1487年),宪宗皇帝驾崩,孝宗皇帝即位时,商人与资本家的政治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历史的车轮仍然在滚滚前进,不会停止,也不会一帆风顺!  M.IsjXs.CoM
上章 巨浪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