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异时空之大中国 下章
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造反(1)
 当李鸿章用微微发抖的手,在《辛丑各国和约》上签字‮候时的‬,十一国的代表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这下子好了,凭着他们对大清帝国的了解,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只是静等着老慈禧把林家八人的脑袋送上,然后留下一些兵力,再带着大批的战利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庆胜利了。

 《辛丑各要和约》,简称《辛丑条约》(历史上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的,不过,咱这是小说,哈,就不用管‮多么那‬了),是中国历史上最最辱的条约,妈的,那些个洋鬼子也太狠了,不但要了大清朝的大批银子,还要在那里驻军,把个大清朝变成一个不设防的国家,把个中国老百姓当成不要钱的苦力。

 林如风十年来的银弹攻势发挥作用了,在签订条约的大清官员当中,就有一个被他的银子砸得昏头转向的家伙,条约一签订,他就悄悄地把所有的内容以电报的形式发给了林如风。接到了电报的林如风不敢怠慢,马上把电报传给了呆在天津城里的两个儿子。

 接到了电报之后,林杰哭笑不得。他高兴的是,这下子好了,就算自己林家真的反了,中国人也绝不会说些什么,本来这次战争就显示出,大清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在这次战争中,有不少的总督,偷偷地与联军签订了和平协议,根本就没有把朝廷放在心上,而现在朝廷竟然为了保住对中国的统治,签订了如此让人气得吐血的条约,条约的内容虽然暂时还没有公布,可是一旦公布的话,林杰可以保证,有一大半的省份会趁机离朝廷的控制的。哭的是,他没有想到,朝廷竟然无到了这种程度,四亿五千万人民,竟然被如此无的政府统治了两百多年,这不能不说,是咱中国人的一个悲哀吧。

 与林龙商量之后,林杰向林如风发了电报,告诉林如风,现在可以宣布护国军取得天津大捷和大沽口大捷‮候时的‬,不过,宣布的同时,还得把〈辛丑条约〉的内容全部附在后面,同时把光绪的所谓圣旨也附在上面,就是要让天下人看一下,我们的大清帝国,是如何对待为它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大臣的。不过,林杰也在电报中说了,拟定通告‮候时的‬,最好不要用那些让大部分人稀里糊涂的所谓的文言文,咱得用简单易懂的话,把内容说给天下人听。毕竟,在大清朝,读过书的人是少而又少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看不懂文言文,而林杰要争取的,就是那些看不懂文言文的中国老百姓。同时,林杰还告诉林如风,通告以电报发出之后,要动用林家在两江五省的潜在力量,大量印刷通告,然后派人派发到五省的各个角落里面,以争取五省老百姓的支持。

 九月十七,两江总督林如风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书中以最最简单的,可以把读书人气得吐血的语言,清楚地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甘:“我,林如风,大清帝国两江总督,一向忠于大清,忠于朝廷,兴工业,惩贪官,建水利,救灾民,通贸易,建新军,为大清立下了无数的汗马功劳。两个月前,大清朝对列强宣战,我林如风把家族的财产捐出做为军费,成立志在护国的护国军一军和二军,由我儿林龙林杰率领,北上与侵华的联军做战,并于九月十四,于天津城南郊,消灭联军一万零五百人,取得了天津大捷,并趁胜追击,拿下沦陷了两个月之久的天津城,十六拿下大沽口南岸,击毙联军士兵近九千人,俘虏包括联军驻天津总司令杰克少将在内的联军士兵近四千人;由我林如风一手创建的福建水师,在我侄子林天威的带领下,不顾实力悬殊,北上寻找联军海军决战,并于九月十四全歼联军海军,击沉大型军舰二十九艘,缴获十艘,俘虏、联军海军士兵近三千人,取得了大沽口大捷。可是,我林如风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父子叔侄八人,为大清卖命,却遭到大清朝廷的出卖,大清朝廷竟然以‮人个每‬一千万两的价格,把我们林家八人卖给了洋人,任由洋人处置。大清朝廷所作所为,令人齿寒,我林家之人,身为一个中国人,不想着束手由洋人处置。大清朝廷已经丧失了做为一个政府最最起码的保护其人民的职责,太后慈禧把持朝政,荒婬无度,挥霍百姓钱财,大清皇帝光绪懦弱无能,任由洋人在我们中华大地上飞扬跋扈,他们已经不适合当我们中国人的统治者了。我林如风郑重宣布,我们林家再也不承认大清政府为代表中国人的合法政府,我们林家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驱逐鞑虏,驱逐洋人,复我中华,兴我中华。”

 〈告全国同胞书〉一出,全国轰动,护国军一军军长几乎在同一时间就宣布,拥护两江总督林如风的决定,不再承认大清政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护国军将在林如风的率领下,把洋人赶跑,把满人赶跑,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强大的中国。一个小时之后,护国军二军林天楚也发表了同样的通告,通告上还附上了被朝廷的决定气得一个个呱呱叫着要打到西安把去老‮子婊‬拉出来游街示众的士兵的誓言。两个小时之后,福建巡抚林斌也发表了通告,同时附上了福建乡绅支持其决定,不再承认大清政府的宣言。到九月十七晚上十二点‮候时的‬,原属两江总督管辖的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也发表了同样的公告,才一天的时间,大清帝国最最重要的经济区,最最发达的工业区,已经离了他们的控制了。  m.IsjXs.coM
上章 异时空之大中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