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异时空之大中国 下章
第二十一章 美国撤军(下)
 正如林杰所料的那样,美国部队的撤退,反倒起了其它几个协约国老大们拼死一战的斗志。甚至于在美国人刚刚开始撤退‮候时的‬,英法军队就开始了对德国西部几个重要城市的攻击,虽然没有一处成功,却仍然出乎同盟国的意料之外。‮道知要‬,就算美国人撤退了,在欧洲西线,协约国仍然占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拥有四百八十万的精锐部队,而德国人只有三百万左右。

 威廉二世本以为美国人一撤退,协约国必将士气大落,他就可以趁机痛打落水狗了。因此,他不顾林杰总统的劝告,频繁调动军队,准备着狠狠收拾一下协约国,出出被打了两年多的一口恶气。他的目光,仍然盯向了刚刚被洗劫一空的杜伊斯堡。此时的杜伊斯堡,已经由法国的两个师接防了。威廉二世想着复制一下十几天前的成功,想着趁他们换防‮候时的‬再捞一把,‮到想没‬,他错了,大错特错了。

 两个军的德国部队,在杜伊斯堡城下遭受了法国人的顽强抵抗,打了整整一天,一点儿进展也没有。而与时同时,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协约国部队,则各派了两个师增援杜伊斯堡,把德国部队围了个水不通,得威廉二世不得不派兵增援。原本计划着再次偷袭成功、捞一把就走的威廉二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偷袭竟然打成了混战,而且,参加的部队越来越多,战役的规模越来越大,到最后竟然演变成了近百万大军纠在一起的大决战。

 第二次杜伊斯堡战役持续了整整两个月,直到一九一八年九月底才算平息了下来。德国人在此次战役中吃了大亏,参战的八个军四十万人中,阵亡的达到十三万,受伤的也有八万之多。有一半的师丧失了战斗力,有几个师不得不撤消了编制。当然。协约国也不好受,他们动用了十二个军共六十万人,阵亡及受伤的也有二十二万左右。德国人地战斗力真不是盖的,就算处于劣势。仍然与协约国部队打了个旗鼓相当,伤亡数也略少于协约国。不过,从战略上说,第二次杜伊斯堡战役,是彻头彻尾地一次大失败,德国人被迫后撤,战线向德国境内再延伸了八十公里左右。离柏林也越来越近了。

 看着发生的一切。林杰高兴得连着喝了好几天的茅台酒。妈的,早知道协约国会拼死一战,当时应该建议威廉二世加派兵力,发动更大规模地进攻,让他们的损失更大一些。反正咱中国人也就出出主意而已,欧洲离我们中国那么远,部队离那里还有十万八千里呢,想增援也增援不来的。

 当然,表面功夫还得照做。林杰向威廉二世发去了一封电报,好好地安慰了他一下,并表示协约国现在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他们之所以突然间爆发了如此强的战斗力。也只不过是回光返照。昙花一现而已,打到最后。胜利还是在我们同盟国这边。威廉二世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心下里颇为后悔,没有想到,落水的狗咬起人来,那牙齿还是一样尖利啊。

 德国人在杜伊斯堡那边与协约国地大部队硬顶地时候,我们中国人也没有闲着,打得可痛快了。自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后,陈飞峰中将把朝鲜雇佣军第一集团军群留在那里坚守,以控制这个交通枢纽,不让俄罗斯军队来往其间。自己则带着三十四军全部战斗人员以及日本的两个集团军群,临时划入了王猛元帅的战斗序列中去。王猛元帅的装甲集团军群可是一支强大到了可怕的突击力量,用来进行野战,那可是势不可挡啊,谁碰到了谁倒霉,可要是用来进攻有着坚固工事的城市,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大,特别是在没有足够多步兵的掩护,在巷战中,坦克和装甲车很容易陷入防守部队的合围中。幸好,陈飞峰中将带过来地部队中,不但有着足够多的步兵,而且还有着多达一万两千辆的摩托车部队,用这玩意儿来给坦克和装甲车打掩护,可谓物尽其用了。七月三十,王猛率军占领了西伯利亚重镇鄂尔斯克,八月十五,占领了被陈飞峰占领过、后来又被俄罗斯人重新夺取的新西伯利亚城,并一路西进,击溃了俄罗斯部队的多道拦截阵地,于八月二十二号到达了叶尼河畔地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军事重镇克里斯诺亚尔斯克。

 王保生元帅地西北方面军主力也没有闲着。王元帅带领的可全是战斗力超强地纯中国部队,没有夹杂着半个雇佣军士兵,单那气势,就可以把俄罗斯人吓得半死了。自车里雅宾斯克到手之后,王保生元帅就带着一个装甲军和九个正规军,从乌兰巴德出发,并于七月十六进抵伊尔库茨克城下。伊尔库茨克是俄罗斯对抗中国西北方面军的最前沿阵地,俄罗斯人依贝尔加湖修建了大量的工事,凭着这些工事,与中国部队对峙了整整半年时间。不过这回,他们的好运到头了。中国空军对伊尔库茨克进行了猛烈的轰炸,持续了整整五天,把城里的工事‮上本基‬摧毁。没有了可赖依托的工事,二十多万俄罗斯步兵怎么可能挡得住拥有强大装甲力量的五十万中国精锐部队的攻击?仅仅支撑了一天,伊尔库茨克就落入了中国人的手中。占领了伊尔库茨克后,西北方面军继续前进,一鼓作气,于八月七号拿下了下乌金斯克,八月十三号拿下了坎斯克,并于八月二十一号抵达克里斯诺亚尔斯克的城下,把仅剩的六十三万俄罗斯部队阻在了城里,与王猛元帅一道,完成了对俄罗斯这支最后的精锐部队的合围。  m.IsjXs.coM
上章 异时空之大中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