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第二章 依依不舍地转身(2
离开候时的,我不难过
晚秋的南京,充满萧瑟的味道。
走出排球馆,一阵凉凉的晚风袭来,我看见不远处有几个球迷在等我,道知我他们是从香港过来看我最后这场比赛的。这些单薄的身影传递给我一种温暖,让我一下子明白,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支撑着我。
上了大巴车,我的手机响起来,来电的是我的好朋友陈婷,她也刚刚作为记者采访过我。
接通电话,那端已经泣不成声:"姐姐,你今天打得很好,在我们心里你永远是最
的,大家舍不得你走!"
心底苦苦保护的那片区域,突然被这句发自肺腑的话语触动了,酸酸的…我开始哽咽,但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安慰她:"别哭了,总有要走的一天,没有人能在赛场上拼一辈子,尽管我也舍不得…今天第四名的成绩算可以了,我尽了全力,没有遗憾…"
挂断电话,我压抑已久的情感在这一瞬间像开了闸的洪水奔涌而出!
看着车窗外斑驳的灯光,我仿佛看见那个坐在球车中快乐的小女孩,看到那个因为意愿不去国家队而在站台上大哭的姑娘,看到那个在国家队宿舍里给队友们煮"凤爪"的"编外厨师",看到亚特兰大赛场上蒙面而泣的队员,看到体能训练房里挥汗如雨的32岁老将…
我告诉自己,不要难过,因为无悔。
以另一种身份归来
江苏队,是我的家。
2007年,我加入江苏仪征化纤女排的教练组,在学生之外,我又多了一重身份。
累吗?当然很累,但是我不想让自己停下来。
婚礼结束后,我就投入到紧张的联赛备战当中了。集训、比赛、总结…除了总结之外,联赛的预案也要出台,对整个比赛的指导思想,赛前的准备工作,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赛的…方方面面,做到有备无患。目的就是完成好任务,为十一届全运会的大考做准备。
对于自己来说这是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学新闻专业就当是练练笔头,最关键的是对我今后教练的工作也是一种积累。
随着体育市场化运作,排球这项运动也以俱乐部的形式于1996年步入了市场,转眼间已经十个年头了。自仪化以赞助的形式和江苏女排"牵手"时我还是江苏女排的队员,到俱乐部成立后我又回到女排做教练,虽然自己的身份在改变,但我对"江苏仪化女排"这几个字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厚。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