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夏立国传 下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海攻略(五)
 华夏四年十二月,华夏海军第一远海舰队第二支队都统领曾站在哥罗富沙(今马六甲)的城楼上,看着四处冒烟的城池和港口,还有远处蔚蓝的海面,上面也四处腾起黑色的烟柱,眼前的种种情景显示着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烈的海战,而这曾脚下的这座简易城池‮是不也‬被和平接收的。

 哥罗富沙海域是南海连接骠国、天竺海域的咽喉通道,每天经过的各国船只数以十计,所以这里也是海盗最猖狂的海域。这些海盗来自南海地区各处,有林邑人、有扶南人,也有顿逊人,分成六股势力庞大的海盗集团和数十股海盗小集团。这里原本分属于南边的丹丹国(位于苏门答腊岛)和北边的般达国(位于马拉半岛),但是丹丹国和般达国根本没有能力压制这群实力强劲的海盗,因为他们没有林邑国那么强大的水师,于是哥罗富沙海域变成了三不管地区。而要冲港口哥罗富沙虽然还是丹丹国的属地,但是这里实力最大的却是海盗。

 这些海盗无恶不作,他们洗劫每一艘被他们伏击的海船,杀人越货,不管是谁的船他们都不放过,而最富足的华夏海船更是这群海盗最喜欢打劫的对象。经过数十次惨痛的教训,财大气华夏开始改换手段,改进措施。首先是华夏商船将海船升级,大部分换成了简易版的威海大帆船,并加强了武装人员和装备,成为武装商船,而且总是结队行动。这些华夏武装商船火力强悍,水手也都经过完整的军事训练。算得上海军预备役。打起仗来比海盗还要凶悍。而华夏海军也开始派遣远海舰队的船只从珠崖郡军港南下接应护卫。

 所以从华夏元年开始,哥罗富沙海盗很难在华夏商船上占到便宜,只能将目标转移到其它国家的船只,或者用偷袭的方法对付华夏商船。而曾华发布了南海经略命令后,华夏海军大举南下。在完成南海西部制海权后,南海经略海军地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找哥罗富沙海域海盗地麻烦。华夏人是“恩怨分明”的,有仇就一定要报的。以前是鞭长莫及,现在既然已经伸手到南海地区了,自然先把这笔帐了解再说,而且哥罗富沙是东西海域的交通要道,华夏海军怎么会放过这里呢?

 负责经略哥罗富沙的是华夏海军第一远海舰队第二支队。而负责指挥作战地正是第二支队的都统领曾。曾在长州战事中就升一级近海战艇的艇长。不久就转任远海第一舰队第一支队二级护卫战舰(比三级远海战舰要低一个阶层)追风甲十五号舰长,并于华夏元年随舰队移驻珠崖郡临南港(今海南三亚港)。华夏元年年终,他随军参加了吕宋岛战事,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远海第一舰队第一、第二支队四百艘战舰,近两万冲锋队占领了这座被称为吕宋岛的珠崖郡东边大岛屿。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曾指挥战舰跟随舰队沿海南下,参与了吕城港(今菲律宾马尼拉)登陆战、雁城(菲律宾吕宋岛八打雁港)争夺战、苏禄海战、宝山港(今菲律宾棉兰岛三宝颜港)登陆战、中途岛(今菲律宾巴拉望岛)登陆战、文莱港登陆战、渤尼海(今瓜哇海)海战。

 当曾由一级护卫战舰舰长、三级远海战舰舰长、二级远海战舰(目前华夏海军最大级别的远海战舰)舰长升任第二支队时,他接到第一个任务就是占领哥罗富沙。清剿这里地海盗。

 曾很用心去完成每一件任务,因为‮道知他‬,自己升职得这么快,除了自己工作出色外,他是曾华地儿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下。曾行事谨慎。因为‮道知他‬他的父亲,华夏国王曾华其实对众多儿女要求都非常严格。你立功升职他不会管,但是你要是出丑丢面子,他绝对会用其影响力让你进入冷宫,而且曾还想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表现得比其他兄弟要出色。

 哥罗富沙好占领,不过就是一座简易的码头港口,还有后面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城池,只要将战舰横在港口外面,然后派兵上去接收就好了。可是哥罗富沙的海盗难对付,这大大小小数十股海盗分散在方圆上千里的范围里,以星罗密布。数以千计地小岛为基地,他找你容易,你找他就非常困难了。而且现在华夏海军在南海海域非常活跃,已经灭了数十国的水师,大小船只不计其数,虽然战火还在渤尼海和渤尼岛(今加里曼丹岛)蔓延,但是哥罗富沙海盗已经提起十二分精神来防备了。

 曾和部下商议了一番,只能用阴谋诡计了。他经过舰队提督张柯的同意,调集了十余艘俘获的林邑船只,挂上扶南的旗号,装作满载地样子向哥罗富沙驶去。华夏大军与林邑和扶南大打出手,哥罗富沙海盗是知道地,但是战况如何?在那个讯息不发达的时代,加上华夏海军切断了南海地区地海上联通,所以哥罗富沙却一点都不清楚。

 虽然现在风声很紧,但是海盗还是要吃饭,每股海盗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连上他们的家眷,数万张嘴巴需要填东西。而且这些海盗抢惯了,大部分人都不事生产,根本没有什么“余粮”他们要获得粮食必须通过两个途径,第一是上岸掠夺,这一点比较危险。经过多年的海患,各地各国的居民大部分早就远离海岸线,而海盗一旦深入陆地,在人生地不的地区,只要中了埋伏就万劫不复了。

 而第二条路相对安全一些,抢掠商船,然后用船上的货物与各国的贵族们换粮食,这是海盗们最大的经济来源,‮然不要‬海患如此严重。该地区的诸国还能与这些海盗相安无事。这些贵族们能从中获得巨大地利润。

 所以当这支扶南商船靠近哥罗富沙海域时就被超过十股海盗盯上了。林邑国是南海地区航海最发达地国家,扶南却是南海最强势的国家,强强联手是经常的事,所以‮道知不‬战况的海盗们认为这是一支很正常的商船队。而且他们还希望打劫扶南船队来讨好华夏人,‮定不说‬还能缓解海盗和华夏海军地关系。

 扶南船队看到了海盗。立即“惊慌”地向哥罗富沙港口奔去,试图在那里找到庇护。但是海盗们都知道,那里还是海盗的地盘,于是在后面紧追不舍。

 “扶南船队”靠进了哥罗富沙港,近千名水手全部弃船上岸,携带着武器冲进了哥罗富沙城,看样子准备依靠这座木栅栏的城池抵挡海盗的进攻。

 超过一百艘海盗船只紧接着冲进了哥罗富沙港。然后大约两千余人上岸。攻打哥罗富沙城,其余的人忙着收拾看上去满是货品的船只。海盗们都知道,哥罗富沙城里大部分人都和海盗有关系,只要打个招呼,很多人都会拿出兵器,变成海盗盟友,将这一千余位可怜的占婆人活捉了。他们是不是被华夏人打晕了头。

 正当海盗们忙得飞狗跳时,一支庞大地舰队出现在哥罗富沙港口外面地海域,曾率领华夏海军远海第一舰队第二支队把这一百余艘海盗船只堵在了哥罗富沙港里。而冲进哥罗富沙城的“扶南、占婆”人也出狰狞的真面目,他们拔出兵器,成群结队地将哥罗富沙城里的青壮杀得干干净净,一下子就掐断了海盗的“内应”然后前后夹击。对海盗发起了猛攻。

 不但半天的时间。海盗全军覆灭,华夏海军的损失也在接受范围之内。哥罗富沙港和哥罗富沙城正式落入了华夏海军的囊中。

 “守诚,我们该走下一步了。”曾转过头对他的书记官尹慎说道。从当舰长开始,他地书记官就一直是尹慎,也算是海军部和军政司对曾的照顾吧。

 “我们只是消灭的海盗在这片海域来算不到四分之一,我们的任务还是很艰巨。”尹慎看着远处的海面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我们必须立即传令该地百姓和贵族,汇集起来为我们筑城和修建港口。”曾接着说道。

 这是华夏海军经略南海地区地策略,沿着海岸线前进,一路上勘探深水良港,然后以良港为基地,驻扎水兵,或利或威胁当地居民修筑城堡港口,成为经略地据点,然后向周围的纵深发展,在华夏海军部地南海战略计划里,这次经略投入了远海第一、第二舰队,近海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舰队超过两千艘战舰战艇,近十万长州、青州、徐州水兵,为的就是要在南海地区编织一张以港口据点为节点,舰队为经纬的大网,将这块富庶辽阔的海域囊入华夏版图。而尚书省更绝,连行政区域都定好了。在东边,吕宋岛、棉兰岛被划为一个州-宋州,分吕宋郡、棉兰郡、雁郡、苏禄郡;渤尼岛、金岛(今苏门答腊岛)、瓜哇岛等被划为一个州-金州,分渤尼郡、渤南郡、金岛郡、瓜哇郡;在西边,按照尚书省的计划,湄公河以东地区都被划给州管辖,除了原来的趾、武平、九真郡,原林邑地区被恢复为前汉就有的南郡和新设的新安郡,管辖南以南直到湄公河以北地区,治所便是在普利安哥原址上修建的新安港和新安城,这几个郡都将继续向内陆扩张,并原林邑、扶南的地盘,原真腊地区则被划成了寮郡,是州唯一的内陆郡;湄公河以西地区,包括扶南地区和它众多的属国将被划成一个州-湄州,分别为暹罗、高棉、南岛郡等。

 这些东西曾、尹慎都知道,但是他们也清楚,真正实现这些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南海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多,岛屿也多,不但陆军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海军也要使全力,而且这里天气热,很容易造成瘟疫疾病。所以需要不停地对将士进行轮换。投入大量的人力。南海地区是一块富庶的地区,这里出粮食、出香料,出矿石,出木料,而且还能直通天竺和波斯。华夏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回报,而且将来地回报将会更加巨大。正因为如此,华夏国也不会轻易将南海地区纳入行政版图,因为一旦正式成为正式州郡,很多军事手段就无法实现。当年漠州、渤海黑水郡、长州正式设置时,原人口少了一半以上。按照这个比例。南海设州郡还早得很。

 “南海地区是华夏最南地领土了,无论是继续向南、向西或者向东,我们都无法掌控了,太遥远了。”曾想着想着就不由地感叹道。尹慎站在他的身边没有出声,只是等曾感叹完了,情绪恢复过来了才继续说道。

 “我们南北两边是丹丹、般达等小国,不足为患,关键是更南边的干陀利国,它是金岛上的大国。连扶南国都不在它的眼里,哥罗富沙海盗大部分都能和它扯上关系。”

 “拉网战术!”曾想了许久才决定道,他和尹慎等人为了干陀利国筹谋了许久,也制定出了好几个方案,但是却一直没有决定下来。今天‮道知他‬自己该做决定。

 “我们上报舰队提督大人。请他派第一支队配合我们,巡逻干陀利国和金岛北面海域。所有地船只全部被视为海盗船只,一律击沉!”

 华夏海军的船只比南海地区的好上‮道知不‬多少倍,连林邑国的船只都不看在眼里,这些海盗的船更差,又怎么在华夏海军的眼里,所以这些船只的最后下场只有一个-葬身海底。

 “不过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决定,给这座城市和港口取名字!”尹慎最后提醒道。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我还没有想好。”曾摸着下巴说道,根据华夏地律法,第一个发现者或占领者对新地方有命名权。

 “我想好了一个名字-王子港和王子城。”尹慎提出了一个建议。

 曾一下子不做声了,只是继续望着远处大海。而尹慎似乎看穿了他地心思,毫不在乎的继续说道:“南海离中原虽然遥远,但是总比西疆好多了。坐快船一个月可到黄河河口,无论是陆路快马加鞭还是水路的飞轮船,一个月就可以到长安,算下来三个月就可以从南海回到长安。”

 说到这里,尹慎意味深长地看了曾一眼,然后转过头望向西边说道:“听说上次大王子从昭武赶回长安,紧赶慢赶都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听到这里,曾头也不回地答道:“其实有曾纬在长安跟随父王左右,我们兄弟几个在外也都安心了。”

 尹慎笑了笑,却再也没有说话了。

 华夏五年三月,接到扶南国灭和哥罗富沙港落入华夏海军之手的消息后,曾华终于舒了一口气,他看着桌子上的地图,对旁边的谢艾和笮朴说道:“南海地区东道的大局已定,现在只是继续扩大战果而已,我们能够腾出手来收拾西道的事情了。”

 “陛下想以谁为主将?”谢艾问道。

 “南海西道一路上道路艰险,虽然后面直接有益州、播州支持,但是却比东道更加凶险,因为它没有海军地配合和支持,所以主不但能执掌全军,还要坚韧持重,我看桓幼子(桓冲)可用。”曾华想了想说道。

 “幼子在长安陆军学院学习了两年,又去朔州、并州统领府兵数年,已经熟悉我军的战术和体制,应该没有问题。”谢艾附和道。“王开、杨安、当、邓羌可为副手。”笮朴出言道,他现在的身体不太好,所以不但话更少了,说话也没有中气了。

 曾华点点头,知道笮朴的心思,不过他更担心笮朴的身体,王猛现在已经躺在了病榻上了,笮朴地身体也好不到哪里去,五大巨头只有谢艾、穆之和车胤地身体让自己放心一点,看来岁月才是英雄豪杰们最大的敌人。

 “就这么定了,从播州、益州和荆州调兵,分三路直入宁州,先把这里地问题解决再说。”曾华拍板道。

 “宁州自古对于中原来说都是自治的,朝廷的手很难伸到那里,所以也没有什么权威。当地最大的势力分为三部,其中两部是爨人,分为东西爨。东爨人以前也称为乌蛮,西爨人被称为白蛮。东爨人分为七部,分别是阿芋路、勿邓、邛通、多忽、也落、喀、节水,分别居住在益州的朱提郡(今云南省昭通)和宁州的建宁郡味县(今云南曲靖)一带,大姓是孟姓。”谢艾拿出一分情报介绍道,枢密院军情司的情报自然非常详细。

 “西爨人以昆川(今云南昆明)、滇池为中心,分初裹五姓和东钦两姓,爨是大姓。东爨妇人著黑色衣,衣长曳地;西爨妇人著白色衣,长不过膝。西爨多有牛羊,无布帛,男女都用牛羊皮作衣服。无拜跪的礼节。有些方言要经过四次通译,才可与汉语相通。西爨是以牧畜为业、不知耕织、很少同中原接触。而东爨大姓爨氏自前蜀汉以来,历朝都有人作本地长官,东爨文字与官文同,语言相近,耕田养蚕,也同中原,据说很可能是秋楚国庄跷所率的楚兵与旧民融合而成的后裔,而有些东爨酋长更自称祖先是安邑(山西运城县)人,在永康之前来到宁州。”

 “第三支力量正是云南郡的河蛮,他们以榆(今云南大理)和榆泽(今洱海)为中心,分为杨、李、赵、董等数十姓,大姓六、七百户,小姓二、三百户,无大君长,不相统一。语言、生业、风俗大略与益州同。其余诸部便是风俗各异,少数类同西爨,多数类同西爨。这次永昌郡事,便有东西爨两大部族相争的影子。”

 “枢密院对宁州诸郡和骠国的情况大致已经摸清楚,也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可以供前方行军大营参考。”谢艾最后总结道。

 “西道的战事打起来要比东道复杂,而且收益也不会比东道多,幸好斛律协带回来了一大笔罗马帝国的酬金,‮然不要‬我还真‮道知不‬到哪里去找这笔军费。”曾华苦笑一下说道。

 “幼子的第一步还是先巩固宁州,将它彻底纳入三省的管辖中来。大军可以从播州和益州两路出击,只有宁州安定了,打起骠国来才方便,估计这个阶段得有了两至三年。不过这段时间也不能让骠国闲着,抽调一支海军舰队,对骠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扰,可以依靠湄州南岛郡的港口作为基地。一部分长州府兵可以继续西调,一路清理当地的不稳定因素,一路可以向西屯集在南岛郡和暹罗郡一线。等幼子将宁州稳定巩固好了之后,可以兵分三路,幼子兵出永昌郡,长州军从东向西,海军集中兵力进行登陆战,抢占重要港口,然后向纵深发展。”

 “我们的领土将以雅鲁藏布江(这太有名了,曾华也就沿用了。)为界,只有将骠国(今缅甸大部)变成我们领土,我们的马车和船只可以从益州一直通到南部大洋(今安达曼海),南海地区才真正是我们华夏的内海了。”曾华在地图狠狠地划了一道线,从喜马拉雅山山沿着雅鲁藏布江一直划到了孟加拉湾。

 第二,曾华下达了新的南海经略命令,桓冲为南海西道行军总管,王开、杨安、当、邓羌为副总管,而华夏的南海攻略从华夏五年开始,便开始缓缓向西倾斜了。  M.IsjXs.CoM
上章 华夏立国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