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章
第311章 愚者千虑
 转眼又过了二十多天。秋风吹起‮候时的‬,已经有了几分凉意。落叶飘飞稻米入仓‮候时的‬到了。不出意料,关内的农田收成不尽如人意,顶多只有往年的六成收成。好在蜀地依旧丰收,韦皋已经派了万名民夫运送大批粮食入京。山南道的严震等节度使,也奉命运来了大批的粮食。长安的太仓里至少可以保证明年一年的供给了。关内的百姓们收割了粮食,正愁纳粮税和其他杂税以后难以度,都筹画着是否要去集体逃荒。不料朝廷一纸政令下来,关内各州县免征今年粮税,让关内一片腾。

 其实做出这个决定‮候时的‬,李世民感觉也是很为难的。关内全凭外地接济粮草,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但是眼下关内的局势如此动,如果还因为强征粮税让百姓们无法度了,大批的逃荒肯定会出现。‮候时到‬,就是有千万大军镇守帝都,那也是守不住大唐的江山的。百姓‮有没都‬了,还谈什么皇朝?于是李世民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坚决不收今年粮税。宁愿皇族的人都勒紧带过一年,也不能失去了关内的百姓。因为这样无疑是杀取卵。

 与此同时,西川也送来了一个大好的消息:太子妃吴月琳,顺利生下了一个女儿。母女平安。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自然是欢喜异常,同时也有了一些忧虑:看来这立后和立储的事情,又要多一些波折了。吴月琳的肚子并没有争气,生了个女儿…

 其实这时候,李世民最关心的仍然是汴州那边的战事。李晟出征已经有二个多月了。他和伊慎加起来有七万人马,据险而守。而淮西李希烈出动了十万大军,攻势也异常凶猛。两方人马在汴州厮杀了二个多月,大小数战,各有胜败。但大的正面战役。还没有打起来过一次。李希烈很狡猾,他似乎是意识到了唐军粮草难以为继,有意的在拖延时间。而李晟等人也打得相对比较保守,并没有大规模的主动出击。因为临行时李世民曾叮嘱过他,只需要阻止强敌不犯东都,没必要与之死战杀敌。李晟心里也清楚,他手上地这五万大军。现在就是太子最重要的一份家底。要是打得太狠、太凶了,就算能获得大胜,太子的这点家底也要耗得差不多,这是不划算的。

 于是汴州的战事,一直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打了两个多月。双方十七万大军死伤的人数加起来还不足五千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李世民有些等不及了。这个冬天之前如果还不击败李希烈,那江南和淮南一道地粮税根本就收不上来。而且,冬天征战的话还要例外准备许多的过冬物资,关内的冰天雪地里。粮草转运也会变得极其困难。

 李世民叫来了李怀光、浑和高固,让他们用心镇守长安。然后自己在东宫六率中清点起了人马,准备带领一万飞龙骑。杀奔汴州去助战。剩下的飞龙骑,就让他们镇守皇城。

 几乎就在李世民已经清点好了粮草准备出发地时候,一匹流星快马从东都飞奔而来,报到李世民跟前:“报太子殿下,汴州大捷!大元帅李晟与汴州刺史伊慎,于九月二十七出三路夺兵,在丰成山麓合击李希烈前部吴少诚大军,斩首七千余俘虏五千余。取得重大胜利。许州刺史曲环率一万兵马袭击蔡州攻打李希烈身后。李希烈首尾不得相顾粮道断绝,已经挥师退避回援蔡州,十万叛军已经近数撤退不留一人。汴州解围,东都无虞。李晟大元帅上书请旨,请太子殿下下令指挥大军动向!”

 “好!”李世民和李怀光、浑等人顿时齐声欢呼。一起拍起了拳头来。李怀光更是哈哈大笑道:“我早就知道,就没有李晟那个老蒜头打不赢的仗。淮西的那群乌合之众在剑川军和泾原军这两股骁勇之师的合击之下。哪里还有不溃败的道理?!”浑也大笑道:“李晟自然是不必说。那伊慎也是个人物啊,李大帅可别小看了他。”

 李怀光哈哈笑道:“不管‮样么怎‬,打赢了就好。汴州解围漕运开通,朝廷可以指望上江南和淮南运来地粮食了。更重要的是,只要老蒜头班师回朝,太子殿下就能登基了!这才是天大的事情‮道知你‬么?!”

 李世民微笑着摆了摆手:“这话先不要提。让阁部下发圣旨,传令:李晟率本部人马班师回朝,回镇帝都面君受赏;伊慎继续镇守汴州,等候朝廷封赏。”

 汴州捷报传来,帝都里一片腾。最热闹地,自然还是东宫。大家心里都清楚:扫除了眼前的这个兵危机,太子殿下总算是可以顺利登基了!

 李世民心中也免不了有些激动。隆登九鼎,这样的事情可不是谁都能干的,而且一辈子也干不了两次。更为重要的是,有许多的事情,还得要自己真正登基了才能去做。

 当晚,李世民就将李勉、武元衡、薛存诚、陆贽这四个人请到了自己的房中,商议下一步的重要计划。

 李勉地话不多,只说了两点:第一是无论如何要将两名太子妃和世子、郡主请到长安来,太子方能登基;第二,皇帝仍然健在,这是禅位,一定要发一篇令天下人信服的禅位诏书。

 对于这两点,众人‮有没都‬异议。接下来李世民又与武元衡等人商议了登基大典的各项细则,整整一个通宵没有歇停。从大军的驻防到城内治安,从礼仪的安排到日子地选择,都商议了个草案出来,准备他在朝堂之上拿出来公议。‮候时到‬,还得要李勉和孔巢父、张万福这样的老臣出面,请太子登基,劝皇帝禅位。虽然只是场面工夫,但也要做足了道场。

 李世民到大明宫见了一回李适,李治正和几个妃子在玩斗,忙得不亦乐乎。听说了李晟打退了李希烈以后,李治愣愣地回了一句:“打赢了?好啊!那要重赏李晟。”

 李世民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李适和那几个妃子玩乐,不肯离去。李适半晌才回过神来,恍然大悟的说道:“哦,对了…李希烈一退,河北三镇的叛王没了援手,估计也不敢造次了吧?叛平安,局势安稳。朕也可以禅位给你了。唔…你自己安排个日子,再来通知朕吧。‮候时到‬朕传令天下,告诉天下人你是皇帝了。”

 李世民苦笑了一笑:“父皇,儿臣今专为此事而来的。这里是儿臣与众臣商议的禅位地一些细则,父皇过目一下吧?”

 李适这才摆了摆手示意那些妃子们退下。然后接过了李世民手中的黄皮折子看了看,点点头说道:“安排得不错,朕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这日子是不是太远了一点?要到明年二月啊?这还有四个月呢!”

 “儿臣的妃子和子女,都在西川。大臣们的意思是,最好是将他们请到了帝都。儿臣才好登基。”李世民说道“再说,新组建的朝廷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帝都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安排妥当,人心也需要安抚。‮候时到‬才好举行这样的大典。如果太过仓促,儿臣担心‮候时到‬会有意想不到地麻烦事。”

 “哦…那好吧。就依你的。”李适将折子递回给了李世民,然后微皱着眉头,定定的看着他。

 李世民疑惑道:“父皇还有什么要叮嘱的?”

 “没什么。”李适摇了摇头,说道“这江山…朕就这样交给你了。将来如何向列祖列宗待,你自己看着办。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地确是让朕看到了你的功夫。你办的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我能办下来的。你有能耐也有魄力。但是有能耐有魄力不等于就能当个好皇帝。当皇帝,比你想像中的难。有时候也是要受许多闷气、闲气地。”

 李世民也不答话,轻轻的点了点头。李适有点自嘲的说道:“朕知道,你看不起我这个软弱地皇帝。但有件事情。朕还是想说给你听听。你愿意听么?”

 李世民拱手拜了一拜:“请父皇赐下。“

 李适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淮西李希烈与河北三镇。短时间之内我们是无法彻底削平他们的。现今大唐已经变成了一副空壳子,已经是打不起仗了,这个想必不用我多说,你是当家人,清楚这个家底。我的意思是,在你登基之前,下一道圣旨----对,是圣旨,就以我的名义去下,安抚淮西李希烈与河北三镇的蕃帅。就说,朝廷对于他们的过错既往不咎,希望他们能够以大唐天下的苍生为念、以和为贵,罢兵免战。如果他们愿意罢兵免战,朝廷愿意赐他们王爵。”

 “赐王爵?”李世民眉头一拧。

 李适啧了一声,说道:“一个王爵有什么大不了?李晟、浑、李怀光、马燧那些人,还不都是郡王吗?用一个虚名换取几年难得地平静,你说这划不划算?要是在几年之内没有战事,你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去干你想干的事情。和平,对大唐对你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我虽然软弱了这么些年一事无成,但有些时候,隐忍退让一下,或许也是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的。图一时血气之勇与敌人拼个死活,但不如养蓄锐以图他进取。现在让他,不等于是饶他呀!会有跟他们算账地时候的。”

 李世民嘴角漾起了笑意,拱手拜道:“多谢父皇指点,儿臣明白了。”

 “好了,你去吧。”李适有些得意地摆了摆手“我继续斗玩。记着,有好就给我物来!”

 李世民笑了一笑,拱手拜退。

 出了大明宫,李世民越想越‮住不忍‬想笑。其实李适并不笨,只是骨子里就生得软弱。只不过愚者千虑也必有一得,李适这一回说的事,还真是靠谱。其实李适不提出来,李世民也是打算忍下一口气,先与李希烈与河北三镇的叛王讲和的。现在,大唐的确是再也应付不了战事了。再打下去,这家业迟早打得完蛋。不就是封王么?给他一个王爵世袭罔替就是了。只不过,他们很有可能没‮会机有‬让子孙也享受这种王爵的待遇…因为他们注定是要被削平被剿灭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罢了。

 十天以后,李晟班师回朝。李怀光、浑、高固和许多将军们,都到了长安城外十里道亭,代太子接李晟。李晟慌忙下马,步行进了长安城。朱雀城门上,李世民身着皇太子衮冕黄袍,盛装接功臣李晟。

 李晟走到朱雀门下,和一干将军们拜倒下来高呼千岁。围观的百姓们也跟着一起拜倒下来,高呼太子千岁,声势赫然。

 李晟跪了半晌,却发现没有什么动静。正准备抬头看一看,却发现眼前多了一双紫金云靴。

 太子?!李晟心中一愣,仰头一看,果然是太子已经走到了自己跟前。

 “良器快请起来!”李世民伸出手,要扶李晟起来。

 “啊?殿下快请回城头…降阶之礼,微臣如何敢受?”李晟异常慌乱。降阶之礼,就是君王(或是监国太子)离开龙辇,来到臣子面前来接。这一般用来对待国之大臣或是异邦大国的使臣。

 “良器功高社稷,受太子阶降之礼有什么不妥?”李世民笑道“今就是皇帝陛下在此,也必然会用降阶之礼你。别多说了,请起。诸位,也都请起来吧!”  m.iSjXS.cOM
上章 残唐重生李世民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