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舆论
“杀人盈野,伏尸百万,岂王师之道。马相行事之暴戾,虽武安君白起亦是不如,然武安君终被赐死杜邮,马相其可免乎?”一位文士看着那张巨大的报捷文书,摇头晃脑道。
“噤声!马相立下灭国之功,虽则杀戮甚多,实是为了汉家百姓。况马相位极人臣,岂是你我可以臧否的?”文士身边一位儒者变了脸色,
低声音道。
“不过是说说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文士不以为然,“如今长安城内流言遍地,纵然是此番立下灭国之功,你道马相还能身居高位么?只怕不久之后就得…”
话未说完,那儒者拉了拉他的衣袖,拉着他便向人群之外走去。都是朋友,虽然他说的不无道理,然而祸从口出,哪能看着他在此
说。
一身便装的户部尚书张巡听了两人的话,脸上
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把这份彪悍的报捷文书张扬的贴在这里,便是他的主意。在他看来“灭尽回纥,斩首百万”这一句,其实还没有那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更加过分。这样霸道的话,只该出自皇室,你马仁杰一介武将,勒石纪功之时便敢刻上这样的一句话,未免太过分了些。这样的话,也是你说得的?
他并不怀疑马璘的忠心,事实上他对于马仁杰的忠诚比任何人都有信心,然而在张巡看来,庭州那边不管有事还是无事,便是这些
传的流言,已经让马仁杰无法继续主边碛西了。他这般故意把这份报捷文书誊写出来宣示众人。便是为了把马仁杰放在火上烤。
武安君白起第二可不是什么好名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马仁杰能够知进退。不要恋栈,能够自己放弃碛西主将的位置,早点儿到长安来安生享清福。成为右相是概大不可能了,不过富贵一生还是没问题的。
报捷文书在长安城内快速的传开,升斗小民们还没什么,士林之中却必然会引起一番大的议论,而这种议论势必会给马仁杰以压力。张巡只希望自己这位恩人能够看清楚形势,早点儿做出正确的决断。
如今大唐四夷已清。从此之后安享太平就好,名将在开疆拓土时有用,在太平年岁里珠玉蒙尘那是逃不掉的,能够避免兔死狗烹的命运已是不错。
陛下不是兔死狗烹的人,殿下如今看来更不至于如此,能让自己这位恩人平安回到长安城享福,张巡觉得自己也算是报恩了。
当然他考虑事情的重点也并非是报恩,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一个威望极高功劳极大的名将长时间拥兵在外,对于大唐绝对没有好处。相对于报恩,他更看重的还是大节。
去了龙武军军营的安西密探并非是真正的精锐。真正的精锐有没都在报捷的队伍之中,而是和密探大首领米雪呆在一起。
这次来到长安城。米雪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上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压力少了不少。那种感觉…以往在长安城时就好像有很多眼睛在暗中看着她一般,而现在这些眼睛却似乎全都消失了。
这是一种直觉,而米雪向来相信自己的直觉。看这个样子,那些隐藏在暗中的强大势力,似乎都是受损严重,所以她到了长安城,却没有人在暗中监视她。
米雪离开漠北时,庭州后续的情报并没有传到漠北,所以她自然道知不丽竞门的绝大部分精锐已经被高林山他们用元戎弩
死,连大名鼎鼎的高将军也是如此,想要逃出去报信却被
箭
杀。长安城这边,如今丽竞门的力量已经是极为微弱,且都是隐藏在宫中,根本没人出来监视她。
至于波斯寺,米雪同样不清楚波斯寺的所有强者都已离开了长安城,如今长安城内只保留了传讯的据点和那些被收买的大唐文官。虽然她是去而复返,反而安西密探反倒是成了长安城内第一地下势力。
道知不这些,根据直觉米雪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报捷的那些兄弟们在龙武军军营之内,自然是被龙武军严密监视,而她则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开始在长安城内设置鹰奴的据点。
这不算是什么难事,买下一处交通方便却又荒僻的院落,留下几个
干的兄弟即可。如今长安城中极为混乱,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朝堂之上,没有人会注意这些小事。
据点建立起来之后,第一只猎鹰被放飞出去,它将会飞到中受降城,然后再有猎鹰从中受降城出发飞往将军的大军,把据点已经建立的消息传递过去。当然同时传过去的消息,也有将军的侍妾们将会跟着密探们一道返回碛西,而李绾和杨幼娘已经准备赴死的消息。
这次来长安之前,将军并没有提及扶风郡王府的人们该如何的事情。米雪心里觉得将军实在是薄情了些,只希望将军收到消息之后,不要责怪自己多事。
因为这一次的献捷,长安城内变得很是热闹。而因为报捷文书上的几句话,士林之中不出所料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秦楼楚馆之中,酒肆茶铺之内,文人们都在
烈的争论,马璘马大将军该不该被扣上武安君第二的帽子。
尽灭铁勒九部,扫平整个回纥汗国,前后杀人超过百万,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空前绝后的大业绩。草原蛮族历来便是大唐的一大难题,虽然威胁不如吐蕃,却向来极难驯服。太宗朝时李卫公灭突厥,北方很是安静了几十年,不料数十年之后单于大都护府突厥人暴动,突厥汗国死灰复燃,直到十几年前王忠嗣才伙同回纥可汗灭掉了这个强大汗国。
回纥倒是和大唐大体相安无事,然而毕竟也是蛮族,剽掠成
,边境上摩擦也是没有断过。这次陛下决意灭掉回纥,大伙儿当时可是没有人反对的,都是发誓要灭此朝食,永绝后患。
可现在呢?马大将军奉旨出征,正是实现了大伙儿的愿望,不过是杀人杀多了些,却让那些蛮族再无出头之
。现在你们却指责马大将军暴戾恣睢杀人太多,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支持马璘的士子,以血气方刚的人轻年居多,而在指责马璘的文人们看来,漠南漠北皆是大唐版图,回纥各部亦是大唐之民,此次王师北征,乃是吊民伐罪,王师就该有个王师的样子,令远人畏服也就是了,岂可这般大肆杀戮?以堂堂之师杀人老弱妇孺,岂是王师所为,存灭国,继绝嗣,才是王师该做的事情。马大将军这一战固然杀得痛快,却让那些远方之人离心离德,便是暂时隐忍,心中终是不服,将来必成后患。
武安君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自己最终也不得善终,如今城内流言四起,马大将军的下场已有征兆,只怕无法逃出武安君之宿命。到了那个时候,马大将军必然会后悔今
之事云云。
当然也还有一些人认为武安君第二也不算是什么坏的名声,没有武安君坑杀赵卒,哪有秦国一统天下。如今马大将军为大唐军神,天赐福将,一次杀人便是百万,比武安君杀人还多,既是如此,又如何能说是武安君第二呢,分明是比武安君还要厉害。
这般纷纷攘攘,一直在长安城里持续着。加上之前关于庭州的流言,这让马大将军始终是置于舆论的中心。士林中人们在争论的同时,也在等待着太子李亨的决断,看这次又获得了一桩灭国之功的马大将军,这次能得到什么样的赏赐。
监国太子李亨却显得极有耐心,报捷的将士们到长安数
了,赏赐的事情只字不提。足足过去了十
时间,李亨这才以监国太子的名义发出谕旨,依旧是没有提赏赐之事,只是令北海道行军大总管马璘和各路北海道行军总管速速班师,然后一同到长安城商议赏功之事。
各路使者奔出长安城的同时,谕旨也已经公开贴在了兴庆宫前和朱雀大街之上,这也是极不寻常的举动。因为这一道谕旨,长安城中再次掀起一番波澜。
事出反常必然有因,没有任何赏赐,这个大伙儿都能明白,这是太子殿下决意承认陛下如今不在长安城了。这样的灭国之功,只有陛下才有资格决定赏赐,殿下不肯进位登基,这便没有赏赐的资格。
而宣召有功将领入京,放在以往便是最寻常的一个举动,然而这般公然把谕旨贴出来,却是显得太不寻常了。殿下这般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人们都在猜测推敲,在不同的人心中,自然是会有不同的答案。
作为计划的制定者,张巡自然知道答案是什么。虽然他和太子都对于马仁杰的忠诚极有信心,然而还是准备测一下人心,看一看马少保之子会不会奉命入朝,接受放弃碛西主将地位,离开大唐权力中心的命运。
张巡相信马仁杰的人品,相信他一定会顾全大局,一定会来长安城。不过人心最是难测,这样做他认为很有必要。而与此同时,各路漕船络绎不绝,物资接连不断的往长安城囤积。虽然觉得没有可能,可是他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
ps: 厚颜求票…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