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汉生指南 下章
第二十八章 钢铁[上]
 “来啦,陪祖父说说话…”

 看到孙子,张昭马上眉开眼笑。不是他爱夸自己的孙子,张涵确实不赖,不仅族学打理的好,还大力改进了炼钢术。有时侯,张昭也会怀疑,张涵是否是神仙投胎到了张家。张昭并不在意这个,神仙又如何,还不是他孙子。

 十几年下来,张昭与张涵祖孙间相处十分融洽,也有了深厚感情。对孙子深谋远虑,张昭是又惊又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这种心计,是不会成功的。此后,他对张涵的观察,既有重新审视自己宝贝孙子的意图,也有考察的意味蕴涵在其中。迄今为止,张昭对孙子的表现,基本是满意的。

 “是的,祖父。”

 张涵笑着给张昭行了个礼,又给项让行了个礼,然后,才放下手里的环首刀…那刀装饰很简单,牛皮的刀鞘,细麻绳绕的刀柄,略一打量,很是简陋,但四尺有余的长刀,依然颇引人注目。

 张涵给张昭和项让的倒好了酒,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酒是越酿越有味了。与张昭一样,他也不喜欢烈酒,纯粮酿造的烧酒,地下埋了一年多,入口和缓,带着一丝粮食的香醇,很合他的口味。这东西到底和酒勾兑的不一样。

 说了几句闲话,张涵才把刀拿上来。干的好,不如说的好。他又折腾了七天,重新炼了点硬钢,采用百炼法,打成这把宝刀,就是要拿来‘献宝’的。

 张昭一卡簧,无声无息中,长刀就出了鞘,黑黢黢的刀身上布满了美丽的花纹,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的蓝光。

 刀身被张涵用绿矾油(浓硫酸)做过钝化处理,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膜,之后又用沸腾的肥皂水浸泡皂化,最后浸以热亚麻油,保守估计三五年内是不会生锈的。

 张涵是很得意自己的发蓝处理,张昭却不明所以,看这美丽而神秘的长刀,不由多了一丝敬畏。

 刀是用来使的,张昭看了‮儿会一‬,伸手纠了头发下来…吹断发之说,大汉国很流行。

 张涵笑眯眯地看着祖父在那儿试刀,这刀一出来,他就试过了,别说是吹断发,就是普通的炒钢刀,也是一挥两断,自身却分毫不损。

 说是让李胜忠休息几天,结果,张涵第三天就找上门去,一连折腾了七天,才打造好了这口刀。

 由于作为原料的灌钢碎块含碳量较低,坩锅钢非常柔软。李胜忠不得不又去炼了几锅坩锅硬钢。

 按李胜忠的说法,应该先將硬钢锻成小块,积叠锻合后,再横向、纵向反复折叠二十四次,此后便与软钢一起混合锻打,反复折叠十二次,才能成就一口宝刀。

 说白了,这就是著名的百炼钢技术。

 张涵可等不了那么久。他的本意就是拿着一个实物,更有说服力。对宝刀,他倒不是很放在心上。于是,在他的迫下,李胜忠心里嘀咕着“糟蹋东西”就简简单单的用软钢与和硬钢配合着,三层积叠锻合(一般应是三十层),横向、纵向反复折叠三回,再反复折叠了三回,速成了这口宝刀。

 好在钢好,工匠手艺好,成刀品质也是很出色的。

 李胜忠随便打打,就成就了一口宝刀,一想假如认真些儿…不由自主就手的不行。张涵炼得这些儿钢出来,眼下也没有什么用场,只是想先炼出来再说。所以,李胜忠强烈要求打造几口宝刀,张涵也就半推半就的应了下来。除了要求保留部分钢材备用外,张涵都留给了李胜忠。

 张涵的不放在心上,主要是考虑效率问题…数量胜过质量是大势所趋,并不是说张涵对宝刀没有兴趣。张涵身为一个男孩子,又苦练了十年武艺,时至今,他身上还带着六十斤的负重,没兴趣才是怪事!

 顺便说一句,李胜忠在淬火、回火‮候时的‬,张涵完全没有开口的余地。他就知道两种淬火…牲畜的和脂肪。但是,张涵已经看过作坊铁匠们在这方面的表演了。

 在那个夜晚,李胜忠又给他演示了第三种…他在刀身上涂了层粉末,又在其上厚厚覆盖了层‘泥巴’,然后放到了炉子里。他一边全神贯注的观察着火焰,边用手试探着水的温度,并指挥儿子加冷热水调节温度,待刃体烧至正好时,李胜忠一伸手,便从炉中將刀出,用力一挥,一下將刃体全部没水中。

 李胜忠身家性命都寄予张涵之手,张涵又在冶炼钢铁上远远超过了他,因此,李胜忠在打刀‮候时的‬,也不避着张涵。

 在水雾缭绕中,张涵见证了一口宝刀的诞生。他对李胜忠所做的一切甚是好奇,却知趣地没有开口询问。如果他开口询问,李胜忠是不会拒绝的,但心里多少会觉得不舒服。反正,人是他的,张涵也不着急,早晚有知道‮候时的‬。

 张昭吃了吹断发后,又用支大笔试了试刀刃的锋锐,竹笔杆无声地断为两截,他手上竟没感觉到阻力。

 张昭愈觉此刀不凡,四处搜寻,他这屋里还真没有什么适合试刀的。

 张涵前来‘献宝刀’,对此自是早有准备。他上前两步,推开了窗户,刘文标在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两个靶子,一段径尺的木头,一个稍细的竹筒,里面盛满了铁珠。

 …

 张昭过之后,收拾好环首刀,转眼便恢复了文质彬彬的老朽形象,好似刚刚矫健的身姿是张涵看花了眼。

 趁着张昭印象深刻,张涵抓紧时机陈述了他在冶炼上的‘丰功伟绩’。

 张昭微笑着,听他说话,恰到好处地点头赞许,他很享受这个气氛,自从张涵去了族学,好长时间,没有好好说过话了。直到张涵的讲述告一段落,张昭才回过神来。

 “嗯,你有什么打算?”

 张涵很不甘心的。可是,别看钢铁是现代工业的骨架,在农耕时代还真没有多少用途。唯一需要使用大量钢铁的,就是制造武器…甚至,武器使用的钢也是有限的。况且,张家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大批生产武器。

 好不容易能炼出优质钢材,却不能使用,派不上用场,真是令人不。不过,张涵已反复思量过了,只能如此。最多,制造三五把宝刀、弩和宝甲之类,自己留用两把,其余拿去送送礼。

 “孙儿考虑,张家从来没有向外卖过铁器,如今也不必向外出售铁器…”

 张家挣钱的东西已经够多的了,不差这一点儿。冶铁总是比较感的,颇类似后世的军工,张家已经够惹人注目的了,不用再在此处出风头。

 “从张家目前的情况看,用铁主要有几个方面。

 用铁最多的,是农具。农具不需要好钢,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铁,只有在犁尖等部位,才使用少量炒钢。

 …”

 农具对铁几乎没有要求,还按原来处理即可。这里可以忽略不计了。其它用钢铁的地方,还有采矿和家兵。

 这两个地方,对钢铁的要求就要高许多了。采矿工具需要坚坚固耐用,武器的要求还更高些儿。两者以前一直都是炒钢消耗大项。

 现在,这些当然不是问题了。

 现在,张家有能力为之更换更好的工具和武器了。

 张涵也知道,制造坩锅钢的技术一定要保密了,肯定是没戏。关键在于,是否更换成灌钢造?

 从保密角度看,自然是不更换好。但是,更换了势必会增强家兵的战斗力,并提高采矿效率。

 张涵把这番意思说明白,张昭也有些犹豫,这事有利有弊,他得权衡下。

 “小涵,对这几种炼钢术,都有多少人知道?”

 这可得想想,张涵一边回想,一边述说‮来起了‬。

 “嗯…炒钢术,参与的人多了。这个,估计瞒不了作坊里的人,想知道的,都能知道。

 编钢术,只有王冠全他们六个…不,是七个人参与了,都是有经验的铁匠,我叮嘱过,不会说话的。

 坩锅炼钢术,因为要烧炉鼓风,在场的人就比较多了,少说也有几十人。

 不过,对整个过程有全盘了解的,只有六伯(张廷方)和李胜忠父子。了解炼钢过程的要多些儿,有六个人;了解制造坩锅的,只有李胜忠父子和陶子(制陶瓷的好手)。六伯应该知道一些,但不会了解详情。

 我已经把配方和实验记录都拿回来了,又叮嘱过这三人谁问都不许说,应该不会有问题。

 …”

 张昭听到此处,赞许地点点头。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这是应该的。张廷方不会去问,如果张廷方去打听,那就是他的不对了。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对了,忘了说个事了,诸位有没有多余的月票…汗!不是我要,月关大大正在冲击最高月票(‮是概大‬这东东),有的话,拜托去投一票,前一阵月关帮忙宣传,给了我很大帮助,希望能尽一点微薄之力。

 投完了回来说一声,没别的感谢,十个华奉上。

 本来想说多更几章,但最近以来码字速度平平,实在不敢说这话。反正,能多更,‮定一我‬会多更的。拜托诸位了。  M.IsjXs.CoM
上章 汉生指南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