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十章 传位
文皇后点了点头:“嗯,不错,怡王妃知礼识趣,教养的孩子也一定是不错的。听说工部侍郎家的嫡出小姐自幼丧母,因为照顾幼弟幼妹而耽搁了婚期,也是个孝顺的好女子,不如就赐给她的二儿子吧,世子妃做不成,嫡
总是可以的,可不能委屈了人家的孩子。至于尚未议亲的二女儿,也要给她相看一个好人家,就内阁侍读学士的长子吧,那可是京城有名的才子,听说七岁就能作诗,十岁就下场了,十三岁在若水湖畔的学子辩论会上一句话将众多的文人学士说得哑口无言,脸红耳臊的,都说是百年难遇的奇才,倒也是给怡王府脸上贴金的事。”
管嬷嬷听完文皇后的长篇大论,脸上虽然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可心里早就乐翻了。
看吧,这就是搅和人家夫
关系、婆媳关系、母子关系的报应啊!
只要是认识工部侍郎余大人的人家,谁道知不他家的嫡出小姐至今未婚配的原因除了代替已故的母亲照顾幼弟幼妹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幼时患病,一条腿伤了经脉,走起路来有些跛,虽然大家都知道,可念在她这份孝心和姐弟情上,大家一般都不会主动去提,时间久了,也就变成了今天无人问津的地步。如今能得皇后娘娘赐婚,也算是她前世今生修来的福气。
至于内阁侍读学士江大人家的长子,确实有几分才名在外,可他亲娘是通房出身,虽然后来因为颇有几分才气而被记到嫡母名下,可到底还是与正经的嫡子不同,让堂堂一个郡主下嫁给一个庶子,别说怡王妃知道了会气疯,恐怕江大人家都不敢接受吧?想必娘娘也只是想警告一下怡王妃的多管闲事,这桩婚事最后也多半会不了了之。虽然娘娘的一片“好心”会浪费,但那些蠢蠢
动准备行动的人看见怡王妃的亲生子女连番接受了两次无端赐婚。怎么也能醒过味儿来吧。
还是好好打理自家内院才是正经,目光老是瞅着别人家的事情又何必呢?真是吃力不讨好啊!
管嬷嬷自然不会违背主子的心意,连忙应和道:“娘娘慈爱,他们定是会感谢娘娘的一片用心!”
文皇后用手轻抚一下眼角细微的皱纹,然后撑着脑袋半响,突然笑出声来,然后又自顾自地摇了摇头。
显然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情了。
因为翰王妃的事情,文皇后已经很久没有笑得这么舒心了,管嬷嬷正想上前凑趣,就听见康帝驾临音声的响起。
“皇后今
可是遇上什么高兴事儿了?朕可是好久没见你笑得这么开心了?”康帝不等文皇后回神起身。就挥退了正要参拜的众人。然后握着文皇后的手重新落座。
文皇后眨了眨眼睛。不答反问道:“陛下突然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儿?”一般这个时候,正是康帝接见大臣打理朝政候时的。
就像是普通夫
间的闲聊一般,康帝也学文皇后。并不直接回答,而是说道:“你猜猜看!”
文皇后心念一动,笑着说道:“那臣妾就斗胆猜一猜,可是翰儿府里的事情?”
康帝脸上微微闪过一丝不自在,可不等文皇后细看,就听他说道:“这孩子也算是个有福的,不管是昏
也罢还是昏睡也罢,丈夫的宠爱,孩子的降临。妯娌朋友之间的互相走动和
好,乃至于婆婆的照拂有没都耽误和错过,若论起来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也莫过如此了。”
“陛下所言极是!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各种沟沟坎坎,不是人个每都能有幸躲过,宸儿身世虽然不尽人意。可她偏偏就入了咱们翰儿的眼,也只有她让翰儿散去了笼罩在身上多年的
霾,添了几分人气。”文皇后有感而发。
“你我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这些年朕为了江山大业也没少冷落你,如今心愿达成,孩子们又各司其职,无论是做事还是为人处世都颇有建树,朕是时候该放手享清福了!”康帝拉过文皇后的手拍了拍,语气颇为感慨。
“陛下,您这是…”康帝这番话说得有些突然,让文皇后心里忧喜参半。喜的是少年夫
老来伴,康帝终于生出放下朝政的心思准备和她过普通夫
的生活了。忧的是,自己的夫君不是那种无的放矢的人,今
突然说出这番话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触动了他的心,虽然他们是夫
,可毕竟还有君臣关系在那里摆着,有些话就不能随意问出口,所以她才会话说一半,等着康帝主动为她解惑。
显然,康帝今
提前回后宫,也是有此意的。
康帝似乎很了解文皇后的未尽话语,他接过文皇后的话头说道:“朕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娶了你,最欣慰的就是你给朕生了几个好儿女,最幸运的就是遇到卧龙先生,不用手染献血就能完成
中的抱负。论理,朕应该趁百业待兴之计更加励
图治,可你为朕生了这么多能干的儿子,没道理让老子累个半死,让他们却醉卧温柔乡在那里享清福。所以,朕想着,也是该到了让他们挑起这个担子候时的了!你我不妨趁着身子骨还算硬朗候时的过几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
文皇后放下心来,笑着说道,“陛下多虑了,就算他们再好也是您在前面掌舵的水平好,否则以他们的阅历和修为又哪里能做出今天的一番成绩。”
文皇后身为
子和母亲,说话做事自然要一碗水端平,既要考虑康帝的心情也要考虑儿女们的处境,康帝听了这番话也不再辩驳,转而聊了一些各家孙子辈的话题,用过晚膳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干脆就扔下待批的奏折留在了永安宫。
只是夜深人静,当耳边传来文皇后平稳的呼吸声时,康帝还是没有睡意,心里五味杂陈,得觉总肚子里有很多话,可是却又无法说出来。
不是无人能说,而是道知不该怎么说。
当一个长期信赖的人突然消失不见时,他作为一个帝王,作为一个男人,也是和寻常人一样惊异和无法释怀的,可是有多么那双眼睛看着他,有多么那事需要他来定夺处理,他又怎么能将这种脆弱展现在众人面前,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装作若无其事,该么什干就么什干,直到将有些人有些事忘记为止。
可你想忘记,有些人就偏偏不让你忘记。
太子,作为一国储君,一个兄长,显然是合格的,可他作为一个儿子,就有些不太厚道了,明知道他和卧龙先生之间除了君臣关系,更是亦师亦友,当其中人个一突然消失不见,纵然事先早有准备,可心里总归是有遗憾的,这破孩子一点儿都不体谅,动不动就拿出那本书来勾引他这老头子的伤心事儿,道知要他若是想要这本书,当年卧龙先生在金萨国呈现给他候时的他就收下了,还能等到他现在巴巴地跑来献宝?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当年他之所以没有直接接受卧龙先生的这番好意,而是让他转交给太子,就是知道有些人有些事即便是他这个九五之尊也不见得能够驾驭,与其念着看着伤神伤身,还不如早点放手,凡事顺其自然的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太子也算是忠厚的,虽然让他琢磨出卧龙先生留书中的一些玄机,可从他这段日子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并没有独揽功劳,是不要因为他求成心切生出一些杂念,以至于让翰儿分神,估计以他们兄弟之力,假以时
定能如愿以偿。
不过,
翁失马焉知非福,让翰儿早点
身出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是翰儿媳妇真的是因为这件事昏
不醒的吗?
还是因为真的如太子臆测的那样得了卧龙先生的几分真传,或者有一天也如卧龙先生一般…
不想了,不能再想了!
虽然只是一个女子,可也是翰儿费尽心思娶来的,要说了解,谁也不及翰儿对她的了解,他这个做公公的又何必
那份闲心呢?
看来真是老了,居然也有些儿女情长起来。
如此这般的想了半宿,康帝第二天醒来身子自然不太
利,从
上坐起时,只觉得天旋地转,更别提下
去上早朝了。
于是,宣太医,召见太子和朝中重臣做应急安排,永安宫里自然又是一番忙
景象。
历来新朝初建最怕两件事,一是上位者及其骨
血亲有什么闪失,二是遇见天灾*。这些本来都是寻常人家都会遇见的事,可若是被有心人从中搅和一番,那就别有深意了。
所以,等太子和几位朝中重臣从永安宫里出来,消息就已经传出宫外了,那就是正值新朝初建,国泰民安之际,康帝准备传位于太子,而他准备做个颐养天年的太上皇,好好享受一下儿孙福。而为了显示皇恩浩
,凡是今年出生的婴儿,均可到当地衙门领取一笔可观的教养费。
虽然这个政策只是康帝为了转移人们对他突然传位于太子的视线,但是却激励了很多人,以至于在明帝(宗泽浩)盛年及晚年时,朝廷的中坚力量很多都出自这一年出生的婴儿中,而明帝念及康帝的这番苦心,更是把这一条列进了祖制,凡是在新帝即位当年出生的婴儿,无论男女均可享受此等待遇,这是后话。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