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
李重九于幽州建立赵国之后,赵国官制亦是定下。
事先幽州官吏早就对议论得沸沸扬扬,有门路的走走关系,看看自己的官位是否因此而有所升迁。
而温彦博中书令首先确认之后,来道贺的幽州士族官吏,几乎踏破了温彦博的家门口。
温彦博一直都在幽州刺史府中没有回家,温彦博两个儿子温振,温
只能替父出面,众人恭喜有之,更多则是想问各自的官职下来没有。
温振,温
闻言只能苦笑,温彦博虽任中书令,但中书省的官员都没确定,如何能议定官职,就算是议定官职,除了五品以上,多也只是尚书省的吏部主导的。
按照李重九定下的体制,以后五品官员以上任免平调升迁,需中书省,尚书省,御史台一并议定后,
李重九御批后,才能生效。
但眼下尚书省,中书省官员都未任命下来,实际上也是李重九一人说得算。
首先是中书省,中书省设中书令一人,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总领百揆,盖佐赵王而执大政,定为正二品。
中书令由原幽州刺史府长史,太原祁县的温彦博担任。
中书令之下,设中书侍郎二人,为中书省佐贰官,辅佐中书令,处理政令议事,定为正三品。
中书侍郎分别由原幽州刺史府从事郎中,关陇人姬川,刺史府军咨祭酒,河东汾
薛万述担任。
中书侍郎下。设中书舍人六人,凡诏旨敕制皆由其所出。定为正五品。
凡中书舍人要么是文采斐然,要么就是智谋过人。河东郡蒲坂人张玄素,赵何然之子赵欣等六人担任。
中书省就等于李重九的小内阁,票拟公文之事,由中书令,中书侍郎三人议定。
中书省之下,还有主书,主事,令史,书令史。传制等近百官吏,不一一累述。
中书省拔上后,原第一的尚书省退为次。
尚书省不设尚书令,而设尚书左右仆
二人,总判省事,督其下各司行事。尚书左仆
,辖吏部,兵部,礼部。尚书右仆
,管辖户部,刑部,工部。定为从二品。
尚书左仆
。为原幽州刺史府司马,河东郡河东人陈孝意。
尚书右仆
,为太原郡祁县人王珪。
政令一出。中书省,尚书省。三位长官,堪称赵国的三位宰辅。皆已是定下。
温彦博,陈孝意任中书令,尚书左仆
并不奇怪,但王珪从刺史府的记室参军,火速提拔为尚书省右仆
,却是点令官场之人出乎意料了。
但明眼人却早有预料,两个月前齐王杨暕娶太原王氏之女为齐王妃。
自此中山李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三家姻亲已成,李杨王三家已为一体,而王珪在此时升任尚书省右仆
,丝毫也不奇怪。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之事,就是这一次三位宰辅,都是山西人,温彦博,王珪更是李重九的太原老乡。众人私下揣测,这或许也是李重九将国号定位赵的原因之一。
尚书省两位仆
定下之后,各自属下各配丞,郎中,主事,令史,独立一署,以管辖各自麾下的三部十二司。
在大隋时,尚书省六部尚书与尚书左右仆
合称八座,可谓位高权重。
六部尚书虽定为从三品,但所司之事,皆是事关重大,特别是六部之首吏部,雅称大冢宰,司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实际上权力之重,令人侧目,按道理上就是文官仅次于,三位宰辅第四号人物。
不过李重九为了权制吏部尚书的权力,由尚书左仆
陈孝意,亲自监督吏部,正五品以上官吏由中书省,尚书省一并议定,由李重九同意方可,而从五品至正七品,由陈孝意与吏部尚书,吏部四司郎中议定,而从七品与从七品以下才由吏部自己议定。
如此安排后,吏部权力大减,最后由原辽西郡郡守杨林甫赴任。
礼部主礼仪,祭享,郡试,县试等政令,设礼部尚书一人,由原涿郡郡长史,涿郡蓟县高徐道担任。
户部总管各郡田户、钱谷之政令,设户部尚书一人,由山西绛郡林当锋任户部尚书。
工部尚书,主各郡工匠,建筑之政令,设工部尚书一人,由原幽州刺史府主薄,涿郡蓟县赵何然担任。
刑部尚书,主各郡刑法及徒隶、勾覆、关
之政令,设刑部尚书一人,由原幽州刺史府记室薛万淑担任。
门下省,废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只设六名谏议大夫,负责审核中书省六部的公文,定为正五品,由涿郡蓟县人卢齐卿等六人担当。
御史台,设御史台大夫一人,凡百官有不合之处,皆可以弹劾,定为从三品,由原涿郡县丞,幽州范
的卢承庆担当。
御史台下设中丞二人,侍御史四人,徐世绩之父徐盖任侍御史,正六品。
国子监,设国子监祭酒一名,由周旭担任,从四品。
涿郡,因为李重九定王都于涿郡蓟县,故而涿郡就相当于王畿之地。
李重九将涿郡改称为涿郡府,蓟县改称幽京,魏征任涿郡府牧守,从二品。
涿郡府除了涿郡外,还节制安乐郡,渔
,上谷三郡。
而将太原郡亦升格为府,割据河北高
高洋父子建立的东魏北齐,一支实行是涿郡,太原两都制。高
在晋
开设霸府,遥制朝政,太原郡虽是陪都,但实际上为了主持对北周的战事,高
在太原的时间,远远比在幽州的时间多。
李重九将来对李唐用兵,必然攻略河东,太原是河东要害东进可抵黄河。威胁关中,南下可取上
河内。兵临洛
,而北面则通草原。可直达
山之下。
况且太原又乃是兵粮军马周转的要地,钱粮大郡,李重九的乡籍所在,重要
实不亚于涿郡。
故而李重九亦升格太原郡为府,苏素为太原府牧守,从二品,节制太原郡,雁门二郡。
河东道都督徐世绩,节制恒山。博陵二郡,加兵部侍郎,正三品。
辽西郡郡守,兼郡都尉,郭孝恪,正四品,郭孝恪取代杨林甫为辽西郡太守。
上谷郡郡守,赵万三,正四品。
雁门郡郡守。兼郡都尉,高楚,正四品。
弱水州都护府,设大都护一名。总领
外之事,授予临机专断之权,由王君廓担任。正三品。
原安乐郡郡守刘易任都护府长史,正四品。
定下官制后。又定典章制度。
这一夜幽京城中,正是华灯初上之时。
赵国建国。定鼎于幽京城,这座城在方士眼中亦有了王气。
李重九即位前,当地不少方士,以及普通百姓,纷纷禀告说发现祥瑞。
方士说幽京紫气充盈,状若嫣龙,上有华盖,下呈方鼎。
有人捡到了一个‘天命在幽州’的石头,有人则说西山上发现了麒麟现世,还有人说亲眼了见看凤鸣于东海。
一个个说得煞有其事,深情并茂,都仿佛第一眼初见的一般。
对此这种事,中书省还是不敢怠慢一一列入公文之中,一一向李重九请示。
李重九只是将之当作山海经看了一番,甚觉得好笑。
不知不觉过了多少时候,李重九从案头前搁下笔来,原来砚台上已是冻住了,原本在火盆边看守的炭火的仆人,早就打起了瞌睡。
李重九摇了摇头,拿起火钳将快要熄灭的炭火,重新拨了一番,炭火重燃,屋内才暖和了一些。
李重九打起精神,好容易批改完中书省送上的几十份公文,这案头上又送来一批各郡郡守直承的奏折。
李重九看了一眼,心道以往担任总裁时也没有如此忙过。恐怕也只有朱重八这等工作狂,才能在公文山中找到乐趣。
腹诽了一番,李重九重新提起笔,继续在公文中征战时,突然外人禀报言道:“启禀王上,老大人来了。”
李重九一愣,立即将公文推在一边,披上衣服大步冲出房门。
屋外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走廊上侍卫正挑灯巡逻,李重九远远望去,在中门处一个熟悉的背影正披着厚裘,望着庭院中落下的雪花。
见到对方,李重九连忙急奔上去,待到了十几步处,才放缓脚步。
“爹!”
李重九唤了一声,毕恭毕敬的行礼。
李虎转过身来,看见李重九目光乍暖,呵呵笑道:“吾儿长进了,眼下都称王了,爹见到你要行礼才是。”
李重九连忙言道:“就算做了皇帝又如何,爹还是爹,我们父子之间不闹多么那虚礼。”
李虎言道:“不,我听说高祖之父刘太公的事,当时他们父子二人也是如我们这般见礼,但有人对刘太公说,无二
,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之后刘太公见高祖,就拿著扫帚在门口恭敬相
。这才是礼制啊。”
李重九闻言言道:“爹你一贯不看书的,必然哪个官吏与你说的,我定要重重的办他。”
李虎闻言言道:“不过恰好听来的,不需追究。”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爹,既然这么说,就算了,不过那说故事,恐怕没有说完,之后高祖封了刘太公为太上皇,爹你是不是也想进位为太上王啊。”
李虎听了骂道:“胡说八道,爹我都一把年纪了。”
李重九闻言哈哈大笑。(。。)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