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初我们还年少
记忆像一只小船,带我飘向心灵深处的港湾,童年如一条金色的小河,从我心底缓缓留过。每一次,都是感动!
——题记
一
我的小学同学杨进华,刚出生,母亲就死于难产,还没来得及挣开看妈妈的笑貌。妈妈在她眼里,只停留在少女时代,
边相框里那张发黄的黑白照片:一个穿短袖长
、扎红头绳的女孩子靠在湖边的石桥旁,对着镜头微笑。小巧玲珑的,一如她现在的模样。羞涩微笑的影像随时间和眼泪一起模糊。早晚她都会拿起相框端详一番,用绣花手帕擦一次。
她常常在深夜梦见妈妈从河对岸走来,伸出双手,唤着她的
名“静静”
接她,她幸喜地喊着“妈妈”飞奔过去,还没扑到妈妈怀里,妈妈突然不见了,她声嘶力竭地喊着“妈妈,妈妈——”醒来时,泪水
透了枕巾。
母亲在她眼里,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三年级时,她跟我同桌,是我们组的小组长,平素就一身红色的卡其布外套。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
草!”
《妈妈再爱我一次》曾经风靡一时,学校组织看电影,班上只有人个两没去:
一个是她,一个是我!
在两小无猜的年纪里,谁都不愿去碰对方最脆弱的地方,何况我是班长呢?尽管我写作业时胳膊轴一横,常常占去三分之二的位置。而她,总是一声不吭。
二
偏偏,我的哥们杰是个例外。我差点跟他绝
,为了一个女孩子。
我和杰从小玩到大,几乎是形影不离。他的妈妈是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叔公更是做到副校长的位置。杰,很开朗,很调皮,和许多孩子一样,喜欢攀比。也许是仗着大人的势力,有时不免到过分的程度。
他喜欢把擦炮点燃了,丢到操场里吓唬低年级的小朋友,听到惊叫和哭喊,独自在一旁兴奋的拍手,有点变态;
他偶尔把死老鼠偷偷
到女同学的书包里,一面调戏她们“有老鼠”,一面捂着嘴笑到肚子疼;
甚至于,一年级时,受高年级坏孩子的挑唆,站在讲台上朝下面摆弄自己的小弟弟。
小学三年级起,“小虎队”席卷全大陆。《青苹果乐园》、《逍遥游》、《爱》伴随卡式录音机的普及而响遍大街小巷,加上青春的气息、
人的舞姿,在人轻年中大受
。
秋去冬来,一转眼,就到元旦了。
我收到第一张明信片:信封大小的一页硬纸片,正面上张曼玉妩媚的微笑着,背面是几行歪歪斜斜的祝福:“大树底下必有
,同学之间必有情,小小卡片送给你,祝福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我小心翼翼的把明信片嵌在书桌的玻璃下面,一醒来,就能看到张曼玉的微笑。
不知不觉,到了五年级上学期。元旦将至,班上掀起一股明信片热!
一
钱一张的普通的卡片,凝聚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真挚。
我们既是朋友也是对手,学习成绩往往难分高下。杰,连明信片也喜欢攀比。
记得那次体育课后,我惊奇的发现:天啊,数学、语文课本中夹满了五颜六
的贺卡。杰的也是。
我们像读情书一般把每张贺卡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的摸了又摸。
“今天收到了好多明信片啊,有25张呢!”杰沾沾自喜的,边说边把那些贺卡炫耀着,“你样么怎?”
“恩,我看看”我迟疑了下,应声道。
“和你差不多,26张”我多余的最后一句引起他的诧异。
“来,给我看看!”他有点气服不的伸手来要。
接过去,他像找宝藏一般寻觅了许久,把那些贺卡从头到尾翻了几遍。
“哦,原来少了人个一——杨进华!”他终于发现端倪,眉头紧缩,眼神瞥向杨进华所在的方向,心里暗暗在较劲。
看到杰对进华那眼神,我不免有点紧张,担心他会“报复”她,毕竟维持班上和谐是班长义不容辞的接任,更何况,我们还是好朋友,甚至不愿她受一点点伤害。
三
又一
,阳光灿烂,下午大扫除。华和杰分一组,负责擦玻璃。
提水向来是男孩子抢着做的,班主任曾再三教育:我们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杰把这句话视为耳旁风。挽着衣袖,提起块抹布东敲西敲的,时不时抓两
粉笔在擦过的黑板上耍两把“潘式楷体”——写的其实也不样么怎。
把活全丢给女孩一人干,不免有点不厚道。要命的是,他的脏抹布把刚刚洗干净的玻璃涂的像花猫,偶尔能找到楷书的痕迹。
进华一忍再忍,实在憋不下去才说两句:“你又不帮下忙,捣什么
?”言辞中有些愤愤。
杰丝毫没把她放在眼里,继续着自己的“艺术创作”,带着调戏的表情:你不让我捣乱,我偏要瞎捣乱。
“快让开,还不出去!”小女孩的怒吼吓了杰一大跳,周围好几个都看在眼里,这让杰感觉很没面子:“
的,居然让一个黄
丫头训斥!” 于是,又耍出哗众取宠那一套:“我也在劳动,你凭什么赶我呀,没教养的孩子,难怪,这么小就没了娘,呜呼,哀哉!”把最后的两个字拖的特别长。
哪壶不开提哪壶!
进华从小没妈疼,本来就脆弱,叫杰一起哄,小女孩气得满脸通红,既而痛哭
涕起来。
我简直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真恨自己没有早点制止。进华在窗边泪
满面,杰笑嘻嘻的看着她,一副麻木不仁的欠揍样。
还架着二郎腿,哼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
草——”
进华
泣得更加厉害,捂着脸冲出了教室,女同桌拉都没拉住。
“六月的天,孩子的脸。”
在那一刻,我忍无可忍,一个飞
腿踢过去,
怒了杰,我们俩厮打成一团,若不是被周围几个男同学拉开,杰肯定会被打的鼻青脸肿。
那天,我和杰站在办公室面壁思过,我的心里无时不牵挂着进华——
四
从那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和杰形同陌路。连隔壁邻居都奇怪:“平常玩得好好的两个伢,怎么说得罪就得罪了。”(得罪,方言指不相往来的意思)
大概因为杰那次的伤害,杨退学了,从此杳无音讯。而我更关切的是进华过得样么怎了,还在别的学校继续念书吗?
因此,我对杰恨之入骨。
我的冷落带动了一帮人,同学们对杰的行为纷纷表示愤怒。杰,开始被孤立。
从其他同学异样的眼神里,从我不屑一顾的目光中,杰似乎意识到了些什么,不再大声嚷嚷,不再嬉皮笑脸,对同学们(包括我)格外热情耐心起来。
直到临近小考,我们才重新归如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原来,宽容也是一种境界,小孩子往往就是这样的。
后来,我和杰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初中。
那年的暑假,我们四处打听进华的消息,甚至步行五里去她家,可惜门上一把锁。有人说,她转学去襄樊了,有人说她去广东打工了。
杰深深的为当初的无知追悔莫及,常常惋惜的说:“道知不她现在会不会原谅我,如果我看到她,一定向她道歉!”
十多年过去了,我和杰大学毕业,相继找到不错的工作:他在军区某部任指导员,我从事企业管理。在不同的城市里,我们相互保持着联系,偶尔会叙叙旧,电话、短信中往往会提起进华,遗憾之余,都在猜度着:她早该长成大姑娘了吧,也许现在已经结婚了吧,定不说孩子也有了了吧。那时的冲动成为杰许久的隐痛。
不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的心里都在真切的问候着:“进华,你在他乡还好吗?”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