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迷抗日记 下章
第七十六章 黄鱼车
 一九三一年六月份,科辉的人力三轮车已经生产了三百多辆,但销售情况堪忧,产品积。倒是原本没怎么准备生产的二轮板车,市场销路还行。

 现在是黄花鱼汛期,科辉渔业公司首战告捷,大量的大黄鱼,堆上了小港村与他们基地之间新修的渔业公司码头。不是技术高,是运气好!小港村的渔民(不少是共济会的会员)也有了同样的收获,今年是大黄鱼大丰收!东海一带,渔民们的船上堆满了黄鱼。

 这本来是好事,但在这没有冰库的今天,销售成了大问题。

 这时的上海,有出卖冰的地方,叫冰厂。不过在财看来,觉得应该叫冰窖。

 这冰厂设在水稻田中间,看上去像个金字塔。塔基一米左右高是用泥土堆成近一米的厚墙,里面是放冰的。上面是用竹子和稻草搭的、高高的尖顶。

 这冰,是冬天时,边上的稻田里自然结的。

 上海的冬天,要在最冷天气的早上,田里故意放上的清水上,才会结上一、二公分左右厚的冰。于是,只要是寒冬的早上,附近的人们就会早早起,到冰厂干活。冰厂的人只是站在这金字塔前,人们只要挑进冰库一担冰,他们就发几个铜板。

 之前,大凤他们也干过挑冰这个活。大冷天,大龙他们赤脚跳到结有冰的水田中,把冰装到竹筐里。其他女孩等冰装满,就抬了送到冰库。大家衣服都少,干这活,脚冻得很快就没了知觉。

 但是,小孩们和边上的农民一样,还是希望天气能冷一点,能让他们‮会机有‬赚上点钱。读过杜甫《卖碳翁》的,都知道这是什么心情。

 冬天,冰库装满后,上面堆上稻草保温,封上门。等到夏天时,一点一点取出来,装在有棉花保温的木箱里,卖冰镇酸梅汤之类的用。

 夏天时冰就贵了,一碗就要一、二个铜板了。用来冰鱼?不合算了。

 有北方的人会问:干吗不是挖地窖来当冰窖?这是因为江南水乡,往地下挖一米,就有水出来,所以挖不得。财如果不是来到这个时空,也想不到这儿的“冰厂”是这个样子的。

 财动用力量,促销黄花鱼。于是,整个汛期,财让空闲工厂的工人、难民,甚至保安队的军人,都来处理黄鱼。把黄鱼装上人力三轮车,到上海的大街小巷叫卖,低价促销。另外,以前陶瓷厂生产的缸都用来腌咸鱼,又薰烤、晒黄鱼干。差的杂鱼,就做鱼粉,当饲料添加剂。

 很多上海人第一次见到这种人力三轮车,就是在这次“卖黄鱼行动”中看到的。所以,后来上海人就把这种三轮人力车叫成了“黄鱼车”

 结果,小港村的黄鱼都卖掉了,还帮舟山的渔民卖了一些。

 保安队现在的四千八百多人,他们自称是“手旅”因为在西北军中也有手旅,是军一级直辖的精锐部队!只有在关键战斗才拿出来用。所以能进入“手旅”就是一种荣耀。

 而西北军的手旅,装备的手也大多是国内仿造的驳壳,还有些更差的国产手,有的人还只有大刀。现在保安队主要武器是自产的侧把子手能好,训练的子弹又充足,队员的法都有提高。加上班里都有狙击手、狙击步(三八加个光学瞄准镜),所以保安队员自己认为他们是一支天下无敌的精锐部队了。

 财一方面对保安队员讲“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道理,另一方面讲了军队坦克、大炮、毒气、飞机、军舰的优势。也讲了自己部队的优势和弱点。

 根据训练结果,财人组建了一个特别大队,里面设了特种兵中队和城市侦察兵中队,以及反坦克兵(火箭筒)中队。

 小港军营外的一个简易码头已经建好,码头前的泥涂挖了一条沟,涨时水深有三米。

 已经五月了,但鱼雷都还没最后定型。财决定分三个方向来干:第一,搞最简单的人工操作鱼雷。第二,搞陶瓷制作的人力潜艇。第三,准备建设钢铁制作的柴油机—电力动力潜艇的基地。

 财只知道二战中意大利曾应用过人工操作鱼雷,但这在二十一文学是早就被淘汰的东西,小K他们都没去注意它,财当然更是‮道知不‬究竟了。现在,他只是想制作出一种鱼雷,用人把它推到敌人舰艇附近,扳动鱼雷上的开关,发动鱼雷,让鱼雷撞向敌舰。

 这样,就先研制出鱼雷再说,然后搞潜水装备,训练潜水员吧。

 鱼雷上的动力,以财的条件,当然是用蓄电池来带动电动机。但铅蓄电池有个自身漏电问题:不用时,放着十来天后,有的蓄电池的电就只剩下一半了。‮是不那‬要在鱼雷做好后,还经常要把蓄电池拆出来,充电后,再装回去?财为此伤了脑筋。

 用陶瓷做的潜艇,进展比较快。做了内径二米三的几截陶瓷圆筒,圆筒两端都有法兰,不过是筒内法兰,从筒里面锁螺栓的。二个半圆球的封头,也是同样的法兰。组装起来,就是一个长十二米半、直径二米五的雪茄形潜艇了。

 螺旋桨是用人力踩动的!还带有人力踩动的发电机,一个蓄电池组,作为艇内照明和收发报机的电源。

 鱼雷发管放在这雪茄形筒的外面。因为财觉得这发管的密封不好解决,万一水从发管中进入潜艇,是要出大事的。

 但这发管放在潜艇的前面了,也有缺点,就是每个发管只能发一次鱼雷,以后要等回到港口或辅助船上才能再装入鱼雷了。所以,财在这陶瓷潜艇前面放了六个发管,看上去有点像左轮手的弹仓。六个发管的中间,是平衡这一部分重量的浮筒。

 财在陶瓷潜艇上面的人员出入孔外面,加了一个小船一样的围栏,当然,这小船是没有底的。这不仅使潜艇浮在水面上时,人员可以安全活动,避免海的冲击。更使这潜艇在水面上时,远处看来像一个小舢板。

 这“小船”是有“桅杆”的,这十二米高的“桅杆”就是潜望镜,也是潜伏时的进出气口。这么高的桅杆,相对“小船”来说有点不成比例。‮法办没‬,在长江口一带,只有潜入到十米以下,才能确保上面看下去看不到潜艇。这样,在潜望镜深度,潜艇一般也不会被人发现。

 把水放入潜艇底部月牙状的水箱,潜艇就下潜;把水出这水箱,潜艇就上升。这水泵,当然也是人力的。这潜艇下面放了一些铸铁块配重。潜艇的升降幅度不大,上升后,潜艇筒体也只出约三、四十公分在水面上。所以,财只在潜艇的顶部装了几个圆的玻璃舷窗,这样在潜水不深时,可以不点灯。  M.IsjXs.CoM
上章 财迷抗日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