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新生周刊》事件
关东军对抗五军已经很熟悉了,想报复抗五军打大庆油田而去打热河,肯定是
军的下策。在热河那儿已经与抗五军打了两次了,没什么收获,牺牲还不小。而且他们的飞机侦察表明,热河的抗五军已经做好了
军进攻的准备。确实,抗五军预计
军要对抗五军报复,让部队和民兵都作好了准备。这些时间以来,热河一些村庄的地雷、地道的,还有山上的密营,都已经建设得不错了。
当然,
军愿意付代价的话,多派部队进攻,占领几个热河城市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如果有关内不断支持抗五军,
军要保持占领这些城市的代价太大了。
而且,光关东军要
这么多部队,那么东北的抗
武装又要袭击一些地方,他们的损失会很大的。
军虽然很气愤,但他们并不是会冲动的傻瓜,在评估了进攻热河可能付出的代价后,他们没有行动。对急进派来说,打热河就不干脆如打华北!
但是,打华北是要一些借口和准备的。而且他们的军事上也要准备,还希望国内的政府也能支持。打华北,可是有可能引起大华全国的抗
,
各方还是有些不同看法的。
五月三
,两个靠帮
写文章的汉
,天津”振报的主笔白逾桓及”国权报的主笔胡恩溥在日本租界被暗杀。这不是抗五军敢死队干的,而是
军特务土肥原策划的。动手的是北平的几个热血青年、大学生,他们也想抗
,想比敢死队更出名,而且觉得共济会的政策太保守了,应该不停地杀杀杀!不停地战斗!结果有人找了他们,为他们提供武器,还给他们情报,让他们去杀死汉
。于是,两个住在租界、无足轻重的汉
就被学生哥轻松打死了。
而
军马上抓住这件事,在华北闹来起了。不外是抗议、威胁政府,要肃清华北的抗
力量,否则他们就要自己动手了。
过了几天,军国主义分子又从杜重远先生办的刊物《新生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一点茬。
五月四
出版的《新生周刊》上,登了一篇文章,《闲话皇帝》。这本来是一篇中立的文章,它从自有“皇帝”起说起,从中国皇帝说起,说到外国皇帝;最后说到日本天皇,说天皇空有其名而无实权,如果当个生物学家(听说这个天皇喜欢生物学?)的话定不说能搞出点成绩。
这些话要放在另一时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说他是个人而不是神、说他没什么实权,基本都是大实话。但这个时候可不得了!
国内已经把天皇神化了,天皇要国民么什干,国民就必须么什干!怎么能把天皇说成是人而不是神呢?
另外是这个时候也有点巧合,
的急进派正想进一步扩大在东北和我国的侵略了,没事都要搞点事出来。这篇文章又是一个让他们闹事的好借口。
于是,他们借这两件事大闹起来,什么抗议啊、游行的,闹得很起劲。他们的外
部门也提出强烈抗议,一些军国主义分子更是扬言要发动战争。这是不是说明这篇文章说出了事实,点到了他们的痛处?
急进派在自己国内做了一些舆论准备,
倒了缓进派,在军事上也装模作样地作了一些准备工作,把在大庆时拳头打到棉花上的部队调到了辽宁。
到五月二十九
,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天津
军司令梅津美治郎派参谋长酒井隆、武官高桥坦向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提出要求,谓天津两报社长胡恩溥、白逾桓之被暗杀,与大华政府有关,系排外举动,要求(一)撤换河北省府主席于学忠,省政府移保定。(二)撤换天津巿长张廷谔,公安局长李俊襄,宪兵第三团长蒋孝先。(三)撤退驻北平之宪兵第三团,军分会政治训练处长,蓝衣社及驻扎河北之中央军及于部,河北各级
部,(四)采取行动清理共济会等抗
团体。如果以上要求不能
足,
军将采取“自卫”行动。
宪兵第三团在北平、天津驻守,里面的一些年轻军人还是不怕东洋人的,以前看到东洋
人闹事,就上去打了
人。这样与东洋
人结了仇,后来又打了几架,到底是宪兵人多,把
人狠揍了几顿。这也是他们维护社会治安的本职工作嘛。但这事让东洋人记恨在心,现在要赶他们走。
撤离宪兵三团的事,得到了蒋中才的同意,后来宪兵三团调回去改为了蒋中才的警卫团。
其实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此非常紧张,在天津命令要快点破了胡、白的案件,抓住凶手。酒井隆真是个非常狂妄的人,六月二
又向何应钦提出国民
、共济会、蓝衣社、宪兵队均须逐出华北,最后蒋中正必须离职。
这何应钦对
军的态度实在是软弱,他马上为酒井隆的要求作了反应,让宪兵团作出撤离的准备。不过他也耍了点花招,说没有什么蓝衣社,也道知不北方有没有共济会。确实,共济会又不是什么挂牌的组织,他何应钦是管不到的;蓝衣社是人们对“复兴社”的口头说法,确实没有这个社。
在上海,东洋人发现了《闲话皇帝》,并开始提抗议后,中央政府立即下令查封《新生周刊》,还要抓作者。别人知道作者只有一个笔名,真人只有刊物编辑等少数人知道,杜重远让作者躲来起了,自己
身而出,承担责任。
军说文章是对天皇大不敬,中央政府就说作者是“藐视友邦”
军说文章是对他们的挑衅,中央政府就说作者是“破坏邦
”而且政府很快就将杜重远起诉到法院。这可是我国目前“最友好”的“友邦”了,正侵占了我国的领土,在用刺刀“帮助”我国人民享受“东亚共荣”的“友邦”!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