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
第八十六章 皇帝知我心
 瓮城破后,官军气势如虹,势如破竹,下午‮候时的‬,官军已经攻破了曹州外城,围攻内城。王沛也率大军进入了曹州城内。一面四处派兵围剿淄青叛军,一面派出教化参军安民。

 “都知兵马使大人,这就是那用火油烫杀我士兵的混蛋!请大帅发落!”

 都尉秦裕斌将捆得紧紧的那瓮城守将,押到了王沛面前。那守将兀自傲然站立。被张兴一脚踹到腿弯里,跪了下来,刚想挣扎着站起来,被身后的士兵紧紧住。身体被住,嘴巴却没有被住,依然嚷道:

 “几是老子运气不好,若是真刀真干起来,还‮道知不‬谁输谁赢呢!······千万要杀了老子,不然若是老子留得性命,将来又一老子对付你们要厉害十倍!”

 被张兴一拳捶倒,怒骂道:

 “直娘贼!若是真刀真干起来,爷我一个干你八个!还轮得到你在这里狂妄!”

 王沛眼中闪过一抹欣赏的光彩。问秦裕斌道:

 “秦都尉,这人是谁?”

 秦裕斌道:

 “回都知兵马使大人,这人叫张兴,是末将麾下效死营伙长。今就是他第一个登上瓮城的。末将已经让他暂代了队正。”

 王沛点头道:

 “很好!张兴,若是打郓州你再立功,本将军便保举你做个校尉。”

 张兴道:

 “谢都知兵马使大人!大人,这个贼子······”

 王沛挥挥手,道:

 “本将军不是说过了么?打破曹州,一个不留,还来问我作甚?你们自去处置吧!”

 秦裕斌:

 “谢都知兵马使大人!末将这就去把他点了天灯祭奠将士们!”

 一努嘴,士兵们就把这贼将揪起来往瓮城口走去。

 那守将大惊,叫道:

 “王沛,你好大胆子!朝廷有法令,不准滥杀投降被俘将士!王沛,你胆敢杀我!王沛~~”

 声音甚是凄厉,王沛只当没听见,对左右道:

 “为着朝廷厚待降兵降将,不准滥杀俘虏官兵,这厮们就藐视朝廷,抗拒官军么?这些混蛋,只怕是抱定了我军不会杀他这种心思的,能打就多害我军将士,不能打就投降甚至被俘留下一条命。本将军倒要让让这样的混蛋知道,杀了官军是要偿命的!让这些混蛋休要再抱这样的心思,早早归降!”

 有道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恒定怕不要命的。淄青军素来骄横,可是当这位守将在城楼上被点成了天灯,数百名被俘的淄青士兵在内城前一字排开跪下,被官军齐齐斩首时,淄青守军的心理崩溃了。官军还没有进攻,曹州守军就纵火焚城,弃城而逃。曹州一破,立在曹州附近的几座栅垒也就失去了意义。淄青军纷纷放弃栅垒,向郓州方向逃窜,一早就看在那里的郦定进、李元奕、侯惟清率领的官军立刻纵马驱驰,追歼逃敌。

 围城三个多月后,曹州终于被攻破了。是役,官军共计阵斩淄青军兵马使以下八千余人,生俘一万三千余人。淄青军溃散逃入乡间的也有三四千人,总共只有五千多距离曹州较远的军队撤回到了郓州。

 站在城头,王沛不感慨万千。从城下进进出出的宣武军士兵们无不用敬畏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统帅。

 王沛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曹州城内的淄青军一个不剩。宣武军的士兵感到,王都知兵马使和我们是一伙人。

 两天之后,洛传来了对王沛以及宣武军官兵的嘉奖。王沛进银青光禄大夫,兼曹州刺史。宣武将士自秦裕斌以下各有封赏,并特许宣武将士在曹州歇息十再发兵郓州。不过随嘉奖同时下达的邸报,却让王沛和宣武军几位兵马使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歇不安稳了。

 邸报上赫然写着,淄青军兵马使崔承度于前献濮城,随崔承度投降朝廷者有校尉以上军官八十七人,士兵两万人。李光颜兵不血刃进占濮,已经合全军五万人进击台前。当然在公开的布上,是陈国公李光颜率领大军经过血战力克濮,敌军兵马使崔承度伤重被俘,另俘虏淄青军一万二千余人。不过濮已经拿下来成为全军公知的事实。全军上下都是一片腾。虽然说现在是和李愬的南面诸军并肩作战,但是毕竟一开始宣武军是被划归西面诸军的,内心里还是把自己当作是西面诸军。现在西面诸军连克两重镇,把前面被南面诸军盖过的风头抢了回来,不高兴才怪。

 何况,拿下濮州和曹州就意味着大军即将合围郓州,淄青平叛步入最后的阶段。或许将领们‮意愿不‬这么快就没有仗打没有功劳拿,但是士兵们都愿意早点结束战争。

 士兵们高兴‮候时的‬,将领们正在心,郓州只有一个,而连同王沛这一路,指向郓州的大军有三路。平定蔡州一战打出了三个国公,数十个候伯子男。朝廷的爵位这几年不像前些年那么不值钱经常搞批发了,那些年,郡王都一抓一大把。现在这年头就没这么幸福了,大家都想给自己挣个越大越好的爵位。

 “都知兵马使大人,要不您去给裴相公说说?裴相公毕竟是咱们宣武军的节度使不是?他能眼看着咱们全军打了这么久的仗没有啥功劳吗?”

 力克曹州瓮城后,都尉秦裕斌觉得自己前程一片光明。这个本来话语不多的新晋都尉试探地对王沛说道。几名老资格的将领虽然对秦裕斌抢话说不满,但是望向王沛的目光里都满是期待。

 “怎么着?他们都想抢功劳么?”

 远在洛的李诵笑眯眯地对裴土自说道。  m.iSJxS.cOm
上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