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十六 取南京
南京的皇宫内,在靖难之役之后再次住进了一个皇帝,只是这个皇帝在北方已被尊为“太上皇”***
嘉靖本人自然是不承认这一点的,他依然认为自己是皇帝。在南京城内,从官员到百姓也都一口一个皇上,嘉靖在北京时本来深居简出,可到了南京却培养成了定时到宫外出巡的“好习惯”不过他出巡的范围也只局限在南京城内,城外毕竟比较危险。
每到嘉靖出巡的这一天,严世蕃总会显得特别忙碌,因为要安排合适的人来让嘉靖看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群百姓匍匐在地,恭恭敬敬地山呼着,这“皇上万岁”让嘉靖觉得自己还是皇帝,他回顾严嵩说:“民心还在朕这里啊。”严嵩忙回答:“是,天下人的心都还在陛下这里,民心即天命,眼下的局势虽有些许困顿,但陛下毕竟是天命所归。”
嘉靖深深地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欣慰。
“田里的庄稼,还好吗?”嘉靖站在一个驼背老人前面,亲切地弯下
,手把手问他。
这个驼背老人其实才五十上下,并不比嘉靖大多少,可一辈子的穷困劳苦却让他显得比养尊处优的皇帝老了二十岁,而且一双脚故意淋过泥浆,身边又摆了柄锄头,这就怪不得嘉靖要问他庄稼如何了。
“这个,这个…”驼背老人不知怎么回答,中国的穷人,并不都是农民啊,这个老人就是一个市井中长大的老市民,出城的机会都不多,哪里知道今年田里的收成?
在幕后策划的严世蕃忽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我该挑选些更机灵的人才对啊。”他想。之前他是考虑要找一些来起看比较淳朴老实的人,望上去比较像老皇帝想象中的“黎民百姓”可是这样的一些老实人却应变不足。还好。严世蕃埋伏有后着。
“今年地庄稼收成不错。”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扑过来救场,这是一个市井小混混,眼下的身份是那驼背老人的孙子“就是麦子收了,到了我们自己米缸里的却不多。”
这个少年也是个没经过稼穑艰辛地人。随口就胡诌什么麦子收进米缸。但嘉靖一时也没听么什出破绽。只是问:“么什为?”
“都被海军都督府衙门地人抢了啊!说是赋税地规矩变了。”少年混混硬
出了眼泪。哭道:“皇上。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可恶!可恶!”嘉靖仿佛找到了一个出气口。对严嵩叫道:“回头降旨。严加斥责李哲。问问他是怎么回事!怎么能妄加赋税。这是抢百姓地粮食啊!”严嵩也叹了一口气。说:“是。这个李哲。确实狂妄胡闹。听说他到上海还没半年。手里就有了几百万两银子了…”
“几百万两…”嘉靖惊骇起来。他做了几十年地皇帝。在没遭到洗劫之前也没这么多地存银啊!
“是。他号称是收榷场关税收来地。但榷场关税。哪里能收这么多?”严嵩说:“因此老臣以为。他一定是假借接手漕运之名。四处盘剥百姓所得!”
其实他这句话完全是造谣了,李彦直自开海军都督府衙门,所用皆自家班底。各级僚属都是从博文馆毕业出来的学生,薪酬体系一依多年来办商会的经验,那些旧式的吏员一概不用,只是为了稳定局面,依例补给他们俸禄而已,却不让他们办事。
大明地官员俸禄极低,吏员的俸禄就更低了,官吏们之所以能够富裕,靠的并非法定地薪俸。而是在办事候时的捞钱…现在李彦直不让他们办事,他们就没法发财也没法为恶,只是每个季度领取一份很低的薪俸而已。
李彦直在地方
久,深知这些基层公务人员不干活时不过是白吃饭,但要他们积极起来,反而要
扰民生,只因李彦直将他们闲职,所以在过去几个月里,沿海一带百姓的日子反而过得舒心。至于赋税之类一切照旧。并无增减。
嘉靖是个聪明人。但最近他选择
听意见的习惯却随着局势的恶化而越来越严重,如今只要是听见说北京坏话、李哲坏话的。他就乐于相信。
“这个李哲,真是妖孽之臣,妖孽之臣啊!”嘉靖愤然道:“太祖皇帝遗训,要子子孙孙、州县臣工,不得扰民,他却妄改祖宗成法,
我大明兵制,
我大明财制!这个妖孽,还有北京那群纵容这妖孽的**群小,都将史书中的千古罪人!”
说到后来,他地声音也高昂来起了,仿佛李彦直就站在他面前听他训斥一般。
严世蕃找来那些市井之徒听不大明白他在么什说,只是见老皇帝发脾气,纷纷俯首贴地,唯恐惹恼了他受罪。
等皇帝以及官员们离开以后,才有人过来给每人发一吊铜钱。
“这么少啊。”那个少年混混在发钱的头目走后,嘟哝着。
“不少了”一个老一点的混混说:“为以你这里是上海啊。这里是南京!当初还盼着皇帝来到,带些皇气来,我们也好沾些恩泽,谁知被这个倒霉的太上皇往这里一坐,金陵反而死气沉沉的,一个月里,城门也开不了十天,买卖都没法做了!最近又听说,海军都督府那边迟早要派人来接收这里,那时不得打仗了?这个地方,难呆啊。”
那个驼背的老人叹了一口气,说:“可惜我走不动了,然不要也想去上海闯闯,听说那边只要是个人去了,担了一箩筐泥巴都能卖钱呢。现在啊,我不怕海军都督府派人来,我盼着他们来呢!那个李都督来了,最多打上一仗,
上一阵子,回头只要我没死,定不说还能过上几天好日子呢。”
正说着,北面忽然
动起来。混混们都耸头耸脑,四处打听:“么什出事了?”
不多久,就听长江边上传来消息:“船!船!东面的大船来了!”
“什么?”
“好大的船!有几层楼那么高呢!”
“难道是海军都督终于来了?”
老混混、小混混们都惊呼起来,纷纷叫道:“快躲起来!定不说要打仗了!”
市井小民们窜奔回家,卫所官兵们则心头
动,有的想:“不知上面打算怎么办?”有地想:“若我们设法开了城门
接李都督。不知能否建立奇功?”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什么也不干,最好也不要打仗,等着被收编就好。
然而魏国公徐鹏举却还是急急忙忙点了三千兵马,赶往金陵码头看个究竟。
这一段时间里李彦直为了控制漕运局势,调兵遣将,开海船逆长江而上,直抵镇江、扬州一带,南京方面对此毫无办法。从镇江再到南京,若是风向顺的话。一阵风就吹到了,严世蕃、徐鹏举虽然安排了不少探子在镇江与南京之间,但这些探子派出去十个。中途便往往有七八个跑到海府军那里报告去了,但又有一些人望见渔船就草木皆兵,赶回南京报信说“海府军来了!”曾为此弄得一
三惊,让徐鹏举的军事情报变得极不准确。
这次高拱持了北京朝廷的圣旨,在海府军的拥护下从镇江出发,走到龙潭徐鹏举才得到消息,待他点齐兵将,高拱已到了金陵城外。
高拱和徐鹏举,一个是正经文班进士。一个是世袭武将公侯,彼此一通问便知来历,徐鹏举上前问高拱来做什么。高拱站在舵楼上,高举圣旨道:“魏国公,朝廷有圣旨下,接旨吧!”
徐鹏举见了他手里的那卷明黄绫锦,一时犹豫不决,高拱不等他回应,也不令摆香案。就打开圣旨朗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太祖皇帝所以分封功臣之后,在于协理军政,拱卫国邦,太平则共享荣华,变生则以应不测。嗣北胡东倭,祸
京师,上皇因之南巡。使朕以人子之孝。不能承奉膝下,幸有魏国公体念朕意。
上皇于巡狩之际,护故主于旧京之中,使天下知无二主,而社稷安于一尊,爰沛国恩,用扬祖训,特赐明珠一对,以褒忠义。钦此。”
这旨意把徐鹏举听得呆了,因圣旨所言,大多是指黑为白,徐鹏举
接嘉靖,立于南京,在北京地立场看来,分明是导致大明两京分裂的大罪人之一,但这圣旨却么什说“使天下知无二主”、“社稷安于一尊”若是高拱口头说出这话,徐鹏举非以为对方在讥讽自己不可,但书于圣旨,那就不是讥讽,而是北京朝廷有意拉拢了!圣旨开头道“太平则共享荣华”那是说魏国公这个爵位是太祖皇帝封的,北京地阁老巨宦们暂时还没有将徐氏一门连
拔起地意思,又想减少平定南京的阻力,所以就装个糊涂,要徐鹏举识时务为俊杰。
高拱念罢圣旨,手一摆,道:“魏国公,接旨吧。”
徐鹏举虽非当世出类拔萃地人物,可是不也傻瓜,当初他一不小心看错局势上了嘉靖这艘船,本已后悔不迭,到了近来,李彦直一表明立场,天下大势更是明显,徐鹏举这时要是再抗拒,扶立嘉靖复辟那是绝对无望的了,这时北京方面既卖了个好,他纵然有些担心将来小皇帝要秋后算账,但这时哪里还有选择的余地?便跪了下来道:“臣接旨。”
高拱宣旨时他是站着的,这时才跪下,他一跪下,背后数千南京官兵一起跪倒,向北山呼万岁。高拱微微一笑,便知道自己已经兵不血刃,取了这座千古名城了。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