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乱世龙腾 下章
第一百二十二回 举义兵唐王伐明 烽
 小弟新书《玄门天道》已经上传,请诸位多多支持,多收藏,多推荐,小弟谢谢了。

 一只奇怪的乌壳,引起了三界动。二百四十九亿年的混元无量劫后,何人为主角,阐、截、佛三教演绎天地轮回,无量量劫中,轮回、生灭是宇宙的万物的基本规律,其运转的规律,谓之道;何谓道?极于情,方极于道。且看李玄演绎新的封神篇章。

 古风一首: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天地玄黄外,吾当掌教尊。

 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

 待到千年后,沙门定当兴。

 混元道果前,万物皆有因。

 盛衰有定论,混沌开乾坤。

 玄门都领袖,天道归吾心——

 台南的大都督府现在已经改为唐王府了,正厅也被改为银安殿,设龙椅,旌旗等仪仗,俨然一副王爷架势。端的威严无比。

 李无庸身着明黄服饰,龙袍上的四爪金龙腾云飞舞,扫了殿内众人一眼,李无庸缓缓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殿下,臣有本奏。”宋献策缓缓的走了出来。

 “军师请讲。”李无庸淡淡的说道。

 “殿下,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乃天降圣人,抚育黎民苍首…今陛下失德,海内沸腾,前有夷人作,内有宦官专权,民之涂毒;非夷人之强,宦官之术,民之过,此盖陛下不能体祖宗之德,故天将弃之!如天弃金、宋、蒙元,诚不可救。俗话云有德尚不能善治天下,无德则四方起,如今天下大,百姓流离失所,皆乃陛下之过也,陛下宜伏惟自思,善思已过,…今唐王承祚于祖,秉政于朝,乃天降圣人,当救万民于水火,殿下现拥兵数十万,战将千员,战舰数千艘,势力雄厚,当起义兵,吊民伐罪,方为正道,臣等恭请殿下起兵伐明。”

 “恭请殿下起兵伐明。”大殿内众人齐声喊道。

 “陛下虽然失德,但君臣之道早定,孤为其臣,何有臣伐君的道理,此话以后休提。”李无庸面无表情的说道。

 众人闻言并没有当真,都知道也只是一个程序而已,孔胤玉闻言,连忙出班道:“殿下岂不问商汤原为夏臣,夏王失道,商方取夏而代之;文王、武王皆是商之臣,纣王无道,武王取而代之,先贤皆是如此,今崇祯无道,海内沸腾,民不聊生,殿下天纵英姿,当取而代之,方为天道,为圣人所为。”

 李无庸闻言,黯然不语,好半响方道:“既然有圣人先,孤王当行之,起兵伐明。”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既然如此,还请陛下登坛拜将。”刘谦等人大喜,连忙催促道。

 “三天后安平拜将。”李无庸微笑道。

 三天后,李无庸告别诸女,在众人的护卫下朝安平行去,一百名金甲卫士为先导,持王纛于前,其余什么刀、叉、剑、槊、牌等皆是亲王仪卫,而台南的众百姓出门跪,虽然也有人对李无庸此次伐明有些微词,但是也只是小部分的儒生而已,其余众人皆感李无庸之德,更何况台湾上下,对军功也十分的看重,只要跟在李无庸的身后,不怕没有仗可打,更不怕取不了胜利。

 此时的安平已经是黑色的海洋了,一列列,一对对的士兵如钢一样笔直,待李无庸行到安平军营之外,所有的唐军将校皆出营门相,各人远远见大队人马护拥着李无庸前来,众将皆跪于军营两侧,施琅、刘启当之无愧的为两边将校的领班,待李无庸行得稍近,便一同高呼道:“末将等恭殿下!”

 骑着疾风的李无庸神色激动,好半响方道:“都起来吧!这些虚礼在军营里就免了吧!”

 待众人站‮来起了‬后,方对施琅问道:“尊侯,军心如何?”

 “回殿下的话,众将士见有仗打,都高兴的不得了,只等着殿下一声令下,就要打到北京去呢!”施琅憨厚的笑道。

 李无庸点了点头,决战在即,军心不振,如何是好。当然这也幸亏李无庸所定的军功赏爵令,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无庸在台湾所行的各项爱民政策所取得的效果。

 入了军营,李无庸直奔点将台,点将台仍然是以前的布置,四周设方旗二、青色白泽旗二,旗手戎装而立。阶下,绛引幡、戟氂、戈氂、仪鍠各二、阶上立班剑、吾仗、立瓜、卧瓜、仪刀、呈仗、骨朵、斧,各二,其余什么椅、团扇、伞、痰盂皆铜底帖金,等等皆是亲王标准。

 李无庸坐定后,朝旁边的仪仗亲兵道:“宣太傅孔胤玉。”

 待其上台后,李无庸肃然道:“皇天景命,唯德是辅,先生贵为圣人门徒,不以孤王卑鄙,千里来归,真乃本王幸事也,今伐明还望先生为我书檄文。上告苍天,下谕黎首,遍喻海内。”

 “敢不从命。”孔胤玉朝李无庸行过礼后,转身向南,双手执文告,大声朗读,声振四野,文告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乃天降圣人,抚育黎民苍首…今陛下失德,海内沸腾,前有夷人作,内有宦官专权,民之涂毒;非夷人之强,宦官之术,民之过,此盖陛下不能体祖宗之德,故天将弃之!如天弃金、宋、元,诚不可救。俗话云有德尚不能善治天下,无德则四方起,如今天下大,百姓流离失所,皆乃陛下之过也,陛下宜伏惟自思,善思已过,陛下德业亏损共计有十,计…今唐王承祚于祖,秉政于朝,乃天降圣人,当救万民于水火,殿下现民稍安,食稍足,兵稍,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遣兵北定中原,救民于水火,拯生民于涂炭,复华夏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谕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无道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羶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扩清,志在扬威华夏威名,除暴,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尔民其体之。如凡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仪,愿为臣民者,与中华之人抚养无异。故知告谕,想宜知悉唯王七年三月十。(与朱元璋的伐元檄文有些雷同)

 此文告乃是刘谦等人密谋了数天而做,一方面直指明王朝历代皇帝之过失,而另一方面却是假托李唐之后而做,想当年李唐王朝疆土何其大也,功绩何其高也,所谓的大唐盛世不但是百姓渴望,就是那些士子们提起来也是心情激动,天可汗是个多么荣耀称号,只可惜到了宋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宋朝还是被草原民族给消灭的,明王朝虽然也曾荣耀一世,只可惜历代君王无心朝政,导致宦官专政,朝政糜烂,到了崇祯皇帝这一代,更是不堪,不可否认的是崇祯皇帝执政勤奋,只可惜的是他所行使的每项政策不但没有给百姓带来任何的实惠,还把天下弄的民不聊生再天灾**,抚恤不得当,天下安能不反,虽然这里面有许多都与崇祯没有多大的关系,只可惜的是天下百姓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实惠,并没有看到崇祯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在李无庸这样的野心家眼里,这些过错当然是由崇祯来背负了。

 “镇东将军施琅听令。”

 “臣在。”

 “将军率领水师五万沿海河北上,直天津,记住只可防守,不可进攻,如果有人从海上南下,拦住即可,如果是后金军队南下,炮轰天津,切记不可让后金军队南下。虽然尔只是偏师,但是孤王此次伐明,则天下必然大,后金多尔衮雄才大略,他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尊侯要小心行事。”

 “臣领命。”施琅接过令箭大声道。

 “谷振东何在?”

 “臣在。”

 “振东有大将之才,此次伐明,想那多尔衮必然也会入关,后金必然空虚,将军待多尔衮入关后,率领三万扰后金。关外千里之地就是将军的战场。孤王的三千护卫皆是精锐之士,将军也可一并带去。孤王准许将军便宜行事。”

 谷振东闻言,当然明白李无庸言语的意思,连忙接过令箭,好半响方道:“山海关有吴三桂镇守,后金安能尽起精锐入关?”

 李无庸微笑道:“孤王今起兵,想那李自成已经前进在去北京的路上了,凭借他的实力,拿下北京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吴三桂一代枭雄,安能位于一驿卒之下,此人必定投靠后金,山海关一马平川也。将军一定要把握时机,切记不可卤莽出击。”

 谷振东虽然不相信吴三桂真的会投降后金,但是还是接过令箭而去。因为对于他来说,就是吴三桂不会投降多尔衮,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罗振川、曹百原何在?”

 “臣在。”

 “鸣关有十万兵马,你二人除少量兵马守关外,各帅一部,一部经略广西,一部从鸣关入广西,从侧翼斜广东,与孤王内外夹击。记住,民心乃天下之根本,行军过程中,要做到秋毫无犯,拉拢民心,凡罪大恶极者,可以便宜行事。”

 “遵命。”

 “刘启何在。”

 “臣在。”

 “将军率领水师一部,沿长江而上,威吓南京,拖住马士英的二十万人马。”

 “臣领命。”

 “姚启圣。”李无庸看着浑身不自在的姚启圣笑道:“你率领水师四万,打孤王旗号,与刘泽清对峙广东,不可轻启战端,待曹百原或者罗振东进入广东后,你可以便宜行事。你可明白。”

 “臣领命。”

 “亭林驻守台湾,参谋、户、兵各司准备粮草器械,不可怠慢,其余诸将随本王出征,孤王将亲率大军十万,沿长江而上,经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诸地。”

 “今命尔各将各率所部,以定中原。汝等师行,凡遇敌而战,不可轻敌。战胜之后,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内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若有违者,孤王必严惩之。”

 “谨尊殿下号令。”众人大声道。

 “此战关系重大,望诸将谨而慎之,他扫平天下,诸位必将悬象于凌烟阁上。”

 “臣等领命。”  m.iSjxS.cOm
上章 乱世龙腾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