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舂秋我为王 下章
第190章 孟谈三策(上)
 当时,见张孟谈过来,无恤便朝他微微一拜,将之前发生的事情尽数与其细细分说。※%,

 言罢,无恤诚恳地说道:“下宫暗涌动,张子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赵无恤目光炯炯,直视张孟谈。

 半年前,他在分析了子贡和张孟谈不同的性格后,做出了“先以朋友之谊结,接下来,再以一个好的政治前景惑之”的策略。

 两人经过半年相,赵无恤一直以礼相待,对张孟谈表现得推心置腹。‮道知他‬,张孟谈此人外表平和淡然,内心却也有几分傲气,而且有宰执一家、一国之政的大志向。

 赵无恤便投其所好,在不断增加友谊的同时,他还不时吐出对晋国和诸侯局势的预测,以及很多来自后世的新奇想法,都能让张孟谈叹为观止。

 在赵无恤的攻略下,张孟谈也一扫最初时觉得,赵无恤只是个“中人之资”的想法。觉得他是深藏不漏,和自己一样,平于外而质于内。于是也开始与之倾心结

 何况,前几个月,赵氏与范氏打得火热的货殖战争,张孟谈也一直在关注。他发觉小半年来,正是赵无恤,在不声不响间,一直在搅动新绛局势。他一出手,就让赵氏掌握了半个粟市,专榷麦粉行业,而借助瓷器,还一举打入了漆陶市,甚至是利益百倍的珠玉奢侈品行当。

 因为‮人个这‬,至少在财货一项上,赵氏在六卿里开始渐渐占据上风。

 同时。赵无恤还善于抓住机会,在用心经营与国君的关系。也许在那些自诩为正直的士大夫眼里,这是宠臣佞的做法。但考虑到现实的因素。这很可能会让赵氏在国君心中获得如同知氏一般的地位,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十分有远见的行为。

 从赵无恤往日透的只言片语里,张孟谈知道,这位庶君子不仅有能力,还有大志向。他手下的子贡、计侨等人,都不是泛泛之辈,还得到了温地赵广德的支持,风头盖过了几个兄长。俨然是未来赵氏宗主的最有力竞争者,这让原本采取“亲而不附”态度的张孟谈渐渐生出了投效之心。

 其实,他随着年纪慢慢增长,逐渐显出智慧和才干,魏驹,甚至是韩虎都曾对他起过招揽之心。

 虽然张氏现在是赵鞅在上军的下属,但一个氏族里的子弟分别侍奉不同的卿族,实属寻常。且不提昔日栾盈手下的多个敌对卿族子弟甘心投效,就说现在在张氏内部。张孟谈的族兄张柳朔就是范吉

 原本张孟谈还有些许犹豫,毕竟魏驹、韩虎地位十分牢固,不是现如今只是庶子的无恤能比的。

 而让他下定决心,做出选择的最后一稻草。恰恰是这次燕飨时,赵无恤将他的地位和韩氏韩虎等同,邀请张孟谈作为贵宾。前来下宫赴宴,并要引荐他认识仰慕已久的晋大夫董安于。

 张孟谈感动之余。也打定了注意,或许。赵无恤就是自己未来主君的合适人选…当然,前提是,他真的能当上世子,乃至赵氏宗主。

 张孟谈从小子缓迟,这在族中,一度被认为是愚钝的表现,没少被同龄人嘲笑,受长辈忽视。直到一次燕饮时,还是小童子的他遇见了表现更为缓迟的董安于,但那时,董子已经位极赵氏,登上了家臣之首的家宰之位,谁敢小觑?

 佩弦自急董安于,让张孟谈找到了未来的目标,也佩弦拴玉,刻意效仿董子。

 现在,他摸着自己带上的弦和玉,却没有再次见到仰慕偶像的兴奋和激动,只剩下了赵无恤交给他的使命。

 张孟谈何等聪明之人,赵无恤甚至不需要说透,他就明白了自己未来的主君正在经历一场致命的危机。

 这和张孟谈之前预想的路不同,但他‮是不也‬那种眼光短浅的纯粹利益之辈,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再加上无恤以朋友之谊向他求助,对方投之以桃,自己必然要报之以李!

 何况,张孟谈知道,赵无恤手下人才不少,而这次危机,很可能可以为他拿下一个未来的首席谋臣的位置!

 在锦帛上添加纹绣花卉,总没有在冬雪中递送热炭让人印象深刻。

 读书十载,阅尽典史数车,中韬略雪藏许久,往日只在泮宫小孩子打架时用上一二,而今天,终于轮到他尽力施展了!

 于是,在秋风微凉的台榭上,年轻的谋臣思索片刻后,便向他年轻的朋友,也是未来的主君,分析了此时的形势。

 “若是尹家宰和傅大夫在家臣中提出,要尊君子伯鲁为世子,在上军将不豫时摄下宫之政,君子没有理由,也没有名义反对。而诸大夫,乃至于今在场的韩氏嫡孙韩虎,都会支持,到那时,就大势已去了!”

 赵无恤颔首道:“然也,如今父亲有恙,无恤本应该在身边尽孝,而不能多出其他非分之想,但赵氏仍需吾等扶持,匹夫亦需有责,何况我乃赵氏子孙。”

 他又追加解释道:“并非无恤喜欢权势,更非觊觎大位,只是时值晋国季世,诸卿虎视,想要保全宗族性命,就不能不思索周全。诗言,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无恤现在担忧父亲安危,想不出太好的法子,鄙语云,旁观者清,敢问张子有何妙计可以教我?”

 说罢,他诚恳地拱手向张孟谈请教。

 张孟谈谦让地回礼道:“谈,有上中下三策,还望君子择其一而用之。”

 赵无恤暗道自己果然没有找错人,张孟谈虽然还是弱冠之年,却能识人,有急智,刚好可以弥补自己的一些不足。

 “张子请说。”

 张孟谈道:“下策。乃是一个险策!”

 他伸出了一只小指头说道:“君子曾对谈说过,下宫三大夫。尹家宰掌管财赋民事,傅大夫掌管卿族与诸侯外。此二大夫如今求稳妥,立长君子伯鲁为世子。唯独掌族兵和军赋的家司马邮无正倾向君子登位。”

 “君子可以让谈持玉环作为信物,前去试探邮司马,劝其反正,以赵氏家兵,配合成乡悍卒,内外夹击,发雷霆之势控制下宫。等大局安定后,君子可以声称。上军将之前曾对你私语,以世子之位许之,如此一来,君子便可以登上摄政世子之位!”

 这是下策,也是赵无恤自己心里一度产生,随后又立刻否决的想法,一旦实施,树敌太多。张孟谈把它放在最先说,一定还有更好的法子。

 赵无恤不能把吃相表现得太难看。他故作不豫道:“在父亲有恙时发动政变,且不说一旦失败,下场定然不好,即便成功。掌握了下宫,但赵氏其余领邑的小宗、家臣会如何看我?晋国乃至于天下士大夫会如何看我?此策万万不可!”

 张孟谈似乎已经料到赵无恤不会取此策,他微微笑道:“的确。但此策太险太奇,邮司马虽然倾向于君子。但是否能冒险做下此事,还由未可知。何况。一旦赵氏板,范、中行可能会乘机进军下宫,而韩氏也会为此愠怒,不会帮助君子,甚至连邯郸、楼等小宗也会反对君子。‮候时到‬四面是敌,晋国可能再无君子容身之地。”

 于是他接着伸出了左手无名指继续说道:“其次,是中策,相比下策的冒险,此策则是求稳,以不变而应万变。”

 “若上军将一旦山陵崩,嫡君子伯鲁之立,君子恐怕无法阻止,那时候,有韩氏扶持,赵氏可以安定数年。吾观乎君子伯鲁其人,性格软糯,有孝悌而无才干,也不会生出嫉贤妒能的心思。君子可以请国君做主,再说服君子伯鲁裂地而封,请为晋封君,作为赵氏小宗独立,地位一如今之邯郸氏。有这数县之地,向北可以开拓戎狄,对南可以坚城自守,以君子之才干,只需要十余年,便可以重回新绛,位列上卿。”

 赵无恤听罢沉了,以退为进,这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如果他‮道知不‬后来发生的事情,大概会拊掌叫好,听从张孟谈的建议。

 这种法子,算是壁虎断尾,放弃世子之位,换取实际利益。赵无恤的确有信心带着自己的手下和势力转移,做大。

 但不用张孟谈细细说明,无恤自己就能看出这一计策的弱点。

 其一,有得必有失,一旦他放手世子之位,就失去了对整个赵氏的法理统辖权,也就失去了对姐姐季嬴的保护权。如此一来,赵氏和季嬴的未来就像是浮萍一般飘远,他作为小宗,远在北方,‮法办没‬一手掌握局势。

 其二,六卿之间必有一战,或许按照历史的惯性,在五六年之后,但赵鞅若是死了,甚至还会加速战争的进程,或许,就会在明天爆发。

 到那时,他还有时间悠闲地建设晋,开拓代北么?

 其三,事情真会和想象的顺利么?请求裂土分宗,大概能成功,但‮候时到‬伯鲁为宗主,赵氏有远见的家臣如尹铎、傅叟、邮无正、董安于等都会效忠于他,无恤想从董安于手里拿到晋?何其难也,最多只有一个内地的小县,夹在各个势力的领地中间,朝不保夕。

 所以,除非走投无路,无恤不打算选这个策略。

 ‮乎是于‬,赵无恤沉片刻后道:“还是不妥,敢问张子的上策,又是什么?”

 被赵无恤问起上策,张孟谈难得地犹豫了片刻后,咬了咬牙道:“君子勿怪,这上策,还是以上军将最终能安然醒来为前提的,虽然谈觉得并无十足把握…”

 “我父乃当世英豪,自有天帝和先祖护佑,一定能复苏,请张子放心地说罢!”事到如今,赵无恤进退维谷,他只能寄希望于历史没有因他而发生改变,赵鞅这次能够活下来,并将领导着赵氏继续前进许多年。

 无恤当然不希望永远做一只在赵鞅的羽翼下被庇护的雏鹰,但他现在翅膀还不够硬,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就是现实的无奈了。

 从内心自私的角度,赵鞅的生命,也得在无恤的世子之位稳固后才能结束!而另一方面,看到往日虎一般的卿士昏虚弱的模样,赵无恤除了血脉相连的淡淡哀伤外,还有一丝英雄末路的惺惺相惜。

 赵鞅,他固然有许多性格上的缺陷,但也算一个世英杰,历史上赫赫赵国的奠基人!

 所以,他不应该死在榻上,死在小儿女的泪水和家臣们的惶恐不安中!

 他应该带着赵氏胜利,强大,求霸的荣耀,还有后继有人的宽慰离去!

 无恤下定了决心,这一次,他为的不是一己性命,赵鞅不适时,姐姐季嬴,还有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卿族,近百万国野属民,就由他来守护!

 他恢复了冷静,“张子,请说罢。”

 张孟谈也深了一口气,朝无恤行了一礼道:“下策太急,中策太缓,而所谓上策,就是…”(。。)

 ps:感谢各位投月票的书友,继续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m.iSJxS.cOm
上章 舂秋我为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