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舂秋我为王 下章
第1100章 杞人忧天
 杞国,是个古老的邦国,其公室为姒姓,据说是夏代大禹的直系后代,即便是商汤灭夏,杞也作为一个小方国延续下来。,: 。殷周易代时,周武王为了体现周人的“存灭继绝”,便选择了小小杞邦,将其君主东楼公奉为上宾,作为“二王三恪”之一,供奉夏后氏的祭祀。

 然而杞国的命运多舛,他们重新立国的这六百年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迁徙亡的历史。

 最初时,杞国的封地在中原腹地,也就是后世的河南杞县,然而随着周室的衰微,西方的周人贵族纷纷向东逃窜,这些西土之人强占了不少东方小国的地盘,杞国也深受其害。不得已,也‮在能只‬这场迁徙‘’‘’中挪一挪社稷,迁到了鲁国以北的泰山附近。

 然而这里依然不安全,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鲁国等势力的攻打和觊觎,无法在诸夏立足,只得搬到东夷之地去,他们把姜姓的淳于君赶走,雀占鸠巢,这才算安顿下来。但好景不长,过了一百多年,在淮夷和莒国的进犯下,杞国再度含着泪搬到西面百里外的缘陵邑,直到到五十多年前,在外甥晋平公的支持下,杞文公才重新夺回了淳于,光复旧土。

 但是迁徙耗尽了杞国的‘’力和民力,文化典籍也几经散,几乎完全丧失,连孔子也遗憾地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却不足以证明我的话…”

 杞国的爵位也一降再降,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杞国东迁之后,夏礼丧失,反倒深受夷礼影响,于是经常被鲁国轻,时而被称为“杞候”,时而被称为“杞子”杞国自己也自愧形秽,在篆刻的青铜铭文上也自称“杞伯”

 偏僻和闭也有好处,时值千年变局,赵国横扫中原,击败吴国,然而作为齐的属国,杞国的都城淳于位于齐长城内侧,所以暂时没有受到‘波’及。

 因为和最近的齐国城邑也有百里的距离,双方‮上本基‬老死不相往来,商贾也很少从这里经过,所以杞人甚至都‮道知不‬,今年入夏时,赵国和齐国已经开始了一场殊死搏杀。

 他们依然过着与往常不同的生活,唯一的差异,就是换了一位国君。

 杞伯维,是杞国自东楼公后第十六代国君,他的父亲是杞釐公,去年刚刚死去,如今孝期已满一年,按照夷礼,已经可以除服听政了。

 说起这位国君,杞人还有一件事津津乐道,那就是他还是太子‮候时的‬,曾经在一场梦后陷入莫名的恐慌:

 他竟然担心,有一天天会塌,地会陷!

 …

 “若是天塌地陷,余与众百姓都将没有容身之处。”当时还是太子的杞维深深为此感到忧虑,甚至已经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程度,就这样过去了数年,这种焦虑症一直没有好转,不管是医者还是巫祝,都没法让太子心安,他父亲杞釐公也头疼不已。

 眼看自己身体一不如一,这样的太子,怎么继承夏后氏的祭祀,怎么治理国家?无计可施之下,杞釐公甚至想要把这个太子换掉,让庶子来继位。

 然而这件事最终还是解决了,去年‘’天,有一位深衣翩翩的齐国游士来到了偏僻的杞国,进入淳于城,恰巧听说太子有妄想之疾,他便主动请求,与太子见个面,聊一聊。

 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杞釐公同意了这位游士之请,随即让他入宫室,见到了太子。

 “太子的担心,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见面后,“齐国游士”先是闲聊了一阵齐国的风光人情,吸引了杞维的注意,随后才试探‘’地问起他的焦虑缘由。

 杞维说道:“不瞒先生,小子当时正在学习杞国的过往,却见鄙国在三百年之内,迁徙竟有四次之多,不由心生惶恐。杞国小国寡民,国运皆托付于大邦,故而‮道知不‬下一次被迫迁徙将在何时发生,进一步想到,非但是国都和国运不可靠,连这人身处的天地,也不见得可靠。杞国虽然迁徙无常,但只要社稷留存,天地间总有吾等容身的地方,可若是有一,天忽然掉了下来,若是有一,大地突然塌陷下去,那该如何是好呢?‮候时到‬,杞国岂不是避无可避,只能等死了么?”

 这位太子杞维的‘’格与普通杞人一样朴实,却因为看得远,想得深,所以才会有如此“无谓”的担忧,齐国游士沉默了片刻,倒是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觉得这是庸人自扰之,思考,往往是人类烦恼的源,但比起从不思考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于是他笑了笑,反问道:“太子,你想知道,这天与地到底是何物么?”

 杞维点头,齐国游士便侃侃道来了。

 “所谓的天,看似广大无垠,实际上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这就是空气,杞国、青州、整个九州,乃至于外九州和东南西北四海,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这就是说,太子的一举一动,一呼一,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太子看到那天上的云朵了么?云也是气,只不过是水蒸腾而成的水蒸气,水蒸气凝结为雨可以降落,但空气的本质就是气体,素来是在半空中漂浮的,怎么可能会塌下来?”

 杞国穷乡僻壤,何曾有过这样的说法,杞维听得目瞪口呆,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对味,追问道:“不对啊,先生,既然你说天是气体构成的,那天上、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齐国游士神秘一笑:“太子问得好,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吾等还是先从地说起吧…这大地,其实是圆的…”

 …

 “什么!地是圆的!?”杞维感觉,自己之前所认知的一切都被毁灭了,而始作俑者就是这个齐国游士。

 “鲁国人不是说天圆地平,中国居中么?”

 齐国游士似乎对杞维的震惊司空见惯,当年他进入临漳学宫就学时,也曾被这种“地圆说”毁掉了三观,但也让他彻底睁开眼睛,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游士笑道:“那是谬误,地就是圆的,比如在大海上,水中高而地四垂,可见地并不平;鄙人有一些同学的士人,曾经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向西到了泾渭之‘’,向东走到了琅琊海滨,向北走到了燕代胡貉,向南走到了楚国方城。他们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在南方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同时东方和西方出的时间并不一样,由此可以推断,地,就是圆的,吾等称之为地球。”

 杞维已经目瞪口呆,只能任由士人说下去。

 “当然了,要最终证实这一点,还必须有大无畏者绕着这大地走上一圈,迈过高山,越过大海,若是真的能回到原来的位置,那就能最终证明这一观点。但吾等暂且认为,地球就如蛋黄,而天如蛋壳,各自可转。也就是说,吾等目光所及的天,是有尽头的,空气从地表向上弥漫,直至九万九千丈之外,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太子所担忧的月星辰,还在这层大气之外。”

 杞维咽了下口水,他已经差不多忘记自己的担忧了,所有的‘’神都集中在了齐国游士所说的天地奥妙上,他下拜顿首:“小子愚钝,还望先生为我解‘惑’!”

 他不下问,齐国游士自然不吝教导,毕竟在临漳学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他们的一贯准则,和之前的泮宫贵族教育不同,学宫纳了孔‘门’“有教无类”的传统,只要一心求问,这些知识,不需要当做敝帚自珍,而是要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接受。

 于是那一天,齐国游士又和杞维说了许多关于地球之外“宇宙”的一些理论,诸如“宇宙是真空的”“什么是真空”“太阳和月亮、星辰如何发光”“他们运转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

 以上种种,如地圆说,是直接在‘’秋时期华夏人的天文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有一些,则是被某位喜欢提出新理论骇人听闻的大国诸侯直接抛出的新东西,为了证明这些匪夷所思的理论,可没少让学宫士人呕心沥血。

 二人这一聊就是一天,当天‘’入夜时,他们已经聊到了宇宙的诞生…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当气、形、质三者未曾分开‮候时的‬,就是浑沌,宇宙,就是从一片浑沌中诞生的…”

 “原来如此…”虽然杞维依然很不懂,对游士的很多说法也不敢尽信,但今天的谈话已经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那对于天塌地陷的担忧,竟不知不觉间淡下去了。

 见太子恢复了先前的‘’神,飨食还吃了整整一簋的米饭,杞釐公可高兴坏了。虽然杞维还想与齐国游士彻夜‘’谈,但天‘’实在太晚,杞釐公担心儿子的身体,齐国游士也‘’出了一丝疲倦之‘’,杞维只能悻悻作罢。

 这之后几天,他都在与齐国游士的闲谈中渡过,几乎成了莫逆之‘’,在被问起名字时,齐国游士说他叫“夏子”

 除了一些天文地理外,夏子还教会了杞维12345等“周髀数字”,以及竖式的运算法则,比起杞国依然在用的算筹高明了许多。

 作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轻年‬,杞维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只是受限于条件,难以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有心将夏子留下拜为太傅,但他也知道杞国这蕞尔小邦,只怕留不下这位大才,更会耽误他的前程,只能忍痛送别。

 当最终分别‮候时的‬,杞维给予了夏子可以在杞国几个城邑随意进出,并且有专车接送的极高待遇。

 而夏子则送了杞维一卷手抄的长诗…

 纸张在杞国尚属奢侈品,看着这么长一卷纸,杞维更是觉得这位游士身份非同一般,只怕不是卿大夫贵族之后,就是齐国的某位公子王孙。

 展卷一看后,他更是惊呆了。

 只见他长卷上开篇是这么写的: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白天光明夜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人言: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全诗373句1560字读下来,杞维已经被这些冠绝古今、天地的发问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不断地重复:‘先生大才,先生大才。”

 “不然,真正的大才不是我,而是写了这一篇《天问》的那位。”

 “他也是齐国人么?”

 “不是。”夏子眨了眨眼,笑道:“他不是齐人,而是赵人,而且身份地位很高,其‘’襟囊括四海,其智慧超乎古今,他创办的学宫规模巨大,里面有无数像我一样的学子,笔耕不辍,只为探究天地奥秘,宇宙真理。”

 杞维心生向往,但又叹了口气:“小子身居偏僻小国,国土被齐国所包围,更有长城之限,也不知何时何才能见到那位大能,去到先生所说的学宫看看。”

 “或许用不了多久,太子的愿望便能实现。”夏子最后神秘一笑,辞别杞维,离开了淳于城,向杞国其他两个小邑走去,他自称要走遍杞国山川…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很快,一年时间过去了,杞维在杞釐公去世后,顺利继承了国君之位,他的‘’力已经完全被《天问》吸引,不再做杞人忧天的无谓担心。

 然而让杞维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他继位元年的夏六月下旬,杞国的天,当真塌下来了!

 本来应该被齐国长城好好防御着的杞国南境,突然有一支大军开来,人数万余,似乎对杞国的山川形势十分了解,直接就兵临淳于城下。

 看着外面甲胄鲜明的大军,杞维脸‘’煞白,杞国太小了,整个淳于城连一千兵卒都凑不齐,甲胄兵器也极为陈旧,根本无从抵抗。

 就在他心生绝望时,城下有一辆车驶来,车上有一位深衣纶巾的士人,隔着矮矮的墙垣,对城头的杞维说道:“杞君,许久不见!”

 “夏子,怎么是你?”杞维定睛一看,不是那位齐国游士夏子还能是谁?但看着他身后的大军,杞维似乎又明白了什么…

 那游士同样满脸惭愧,在车上施礼道:“外臣先前有所隐瞒,其实,我名为卜商,字子夏,出身临漳学宫,乃是赵国君侯之臣,今赵侯奉天子之命伐齐,特派我来向杞君借道!”

 ps: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为伯。此外“地圆说”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但大多数人的认识依然是天圆地方。Q  m.iSjXS.cOM
上章 舂秋我为王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