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品唐侯 下章
1853.第1853章 大唐儒生
 退朝‮候时的‬,长安城秋风正紧。

 李治想要泰山封禅的消息很快在长安城传开。

 长孙无忌的病已经好了,只是现在的他很享受不上朝也能掌控朝局的快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候时的‬,顿时哼了一声:“小小年纪便想泰山封禅,也太不自量力了。”

 在长孙无忌看来,先皇李世民那般功绩都不曾泰山封禅,李治不过登基五六年,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功绩也谈不上特别的出众,他那来的信心去泰山封禅?

 不过今天退朝之前李治说的那些话他也清楚什么意思,李治是想泰山封禅的,而且他在警告某些人,让他们莫要再提没有功绩的事情。

 在李治看来,只要没有人提他没有功绩,而且朝中不少人也都赞成,这泰山封禅一事便可执行了。

 长孙无忌心下想着这些,越发觉得李治天真可笑,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能泰山封禅的有多少?

 他以为没有人提他没有功绩,没有朝臣反对,他想封禅便想封禅吗?

 他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想泰山封禅,非得有无上之大功绩才行,他有吗?

 没错,他的确是灭了突厥,但突厥本来就依附于大唐,那贺鲁可汗不过是叛变大唐而已,能灭突厥,也少不了先皇李世民的经营,若非先皇早逝,这种功绩那里轮得着李治?

 长孙无忌思虑一番之后,将自己的儿子长孙温叫了来,并且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长孙温听完,神色微动,道:“父亲,真的需要这样吗?”

 显然,在长孙温看来,他父亲的计谋未免闹的有点大。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儿子,道:“为父需要让李治清楚他到底有几斤几两,你且按我的吩咐去做吧。”

 长孙温犹豫片刻,但还是应了下来。

 秋风微凉,退朝之后,李治颇有些气愤的去了乾祥宫,如今的他十分依赖武昭仪,如果心里不痛快就会去乾祥宫,而去了乾祥宫后听武昭仪劝慰一番,立马就会好受很多。

 武昭仪见李治脸色很差,便知道今天早朝上泰山封禅一事并不顺利,不过她虽心知,却不点破,道:“圣上,可是什么人惹您不开心了?”

 李治道:“今天许敬宗提出泰山封禅,朝中官员很多都不同意,朕也知道自己还差点火候,但他们说的话也太难听了,朕气不过啊。”

 武昭仪道:“圣上切莫动怒,跟他们动怒不值得,在奴家看来,圣上功绩虽然不比先皇,但也算是有所开拓,如今我大唐的领土比贞观年可大了不少,再者,大唐百姓显然也更加的安居乐业了,这些可都是圣上功绩,有何不可封禅的?”

 听武昭仪这么说,李治心下好受了许多,不过还是说道:“这些朕也清楚,可奈何那些大臣不清楚,朕有什么办法?”

 武昭仪道:“圣上要封禅,谁还管得住吗?奴家觉得,圣上就应该让那些人明白一些道理。”

 李治今天在早朝上说的那番话自然也是这个意思,他要给那些反对的臣子一些考虑的时间,让他们明白反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代价,然后再上朝提及此事‮候时的‬,学聪明一点。

 当然,只是这样说还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朝堂议事上,李治肯定会故意冷落他们的。

 李治跟武昭仪这边说着,心情倒真的好了不少。

 可就在这天傍晚‮候时的‬,皇宫门前突然聚集了大量的儒生。

 这些儒生有老有幼,他们来到皇宫门前之后,立马就嚷嚷抗议起来。

 “圣上登基不过五六年,何德何能能够去泰山封禅?”

 “先皇尚且不能,何况圣上乎?”

 “泰山封禅,自秦始皇开始,到如今不过有三位皇帝封禅而已,而这三位皇帝,那一个不是有举世之功绩?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汉武帝励图治,终驱北边之患,汉光武帝再建汉朝江山,百姓归心,天下太平,他们这般功绩的人,才有能力封禅,试问圣上有何功绩可与之相比?”

 “圣上登基不过几年时间,虽说灭了突厥,但我大唐‮是不也‬说人人都安居乐业,如今不少地方还十分动,周边敌国也是林立,虽有不少臣服我大唐,那也是先皇恩泽,圣上何以泰山封禅?”

 “圣上若要封禅,我等誓死不从。”

 “誓死不从…”

 这些大唐儒生十分气愤,堵住皇宫门口就这样嚷嚷‮来起了‬,很快,有太监急匆匆进宫把这些情况告知李治。

 “圣上,不好了,不少儒生站在宫门口反对圣上泰山封禅…”

 太监神色紧张,李治听完之后顿时大怒,道:“反了,反了,之前那些权贵堵住宫门口,现在这些儒生又堵住宫门口,宫门口是他们家吗,是他们想堵就堵的吗?”

 李治太生气了,可是生气之后,却不能像之前对付那些权贵那样来对付这些儒生。

 这些儒生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势力,根本不能跟那些权贵相比,但他们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身份,那就是读书人,孔老夫子的门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说开始,儒生便是这些朝代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轻易是杀不得的,杀了,就很容易被史书给记下来,‮定不说‬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污点。

 而且朝廷要继续下去,还得靠这些读书人来帮忙管理,以及将他们的儒家思想继续传播下去,说到底,儒家思想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若他们把这些儒生都杀了,那就等于破坏了儒家思想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如此,儒家思想很有可能就会土崩瓦解。

 而这些儒生也最是脾气倔强,不是说你杀一两个吓唬一下,‮够能就‬吓唬得住他们的。

 有人常说读书人有时候最是没有民族气节,没有骨气,若国破家亡,最先投降的肯定是读书人,反而那些将士,更愿意以身殉国。

 但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真正有气节的,反而更多的是读书人。

 读书人的气节从很早‮候时的‬就传了下来,大唐尤甚,李治那里敢说杀一两个吓唬他们?

 只怕杀了一两个,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来,难道他能把这些儒生都给杀了?

 那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李治除了生气之外,好像没有其他别的办法了。  m.ISjXS.cOM
上章 一品唐侯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