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后的三国 下章
第704章 北地胡
 Ps:半个小时候后修正,请正版读者稍后订阅,谢谢支持…………………………陈骞的话说到了司马炎的心坎上,如果晋蜀两国集结重兵僵持在潼关——函谷关一线,打又不打战又不战,岂不是虚耗钱粮,耗费点钱粮倒也不打紧,可此时四处告急的文书雪片一般的飞来,主力兵团却被牵制的无法动弹,司马炎怎么能不心焦。

 于是司马炎原则上点头赞同了休战的方案,不过牵涉到具体的停战事宜,还得双方使臣进行磋商,司马炎当即委派陈骞和贾充为代表,与蜀国的使臣进行谈判,争取以最快地速度将此事定下来,以方便下一步的军队调动。

 第704章

 由于晋蜀两国在基本的原则上达成了共识,所以谈判进行的相对顺利,主要就是双方在潼关、武关驻防兵力的多少问题,经过谈判,双方确认,以目前双方实际的控制区域为边界,实施休战罢兵,协议达成之后,双方在边界五十里的范围内各自只布署一万人的常备军队,其余的军队,必须退到到五十里的范围之外。

 至于休战期限,协议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对于这一点,双方都有些心照不宣,毕竟谁也不清楚胡人的叛何时才能平定,而平定内之后,毫无疑问这份协议便失去了约束力,双方随时开战都有可能。

 反正纸面上的东西谁都不会太认真地对待,之所以双方能坐下来谈,只能是说明双方都有这方面的诉求,都希望能得到自己所需的东西。

 协议达成之后,陈寿和杜轸立刻动身返回了潼关。

 如此之快地就达成了停战协定,众蜀将都暗暗称奇,刘胤却是不以为意,因为‮道知他‬,现在的司马炎,比自己更为迫切地需要这份停战协定。

 根据协定,刘胤将撤防潼关的大部分兵力,在潼关和武关只保留一个营的驻防兵力,其余的军队,都回撤到了长安。

 此事事先刘胤已经和刘谌协商过了,达成了一致的看法,不过雍州刺史郤正对此却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刘胤此番与晋国私下达成休战协议,有越权的嫌疑,尽管刘胤是都督雍凉诸军事,假节钺,有先斩后奏之权,但关系到国家之间战与和的重大决策,如果不请示朝廷,擅自作主的话,恐怕甚为不妥。

 不过对此刘胤也有答复,现在朝廷尚在南中,数千里之遥,就算是驿路通畅,书信往来一次至少也得几个月时间,现在前线战局变幻莫测,如果事事都要向朝廷请示汇报的话,那么肯定会贻误战机。

 何况此事刘胤已经写好了奏章,向朝廷做了汇报。

 事实也证明刘胤的决策是正确的,就在刘胤刚刚回兵长安之际,就接到了匈奴人郝散、郝元度在冯翊郡的夏起兵造反的消息,而且此次叛波及的速度极快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短短半月之间,冯翊、北地、新平、安定四个郡都陷入了战之中,马兰羌人、卢水胡人、氐人和河西匈奴一道回入了叛,声势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

 对刘胤的质疑之声立刻打消了,关中诸将无不称赞刘胤的远见卓识,此次北地胡人的叛来势凶猛,如果不能及时调兵平叛的话,很可能北部的几个郡就会沦陷,甚至威胁到长安。刘胤主动与晋国达成停战协定,将主力部队从潼关前线撤下来,现在看来,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了。

 此刻的晋军,显然也迫不及待地完成了撤军,羊祜的大部分军队将会被调往南,对襄的钟会叛军形成进剿之势。而杜预的军队则从武关撤了下来,北渡黄河,进入到了并州,去平定匈奴人刘渊的叛

 司马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困扰他多的兵力不足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他相信,只要大军所至,不管是钟会的叛还是刘渊的造反,都会在短时间内完成予以平定。

 不过司马炎对形势的预估显然是太过乐观了,对于胡人异族,司马炎或许从来就没有真正地瞧得上眼过,就算是刘渊杀了胡奋,就算是统一了匈奴五部,在司马炎的眼中,这些蛮夷还是难成大事的,所以司马炎对匈奴的叛并不太上心,甚至是没有足够的重视,将羊祜所率的主力前去对付钟会,而杜预的这一支偏师,则北上对付刘渊。

 但让司马炎始料未及的是,刘渊叛引发的风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席卷了整个的北方诸州,在并州是匈奴人的叛,在上是羯人的叛,在冀州是氐人的叛,在幽州是鲜卑人的叛,狼烟四起,应接不瑕,司马炎仅派去杜预的一支人马,完全是杯水车薪。

 战不及波及了河东地区,蜀军所控制的河西地区一样也无法幸免。

 南迁匈奴的除了进入到并州的刘豹这一支之外,尚有另一支留在了黄河以西的北地地区,在河套以南,并州以西、关中以北的这一块区域,除了匈奴人之外,羌、氐诸胡并立,民族成份最为复杂,这块区域曾经是大汉并州朔方郡的管辖区域,但进入到三国时代之后,曹魏在这块土地上的影响力渐式衰微,而匈奴人、马兰羌人、卢水胡人和氐人的崛起,让这块土地真正成为了混乱之地。

 这些胡人,不并足于在这块土地上的生存,他们时常呼啸南下,滋扰关中,烧杀劫夺,掳掠,为害一方,曹魏在关中的守备力量有限,对北地诸胡的滋扰显得无能为力,长期以来,这些胡人都是在关中肆意妄为横行无忌。

 此刻刘渊叛于并州,很大程度上刺了北地诸胡,于是北地匈奴部郝散和郝元度兄弟两个率先在夏起兵,(。)  m.IsjXS.coM
上章 最后的三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