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学宫论画:知而无畏!
前台正中有一半尺左右的圆台,台上又有一案一席。圆台右侧同样有着案席,位置却与众学生平起,刘桑见英路等都往圆台做出“请”的姿势,也懒得去想,直接踏上圆台,面对英路等人,席地而坐。
众人却再次哄然起来,连秦琴都睁大双眼,心里想着这人怎的如此傲慢?
刘桑自然不知,前台虽有两席,但一高一平,高者为师长讲课授业所坐。众人往高处作出“请”的姿势,其实不过是一种姿态,明为求教,实为问难。一般情况下,被问难者都是坐于平席,于同等地位彼此
锋,其实莫说是学生之间的问难,许多博士第一次讲课,亦是坐于平席,作足“平等交流”的姿态,像刘桑这般昂首
直接往高台上踏的被问难者,前所未有。
其实刘桑是不也全然没数,毕竟两个席位摆在那里,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管他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穿越者来了,嚓嚓嚓嚓,看谁怕谁。
墨与儒虽为先秦时两大显学,但追求学问的态度却全然不同。儒家讲究的是“穷经”从经典之中,研究圣人之言,这也是一众儒生开口“子曰”、闭口“子曰”的主要原因,但凡圣人之言,必定都是微言大义,只可研究,不可质疑。更有甚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礼乐教化,老百姓只道知要怎么做,不必知道为何做。
而墨家讲究的却是“问辩”但有疑惑,彼此追问,在针锋相对的交流中求得“天志”这也是在辩术上,墨家最终能够取代名家,为诸子百家之首的主要原因,甚至在战国后期,墨家辩学比其“非攻、兼爱”这两大主题还更为人关注。
而究问学宫虽非墨家学府,但因墨家为大秦之后的唯一显学,自也不可能不受到墨家辩学之影响。更何况有疑必辩,原本就是先秦时稷下学宫之作风,当年在齐威王的大力扶持下,稷下学宫允许众人“不治而议论”固七国人才蜂涌而至,各持自家学说,彼此
锋,互相融合“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世称“百家争鸣”
究问学宫效仿稷下学宫,自然有样学样。
书案古朴结实,一块镇纸平平的放在右上角。刘桑正坐于案后,不亢不卑,在他身后,挂着他所画那幅《天妖御人图》,画中情形,倒是与此刻有相似之处,就不知最后是妖唬住人,还是人镇住妖。
英路遥遥拱手,开始问难:“敢问刘兄弟,《画品》有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
,有天骨而少细美!不知刘兄弟以为然否?”
刘桑道:“有理,有理。”
英路讽刺道:“既然多骨为上,多
为下,故画之道,线写为上,实描为下,不知刘兄弟以为然否?”
刘桑道:“有理,有理。”
竟然还“有理”?这个蠢货。英路气客不的道:“然阁下所作之画,尽用描而少用写,《画品》六法,先要气韵生动,再讲骨法用笔,其后才是应物象形,而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更在其后。泼墨大写意,留白小题诗,写意为上、为先,实描为下、为后。然阁下所作之画,分明先定其形,再定其
,实描为主,写意为次,乃是下乘中的下乘。”
刘桑道:“大谬,大戮,英兄对画道的理解若是仅止于此,卖画换钱倒是有余,要成为大家,终生无望。”
英路一怒而起,却又强
下来,重新坐下,冷冷地道:“怎么说?”
刘桑道:“先问阁下,形与神哪个重要?”
这蠢货是要自己挖坑自己往下跳么?英路鄙夷地道:“自然是神为首,形为次,形不可尽,取之以神…”
“这就对了,”刘桑笑道“形不可尽,取之以神,但要是形神合一,又何必强分彼此?古人说线为上,描为下,只是因为所要表达之意,难以用实描穷尽,只好用线条模糊化,隐喻化,就算不能完全展示出自己想要的‘意’,至少也要做到‘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尽可能接近自己想要的‘神’。但要是‘意’、‘神’都已尽可表达,却还要舍近求远,舍实取虚,那就不是画道,那是故弄玄虚,线也好,描也好,都只是手段,神与意才是目的。英兄若是不能理解此点,还不如趁早扔了丹青,改去画符好了。”
英路张口结舌,一时无语。旁边一人代他出头,嘲弄道:“既然连多位古画师都难做到‘形神合一’,不得不舍形而取神,阁下难道自以为自己能够做到?”
“诸位且看我这画,”刘桑半侧身,指着《天妖御人图》“我要表达的意,表达的神都已尽在其中,诸位要是觉得意不够深,神不够美,又或是觉得如果少用笔墨,用线而不用描,更能展现其神其意,敬请指教,在下一定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众人看着《天妖御人图》发怔,这幅画虽用实描,却是隐喻极深,天妖强大,人类弱小,但人类的力量若是能合成一处,再强大的妖魔亦不可怕…如此深奥的隐喻要想在这样小的一幅画中展现出来,原本是不可能的,但此画却用
妙的构思和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将其完美的展现出来,正是“神形合一”的最佳之作。
至于要如何“用线而不用描”才能让这幅画中的神与意更加完美,至少他们是想不出,不但想不出,甚至觉得,虽然画品有云“画要写,不要描”但在这幅画中,果然还是用描合适。
看着众人哑口无言的样子,刘桑自然不觉奇怪,不管怎么说,他的上一世乃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世界,不管是摄影还是油画,各种奇妙构思层出不穷,实际水平暂且不说,至少在眼界上,根本就不是这些人可以相比。
而他这幅《天妖御人图》,从构思上,其实更接近于在那一个世界的中国古代
传了千年之久的“禅画”以画喻道,以画喻禅。
这个世界并无“禅机”之说,一时间自然难以被人接受,但“禅画”在他的上一世能够流行一千多年,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下羽南林子将,”另一人起身道“在下认为,阁下此作终究是小道,数画之佳,不过是一时幸运,终将自缚于蝇头小道,难成大器,阁下若是不服,尽管来辩。”
刘桑摇头道:“法于何立?乃我自立!画从心而障自远,我以我心画天,我以我心画地,法自画生,障自法退。阁下说我所用的画法是小道,不过是想当然罢了,请先自行论证出在下绝不可能成就大器的因果关系,再来说我。”
林子将发了一会呆,讪讪坐下…这小子虽然答得虚,但他自己问得也虚,以虚对虚,反而驳住了他自己。
刘桑肚中嘿笑…从小眉那学来的墨家辩术不是盖的。先立一个又大又空的题目,等我“不服去辩”老子说得越多,错的机率越大,于是你就可以抓住一点攻击其余,哼哼,这种小小辩术,为以你我会上当么?
众人纷纷起立,又被刘桑纷纷驳倒。
英路忖道:“这小子既能得秦老看重,于画道的了解自不会差,而看他口才,想要从大处将他问倒,只怕是不太容易。他年纪即小,学画时
又短,须从细处着手,自可以轻易让他出丑。”
正要追问,另一人显然也存了同样想法,起身道:“在下兖边蒋尽!阁下此画,所用黄
似乎与寻常甸黄并不相同,不知是以何为料?”
刘桑道:“取自黄花之汁。”
蒋尽大叹三声。
刘桑道:“蒋兄叹什么?”
蒋尽道:“我是在为刘兄弟可惜,谁不知以花草之汁着
,一时鲜
,久后色彩自散。可惜了,可惜了,刘兄弟这画能够保存个三年而不改
,便已不错。刘兄弟若是早来求教,在下还可以教教刘兄弟,至于现在,在下只想对刘兄弟批上一句:学艺不
!”
刘桑大笑三声。
蒋尽皱眉:“刘兄弟笑什么?”
“今人多用矿石为颜料,而上古画师无今人之工具与财力,多以花草为颜料,”刘桑道“但上古岩画多有传世,且
泽未淡,蒋兄可知道是因么什为?”
蒋尽道:“因么什为?”
“古人以花草制作颜料的方法多以失传,今人自不得而知,”刘桑道“其实古人虽然无法像今人这般挖掘各类
矿,只好取花草之
,但会在汁中掺上孔雀石粉,孔雀石可
收花草颜色,只要将比例调好,作完画后,石粉自会
附
泽,经年不散,比今人挖矿、淘净、轻研、沸煮…通过各种工序用
矿制作出来的颜料不知方便多少,且同样可以持久,我用的便是古人之法。蒋兄既然不知古人之法,还不虚心求教,反而哀声叹气故作嘲弄,我也批蒋兄六个字:没文化,真可怕!”
…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