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子韩寒 下章
第2章 小学从没得过"双
 我的老家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韩寒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你也许在电视里或者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狗认字的游戏。韩寒小‮候时的‬,我们也跟他玩过类似的认字游戏。

 还在韩寒不会讲话的十个月大时,我们把"上、中、下、大、小"等写成一些硬纸片,然后叫他认字。后来我们问他"上海的上是哪一个",他就指"上"的卡片,问"下",就指"下"的卡片。把卡片弄,他也不会指错。我们觉得很好玩。

 韩寒的外婆家住在亭林镇上的一处老街上。老街老,居民家没有卫生设施,镇上有一个叫清洁所的部门,类似现在的保洁公司,每天为居民家倒马桶,倒好后就把各家的马桶晾在沿街的墙壁边上。韩寒的外公在一处墙壁上写了这么几个字:此地不准放马桶。韩寒小时候到外婆家去,大家就好玩地教韩寒认字:此地不准放马桶。几次一来,韩寒居然记住了这几个字,问他"马"是哪个字,他不会指"桶"。

 这时我们意识到这样教下去不行,会教歪他的,到以后正式读书时纠正不过来就麻烦了。再说识字一多以后,读书时没了新鲜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于是,我们觉得不能再教了,也就不再教他认字。

 韩寒小学就读于亭林镇中心小学。当时韩寒这个年级共开设四个班级。分班前,韩寒母亲要我去找找人,让韩寒分到一个教师力量强一点的班级。我不喜欢这么做,对韩寒母亲说:关键在孩子自己,如果他行的话,那么到谁的班级都会读得好;如果他自己不行,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没用。我没有去找人。韩寒就被随便地分在一个班级里,并没有到一个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的班级。

 读一年级时,一次他母亲到学校去接他。

 还没放学,他母亲就和其他家长一起在教室外面看他们上课。

 当时正在上语文课,老师在教学生用"山"字组词。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学生们把"山"分别组成了"上山"、"下山"、"土山"和"高山"这四个教材上"指定"的词。这时,韩寒举起了小手,他母亲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叫他起来,韩寒说出了一个书上没有的词--"金山",就是我们当时的县名。他母亲终于松了口气。

 别看现在韩寒老是和应试教育作对,可小时候却对分数十分认真。一年级期末‮试考‬,韩寒语文得99分,原因是他把"一座桥"写成了"一坐桥",老师批错,扣了1分。韩寒不服,居然去找老师论理,讲字典上讲的可以这么用。后来当场查《新华字典》,在这个用法上,两字果然相通,老师对他大大地鼓励了一番。

 当时韩寒的数学成绩也不错,一次他回家悄悄地对他母亲说:妈妈,你别说出去,今天数学老师亲我了。小‮候时的‬,他长得很讨人喜欢,但老师亲学生并不多见。

 由于他思维活跃,"知识面"相对较广,所以当时班级里逢上公开课,韩寒就常常成为被老师叫起来发言的重点对象。

 初识汉字以后,韩寒就开始像模像样地看起了《故事大王》等刊物。韩寒从小就‮人个一‬睡一个房间。当时我们要求他晚上八点钟睡觉,可他根本不按时睡觉,钻在被窝里看书。有时我们把书没收掉,但等我们睡着了,他又拿书偷看。不可否认,看书对拓宽思路确有好处。二三年级‮候时的‬,韩寒写作文就开始"虚构"情节,他似乎从未为许多小朋友都感到头痛的写作文头痛过。

 应该说,韩寒的天资并不笨,但他的分数一直没能跻身班级最好的行列,只是中间偏上一点,从没得过让许多家长引以为自豪的数学、语文"双百"分。问问他,都说会做,包括做错的,也说会。当时我想,只要懂就行,在分数方面也就没有对他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也不限制他看电视。韩寒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唐老鸭和米老鼠》和《成长的烦恼》。当然,我们也喜欢这两部片子,我们常常是一起看得乐不可支。《成长的烦恼》,我们还录下了好几集,以后韩寒经常拿出来放上几集。就像后来他喜欢看钱钟书的《围城》,家里的那本《围城》被他翻得破旧不堪。小学‮候时的‬,韩寒经常"创作"一些笑话,并在《故事会》和《故事大王》上发表过几则小幽默和笑话。这可能与平时一些课外书籍和电视等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关系。  m.iSJxS.cOm
上章 儿子韩寒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