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清相国 下章
第四十六章
 皇上心里早就有数,大臣们却是惊了。徐乾学和阿山两相对视,都愣住了。皇上又冷笑道:“还说今儿是黄道吉,杭州四处是亲的!朕说今儿是最晦气的日子!高士奇参了索额图,顺带着也参了胤礽。索额图反过来又参高士奇。刘相年这会儿一参就是两个!刘相年,你自己上前说话!”

 刘相年上前跪下,问道:“皇上想知道杭州为何一时‮多么那‬人娶亲吗?”

 皇上火冒三丈,道:“朕不想知道!”

 刘相年却道:“皇上不想知道,臣冒死也要说。皇上南巡,便有随行大臣、侍卫托阿山在杭州买美女,此事在民间一传,就成了皇上要在杭州选秀。百姓不想送自己女儿进宫的,就抢着成亲。阿山还预备了青楼女子若干,供皇上随行人员消遣。”

 阿山把头叩得梆梆响,道:“皇上,刘相年胡说,他自己犯下死罪诸款,臣已上了密奏,正要上前参他,他却恶人先告状!”

 徐乾学跪下道:“臣同刘相年素无往来,他参臣什么?”

 皇上瞪了眼睛,道:“阿山,徐乾学,朕此时不许你俩说话。”

 刘相年又道:“那些青楼女子这会儿都在各位大人房间里候着哪!”

 张善德本是轮不上他说话的,这会儿却也奏道:“启奏皇上,奴才手下有个小太监刚才说起,余杭知县李启龙正往各位大人房间送女子,问奴才这是怎么回事儿。”

 皇上怒不可遏,拍案道:“荒唐!阿山混蛋!你当朕是领着臣工们到杭州逛窑子来了!”皇上太过震怒,忽觉口疼痛,扪。胤礽吓坏了,喊了声皇阿玛,想上前去。皇上抬手道:“胤礽不要近前!朕还死不了!”

 胤礽退了下来,跪在地上哭泣。大臣们都请皇上息怒,地上哭声一片。张善德忙奏道:“皇上,您先歇着吧,今儿个什么都不要说了。”

 皇上扪息‮儿会一‬,说:“朕这会儿不会死,刘相年,徐乾学和阿山有什么罪,你接着说吧。”

 刘相年跪奏道:“徐乾学罪在索贿,阿山罪在欺君。阿山上了参劾臣的密奏,徐乾学知道后,马上派人到杭州找到臣,只要臣出十万两银子,他就替臣把事情抹平。臣顶了回去,一两银子也不给。阿山明知皇上不准为南巡之事再兴科派,他却仍在下头大搞接驾工程,要臣在杭州建行宫。虽然暂时不向百姓要银子,只要圣驾一走,仍是要向百姓伸手的。”

 徐乾学连连叩头道:“刘相年无中生有!”

 阿山不等徐乾学讲完,又叩头道:“启奏皇上,臣是否有罪,后自然明白。臣参刘相年的折子已在皇上手里,这会儿臣还要参刘相年一款新罪!”

 皇上浑身无力,软软地靠在龙椅里,说:“今可真是好日子啊!参吧,参吧,你们等会儿还可以接着参,看参到最后还剩下谁。刘相年还有什么新罪,你说呀?”

 高士奇知道阿山想参什么,抢着说道:“臣参刘相年只有一句话,他居然把院改作圣谕讲堂!”

 皇上如闻晴天霹雳,一怒而起,吼道:“刘相年,朕即刻杀了你!”

 刘相年道:“臣并不是怕死之人,臣只是还想辩解几句。”

 皇上道:“这还容得你辩解!来人,拖出去!”两个侍卫上前,拖着刘相年出去了。大臣们忙请皇上息怒,龙体要紧。

 皇上道:“朕这次南巡,就担心下面不听招呼,特意命陈廷敬先行密访。陈廷敬已把沿路所见,一一密奏给朕了。你们各自做过的事,休想抵赖!陈廷敬,朕想听你说几句。”

 陈廷敬知道有些事情暂时还不能说,皇上也特意嘱咐过。他略加斟酌,道:“他们各自所参是否属实,过后细查便知。但要参刘相年,还得加上一条,接驾不恭!刘相年因反对阿山借口接驾,向百姓摊派,阿山便命刘相年专门督建行宫。刘相年故意拖延行宫建造,岂不是接驾不恭?刘相年对臣说过,杭州有‮多么那‬官宦之家、豪绅大户,随便哪家都可以腾出来接驾,何必再建行宫劳民伤财?‮道知他‬皇上崇尚简朴,迟早会下旨停建行宫,因此故意怠工,为的是少花银子。”

 皇上原以为陈廷敬真是要参刘相年的,听这到里,很是生气,说:“陈廷敬,原来你是替他摆好。他纵有千好万好,只要有这讲堂一事,便是死!”

 陈廷敬奏道:“院改圣谕讲堂,确实唐突。刘相年说杭州督府县同城,县里有圣谕讲堂,知府衙门何必再建?他说便宜盘下那家院,也是为着省些银子。臣倒有个建议,全国凡是督府县同城的,都只建一个讲堂。”

 皇上听陈廷敬虽说得有理,可刘相年把院改作讲堂,岂可饶恕,便道:“陈廷敬,难怪你处处替刘相年辩护啊!朕想起来了,刘相年可是你当年推举的廉吏!”

 张鹏翮心想陈廷敬再说只会惹怒皇上,自己叩头道:“启奏皇上,刘相年真是个难得的好官哪!只是他为人过于耿直,从来都不被上司赏识。阿山同高士奇为了害刘相年,置皇上安危于不顾,故意选了河水湍急的地方,命他一夜之间搭好台子,预备皇上检阅水师。好在刘相年有百姓拥护,他自己也在水里泡了个通宵,硬是在急水中搭了个结结实实的台子!臣恳请皇上宽贷刘相年!他实是难得的忠臣!”

 皇上仰头长叹,道:“好啊,你们都是朕的忠臣啊!你们都是忠臣,你们都退下吧!”

 这时,一员武将低头进来,跪下奏道:“臣浙江水师提督向运凯叩见皇上!臣仓促接到皇上检阅水师的谕示,赶着安排去了,没有早早来接驾,请皇上恕罪。”

 皇上正在生气,只道:“你起来吧。”

 向运凯仍是跪着,道:“启奏皇上,臣有一言奏告。”

 皇上问道:“你又是要参谁呢?”

 向运凯不明就里,惊愕片刻,道:“皇上,臣并不是要参谁。臣奏告皇上,时下正是钱塘江起之季,能否恩准检阅水师时往后挪挪?”

 皇上道:“钱塘都怕了,还叫什么水师?你们都下去吧。”皇上说罢,起身回屋。文武官员都默然拱手,望着皇上出门而去。

 外头听得皇上雷霆震怒,忙悄悄儿把那些青楼女子全都赶走了。皇上气冲冲往屋里走,仍是骂道:“混账!王八蛋!朕待他们至诚至礼,他们还要贪,还要欺朕!朕连自己的儿子都靠不住!这就是帝王之家呀!”

 张善德跟在后头,不停地劝皇上消消气。皇上进屋坐下,扪着口道:“朕这里头痛呀!朕指望着君臣和睦,共创盛世,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可是,他们‮么什为‬要贪,要欺朕!”

 皇上说着竟落下泪来,张善德也跪地而哭。正在这时,里间屋子传出了声声琵琶,一个女子和着琵琶唱道:“西风起,黄叶坠。寒降,北雁南飞。东篱边,赏菊饮酒游人醉。急煎煎砧声处处催,檐前的铁马声儿更悲。关衰草,独自佳人盼郎回。芭蕉雨点点尽是离人泪。”皇上止住眼泪,侧耳静听。张善德想进去看个究竟,皇上摇摇手,不让他进去。

 原来下头把那些青楼女子都弄出去了,却没人想到皇上屋里还有梅可君和紫玉姑娘。梅可君正幽幽怨怨的唱着,皇上背着手缓缓进来了。梅可君背对着门口,并‮道知不‬皇上来了。紫玉却吓得身子直往后退。皇上朝紫玉摇摇头,叫她不要害怕。

 梅可君弹唱完了,抬眼看见紫玉那副模样,方才回过头来。梅可君事先已知道自己是来侍候皇上的,马上跪下:“民女梅可君叩见皇上!”紫玉见状也忙跪下,到底年纪小,不知该怎么说。皇上并不生气,便把梅可君和紫玉留下了。

 第二,皇上乘坐肩舆,微笑着出了西溪山庄,起驾检阅水师。山庄外头早是人山人海。百姓们黑跪下,山呼万岁。沿路上也站满了百姓,只要见了御驾,立马跪下。皇上知道这都是阿山做给他看的,却仍是慈祥而笑。

 检阅台黄幔作围,旌旗猎猎,台子正中早摆好了龙椅。皇上在黄幔外下了肩舆,走向检阅台,坐了下来。文武官员分列两侧,垂手而立。抬眼望去,钱塘江上战船整齐,不见首尾。船上水兵齐戴花头巾,肃穆而立。

 皇上道:“闽浙海洋绵亘数千里,远达异域,所有外洋商船,内洋贾舶,都赖水师以为巡护。各路水师镇守海口,巡历会哨,保商缉盗,以靖海氛,至为关切。”皇上低头望着向运凯“向运凯,索额图经常说你能干,虽是渔夫出身,却深谙水上战术。朕想看看,演吧。”

 向运凯上前谢恩,奏道:“臣谢皇上夸奖!钱塘水师共有大号赶绘船五艘,二、三号赶绘船各十艘,另有沙战船、快唬船、巡快船、八浆船、双篷哨船等各十数艘,水兵三千五百人。恭请皇上检阅!”

 向运凯下令演,钱塘江上顿时万岁雷动,响遏行云。皇上点头而笑。又听得锣鼓阵阵,杀声震天。岸上哨台旌旗挥动,忽见十来艘船划得飞快,眨眼间就把后头船只抛开一箭有余。

 皇上问道:“那是什么船?”

 向运凯奏道:“回皇上,那是巡快船,专为缉盗之用。皇上再往那边看,正放着纸鸢的是大号赶绘船。”

 皇上又问:“放纸鸢‮么什干‬?”

 向运凯回道:“作靶子。”

 向运凯正说着,听得鼓声再起,巡快船上的弓弩手回身放箭,纸鸢纷纷落下。

 皇上微微而笑,道:“水兵多是南方人,练就这般箭法,也是难得。”

 再看时,江上船只已各自掉头划开,很快近岸分成南北两阵。又听得鼓声响过,各阵均有数十文身水兵高举彩旗,腾跃入水,奋力前趋,游往对岸。

 皇上问道:“这是练什么?”

 向运凯回道:“这是比水性。优胜者既要游得快,手中彩旗还不得沾了水。”

 文身水兵正鱼跃碧波,又见各船有人顺着桅杆猿攀而上,飞快爬到顶尖四下瞭望。又听几声鼓响,桅杆顶上水兵嗖地腾空入水。皇上正暗自称奇,却见水兵顷刻间在十丈之外窜出水面,鱼鹰似的飞游到岸。

 向运凯见皇上高兴,奏道:“皇上,这是哨船侦查到敌船了,上岸报信儿。”

 这时,一位副将在旁朝向运凯暗使眼色。向运凯悄悄儿退下,问:“什么事?”

 副将说:“提督大人,只怕要起了。”

 向运凯远远望去,果然江海相连处,一线如银,正是起之兆,暗自担心。

 皇上见他两人在耳语,脸色有些不快,问:“什么事不可大声说?”

 向运凯上前跪下,道:“臣恳请皇上移驾,只怕要起了。”

 皇上笑道:“朕当是什么大事哩!昨夜朕就说了,正要看看你们水师经得起多大风。倘若钱塘都抵不过,如何出外洋御敌?”

 向运凯不敢再奏,退立班列。但见水越来越近,白如堆雪。江中水兵都是深谙的,他们望见远处白涌来,顾不得旗舞鼓响,纷纷翻身上船。船上水兵也不再听从号令,划船靠岸。向运凯急令属下指挥船队继续演,不得了阵脚。无奈风生起,船只又实在太多,顿时你挤我撞,叫骂连天,那船有在江中打转的,有翻了个底朝天的。近岸船上水兵仓皇跳江,回游上堤。

 皇上脸色阴沉起来,骂道:“向运凯,这就是你的水师?”

 向运凯慌忙跪下请罪:“臣管束不力,请皇上降罪!”

 皇上训斥道:“朝廷年年银子照拨,你把水师练成这个样子!一见起便成乌合之众,还谈什么卸敌!可见上上下下都是哄朕的!不如奏请裁撤,你仍回家打渔去吧。”

 皇上正在骂人,只听得江上呼啸震耳,头直而来。大臣们都跪了下来,恭请皇上移驾。皇上却是铁青着脸,望着排空直上的头,定如磐石。忽听轰地一声巨响,眼前恰如雪崩。侍卫们旋风而至,把皇上团团拱卫。水劈头盖脑打下来,君臣百多人全都成了落汤。大臣们跪的跪着,趴的趴着,哀求皇上移驾。

 皇上仍是端坐龙椅,望着江面。江上声震天,雪峰堆,白龙狂舞。大臣们不敢再言,全都跪在地上。台上黄幔早已掀得七零八落,侍卫们忙着东拉西扯。等到水渐平,黄幔又把检阅台遮得严严实实了。

 再看钱塘江上,已是樯倾楫摧,浮木漂漾。向运凯此时只知叩头,嘴里不停地说着臣罪该万死。

 皇上怒道:“真是让朕丢脸。下去!”

 向运凯把头直叩得血,道:“皇上,臣自是有罪。臣昨夜不敢参人,今儿臣冒死也要参人了。朝廷银子确是年年照拔,可从户部、兵部、督、抚层层剥皮下来,到水师已没剩多少了。银子不够,打船只好偷工减料,旧船坏船亦无钱修整,怎能敌得过狂风巨!”

 皇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看上去甚是吓人,道:“朕本想回京再说,看样子只好快刀斩麻了。革去索额图一等伯、领侍卫内大臣之职,刑部议罪!革去阿山浙江总督之职,刑部议罪!高士奇既然回了家,就不用再回京城了,就在家呆着吧。念你随侍多年,朕准你原品休致。”

 皇上降了罪的这些人都已是惶恐死,口不能言,只有高士奇跪上前哭道:“臣还想多侍候皇上几年呀!”

 皇上鼻子里哼了两声,道:“免了吧,朕手里的假字画、假古玩够多的了,不用你再去费心了。这次在浙江弄到的那些字画,无论真假,一律物归原主!”

 高士奇退下,皇上又道:“徐乾学也快到家门口了,你也回去吧。”

 徐乾学跪在地上,惊恐万状,道:“罪臣领旨,谢皇上宽大。”

 皇上瞟了一眼陈廷敬,道:“陈廷敬,还多亏刘相年这台子搭得结实,不然今儿朕的性命就送在这里了。朕饶了他大逆之罪。可他说话办事全无规矩,叫他随朕回京学习行走。”

 陈廷敬便替刘相年谢了恩,并不多言。皇上心想陈廷敬密访几个月,沿路官员行状尽悉掌握,他只是如实密奏见闻,却不见他参人。可见陈廷敬确实老成了,大不像往日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倘若见错参人,难题到底都是出给朕的,朕又怎能把有毛病的官员都斥退了?辅国安邦之相,就需像陈廷敬这般。皇上哪里知道,这回大臣们参来参去,都是陈廷敬一手谋划!

 皇上抬头望着天上的浮云,又道:“胤礽回京之后闭门思过,不准出宫门半步!”

 胤礽哭道:“儿臣没做什么错事呀!”

 皇上仍是抬着头,声音不大,却甚是吓人:“胤礽!你要朕这会儿当着臣工们的面,把你的种种劣迹都说出来不成?你太叫朕失望!”

 钱塘江此时已风平静,水兵们正在打捞破船。皇上半无语,忽又低声说道:“还有个人,他的名字朕都不想提起。余杭那个可恶的知县,杀了吧!”

 黄幔外头,远远的仍有许多看热闹的百姓。他们自然不知里头的情形,只道见着了百年难遇的盛事。皇驾出了检阅台,仍是威严整齐,外头看不出一丝儿破绽。君臣们都已换上了干净衣服,坐轿的仍旧坐轿,骑马的仍旧骑马。

 回到京城,皇上头一在乾清门听政,就说道:“一个是明珠,一个是索额图,‮人个两‬斗来斗去,斗了几十年。他俩的所作所为,朕不是‮道知不‬,‮是不也‬袒护他们,朕想让他们悔改。但是,他俩只把朕的话当耳旁风!索额图尤其可恶,简直该杀!朕念他是功勋之后,自己年轻时也有战功,免他一死。还有一干人等同他们相互勾结,做了很多不要脸面的事。各位臣工都要引以为戒!”

 臣工们低着头,唯恐自己的名字被皇上点到。皇上目光扫视群臣,又道:“朕深感欣慰的是你们大多能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清白做官。朕今要专门说说陈廷敬。朕八岁登基,那个时候陈廷敬只有二十四岁,风华正茂,才气过人。从那时候起,陈廷敬就跟着卫师傅侍候朕读书。一晃就是四十八年,朕已五十有四了,陈廷敬亦已是七旬老人。他那一头青发,朕是亲眼看着它一白起来的。四十八年了,朕现在回头一想,找不出陈廷敬的过错!朕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赶忙跪上谢恩,道:“臣谢皇上垂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臣事君四十八年,肯定有不少失格出错之事,只是皇上仁德,不忍治罪。”

 皇上笑道:“老相国,你就不必自谦了!”

 陈廷敬低头道:“臣曾听皇上亲口说过,国朝并无相国之职呀!”

 皇上笑道:“朕说你是相国,你就是相国!”

 这被皇上降罪的还有好些人,却没听见点到高士奇和徐乾学的名字。原来皇上到底顾念君臣几十年,不忍再追他们的罪。皇上过后竟把自己收藏多年字画拿了些赏赐给高士奇,派人专程送往杭州。皇上此举深意何在,外人费解。徐乾学在家正郁闷难遣,有却突然收到皇上赐下金匾,竟然是御书四个大字:光焰万丈。徐乾学便守着这四个字在老家设馆讲学,一副沐浴皇恩的样子,心里却有苦说不出。天下读书人倒是越来越见着皇上厚待老臣,实有圣君气象。

 陈廷敬回到家里,兴致甚好,说:“皇上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了我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月媛自是欢喜,问道:“皇上亲口说的?”

 陈廷敬哈哈大笑,道:“月媛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不是皇上亲口说的,我还敢矫旨?”说着又是大笑。

 珍儿说:“老爷本来就是完人,珍儿跟您这么多年,还真找不出您的毛病!”

 陈廷敬又道:“皇上还叫我老相国!”

 月媛见老爷今儿样子真有些怪。老爷往日总说宠辱不惊,今这是怎么了?当年明珠得势‮候时的‬,满朝争呼相国,没多久这相国就栽了。月媛正心事重重,陈廷敬却是感慨万千,[奇`书`网`整。理提。供]道:“铲除了小人,君臣和睦,上下齐心,正可开万世太平啊!只可惜老夫老了,要是再年轻十岁就好了。”

 夜里已经睡下了,月媛仍不住劝道:“廷敬,你真的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不能再逞能了。”

 陈廷敬笑道:“我哪里就老了?我改不坐轿了,仍旧骑马哩。”

 月媛说:“我想你趁身子骨还好,咱们回山西老家去,让你好好儿过几年清闲日子。朝廷里还有壮履当差,也说不上我家不忠。”

 陈廷敬道:“月媛你这话我可不爱听。皇上以国事相托,我怎么能拍股走人呢?”

 有,陈廷敬去衙门了,月媛同珍儿在家里说老爷。月媛道:“珍儿妹妹,你说廷敬是不是有些糊涂了?”

 珍儿说:“姐姐你这些日子怎么老挑老爷的不是?老爷哪里糊涂?”

 月媛摇头道:“珍儿妹妹,那是你也糊涂了!廷敬他这官不能再做下去了。”

 珍儿问:“‮么什为‬呀?皇上信任他,朝廷需要他,‮么什为‬就不做官了呢?”

 月媛道:“我瞧了这么些年,‮道知我‬,大臣只要被叫做相国,就快大祸临头了。明珠是这样,索额图也是这样。”

 珍儿道:“可是我们家老爷同他们不一样呀,明珠和索额图都是坏人呀!”

 月媛知道有些道理珍儿是不懂的,便道:“珍儿妹妹,你只听姐姐的话,劝劝廷敬,他现在是越来越听不进我的话了。”

 陈廷敬成在南书房看折子,皇上下了朝也常到这里来。南书房南边儿墙窗下有株老楮树,陈廷敬忙完公事偶有闲暇,喜欢坐在这里焚香拂琴,或是品茶。陈廷敬的琴艺皇上极是赞赏,有闲也爱听他弹上几曲。皇上虽也是六艺贯通,有回皇上在乾清宫里听见了陈廷敬琴声,曲子古雅朴拙,令人有出尘之想,却甚是陌生,未曾听过。

 皇上不由得出来了,老远就摇手叫陈廷敬不要停下。皇上慢慢儿走过来,待陈廷敬弹奏完了,才问道:“老相国,你弹的是什么曲子?”

 陈廷敬道:“回皇上,这曲子叫《鸥鹭忘机》,典出《列子》,皇上是知道的。说的是有个渔人每去海边捕鱼,同海鸥相伴相戏,其乐融融。一渔人子说,既然海鸥那么好玩,你捉只回来给我玩玩。渔人答应了他的子。第二,渔人再去海边,海鸥见了他就远远的飞走了。原来海鸥看破了渔人的机心。”

 皇上点头良久,道:“廷敬,你这话倒让朕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鸟是如此,人与人更是如此,相互信任,不存机心,自然万象祥和,天下太平。”

 陈廷敬笑道:“恭喜皇上,如今正是太平盛世,君臣和睦,不存机心啊。”

 皇上很是高兴,道:“老相国,你也难得有个清闲,朕看你抚琴窗下,鹤发童颜,俨然仙风道骨,甚是欢喜。朕叫如意馆的画师给你画张画儿,就叫《楮窗图》好了。”

 陈廷敬赶紧谢了恩,直道老臣领受不起。旁边的张善德听着,比陈廷敬自己还要欢喜,立时吩咐下边太监到如意馆传旨去了。陈廷敬好几忙完案头文牍,就到楮树下坐着,让画师给他作画儿。画成之后,皇上又在上头题了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研书史知古今,慎典丝纶见泰平。谨言慎行皆臣职,教孝成忠是朕心。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陈廷敬感激不尽,自然进诗谢恩。但毕竟国事繁重,少有暇时,陈廷敬终都是埋头文丛。有,他看着折子,眉头皱‮来起了‬,道:“皇上,臣以为朝中大臣和督抚上折子‮候时的‬,应令他们省掉虚文,有话直说,不要动不动就是什么昆仑巍巍呀,长江滔滔呀。”

 皇上却是笑道:“老相国,读书人喜欢把文章写漂亮点儿,就由着他们吧,爱不爱听,朕自然心里有数。”

 陈廷敬道:“可臣觉着阿谀之风行,实有不妥。”

 皇上笑道:“不妨,朕心里明白的。”

 陈廷敬想皇上的耳朵只怕慢慢的也有些软了,皇上过去是听不得阿谀之言的。又想皇上也许更懂得御人之道了?明知道下头说的是些漂亮话,也由他们说去。要显着太平气象,好听的话自然是少不得的。

 陈廷敬正埋头写着票拟,皇上递过一个折子,道:“老相国你看看这个。”

 陈廷敬双手接过折子,见是密奏,忙说:“密奏臣岂能看?”

 皇上道:“朕以为是你看得的密奏,你就先看,再送朕看。”

 陈廷敬跪下谢恩,道:“皇上如此宠信老臣,臣不胜惶恐!”

 皇上忙亲手扶起陈廷敬,道:“长年在朕身边侍从的臣工算起来至少也有上百了,大多免不了三起三落,那些太不争气的就永不叙用了。只有你老相国,小委屈也受过些,到底节始终。朕相信你!”

 皇上说这话时,南书房里还有好几位臣工,他们自此便把陈廷敬看做首辅,甚是敬重。陈廷敬又谢过恩,低头再去看密奏,却见这是道参人的折子。他看完密奏说:“皇上,下边上折子参人,‮是其尤‬上密奏,应有有据。风闻言事,恐生冤狱!”

 皇上和颜悦,道:“老相国,你是不记事了吧?你大概忘了,风闻言事,正是朕当年提倡的。不许臣工们风闻言事,就堵住了他们的嘴,朕就成了瞎子、聋子!”

 陈廷敬又道:“可是臣怕有人借口风闻言事,罗织罪名,打击异己。”

 皇上摇头道:“朕自有决断,不会偏听偏信的。”

 陈廷敬看完手中密奏,皇上又递上一个,道:“这个也请老相国先看。”

 陈廷敬知道看密奏不是件好事,可皇上下了谕示他也不敢不看。他打开这道密奏一看,却见是刘相年上的。原来刘相年回京没多久,又被皇上特简为江苏按察使。皇上到底看重刘相年的忠心,只是叫他改改脾气。

 陈廷敬见刘相年在密奏上写道:“臣察访两淮浮费甚多,其名目开列于后。一、院费,盐差衙门旧例有寿礼、灯节、代笔、后司、家人等各项浮费,共八万六千一百两。二、省费,为江苏督抚司道各衙门规礼,共三万四千五百两。三、司费,为运道衙门陋规,共二万四千六百两。四、杂费,为两淮杂用际,除别敬、过往士夫两款外,尚有六万二千五百两。以上四款,皆派到众商头上,每每朝廷正项钱粮没有完成,上述浮费先入私囊。臣以为应革除浮费,整肃吏治。”

 陈廷敬看完密奏,道:“皇上,刘相年这个按察使实在是用对人了。”说罢就把密奏奉给皇上。

 岂料皇上看了,摇头叹道:“刘相年这般行事,长久不得。”

 陈廷敬道:“相年确实太耿直了,但他所奏之事如不警醒,贪墨之风煞不住啊。”

 皇上不再说话,提起朱笔批道:“知道了。所列四款浮费,第二款去不得,银钱不多,何苦为此得罪督抚,反而积害!治理地方以安静为要,不必遇事就大动手脚。嘱你改改脾气,定要切记。小心,小心,小心,小心!”

 密奏是仍要回到刘相年手里去的,皇上连批了四个小心,陈廷敬看得心惊跳。他暗自待自己,往后还是尽量少看密奏。

 陈廷敬家里好长日子都听不到琴声。他总是伏案到深夜,不是写折子,就是校点书稿。皇上这会儿又把《康熙字典》总裁的差事放在他肩上。原本是张玉书任总裁的,陈廷敬充副总裁。可张玉书不久前仙逝,总裁的差事就全到他身上了。

 月媛每夜都要劝过好几次,他才肯上歇息,却总说恨不能一当着两用。有夜里,月媛实在‮住不忍‬了,说了直话:“廷敬,您事情做得越多越危险。”

 陈廷敬道:“月媛,你怎么变了个人似的?”

 月媛说:“您会费力不讨好的。”

 月媛同珍儿每都在家说着老爷,珍儿明白月媛的心思,就道:“姐姐,您心里是怎么想的,说出来得了,看您把老爷急的!”

 月媛便道:“您累得要死,自己以为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别人看着却是贪权恋位,一手遮天。”

 陈廷敬大怒,骂道:“月媛,你越来越不像话了!”说罢拂袖而起,跑到天井里生气去了。

 月媛并不理他,珍儿追‮去出了‬,劝道:“老爷,外头凉,您进屋去吧。”

 陈廷敬道:“皇上把这么多事放在我肩上,我怎敢偷懒?”

 珍儿道:“姐姐也是为您好!她见过这么多事情,也许旁观者清啊。”

 陈廷敬说:“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

 珍儿笑道:“珍儿也是妇道人家!我们都不懂,谁管您呀!”

 陈廷敬说:“你也来气我!”

 珍儿拉了陈廷敬说:“好了,进屋去吧,还赌什么气呢?”

 陈廷敬摇摇头,跟着珍儿进屋,嘴里却在埋怨:“你们两个呀,都知道给我气受!”

 珍儿笑道:“哪我们不气您了,您又会觉着闷了哩!”

 春日,皇上召陈廷敬去畅园游园子。皇上想起几次南巡,便说:“朕每次去杭州都觉着那里有钱人家的园子越盖越好,可见江南真是富足了。”

 陈廷敬却道:“启奏皇上,如今天下太平,民渐富足,国朝江山必是永固千秋。只是臣以为,世风却不如以往了。天下奢靡之风盛,官员衣食不厌其,民间喜丧不厌其繁。世上的财货总是有限度的,而人的壑深不可测。臣以为,应重新制定天下礼仪制度,对官民衣食住行,都立一定之规,以提倡节俭风尚。”

 皇上笑道:“廷敬,你的心愿是好的,只是想出的办法太迂了。吃的用的越来越好了,说明国家兴旺,财货富足。喜欢吃什么用什么,红白喜事摆多大摆场,久成习,积重难返,朝廷要强行改变,是没有办法的。”

 陈廷敬说:“皇上,臣担心的是倘若听凭奢侈之风长,会人心不古的。要紧的是朝廷官员都奢靡成习,就只有贪银子了。”

 皇上道:“官员胆敢贪污,按律查办便是,这有何难?”

 陈廷敬仍说:“若不从本源上治,官场风气越来越坏,朝廷哪里查办得过来?”

 皇上听了这话,不再欣赏满园,定眼望了陈廷敬,说:“依老相国的意思,国朝的官员统统烂掉了?现在可谓河清海晏,天下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难道朕把江山打理得这么好,倚仗的尽是些贪官?”

 陈廷敬哑口无言,愣了半方知请罪。回家便神情沮丧,独坐书房叹息不已。往日李老太爷在,翁婿俩倒是经常深夜长谈。他现在很少把朝廷的事放在家里说的,这回‮住不忍‬同月媛说了他的满腹委屈,只道他的话皇上是一句也听不进了。

 月媛说:“廷敬,您以为皇上信任您,就什么话都可以说了。下面上折子先要说些漂亮话,皇上也知道那是没有意思的,可人家皇上爱听,您不让他听去?真不让下面说了,‮候时到‬皇上想听都听不到了,‮定不说‬下面就真不把皇上当回事了。廷敬,这些道理您原来是懂的,是您告诉我的,怎么自己到头来糊涂了呢?这天下礼仪‮是不也‬古今不变的,您要天下人都按朝廷规定吃饭穿衣,‮是不也‬皇上说您,您真有些迂了。”

 陈廷敬道:“哪是你说的这么简单?就是吃饭穿衣?事关世风和吏治!”

 陈廷敬听不进月媛劝告,他想要么朝廷应厉行俭朴之风,止官员奢靡;要么增加官员俸禄,不使官员再起贪心。一在乾清宫早朝,陈廷敬奏道:“臣以为,国朝官员俸禄实在太薄,很多官员亏空库银,收受贿赂,实有不得已处。朝廷应增加俸银,断其贪念。”

 皇上听着奇怪,道:“陈廷敬,朕觉着你说话越来越不着调了。你从来都是清廉自守,今儿为何替贪官说起话来了?”

 陈廷敬奏道:“臣只是想,听凭官员暗中贪污,不如明着增加他们的俸禄。”

 皇上道:“做我清朝的官就得清苦。朕早说过,想发财,就不要做官;做官,就不许发财。前明覆灭,百官奢靡是其重要祸源。”皇上说着,拿起御案上一个折子“朕曾命人查察明代宫廷费用,同现在比较。账查清楚了,富伦你念给大家听听。”

 富伦这会儿已进京行走,着任户部尚书。他接过张善德递过来的折子,念道:“明代宫内每年用银九十六万九千四百多万两,国朝还不及其十分之一,节省下来的银子都充作军饷了;明代每年光禄寺送给宫内各项银二十四万多两,现在不过三万两;明代每年宫里用柴火二千六百八十六万多斤,现如今宫内只用六七百万斤;明代宫里每年用红螺炭等一千二百多万斤,现在只用百多万斤;明代各宫用帐、舆轿、花毯等,每年共用银二万八千二百多两,现在各宫都不用;明代宫殿楼亭门数共七百八十六座,现在不及其十分之一;乾清宫妃嫔以下洒扫老妪、宫女等仅一百三十四人,不及明代三分之一。”

 皇上等富伦念完,说道:“朕可以清苦节俭,你们‮么什为‬做不到?”

 陈廷敬奏道:“皇上节俭盛德,胜过了千古帝王!但皇上是节俭了,下头不一定都节俭了,账面上的东西不一定就靠得住。”

 皇上听着更是生气,道:“陈廷敬,你如此说就太放肆了!”

 陈廷敬连声请罪,却又道:“臣的老家产枣,臣小时候吃枣,专爱挑红得漂亮的吃,哪知越是红得漂亮的,里头却已烂了。原来早有虫子钻到里头,把都吃光了。臣便明白一个道理,越是里头烂掉了的枣子,外头越是红得光鲜!”

 陈廷敬这话说了,一时殿内嗡声四起。那些平暗自恨着他的人,便说他自命相国,倚老卖老,全不把皇上放在眼里,这话分明是变着法儿咒骂朝廷,倘若不治陈廷敬的罪,难服天下人。只有张鹏翮说陈廷敬这话都是一片忠心,请皇上明鉴。

 陈廷敬并不顾别人在‮么什说‬,仍是上奏:“皇上,如今一个知县,年俸四十五两银子。天下有谁相信,知县是靠这四十五两银子过活的?皇上不能光图面子上好看,那是没有用的。若等到天下官员都烂透了再来整治,就来不及了!皇上,咱们不能自欺欺人!”

 皇上终于天威大作,骂道:“陈廷敬,你老糊涂了!”

 陈廷敬如闻五雷,顿时两眼一黑,身子摇摇晃晃几乎晕倒下去。

 陈廷敬回家就病倒了,卧不起。皇上闻知,忙命张鹏翮和富伦领着太医上陈家探望。太医瞧了病,只道:“老相国年纪大了,身子虚弱,太累了,就容易犯病。不要让老相国再如此劳累了。”

 陈壮履忙写了谢恩折子,托两位大人转奏。皇上看了折子,问道:“老相国身子‮样么怎‬了?”

 张鹏翮道:“回皇上,陈廷敬发热不止,口干舌燥,耳鸣不止。”

 皇上又问:“饮食呢?”

 张鹏翮说:“先是水米不进,太医奉旨看过几次以后,现在能喝些汤了。”

 皇上道:“要派最好的太医去。嘱咐老相国安心养息,朝廷里的事情,他就不要心了。陈廷敬为朝廷操劳快五十年了,老臣谋国,忠贞不二呀!朕那话是说得重了些。”

 富伦却道:“皇上不必自责,陈廷敬的确也太放肆了。启奏皇上,背后说陈廷敬的人多着哪!”

 皇上骂富伦道:“你休得胡说!臣工们要是都像陈廷敬这样忠心耿耿,朝廷就好办了。”

 陈廷敬在家养病几个月,身子好起来时已是夏月。皇上听说陈廷敬身子硬朗了,便召他去御花园说话。张善德正要出去传旨,皇上又道:“陈廷敬是朕老臣,传谕内宫女眷不必回避。”

 陈廷敬进了御花园,见皇后正同嫔妃们在里头赏园子,吓得忙要躲避。张善德笑道:“老相国,皇上才嘱咐奴才,说您是老臣了,女眷们都不必回避。”

 陈廷敬这才低着头,跟着张善德往里走。皇上准他进入内宫,且不让女眷回避,实是天大的恩宠。可陈廷敬甚是漠然,连谢恩都忘了。忽听得一个女人说道:“老相国辛苦了。”

 张善德忙道:“老相国快给娘娘请安!”

 陈廷敬忙请了皇后娘娘圣安,却又听得嫔妃们都问老相国安。陈廷敬只是低了头拱手还礼,并不抬眼望人。这边请安回礼完了,陈廷敬才看见皇上站在古柏之下,望着他微笑。陈廷敬忙上前跪下,道:“臣恭请皇上圣安!”

 皇上扶起陈廷敬,拉着他的手,引往亭中坐下。陈廷敬早暗自嘱咐自己,再不同皇上谈论国事。皇上今也只谈风月,问起当今诗文谁是最好,陈廷敬说应首推王士正,他的诗清新蕴藉,颇具神韵,殊有别趣。皇上也道看过王士正的诗,他的诗天趣自然,实在难得。皇上又问到高士奇和徐乾学怎样,陈廷敬便道高士奇的书法、文才都是了不得的,徐乾学的学问亦是渊博。皇上唏嘘良久,说:“朕许是年纪渐渐大了,越来越恋旧了,哪也召高士奇跟徐乾学回来看看。”

 陈廷敬在御花园陪皇上说话,足呆了两个时辰。拜辞出来时,皇上又赐了他御制诗手卷两幅,福寿挂幅各一,高丽扇四把。

 陈廷敬谢恩出宫,却丝毫没有觉着欣喜。夜里,他在家独自抚琴,又写下长诗《六月二十五召至御花园赐御书手卷挂幅扇恭记》,自然免不得颂扬圣恩,煞尾处却写到:“十九年中被恩遇,承颜往往亲缣素。画箑去章喜绝伦,凉秋未敢嗟迟暮。丹青自古谁良臣?终始君恩有几人?便蕃荣宠今如此,恐惧独立持其身。”

 陈廷敬不再每去南书房,总托儿子壮履称病。有回真又病了,牙齿痛得肿了半边脸。他却苦中自嘲,写了首诗:“平生未解巧如簧,牙齿空然粲两行。善病终当留舌在,多愁应不及亡。相逢已守金人戒,独坐谁怜玉尘妨。身老得闲差自,雪梅烟竹依残。”

 壮履读了老父的诗,隐隐看出中间的孤愤,却不知如何劝慰。

 很快就到初秋,有陈廷敬躺在天井里的椅子上晒太阳。年纪毕竟大了,月媛怕他着凉,拿来薄被盖在他身上。庭树葱茏,鸟鸣啾啾。珍儿道:“老爷,您听,鸟叫得多好听。”陈廷敬微微闭着眼睛,没有听见。

 珍儿又问:“老爷,您能认得那是什么鸟吗?”

 陈廷敬仍不搭话,眼睛却睁开了,茫然望着天空浮云。

 月媛轻轻拍了拍他,道:“廷敬,珍儿问您话哪!”

 陈廷敬像是突然梦中醒来,大声道:“什么呀?”

 月媛同珍儿相顾大惊。

 珍儿悄悄儿说:“姐姐,老爷怕是聋了?”

 月媛说:“昨都好好的,怎么就聋了?”说罢又问“廷敬,我说话您听见吗?”

 陈廷敬高声道:“你大点儿声。”

 珍儿大声道:“姐姐已经很大声了。”

 陈廷敬顿时眼睛瞪得好大,道:“啊?未必我的耳朵聋了?”

 珍儿立马哭‮来起了‬,月媛朝她摇摇头,叫她不要哭。月媛笑眯眯地望着陈廷敬,凑到他耳边说:“您耳朵聋了是福气!耳清净,没灾没病!您会长命百岁的!”

 陈廷敬像是听见了,哈哈大笑。

 珍儿也凑上去说:“您只好好养着身子,珍儿就是您的耳朵,姐姐就是您的眼睛!”

 陈廷敬越发笑‮来起了‬,浑浊的老眼里闪着泪光。

 这,皇上召陈廷敬去南书房。陈廷敬见了皇上,颤巍巍地跪下,道:“老臣叩见皇上!”

 皇上道:“老相国病了这场,身子清减了许多。你起来吧。”

 陈廷敬跪着不动,头埋得低低的。

 皇上又道:“老相国快快请起。”

 陈廷敬仍是低头跪着,像是睡着了。

 皇上又问:“老相国是不是有什么话说?要说话,你站起来说也不迟。”

 陈廷敬跪在地上像蔸老树根。张善德跑上去问:“老相国,您今儿个怎么了?”

 陈廷敬这才抬起头来,道:“啊?您大点儿声!”

 张善德吃惊地望望皇上,皇上长叹一声,道:“老相国怕是病了一场,耳朵聋了。上回在御花园见他还是好好的,到底是年纪大了。”

 张善德低下头去,大声喊道:“皇上让您起来说话!”

 陈廷敬这才听见,谢恩站‮来起了‬,哭奏道:“启奏皇上,臣耳朵听不见了,玉音垂询,臣懵然不觉,长此以往,恐误大事。恳请皇上恩准老臣归田养老!”

 皇上两眼含泪,道:“陈廷敬供奉朝廷四十九年,兢兢业业,颇有建树。而今患有耳疾,上奏乞归。朕实有不舍。然陈廷敬归林之意已决,朕只好忍痛割爱,准予陈廷敬原品休致,回家颐养天年!”

 陈廷敬木然站立,浑然不觉。张善德上前,凑在陈廷敬耳边道:“皇上恩准您回家了!”

 陈廷敬又跪下谢恩,动作迟迈:“老臣谢皇上隆恩!”

 皇上又道:“陈廷敬平生编书颇多,回家之后,仍任《康熙字典》总阅官!”

 陈廷敬哪里听得见,张善德只得又凑在他耳边大声说了,他才谢恩起来。

 早在半个月前,陈廷统被皇上特简为贵州按察使,他在路上接到家书,听说哥哥告老还乡了,忽然间也生了退意,便向朝廷上了个折子,半路上就往山西老家赶了。巧的是豫朋也擢升了知府,他也是在履新途中知道父亲以病休致,亦掉头回了山西,草草给朝廷进了个折子差。

 壮履仍留在京城,陈廷敬领着月媛、珍儿和几个亲随回山西老家去。收拾了半月,五辆马车出了京城。一路上陈廷敬都不说话,总是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他多半是醒着的,有时也真是睡着了。醒着‮候时的‬,他就在想自己近五十年的官宦生涯,说到底实在无趣。又在路上又接到廷统和豫朋的信,心想廷统早早离开官场自是好事,豫朋却是可以干些事的。他也只是这么想想,并不把他们叔侄辞官的事放在心上。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且随他去了。当年卫大人告诉他一个等字,岳父告诉他一个忍字,自己悟出一个稳字,最后又被出一个狠字,亏得月媛又点醒他一个隐字。若不是这一隐字,他哪能全身而退?迟早要赴明珠和索额图的后尘。等、忍、稳、狠、隐这五个字,只有那狠字说不出口,就让他烂在肚子里算了,另外那四个字他会告诉壮履的。

 路上走了五十多,回到了城老宅。正是好时节,淑贤领着阖家老小出门来。陈廷敬同家里人见了面,哪里也没去,先去了西头花园,道:“自小没在这里头好好儿呆过,真辜负了花秋月。”

 月媛还在招呼家人搬行李,珍儿跟在老爷后面招呼着。陈廷敬在亭内坐下,家人忙端了茶上来。他喝了口茶,忽听树上有鸟啁啾,笑道:“珍儿,我‮你诉告‬那叫什么鸟。”

 珍儿又惊又喜:“老爷,您耳朵没聋呀?”珍儿说罢往屋里跑去,边跑边喊“老爷他耳朵没聋!”

 陈廷敬哈哈大笑,惊飞了树上的鸟。

 全书完  M.IsJxs.Com
上章 大清相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