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大胜利的背后
折彦冲进
辽
府的同时,另有一支军队进入辽西走廊,扼住了宗辅部东进的道路。辽西走廊如今已是汉民的天下,所以汉部兵马一到,当地的村寨便群相响应,和大军一起结成三十六座连珠砦,将辽西走廊完全切断。
折彦冲和杨应麒在东北组织大攻势时,中原这边的民政便由陈正汇、王师中、虞琪等人组成一个文官集团主理,塘沽、河东和齐鲁三大军区分别由杨开远、曹广弼和宗颍部署防御措施。杨应麒在东北开展的政略,主动传回山东的消息不多,但折彦冲进军的威势却通过战报及时地向塘沽、山东和河东飞递!
辽
府平定了!
来远城平定了!
沈州归正了!
咸州平定了!
通州易帜了!
柳河平定了!
汉部主力大军到达信州了!
黄龙府包围战打响了!
一封封的捷报频密得令中原的将士和官吏都有应接不暇之感!他们预感到汉部会取得优势,可没人想到优势会这么明显!这让中原的文武士人在震惊折彦冲的武功之余也产生了极度乐观的情绪!
“大反攻!大反攻!”
“响应大将军!”
“规复中原!”
“收复两河!”
“平定燕云!”
武将们的呼声越来越高,到后来甚至连文官们受到感染也跟着激动起来。是啊,该反攻了,该反攻了!汉民们沉寂得太久了,如果说汉部旧属的进取精神是出于扩张的野心,那中原文武出兵的热情就是出于报仇的
望!
当初折彦冲、杨应麒与曹广弼会面后,决定了先东北后燕云的策略,由杨开远切断辽西走廊,然后折彦冲以汉部主力对辽河
域发动大攻势,河东、塘沽和山东的兵势在这段期间主要负责牵制燕云的宗翰、宗辅,避免他们调兵救援老家会宁。只要会宁攻陷,那宗翰和宗辅都将成为丧家之犬,到时再以东北军势、中原军势如钳子般夹击燕云,女真的士气非崩溃不可!
这个大战略本是新汉政权军方高层的共识。但东北方面的胜利来的太快,来得太大,中原方面的官吏和兵将受到鼓舞无不
跃,认为中原军势也应该配合东北的胜利发动进攻!
可是,事情有那么简单么?
辽河
域的胜利看似轻易,其实却是集中了汉部大部分人力、物力才取得的成果,其中人力方面不但包括折彦冲所率领的战斗队伍,更包括杨应麒所率领的行政队伍、后勤队伍和情报队伍。可以说为了在东北取得大胜,汉部埋伏了多年的棋子全用上了,汉部高层的心力也都花在这上面了。
中原方面的战斗队伍虽然没有调往东北,但战争的发动并不仅仅是战斗队伍本身的事情。新汉政权要同时进行两方面的作战,除了后勤配合能否做到像东北那样高效这一点很有疑问之外,还要顾忌太过惊人的军事成果影响了南宋、西夏的态度!
这时新汉政权在中原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三部,那就是曹广弼所领导的河东军、杨开远所领导的燕云军和以宗颍为领导的齐鲁军,以及十几支由这三大军区分别羁糜、还来不及整合进正规军队的义军。其中齐鲁军的内部情况又较河东、燕云军更为复杂,宗颍对齐鲁军的控制力最弱,如果没有汉部中枢的授权,宗颍是很难指挥得动刘锜和赵立的。
可以说,新汉政权当前的内部军事格局也并没有实现高度统一,特别是中原三大军事集团内部更是问题多多。不过在这样一个
世里,对战争时机的选择并不一定是要等到内部没有问题以后才进行,因为你有问题,敌人也有问题,等你的问题解决了,定不说敌人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折彦冲和杨应麒选择先发制人,不是乐观到认为新政权已经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是考虑到金国现在的问题比新汉政权多!这是一个以
打
的时代,金人也不会等到后方完全搞定再动手。因此一味等下去的话只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折彦冲在东北的胜利传来以后,中原兵将——特别是中下层兵将——竟集体发出了要求全面反攻的呼声,这种呼声显然和当初折彦冲等高层将领议定的战略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军方的高层也不能无视这种呼声,甚至有不少高层将帅本身也受到这种胜利氛围的感染,而主张“从权行事”!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有时候应该坚持既定战略,有时候又不应该太过拘泥,所以兵法中才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信条,因此可以说一些将帅要求从权行事的主张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果中原军力一旦“从权行事”那之前商量好的战局便会完全被打
,新汉政权的整个政治、军事和外
都将承受起比之前那个方案沉重数倍的压力!
可就在这时,新汉政权在中原军势的另一个弱点又暴
了出来,那就是汉部在中原的民政有登州这样一个临时的行政中心,但其军事系统却缺乏一个有力的指挥中心!之所以会没有这个中心,倒不是折彦冲、杨应麒缺乏考虑,折彦冲亲自在东北主持大局,为了新政权内部政治的平衡而不能设立!
如果按照原来的防御反击方略,那么新汉政权在中原各处的军事部署可以说是没有多少破绽的,因为燕云军、河东军和齐鲁军虽然各有统帅,但事前既有默契,在防御反击战中三方面彼此呼应的功能完全可以发挥出来。
但这个格局防守有余,要主动出击便显得有所不足。更何况现在是要将整体战略从防守反击忽然变为积极进攻,无论是曹广弼、杨开远还是宗颍有没都足够的权力来作出这个决策,而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折彦冲又远在东北战场,所以军方决策层对新形势便无法作出迅速的应变。
在军方几大巨头里面,一向以保守闻名的杨开远是彻底反对临时转变攻守战略的,在他看来,在他看来,过分顺从这种不经深思
虑的热情,将会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和杨开远相反,宗颍是主张主动出击夹攻燕云的。宗颍的这种考虑并不完全是一种短视。这时候新政权在中原的军事力量和汉部的主力队伍是不同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既不是一路跟随折彦冲杀过来的死忠队伍,是不也从汉部境内召集、训练的正规军,而大多是由起于草泽的豪杰集聚而成。这些人大多经历过种师道时代到宗泽时代的几次大创痛,而每次的大创痛几乎都和旧宋政权的怯战有关。
这种情况以各路义军最为明显,而王宣所率领军队里这种风气也很重,就是曹广弼旗下的大多数河东军兵将,也都是在“抗金”大旗而不是“拥汉”大旗的号召下团结起来的。
因为中原军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宗颍认为,如果在这种时候显得太过保守,会让兵将、官员误会新汉政权和旧宋政权一样怯战,这不但会打击中原几个军团的士气,甚至会让刚刚归附不久的士绅离心!
“这两派意见,都有道理…”回到隆德府不久的曹广弼叹了一口气,对邓肃道:“我和大哥在登州讨论这个战略候时的,将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甚至连我们在东北遭受惨败的最差结果也预料到了。可我们到想没,最终让我们陷入麻烦的不是惨败,而是大胜!”
邓肃问:“那二将军的意思,是继续守备,还是进击?”
曹广弼沉
道:“宁可出现事务上的危机,也不能打击我们的士气!更不能让士绅们怀疑我们驱逐胡虏的决心!”
邓肃道:“可是驱逐胡虏,也要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啊。”
曹广弼叹道:“道理是这么讲,可人心不是这么想的啊。有些道理,对着几个人讲得通,但对着天下人讲不通!要成千上万人狂躁起来容易,要已经狂躁了的百万之众冷静下来却难!”
邓肃道:“那么…打?”
曹广弼道:“法办没,只好打了。”
尽管曹广弼已有了开打的准备,不过他毕竟不像那群义军一样冲动,在“求稳”方面,曹广弼和杨开远并无二致。在决定进攻之前,他还是希望把各方面的准备做得妥妥帖帖。
不过,战场上的事情,并不是某方面的主帅想如何便如何的。做好万全准备的想法是人人都会有的,但并非人人有这个机会。只是这次
得曹广弼提前进军的,不是来自敌方部队的压力,而是来己方部队的推动。
就在汉军显得
情昂扬的同时,两河地区的金军却表现出罕见的软弱!一支位于相州附近的义军按耐不住对金军在漳水岸边的据点进行了试探
的攻击,这次攻击竟然顺利得有些异常,这个原以为至少会有三千人的据点竟然只有两百多人!不但人数少、士气低,而且这些兵将的武器也明显陈旧腐烂!
“难道金兵的补给跟不上了?”
没错!自从折彦冲回到辽南后,汉部便切断了对金军的兵器供应,由于几年来对汉部兵器供应的过分依赖,这时金国内部兵器制造业已严重萎缩,所以如果金军在兵器供应上出现困难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
宗颍在给曹广弼、杨开远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推测:金军可能绕过辽西走廊,从中京道北边向会宁老家增援,由于兵力和物资的大规模调转,所以他们在燕云与河北才呈现出眼前的空虚状态!最后,宗颍断言:北伐之战必须立刻进行!这不但关系到中原汉军的士气问题,更关系到和东北的战局配合问题。
之前折彦冲等之所以主张在中原进行防守反击的策略,是因为折彦冲推测宗翰、宗辅不会选择疲于奔命的千里赴援,而会对河东、塘沽和山东发动大规模攻击,以“围魏救赵”的策略来
迫折彦冲
回进攻会宁的力量。
折彦冲的这种预测很符合宗翰的性格和用兵习惯,宗辅的为人也许会更加谨慎些,可东路军毕竟是宗望从阿骨打手里接过来的,所以这支军队的意志不可避免会受到这两个以奇险兵法闻名于世的强者的影响。正因如此,当初与会的军方首脑才会认同折彦冲的布置,可现在看来,形势的发展似乎并非如此!
“大将军也许料错了!”宗颍认为:“宗翰和宗辅并没有发动大攻击,反而是在收缩兵力!”如果这样的话,那中原汉军就不应该消极防守,而应该主动进击了!因为在东北和中原这两大战场里面,金汉双方不但是在抢夺地盘,更是在抢夺时间:谁有力量在一个战场先一步取得全面胜利,便能调动兵力增援另一个战场取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宗翰和宗辅到底在打什么主意?他们真的已经千里赴援会宁了么?如果那样中原三大军势就得赶紧动手了!否则就相当于让折彦冲单独在东北承受金军三大部的联手重
!那东北的汉军就危险了!
不过,杨开远对这个问题依然持保守意见,可是由于三大巨头没有达成共识,所以汉军高层便没有明确的严命让各路军队不许出击。先前在漳水岸边取得的胜利鼓舞了汉军在河北的无数兵将!太行山的义军首先冒险出击,出人意料地占领了邯郸!
“金军在两河果然空虚!”
“他们一定往东北赴援去了!”
“赶紧行动!收复两河!收复燕云!”
热情高涨的义军既欺金军势弱,又希望建立不世奇功成为新汉政权的开国功臣,所以人人奋进!短短一个月内,便有九支义军队伍先后向北方开进,宗颍担心他们成为孤军,忙令刘锜引兵为援。
这样一来,齐鲁军虽然还没有宣布北伐,但实际的行动却已经在北进了!是其尤作为急先锋的义军队伍,冲在最前面的竟已深入敌境三百余里!
局势发展到这个份上,为了避免齐鲁军势单独作战,河东方面的军势也不能不响应了。
曹广弼终于也行动了!
曹广弼虽然没有向折彦冲正式要求中原方面的全面指挥权力,但作为在中原军队和在汉部军队都有很高威望的军方巨头,他一发出准备配合东北军势进攻的照会,不但河东诸将闻讯欢呼,连齐鲁军团也为之振奋!
杨开远在塘沽听到消息后十分不满,愤愤然对副手道:“二哥虑事向来周全,这次怎么如此孟
!”
塘沽守军的
质和汉部的主力军事系统一脉相承,对命令的执行和贯彻比齐鲁军团和河东军团都通透,杨开远将军方高层的既定方略传达下去,下面的兵将便不会有过多过杂的反应,更不会因为不许出兵的命令而像刚刚归附的义军那样军心动摇。也正因为塘沽守军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杨开远对宗颍的顾虑没有曹广弼那样感同身受。可以说杨开远作出和曹广弼不同的判断不但和他的才能有关,也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可是杨开远也知道,既然宗颍早有大举进攻的
望,而曹广弼又打算配合,那自己便唯有配合他们的行动了。
当然,要办这么大的事情,杨开远和宗颍都会知会远在东北的杨应麒和折彦冲。杨应麒收到消息时齐鲁军团其实已经在行动了,远在辽
府的他大吃一惊,一边将消息转给正在攻打黄龙府的折彦冲,一边以枢密身份警告杨开远和宗颍不得异动!
可是宗颍还是抵受不住兵将们思战的热情,在收到杨应麒警告之后,仍以兵机从权为由发动进攻,河东的军势也同时行动!而冲在最前面的,正是各支热情澎湃的义军!
“这样真的可以么?”刘锜和徐文在大名府会师之后有些怀疑地说。
徐文道:“这次的事情,我也觉得会有些问题,但宗颍毕竟是本军主帅,再说曹帅也已经发动进攻,如今我们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刘锜道:“这次北进我们是进攻的一方,但我却得觉总我们其实很被动。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久王宣也带领部队赶上来会师,三支队伍合在一起,军容大壮!连刘锜、徐文也都感到振奋。这时抢在前头的义军已连下数城,赵、刘、王三人毕竟都是武将,在这样的胜利鼓舞下也都住不忍热血沸腾,三军不甘人后,次第进发,先后收复了相州、磁州、洺州、赵州,直抵真定城下。而王彦也几乎在同时将银术可从辽州赶到平定军,再从平定军赶到雁门!自此,河东军团和齐鲁军团便连接起来,两河除了真定、雁门以外几乎全部收复!中原军势这样神速的进兵速度,几乎可以媲美折彦冲在东北的战果,甚至犹有过之!
新汉政权在东北和两河的连续大胜震惊了全天下,无论是南宋政权还是西夏政权都为之惊惧,金军仍然滞留在陕西的娄室部也赶在后路被截断之前被迫撤退往云中,陕西守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光复了陕西全境!
进攻啊!进攻啊!
十几支义军趁着胜利不断向燕云地区涌去,其中一部甚至包围了位于真定后方的易州!
进攻啊!进攻啊!
在旧宋政权下窝囊已久的兵将们觉得大大出气了!因为他们终于把战场重新推到了宋辽旧疆以北了!
仗打到这里,宗颍终于松了一口气,认为这次赌对了!
华元一六八零年的最后一个月里,齐鲁军团诸路大军毕集,刘锜取定州,王宣屯栾城。半个月后宗颍到达栾城,三路大军合围真定。与此同时,种彦崧和王彦也分别进
云中。天下大多数人都觉得:金人之灭指
可待了!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