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临水对残花低徊无限倚松
杨杏园走出来一想,我去回剑尘一个信罢。便到何剑尘家里来。何剑尘的夫人,梳着一个辫子,短衣短袖,
脚子高高的,穿了一双高跟皮鞋,低着头,身子直转,在院子里扯空竹。那位李冬青女士,也在这里,穿着哔叽夹袄,黑洋皱裙子,踏了一双青布平底鞋,素淡极了。清清亮亮的梳一个头,只蓬着一点鬓发,脸上一点粉也没擦,白里越发映出红来,一派聪明大方的样子,都显了出来。她抱着手笼着袖子,靠在走廓的柱子下,看何太太扯空竹,只是
的微笑。她猛抬头看见杨杏园,一面点了一个头,一面笑喊道:“何太太,客来了。”何太太一回头,见是杨杏园,笑得把头直低到怀里去。手一停,空竹掉在地下直转,将手上扯空竹的
子麻索一扔,抢先进屋子去了。
何剑尘在屋子里笑了出来,请杨杏园里面坐,李冬青也跟进来了。何剑尘因为他二人会面,想起还书的事,不
说道:“天下事聚散没有一定,东西也是这样。
李先生丢了的那部书,据李先生说,好几年不见了,不料一点儿没动,却在杏园那里被我寻出来,物归原主。这不是一个证据吗?“李冬青听了这话,就对杨杏园一笑道:”谢谢杨先生!不是何先生说,我都忘记了。“杨杏园道:”我也忘记了一桩事。令堂大人,前次不是托我打听爱美学校的事吗?我去是去了一回,就因为耽误了,忘记回信,起不对得很。“李冬青道:”这是家母的意思,我就始终没有这到想上头去。这是不成问题的事了。“她本坐着的,说到这里,起了起身,牵了一牵衣襟,然后又坐下,才说道:”杨先生那书里,还有几首大作,恐怕错夹在里头的,我当时寄回去了,收到了吗?“杨杏园听了这话,脸上
不住热一阵,却笑道:”这本是做好了,打算在报上
空白的,后来一看,究竟不大好,没有发出去,道知不怎么就夹在那本书里了。道知不的不要说我班门弄斧吗?“李冬青笑道:”很好,是老手笔。哪时得工夫,我很愿意请教。“何剑尘对杨杏园道:”李女士是个眼界极高的人,她说好一定不错。道知不李先生看见的,是几篇什么文章?“
李冬青嘴角微微一动,有点笑意,正想说出来。杨杏园便说道:“几首无聊的小诗,什么好东西呢?”李冬青道:“杨先生太客气了。我曾听见何先生说过,杨先生近体诗做得最好。去年年冬,和张船山的八首梅花诗,是其尤传诵一时,可惜没看见。
杨先生能不能够捡了出来,给我瞻仰瞻仰?“说完,先就微微一笑。杨杏园一想,我那八首诗,是本事诗,怎么能够拿得出来?本想说不值一看,又恐怕拒绝李冬青的要求,很不合适。便道:”事是有这一回事,并不是梅花诗,不过借张船山的原韵,做了八首感怀诗罢了。哪天得空,捡出陈报来,一定送给李女士指教。“说到这里,便笑着对何剑尘道:”我这几首诗,又是几时传诵一时了?你不是誉扬过份吗?“何剑尘道:”从前人家道知不北京城里有个杨杏园,自从你在报上登过那八首诗之后,…“杨杏园听他说到这里,生怕他老实的说出来,对何剑尘望了一眼。
何剑尘接上说道:“人家就说你是一个诗家,引得你越发的要作诗,还打算印专集呢。这不是传诵一时的明证吗?不过你在李女士面前,好像是小巫见大巫,总有些胆怯怯的,不敢说有本事,免得栽斛斗,是是不也?”李冬青
不住笑了,搭讪着抬起手去理鬓发说道:“我常说何先生是个会说话的人。”这时,何太太换了一件长些的衣服,又系了一条裙子,笑着走出来。杨杏园笑道:“我又不是客,嫂子么什为还要换衣服才出来?”何太太道:“我倒不是为客来换衣服,因为到了一张新片子,我要和李先生出去看电影。”杨杏园笑道:“嫂子越发的文明了,在家里讲究运动,又讲究高雅的娱乐。”这句话说得何剑尘笑了。说道:“她就喜欢上电影院,总是
着我一阵,翻译给她听,电影看完,嘴也干了。如今有了李女士陪他,我就如释重负。”何太太道:“我就不懂你是个什么臭脾气!我看别人在电影院里,一对一对多的很,都是有说有笑的。怎样我和你去,你就讨厌?”何剑尘道:“你道知要,那一对一对的,未必是像我们这一样的关系。有一大半是约着到电影院里去说话的。你说他们坐在一处,应该说话不应该说话?”何太太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本想驳何剑尘几句,因为李冬青在当面,有许多话不便说,便牵着李冬青的衫袖道:“时候到了,走罢。不要说闲话,耽误了我们的电影。”李冬青站起来对杨杏园微微的鞠了一躬,笑着说道:“再会。”便用手牵了一牵衣服,同何太太走了。
杨杏园对何剑尘笑道:“我来的不凑巧,误了你给太太一趟翻译的差事。”何剑尘也笑道:“这个差事,要未结婚候时的才有趣味,结了婚以后,就没有意思。”
杨杏园道:“此话当真。我看许多朋友在未婚候时的,歇不了一天不见他的未婚夫人。到哪里去玩候时的,总是一对。一结了婚,只三五个月,便淡下来。不但不和他的夫人一路出去,有时出去玩候时的,还要隐瞒起来,不让他夫人知道。这个理由安在,我实在不明白。”何剑尘道:“这却不可以言语形容的,你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将来你结了婚,你就自然知道了。”杨杏园道:“我连未婚的人儿还没有,怎样就谈到结婚的事?”何剑尘笑道:“你想找个未婚的人儿?我路上却有个人。”杨杏园听了这话,道知不什么缘故,心里先扑通跳了一下。又微微的一笑,然后说道:“你这个愿心,许得早了,还是你夫人要过门候时的许的哩。”说着靠在椅子上伸了一个懒
,两只脚架起来,摇曳不定,望着何剑尘笑。何剑尘道:“不错,这话是我说的。你道知要那个时候我说这话,是有目标的,打算给你做一个现成的媒。”杨杏园听他这话,明知道他是指梨云,不觉黯然神伤,说道:“日子真快,梨云已经死了一百多天了。”何剑尘道:“清明节快到了,你要到义地去,告诉我一声,我和你同去一祭。”杨杏园道:“不是你说,我倒忘记了。”说到这里,又长叹了一声道:“‘七千里纪鼓邮程,家山何处?一百六
烟时节,野祭堪怜。’我是免不了要去,不过去了又要叫我几天难过。”何剑尘道:“你念的这联四六,我好
,好像在哪里看过。”杨杏园道:“《花月痕》上双鸳词的碑文,你怎样不记得?说起《花月痕》我又想起来了,我那和张船山梅花诗的八首本事诗。
我完全是仿《花月痕》的意思,你么什为告诉密斯李?她要我送给她看,我怎么拿得出手?“何剑尘笑道:”好在你是个倚马才高的人,你不会再做八首吗?“何剑尘说了这话,望着他微笑了一笑,杨杏园倒不好意思,以为他这笑里面,很有些皮里
秋呢。又闲谈了一会,由诗谈到桃花,杨杏园道:”白过了一大半春天,很是可惜,明天我们同到万牲园看桃花去,好不好?“何剑尘顺口答应”好“,杨杏园就约着明天十二点钟一路去,他才回家。谁知到了次
,他去找何剑尘时,何剑尘已不在家,他一股子高兴,又不愿算了,便人个一出西直门到万牲园来。
这一
,天气很是和暖,风又小,尘土有没都吹起来。走进园去,那些杈杈桠桠的树木,都发了很深的芽,树上东一撮子
绿,西一撮子淡黄。太阳照在身上,背上发热,树枝子摆动,微风吹在脸上,很是爽快。虽然北方
迟,
还浅,可是这一看去,满目都
的有生气了。走进动物园,顺脚踏上木桥,俯看着河里的水,带着一点儿淡绿色。岸边铁网里的水禽,鸳鸯鹅鸭之类,都在水里游泳。内中有一对锦鸭,在那里洗澡,它把脖子
进水里,随着钻进半截身子,然后再由水里钻出来,那水从背上
下去,好像撒了一把珠子一样,煞是好看。想起“
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句诗,不觉提起了一股诗兴。看了一会鸭子,走出动物园,向着石路顺步走去,无意中走着,不觉踏上小道,离开豳风堂那边远了。这一带都是菜地和果木园,有些园里的园丁,正背着太阳,蹲在地里种什么东西。几只喜鹊在地里跳着找东西吃,并不怕人。远望园的北边,一路柳树林子,在太阳光里,列了一排非烟非云的翠雾。三三两两的游人,都在树底下走来走去。杨杏园走的这边,却是空
的,寂无声息。他背着手走了去,四围一看,并不看见整片的桃花。正在奇怪,回身看见地下
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桃林”两个字,想道:“这就是桃园吗?”
一看附近的树上,果然有三朵两朵的花,其余树枝子上,绽着珠子似的,满排了未开的花蕊。想道:“原来还没有到开花候时的,还是来得早了。”步过桃园,是畅观楼的对过,三架小桥,犬牙相错的架着。这面前的一架木桥,对过有一树半白半红的花,树枝斜伸在水面上,水里头也有一树花影子。风吹过去。水波
漾,那水里的花影,随着水
也都摇动起来。杨杏园看见这种景致,不觉暗地里喝了一声彩,便一直走到桥边去,这时,风已一阵大似一阵了,这一树花,被风吹得花枝颤动,扑扑簌簌,只是往下落。只儿会一工夫,草地上,水面上,落了一片的花。那水里的花影子照得模模糊糊,也是一阵一阵的,浮上花片影子来。杨杏园隔着木桥呆呆的看了一会子,信步走上木桥,扶着栏杆,看那水里的花影,又抬头看那一树花,花片依旧的筛将下来,他忽然想起五个字“红飞花影瘦”自己想道:“这到是一句词,回头回去,我把它凑着填起来。”想着一直走过木桥,走到树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株杏花,满树已开得十分烂漫,一朵花蕾也没有了。这个地方,本很僻静,人个一也没有。他在杏树底下,徘徊了一阵子,想起来了,前两年在这地方,曾和朋友游过,有一株杏树不过一人来高,还说它弱小可怜呢,那正是这株树。今
重逢,不料有这样大,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人个一扶着树的干子,痴站了一会。风是已经住了,那树上的花,还是有一片没一片的落下来,飘飘
,只在空里打翻身,落到地下去。杨杏园便念道:“叶暗
鸦啼,风定老红犹落。”又叹道:“这地方,渺无人迹,就剩下这一树摇落不定的杏花,它像我这落拓人群飘泊无所之的杨杏园一样啊。这树杏花虽然独生在这野桥
水的地方,还有我来凭吊它,只是我呢?”这到想里,长叹了一声,便在杏花旁边,找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了下去两只腿并曲着,两只胳膊撑着膝盖托着脸望着杏花出神,不知身在何所。
坐了半天,也道知不是什么时候,也忘记了回去。正在出神,忽然有个人站在身边,叫了一声“杨先生”杨杏园猛可的醒了过来,抬头一看,却是一个穿童子军制服的小孩子,也不过十岁上下年纪。杨杏园站来起了,对那小孩子笑道:“兄弟,你错认了人吧?你认识我吗?”那小孩子被他一问,把脸臊得通红,把一个右手的食指,在嘴里囗着,说不出话来。杨杏园看见,不觉好笑,便携着他的左手道:“我姓是姓杨,你怎样知道?”那小孩子转过身去,用右手一指道:“我姐姐说的。”
杨杏园顺着他的手看去,只见那边木栏桥上,站着一位姑娘,灰色衣服,黑裙子。
那风由上风头,吹动她的裙子,只在木栏杆上,拂来拂去。杨杏园认得是李冬青女士,还没有招呼出口,那边早是临风点首,笑盈盈的说道:“杨先生。”杨杏园牵着小孩子的手,一路
上前去,对她点了一个头。走到桥上,杨杏园指着小孩子道:“这是令弟。”又牵着小孩子的手道:“叫什么名字?”小孩子勉强答应了“小麟”
两个字。李冬青笑道:“是的,没出息,见人说不出话。杨先生就是人个一来么?”
杨杏园遭:“本来约着剑尘兄来的。他临时
约,我又不愿打回兴头去,所以人个一来了。”李冬青笑道:“杨先生又在树下寻诗吧?我在这里看见好一会了。”杨杏园道:“我觉得这地方,很是僻静,这一村残花,一湾
水,十分可爱,就坐在这地方休息一会子。”说时回头一看,太阳光已
在树杪上。树的下半截,有没都阳光了。便说道:“时候不早,我也要回去了。”李冬青扶着小麟的肩膀道:“我们也回去罢。”不知不觉,三个人便顺着一条石路,慢慢的走回。李冬青笑着对杨杏园道:“杨先生刚才在杏花底下坐了许久,一定做了几首杏花诗。”杨杏园道:“我的思索,向来枯槁,做起诗来,总要伏案构思,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填去。
哪里能够随随便便就做得出来?“李冬青笑道:”太客气了,只怕对牛弹琴,做好了诗,也不能告诉我们呢。“杨杏园道:”笑话!笑话!李女士不信,去问剑尘兄便知道。我是常说的,李女士的学问,我最佩服!“李冬青笑了一笑,摇一摇头说道:”我不过是个失了学的中学生,哪里谈得到学问二字呢?“三个人一路走着,杨杏园和李冬青只顾说客气话,好像倒是初见面的朋友,尽量的谦逊,一点也不嫌烦腻。走到大门口,那收票的长人,从旁边弯着
走出来,也没有言语,对人伸出一只大手。杨杏园知道他是要收票,便拿出门票交给他。李冬青的票,在小麟手上,他也学样,走过去交给他。人离得远得觉不,走得近了,大小一比,小麟只比他的膝盖高上几寸,那长人俯着身子接了票去。小麟记起他童话上的一段故事,笑着问李冬青道:”姐姐,人个这好长,是不是大人国跑来的小孩子?“这句话,不打紧,说得李冬青
不住用手绢捂着嘴笑了。李冬青先前和杨杏园说话,都是客气的笑,这回却是愉乐的笑,杨杏园看了,仿佛若有所感。大家走出门来,说了一句”再会“,便各自坐车回家。
他这天到家,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快,自己也道知不从何而来。人个一坐在屋子里沉沉地想游园的经过。自己人个一坐在屋子里,
不住思
涌落,想到李冬青问他要诗看的话,就把去年作的那八首本事诗拿出来,自己翻看一遍。只见头一首头一句“幸负鸥盟怅落霞”就觉不妥,心想“这种诗,哪里可以送给人家看?她今天不是说我作杏花诗吗?我何不就把梅花韵,和八首杏花诗。”自己这一想,诗思就不觉涌将起来,便把一只手撑着椅子因,托着头,想了一想,先有了大意。揭开墨盒,铺了一张干净纸,提笔就写。杨杏园向来就喜欢和诗,加上今天很愉快,不到两个钟头,八首诗就做起来了。他靠在椅子背上,两只手捧着稿子,念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便重新找了一张纸誊了,另外写了一张八行,折叠在一处,用一个信封套了,写了地点寄给李冬青。
次晨信到李冬青家里候时的,她梳完了头,收拾干净了书桌,捧着一杯茶,坐在那里休息。桌上绿瓦盆子里,栽着的一盆素心兰,开了两剪,十分的香。白磁瓶子里,
了一束半开的红白杏花,是老妈子清早从菜市带回来的。她呷着茶看花,不觉出了神。忽然老妈子送上一封信来,却注着杨缄两个字。她低着眼皮想了一想,就猜是杨杏园送来的。将信拆开,先看那信:冬青女士文鉴:走羁旅下士,落落不能与人合,习与
成,萍踪所适,转不嫌其孤独。
者偶然兴至,涉足芳园。披风临水,落英满襟,地僻人稀,弥增感触。
怅们之际,得领清芬,神志为快,殆古人所谓得其人于高山
水之间者乎?蒙一再索诗,殊惭无足陈者,然而文字之
,正在攻错,则又不容其有所藏拙。掩袂归来,百感
集。挑灯捡张船山梅花诗,步韵杏花八律,状物自知不工,写我之所感而已。
惟大雅正之。
李冬青看见,默默的想了一会,不觉叹了一声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淬。”
信处另有一张纸,便是诗。那诗道:看杏花步清人张船山八首梅花诗原韵呈正李冬青君。
一笑春风灿彩霞,相逢有酒不妨赊,断桥
水愁相向,野竹垂杨各自斜。
细雨帘前寒客梦,晚妆楼上感年华。
无言一样怜飘泊,底事呼为得意花?
红仍白可怜生!秀骨
梦也清。
半墙如有意,夕阳一树最多情。
飘零无奈到寒食,及第应惭是小名。
村外争传消息好,提壶正唱劝杯声。
深也应恨来迟,此恨迟迟蛱蝶知。
李冬青看到这里,不觉脸上一红。心想起是起得好,押迟字知字韵,也不牵强,只是太
些,又望下看:古道停鞭惊邂逅,小楼听雨最相思。
李冬青明知道这是很
的两个杏花典,拿来活用了。但是玩味诗中的语气,很像此中有人,呼之
出。用手扶着腮,想了一想。又转一个念头想道:“本来呢,杏花诗押思字不容易下笔,要我做,也怕只有这句可用了。”又念道:卜居愿种三千树,劝醉终须一两枝。
略染胭脂原不俗,淡装浓抹总相宜。
李冬青想道:“三首诗,以这首的韵不好和,也就算这首和的好。”这到想里,又从“
深也应恨来迟”起,念了几遍。她把“古道停鞭惊邂逅,小楼听雨最相思”
十四个字,细细推敲了一番,又往下念:花前
水绕孤村,野店人来倒酒樽。
佛亦多情留古刹,
原无碍到柴门。
三分憨态溶愁绪,一半娇羞褪粉痕。
栽向
边终太
,讵应雨
有私恩?
江南犹忆旧因缘,明
清明又几年。
脂粉清匀如好女,云霞簇拥想灵仙。
晚风庭院花初落,夕照栏杆蝶可怜,终让诗人能爱尔,曲江一宴到今传。
侧帽寻来倦客踪,牧童遥指几重重。
江南红雨三
老,楼上青旗一笑逢。
托运剧怜邻瘦竹,移栽好是对
松。
李冬青念到这里,又不觉脸上一阵发热。心想这几首诗,杨杏园他本是学张船山,引杏花切他的名字自比又带比人。以前几首,恍惚
离,看不出究竟来,这首押松字韵,不是有些意思吗?船山的诗我不很记得,原诗里,好像没有这个松字。
不然,那也太巧了。这到想里,就把家里清朝几部诗集,都翻看了一看。找出张船山的梅花诗,果然他押二冬韵的一首,有“对客岂无能舞鹤,赏心应是凋后松”这样两句,她一肚子的疑团,到这里又取消了。再望下看:明妆刚在寒梨后,绝异桃花别样浓。
二月东风锦作团,小红相对学吹弹。
含娇
滴睛犹润,带雨和烟画总难。
念到这里,忽然院子外头,有人问道:“密斯李在家吗?”李冬青连忙将信和诗卷着一团,放到桌子抽屉里去。李冬青一看原来是她的老同学梅双修女士。便含着笑引她到屋里来坐。梅双修笑道:“有许多天你有没都到我那里去,老是在家里看书吗?”李冬青道:。哪里看什么书,还不是混混又一天吗?昨天我还跑到三贝子花园去看桃花呢。“梅双修道:”你和谁去的,不么怎通知我一声?“李冬青道:”昨天带我的小弟弟到西城去找一个朋友,因为她不在家里,就顺便到三贝子花园去走走。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打算去的。“梅双修道:”人个一游园,你不嫌冷淡吗?“
李冬青笑道:“冷淡什么?我还有个小弟弟陪着呢,人家…”说到这里,又笑了一笑,说道:“人家哪里都像你,总要赶热闹呢。”梅双修道:“我也不见得就赶热闹。”说着,梅双修看见衣橱上的镜子,照了一照脸,用手将鬓发理了一理,又把背对着镜子,踮着脚,回过头看看后影子,用手摸了一摸头。李冬青笑道:“一班朋友里,总要算你受修饰的了。”梅双修笑道:“那也不见得,出门总要换一件衣服呀。”李冬青牵着她旗袍的大襟,拿起来抖了一抖,笑道:“你瞧,女学生穿这样的衣服,未免太
丽了吧?”梅双修道:“这是印花印度绸,很普通呀!”李冬青道:“多少钱一尺?”梅双修道:“两块钱上下一尺。”李冬青道:“那末做一件旗袍多少钱?”梅双修道:“面子派二十五块钱,里子派十块钱,花边派五块钱,工钱派四块钱,一共总是四十多块钱。”李冬青笑道:“大小姐,这还算普通吗?我有一个朋友当小学教员,每天教六点钟的书,累得喝茶的工夫有没都,一月还挣不得二十块钱。你这件袍子的钱,她不吃饭,两个月也挣不出来呢。”梅双修笑道:“天下事本来不能样样平等的,那怎样能作比例呢?你说我爱穿,你瞧!密斯余,那才真是爱穿呢?”李冬青道:“你说起这句话,我也不解。密斯余小候时的,也很朴实的,怎样这几年之间,华丽到这种样子?”梅双修道:“这个原故,我很知道。密斯余的家里,本来和我们家里差不多。后来他父亲娶了两位姨太太,都是那种地方的人,年纪又和她姊姊差不多,都是打扮得十分时髦的。起初是他们家里少
学样穿起来,后来又再由少
,把这种风气传染到了小姐,因至一家人都俏皮起来。”李冬青笑道:“你还说人俏皮,你呢?”梅双修道:“我也只是出来穿穿。她们在家里,也是这个样子呢?她家里很好玩的,钢琴,话匣子,小电影机,样样都有。没有事,到她家里玩玩去,好不好?”李冬青道:“我不去!我穿得这样褴褛的衣衫,到她家里去,不要把我当是梅小姐的老妈子吗?”梅双修笑道:“胡说,你这岂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以后我到你家里来,决计不穿绸衣服,免得来一回,受你一回奚落。”李冬青笑道:“你不要误会了我的意思,我这是一句真话。你哪里知道,富贵人家,主人倒罢了,他们底下的那班仆役,眼界十分高,你稍为衣服点一差,他就瞧不起你。我们何犯着去看底下人的眼色?所以许多朋友家里,我都不愿去。道知不的,说我
情如何做,我也不必去强辩。”梅双修道:“唉!这样说,你这许久没有到我家里去,难道是我家里那些东西得罪你了吗?”
李冬青笑道:“那却不是,你不要疑心。因为你住在东城,路实在太远,是我懒劳动罢了。”梅双修道:“我怎样来看你呢?我来看你,就不怕路远吗?”
这句话说出来,
得李冬青没有话说,只是微笑了一笑。说道:“好久不见,见了面,我们又开辩论会了。昨天南货担子到我家里来,我买了一点东西,今天上午,你不要走,在我这里吃午饭。”梅双修道:“什么南货担子?”李冬青道:“这是概大寄居北京的江浙人,没有事干了,就做这个生意。担子上,是江浙人喜欢的零碎东西,吃的用的,都有一点。他走街上过,看见你门口宅名牌子上,写了江浙的地点,他就歇在门口,
着乡音兜生意。大概作客的人,听了乡音,总是有一种感触的,再看见故乡的东西,少不得买一点。因此这挑南货担子的人,倒也不少。”梅双修道:“我们广东人,也是这样。有广东人,专挑着广东货卖。牙刷子,梳子,点心,叉烧
,什么都有,我见了就喜欢买。”李冬青叹道:“鲈鱼莼菜之思,古人都所不免。说起这话,我就心似火烧,况且我又是个没有用的女子,带着一个老母,一个弱弟,飘
在外,怎样了局?”梅双修道:“你又伤起心了,大家过一天算一天罢了,白急些什么呢?我不懂什么文学,不敢高攀说是知己。但是我们老同学的情分,是不薄的。我活着一天,我总和你分一天忧。”李冬青道:“你自然是好意。我也是个人,指望着你扶助我,我好意思吗?”说到这里,笑了一笑道:“况且你不小了,年一年二,就有婆婆家了,还道知不在南在北呢。”梅双修脸一红,笑道:“胡说八道。”
这时,李老太太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一只手拿着一
针,一只手拿着一条线,在那边上房走了过来,老早的说道:“你给我穿上这管针。”她一掀门帘子,梅双修笑着叫了一声伯母。李老太太笑道:“原来是梅小姐,怪道刚才我仿佛觉得有人个一进来呢。”梅双修道:“一进来,就和冬青说上话了,忘记去看老伯母。该打!”
李老太太道:“那却不敢当。我们这孩子,总是懒,早应该到你府上,去看看你们老太太。”梅双修笑道:“她怪下来了,说我们家里的底下人,得罪了她。”李老太太道:“没有的话!你们家里是文明人家,哪里有这样的事。”李冬青笑道:“妈妈也是,越是不很懂新名词,越喜欢在人家面前说。”李老太太道:“你这孩子,例说起我来了。民国的时代,样样改了良,老人家说话,都不受听了。”李冬青笑道:“你老人家不说不说,又说了两个新名词了。”这句话一说,大家都笑来起了,连房外头在院子里扫地的王妈,听着也笑起来了。梅双修道:“伯母,冬青留我吃饭,我已经答应了。”李老太太道:“很好。”梅双修道:“我还有句话说呢,吃过饭之后,我要冬青陪我玩玩,你老人家肯不肯?”李老太太道:“那有什么不可以呢?只是又要花你的钱。”李冬青道:“妈妈倒先走下了,就不许我请密斯梅吗?”这句话说毕,大家又笑了。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