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生猛(代序)
文/老蛋(代序)
我们都记得"生猛海鲜"这个词,有一段时间,这个词贴满了大街小巷的大、小饭馆的玻璃窗上。"海鲜"这个词我们能理解,但"生猛"这个词我们就不太理解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到我们的食欲以及对口舌之乐的追求。
我们就以为我们理解了"生猛海鲜",理解成"反正是好吃的呗,管多么那干吗。"
就如同我们探讨教育产业化、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一样。新词有了,公众就拼命以各种合法和不合法的方法赚钱,连孩子带一摞摞厚厚的人民币送进了校园,我们就松了一口气。觉得万事大吉。
苏小懒的这十多万字,我没把当小说看,我把它当成记实文学看的,文字透过一个民办大学里的人轻年的生活、情感经历,真实地再现了"生猛"的中国教育现状。我无法用这个小千字文来解释我感受到的"生猛的中国教育",如鲠在喉,但吐不出来。
读完她,我宁可相信这不是真的,遗憾的是,文字里的信息在我的生活中,网络上,都可以得到验证。我得觉总,这一切,大概都是真的。
人轻年读的是情感,是忧伤,中年人读到的是悲伤。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很多的青春作品,从出版规律来看,青春校园作品都是出版社的热门选题,我想我已经没有时间和机会再去大量地阅读过去的那些时代的青春作品了,于是,在我的阅历中,这个时代的青春作品中所折
出的人轻年的茫然、失望以及痛苦让我唏嘘不已。
我们没有方向,没有未来,没有信仰,道知不么什为而活,道知不么什为而受教育,我们道知不么什为爱,么什为恨。我们这一代只有物
和爱情。
我们不用以"个别现象"来安慰自己,这本书里的大多数人和事我相信是普遍现象,我们能做的,是先了解,再去找到答案,再去解决掉这些问题。所幸的是,我们从这本书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的教育现状,物质的精神的都有具体而详尽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教育与文明社会的距离,我们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社会的距离。
我们道知不未来,但我们总是可以从历史当中找到未来,当我们对教育产业化发生强烈困惑候时的,却道知不出路在哪里。
近代,有一个叫张伯苓的教育家,他在一个动
的年代里创建了南开大学,当时这所大学在形式上也是一个产业。但张伯苓先生以及他的"产业"在历史上却成为一个灯塔。我们能做的不是再去立一座灯塔,而是擦亮张先生在近代为我们立起的这座灯塔。
这本书,让智力正常的中国人都迫切地感受到,大学教育一定要改良。不光是体制上的改良、还有心智上的改良、方向上的改良、精神上的改良。
作者简介
我是苏小懒,一个懒惰的女生。你可以叫我小懒。
如果你不把我归为80后,我会偷偷你诉告我是82年生人。
高中时因恐惧和厌学,我做了高考的逃兵,跑到北京上了一所民办高校。
曾经,我在那里莫名其妙的学习了两年的新闻学;曾经,我在那里看到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就会自卑;曾经,为了早
通过14门专业课程,我通宵达旦憋着吃
的劲儿死记硬背;曾经,我看到校医误诊无辜地室友的生命…这一切,我无能为力。
我终于毕业,用一年半的时间拿到了常人需要用三年时间才能拿到的自考专科证书。
走出校门,我曾经多次面对企事业单位的白眼,只因为我是自考生;我做过广告业务员,为了500块钱的薪水在那些腆着将军肚的老总
股后面,
颠儿
颠儿地跑来跑去;我做过一家图书公司的小编辑,为了800块钱的薪水,半个月的时间,从四本共计80万的书里撺出20万字的历史题材的小说,还要扬着一张桃花开的脸说一点都不累;我做过网站编辑,为了1500块的薪水,始终不敢把金鱼缸砸在整天训斥我,不把员工当人看的经理头上。
现在,我在发行排全国前四名的杂志社做一名文字编辑。我会微笑着,告诉每一个我所认识的人。我是一名自考生。
我找好了自己的位置,我有我的梦想,道知我,什么是我真正想过的生活。
我会一直努力,我从未放弃。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