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自成 下章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章

 大顺军马不停蹄,两夜奔走五百里,于二十六早晨到了通州以西。望见北京城楼,大军暂停,随后一部分人马留在城外扎营,抵御追兵;大部分人马从东直、朝阳二门人城。李自成依靠宋献策占卜,率领少数人马和亲将,绕过东直门、安定门,特意由德胜门人城。牛金星事前接到通知,率领李岩等文武官员在德胜门内跪着接。但礼仪草草。

 李自成仍然是出京时的装束,马前边仍然有一把黄伞,但是面色黧黑,满脸尘垢。乌龙驹显然连过分疲劳,瘦骨棱棱。由于跑出一身大汗,黄尘落在润的上,使它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黯然无光,两个眼角也堆着眼屎。

 窦氏于昨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大驾将于今午时回京。自从李自成离宫以后,她每焚香祈祷,希望上天与诸神保佑李自成平安无事。如今果然回来了,她的心放下了一半。她想着纵然在山海关打了败仗,也不过是一时战败,顶多不过退出北京。她完全没有料到这一仗会影响大顺国的存亡。所以她命宫女们为接大驾回它作好准备。她自己昨晚在宫女们的伺候下,通体沐浴,今午膳后又用龙诞香将衣服和单、被褥统统熏了一遍。她想,纵然失去了北京,随皇上退到长安,她仍然安享富贵,她父母一家人也可接去长安居住。听见传呼圣驾口宫,她赶紧率领宫女们在宫外跪着等候接驾。牛金星、李岩和六政府尚书、侍郎将李自成护送到新华门内。李自成命他们各自回衙门办事,只命牛金星、宋献策、李岩未末申初进宫议事。

 窦氏将李自成进寝宫,望见他一脸风尘,神情憔悴,眼中神色忧郁,不大为吃惊。对军国大事她不敢询问一句,但是她明白李自成确实战败了,这不仅是大顺朝的不幸,也是她的不幸。她同宫女们服侍李自成洗脸梳头,从李自成头上蓖下来许多虱子和虮子。窦氏出身于城市小康之家,自幼入宫,多年没有看见过这些讨厌的小东西,不为皇上的戎马辛苦感到难过。李自成心中正想着极其重大的军国大事,看见窦氏的神情,又看见篦头的宫女用大拇指、食指将蓖下的虱子和虮子轻轻挤死,发出微小的响声,便对窦妃笑一笑,说:

 “你嫌脏么?”

 窦妃躬身回答:“皇爷从马上得天下,如此辛苦,臣妾万分感动,岂有嫌脏之理?”

 李自成说:“打仗行军‮候时的‬,常常连铠甲里都会生虱子虮子。”

 窦氏说:“是的,书上说‘铠甲生虮虱’,妾虽然没有见过,也可以想到那种辛苦,但愿子孙万代永远不要忘记皇爷创业艰难。”

 李自成听了窦氏的话,忽然想着他的江山不知是否能够坐定,传之子子孙孙,不觉心中更加沉重,叹了一口气。

 窦氏说:“宫女们已经准备了温水,请皇爷沐浴更衣。”

 李自成像一般北方边人一样,没有洗澡的习惯,可是现在一则身上确有不少虱子、虮子正在咬他,咬得皮肤很,二则马上要换通身里外的衣服,召见群臣,所以就立刻同意沐浴。沐浴之后,他吩咐免去平时用膳的礼仪,免去奏乐,只叫窦氏陪侍,另有两个宫女服侍,吃了简单的午膳。

 他疲倦已极,一嗽完口,就掉外边衣服,倒在御榻上睡觉。刚躺下去时,背褥和枕上的香气使他心旌摇动,看了看在榻前小心伺候的窦妃。窦妃看见他的眼神,赶快使眼色命宫女们退出,自己来到御榻边上坐下,同时放下一半帐门,怀着胆怯和含羞的心情,等候着李自成的一句话或一个暗示。李自成握着她的手,注目看她片刻,忽然想到在山海关的惨败,大部分将士的伤亡,心中一阵刺痛。又想到几天后就要退出北京,对眼前这一位美人如何安置…

 窦氏‮道知不‬如何是好,不住望着李自成的眼睛。随即她看出他眼神的变化:刚才那种温存的爱怜的神采突然消逝,换成了冷冰冰的眼神。而且他好像非常困倦。她明白自己该走了,让皇上安静地睡一觉,休息精神。于是她强微笑,轻轻出那一只刚才被皇上紧握着的手。她又向李自成看一眼,发现他双眼已经朦胧,不再望她。于是她轻轻站起来,离开御榻。遵照李自成平不喜欢放帐子的习惯,把刚才放下的半边帐门重新挂起,不出一点声音,悄悄地走出去。不料李自成忽然半睁开眼睛,说道:

 “记着,申时将我叫醒。”

 窦妃赶快回身,恭敬地回答:“遵旨,申时将陛下叫醒。”

 李自成很快地沉沉入睡。

 他做了许多凶梦:梦见崇祯十三年入豫以前的窜生活;梦见慧梅跪在面前哭泣;梦见王长顺进宫见他,劝他快走。他问道:

 “长顺,我怎么很久没有看见你?”

 王长顺激动地说:“自从皇上做了文武大元帅,我就不容易见到皇上。后来皇上做了新顺王,我这个老马夫更不容易见到你了。现在你是皇上,我连进宫来也不容易。今见到你是因为你在山海关打了败仗。”

 李自成也觉得心中很不好过,说:“你劝我快走,什么意思?难道我就不能再战么?”

 王长顺说:“如今你手下兵也少了,将也少了,千万不能在这北京作战,赶快走吧。”

 李自成问道:“长顺,你是我的老人,十几年忠心耿耿跟随着我。现在许多人都不敢跟我说实话了。你对我说句实话:我还能够打胜仗么?”

 王长顺噙着眼泪说:“皇上,你听我说,局面不同了。以前老百姓盼着你救他们,可是自从你当了文武大元帅,老百姓没有享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你到处打仗,征兵征粮,老百姓仍然是遍地荒芜,原来盼望的好日子都落了空。你能不能再打败敌人,我怎么能说呢?总之在北京不要停留,赶快乘敌人没有追到,你离开北京走吧,走吧。”

 说到这里,王长顺忽然哭‮来起了‬。李自成叹口气,挥手让他退走。王长顺走出行宫,忽然又放声痛哭。李自成大惊,大声呼喊:

 “双喜!双喜!”

 他听见自己的喊声,一乍醒来,仿佛双喜浑身是血,依然站在面前。他睁大眼睛,这才看见是窦妃神色慌张地站在前,向他叫道:

 “皇爷,皇爷,皇爷醒醒。”

 李自成完全醒了。他不愿让窦妃知道他做了凶梦,若无其事地伸个懒,说道:

 “睡得真香啊!”随即又问道:“申时了么?”

 “离申时还差二刻。”

 “吴汝义来过么?”

 “吴汝义刚刚来过,不敢惊动圣驾,又匆匆忙忙走了。”

 李自成“呼”地坐起。窦妃劝他再稍睡片刻。他一边下,一边说道:“孤有重要事马上要办,现在不是贪睡‮候时的‬。”

 刚申时,李自成来到武英殿东暖阁,传见等候在武英门内的牛金星、宋献策、李岩、李过。等大家进来,向他行了磕头礼后,他吩咐大家都在面前坐下,说道:

 “目前局势紧急,你们都不必讲礼,赶快商议事情吧。”

 他又转向来献策问道:“捷轩能够来吗?”

 宋献策告诉他:刘宗敏虽然负伤,但今天必来议事。只是他不能骑马,坐轿子要比骑马稍慢。李自成马上要吴汝义传知东华门把门的亲军:刘宗敏不必在东华门下轿,轿子可以一直抬进武英门。

 牛金星说:“这恐怕有碍宫中礼制…”

 话没有说完,李自成截断说:“不妨破例嘛!”

 在等候刘宗敏时,李自成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向李过问道:“你从范家庄退走时候,吴三桂派来的那六个行缓兵之计的士绅都杀了么?”

 李过回答说:“杀了五个。有一个拼死逃脱。弟兄们了几箭,有一箭中,但没有到要害,随即吴三桂的骑兵赶到,把那个人救走了。”

 李自成回过头来向李岩问道:“京城情况如何?”

 李岩说:“京城人心浮动,谣言甚多,臣已经作了守城准备。”

 李自成点头说:“这我已经知道了。”又转望牛金星。牛金星告他说:

 “这几天来诸降臣也是各式各样都有。有的人等待皇上回京来登极;也有人原已把门上贴的官衔撕掉,今知道皇上回京,又重新贴了上去。像光时亨‮人个这‬,原来劝进‮候时的‬,他上过两次表章,十分热心。前天他也把门衔撕掉,躲‮来起了‬;今听说皇上要回北京,又赶快回到家中,重新贴上门衔。”

 李过说:“像这样心怀二心之臣,请皇上严加惩办。”

 李自成摇摇头,说道:“如今是什么时候,不必管这许多了。”

 宋献策禀报说:“刚才我接到探报,追兵有满洲人,也有蒙古人,共有数万。吴三桂的关宁兵走在前边,大约两天内就会来到北京。或走或守,今必须决定…”

 他的话刚刚说到这里,刘宗敏来到。大家停止议论,等待他进来。刘宗敏进来,已经不能躬身行礼。李自成说道:

 “捷轩,不必行礼了。你赶快坐下,商议大事要紧。”

 刘宗敏坐下说:“敌人二三内就要追到北京,皇上如何决定?”

 李自成沉默不语,虽然他念念不忘登极大典,但是眼下即将退出北京,人心惶惶。文武百官,更是各有打算。将士们死伤惨重,哪有快的心情?‮这到想‬些情况,他不能不犹豫了。

 一个太监跪在帘子外边奏道:“启禀皇爷,礼政府右侍郎杨观光、光禄寺卿李元鼎等偕六个詹翰与光禄寺臣工多人来到武英门,请求召见。”

 李自成心中猜到这些人为何前来请求召见,但是他没有说出来,望着牛金星问道:

 “这般新降之臣,这时候请求召见,见也不见?”

 牛金星说:“‮是概大‬为劝进来的,足见诸臣一片忠心,拥戴至诚。”

 李自成向外吩咐太监传旨:“诸臣不必觐见,可将奏书呈进,回到各自衙门候旨。”

 随即他向宋献策等询问:“你们有何主张?”

 宋献策、李岩都说应该迅速登极,不令天下失望。李自成又问李过,李过说道:

 “生米已经煮成饭,不登极会使天下臣民失望,各处弟兄灰心。何况事到如今,已经宣布在北京登极。不登极就退出北京,岂不是空来一趟,白白地死了崇祯,灭亡了明朝,结果替满洲人做了一件好事,落一个啥声名?”

 李自成心中十分沉重,说道:“这样紧急,安能顾到登极?”

 刘宗敏‮住不忍‬大声说:“若不在北京登极,正了大位,纵然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他没有解释什么原因,但大家心中都明白,而且知道他这一句简单的话有多么重。

 牛金星补充了一句:“必须登极,名正言顺。”

 到这时李自成才不再犹豫,说道:“明就登极好了,可以速速准备。”

 牛金星说道:“皇上登极,是一次十分重大的典礼。按照胜朝惯例,新皇上登极,元朝贺,均在皇极殿举行。如明在皇极殿举行,从皇极门到武英殿,至少需要派三百人连夜打扫。不仅地上,连门窗、柱子都得打扫。自从三月十七我军围攻北京以来,管这事的太监们都跑完了。所以现在不但各处积满了黄沙灰尘,而且院子里、砖里也多处长出青草。去山海关之前,虽然也在这里演习了两次,都是匆匆忙忙,并没有认真打扫。”

 刘宗敏说:“今晚连夜派兵打扫。三百人不够,派四百人、五百人都可以。”

 李自成暂时没有说话。他心中充满了战败后的颓丧情绪。现在议论如何登极,并不能鼓舞起他快振奋的心情。他所考虑的是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应付满洲人和吴三桂的追赶,如何使各地能够不发生叛

 牛金星见他沉默不语,又说道:“请陛下圣裁,不可耽误。”

 李自成只好说道:“不必再换地方了,就在武英殿登极吧。至于登极大典,也不要按原来的准备去办,一切从简为好。”

 牛金星仍然希望在皇极殿举行大典,但是他还没有说出,李自成又接着说道:

 “军情火急,不能讲‮多么那‬的排场了。军师,明登极是否吉利?”

 宋献策最担心的事情是军事方面,只恐怕退出稍迟,敌人追到北京,既不能战,也不能守,更无援兵接济,会不堪设想。所以他回答说:

 “皇上登极,应天顺人,随时咸吉,不必忧虑。请皇上明登极,后郊天,二十九黎明即刻离开北京。释菜、临学之礼,可以暂时省去,俟到长安补行亦可。”

 李过也担心满洲骑兵来得快,接着说道:“不管如何,后夜间总要退出北京,不可耽误。二十九清早必须全部走光。”

 牛金星为准备登极的事,立即磕头辞出。

 刘宗敏因为创伤痛苦,不能再坐下去,也告辞退出。临辞出时,对李自成说:

 “皇上,请马上商定,如何退出北京,路上如何抵御追兵,不能有一刻迟误。后夜间一定得全部退干净,不能耽搁到敌人…”

 宋献策、李过、李岩留下来同李自成商议从北京撤退的事。正商议间,忽报谷可成来到宫门求见。李自成心中一喜,立即说道:

 “速速传见。”

 谷可成原来跟刘芳亮一道,作为北伐主力,越过太行山,到了怀庆府,又经过彰德府向北,破了保定。因为连接李自成的密诏,这才同刘芳亮商量好,出一万骑兵、五千步兵,星夜往北京赶来。今到了北京城外,驻兵广渠门外,进宫来面见皇上。

 李自成询问了保定和蓟南各地情况,也询问了河南情况,知道处处都很不妙,心中十分担忧。他告诉谷可成:已经决定二十八夜间退出北京,二十九全部退走。又告诉谷可成说:登极就在明天,在武英殿举行大典。谈了一阵后,他命谷可成就驻在广渠门到卢沟桥之间,等大军退过之后,谷可成的人马才能离开。在这之前,要随时准备同追兵作战。又商量了许多应急事项,几位文武大臣和谷可成才磕头辞出。

 这时已经酉时过半了。李自成心情十分灰暗。他想再看一看这座皇宫,看一看三大殿,于是走‮去出了‬。来到皇极门,看见巍峨的皇极殿和汉白玉的丹墀,心中叹息说:

 “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他一边看一边向北走,一直走到乾清门,本来打算进乾清宫看一看,可是他犹豫了,不愿进去,只是站在门外向里边张望。这时时近黄昏,没有太阳,天色阴沉沉的,整个宫院,‮是其尤‬高大的乾清宫,显得格外森可怖。李自成觉得精神恍惚,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好像看见崇祯正在宫中徘徊叹息。乾清宫的正门开着,但是宝座十分阴暗,看不清楚。李自成看见的崇祯好像不是穿着皇帝衣裳,而是穿着白衣服,在宝座前边走来走去。难道这是崇祯的鬼魂么?他心中害怕,想离开,又想看个明白。正在继续张望,忽然一阵北风吹过,他浑身感到冷嗖嗖的,不想到,自己的大顺朝刚刚建立,难道也会从此完了么?他又向乾清宫正殿看了一眼。这时又仿佛听见什么响声,于是赶紧带着随从匆匆离开。

 跟在身边的吴汝义问他:“还到坤宁宫看一看么?”

 他摇摇头,没有说话,出了乾清门,向西转去,走到西长街的永巷中,向南拐去。这一条长巷,如今已经夜苍茫,北风习习。他明白在崇祯亡国之前,像这样的长巷中,每天晚上会有一些灯光。而现在却是一片昏黑,鬼气人,长巷‮来起看‬比往日更长了。

 他带着随从,一直走到右顺门,返回到武英门外。这时武英门内外已经有许多士兵和太监在打扫洗刷,并且搬来了许多仪仗,即叫作卤簿的东西,放在金水桥外西南边的棚中,准备明天陈设。他平常很少有怕鬼的思想,刚才在皇极殿前,特别是乾清门外,忽然产生一种恐惧的感觉,直到这时恐惧之感才消失下去。他在金水桥上站了片刻,望着士兵们摆弄东西,打扫地上,才感到又回到了热气腾腾的世界。然而他心中总是离不开一个念头:难道北京就这么丢掉了么?难道大顺朝一败涂地了么?他没有说一句话,赶快回到寝宫。

 李自成觉得十分疲倦,连晚饭都不想吃。虽然明要举行登极大典,可是他不但没有一丝兴奋快活的心情,反而总在想着很不吉利的事情。崇祯的影子偶尔又在面前走动。其实他并没见过崇祯,只是在进北京的第二天,‮了见看‬崇祯的死尸,也‮了见看‬周后的死尸。如今在眼前晃动的仍是刚才在乾清宫看到的那个穿白衣服的幻影。尽管他明白这不是真的,但却无法将这幻影从眼前排除。

 窦妃在他面前跪下,想‮么什说‬,又不敢说出。她心中十分不安。‮道知她‬李自成明巳时要在武英殿登极,受百官朝贺;后去南郊郊天,夜间就要退出北京,奔回西安。尽管她已经明白,山海关打了一次大败仗,要退出北京。可是如今真要退出,她又十分害怕。她‮道知不‬自己会落个什么下场。当然她很愿意随李自成往西安去,害怕皇上离开北京时会命她自尽。崇祯临死‮候时的‬,不是强迫皇后、天启娘娘、袁皇贵妃都自尽了吗?长平公主小小年纪也被他砍伤,本来要砍死的,只是因为他手颤得举不起来,第二剑才没有砍下去。另外有几个被皇上“幸”过的女子,还没有名号,也全都着自尽了,有一二个不肯自尽,也被皇上亲手杀死了。大顺皇上会不会也她自尽呢?真要她自尽,她也只好自尽,可是父母以后如何是好?她又想到,纵然皇上不要她自尽,不管什么时候,她也决不落入敌人之手,不受胡人之辱。随时她都准备悬梁自尽,以报皇恩。如今她只希望有一个名分。有了名分,即使她死了,一二年后,胡人和吴三桂被打败,大顺朝仍然会对她追封,一家也有了荣耀。这一切复杂的思想,在她心中翻腾了很久。她终于强装笑容,跪在地上说道:

 “明皇上登极,文武百官在武英殿正殿朝贺之后,臣妾也要率领都人们在便殿朝贺,不知臣妾应该如何穿戴?”

 李自成儿没有想到后宫朝贺的事,说道:“你想怎么穿戴都可以,只要好看,不过分,就行。”

 窦氏说:“皇家规矩自然不能僭越,可是臣妾尚无名分,明按什么品级穿戴,请皇上明白宣示,让臣妾遵旨而行,不敢了皇家利制。”

 李自成才想起宫妾中有各种名式,略微思考了一下,就说:“你按照妃子穿戴朝贺好了。”

 窦氏赶快跪下磕头谢恩。

 李自成又说:“可是妃子的新冠服如何准备得及?”

 窦氏告他说:“尚衣局有每年新制的冠服,藏在库房中,并未损失,请皇上传旨取出就可以了。”

 李自成立刻传旨下去。

 李自成拉着窦氏的手,仔细端详着她美丽的眼睛,看出她在温柔的微笑中隐藏着忧愁和悲伤。他自己也不心中难过,暗自说道:

 “明晚离开北京时,对她如何处置啊?”

 四月二十七早晨,天气霾,无光,下着黄灰,略微有点悲风,更增加了暗淡愁惨的气氛。武英殿前的院子里很早就由锦衣卫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并由彩衣象奴牵来了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桥外。两行锦衣卫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最后是三匹仗马。本来仗马只有两匹,可是李自成想着乌龙驹为他驰骋疆场十几年,今天也应该让它看一看这个场面,所以命人将它披红挂彩,牵进武英殿院中,同两匹仗马立在一起。王长顺担心乌龙驹不守规矩,很早便穿着他御马寺主管官的六品文官朝服赶了来。果然,还没有等到典礼开始,乌龙驹就很不安静,不断地用蹄子刨动砖地,抬头嘶鸣,欺负旁边老实的仗马。别人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告诉了王长顺。王长顺叹一口气,亲自来到乌龙驹旁边,轻轻说道:

 “你是管打仗的,不是管仪仗的。你没有看皇上登极大典的福分,我将你牵出去吧。”

 他噙着眼泪,将乌龙驹牵出去,交给手下人,牵回御马房中。自己又回到院中,等候文武百官前来。

 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门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门上钟鼓三鸣,他们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城,来到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他们按照大顺朝开国时候的特别规定,武左文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水桥,进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是在西安和北京新降的官员,而文臣中大约十成有八成是北京的降臣。这群北京降臣本来不想前来,可是既然逃不出城门,又无处可躲,便不得不前来了。他们并不打算逃往西安,又明明知道吴三桂一到会大祸降身,因此在等候‮候时的‬,一个个面色如土,惊魂不定,互相偷看,换眼色。从西安来的降臣,自认为从“龙”在先,家在长安,退回关中,富贵仍在,虽然心中为战事担忧,却神色比较镇静,有人还因为“躬逢开国盛典”而感到振奋和骄傲。

 一个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静鞭。文武百官在三声静鞭响后,更加寂静无声。王长顺穿着御马寺六品文官朝服,立在文官队中,忽然想到当年他赶牲口‮候时的‬,在旷野中也能把鞭子扯得这么响。正在胡思想之际,突然从武英门外的金水桥南边响了三声火铳,跟着鞭炮响起来,非常热闹。按道理说,静鞭响后,皇上出来之前,应该一点声音不许再有。可是现在的这个特殊情况,却在李自成东征之前研究登极大典的朝仪‮候时的‬已经定下了。当时陕西籍的武将们希望在皇上登极时放三眼铳,放鞭炮。他们说:“乡下办喜事,都要有三眼铳,有鞭炮。皇上登极,应该更加威武,更加热闹,岂可不放三眼铳,不放鞭炮?”这当然不合朝仪。礼政府尚书巩-只好求首相牛金星决定。牛金星不赞成放三眼铳和鞭炮,但也不敢违背陕西武将们的意思。有一次他同刘宗敏一起进宫来议事,当面向李自成请示。李自成笑而不答,望望刘宗敏。刘宗敏说:

 “前朝没有的,我们来个新兴吧。如今还在马上打天下,应该与太平时候不同。这一次要放三眼铳,要放‘万字头’的大鞭炮,下不为例好了。”

 李自成笑着点点头。于是今天的登极大典就有了三眼铳和“万字头”的鞭炮,使官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鞭炮响过之后,有鸿胪寺官员进入武英殿,转到东暖阁,但没有进去。有一个宫女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

 “恭请皇上起驾!”

 李自成头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宝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边。身穿黄缎绣龙袍,前后的“水”全用蓝色,表示大顺朝是“水德王”系玉带,脚穿直缎粉底金线绣龙嵌珠云头靴。他正端坐在御座上,心神不宁。长久以来,他就盼望着登极这一天;如今这一天来到了,却又不是他所盼望的。他没有料到在山海关败得如此惨重。双喜、李友、李强等几十员爱将,二三万追随他多年的偏将、校尉和士兵,死在石河西岸和溃退的路上。昨夜他得到两次十万火急军情禀报。一个禀报说吴三桂和胡人的步骑大军正在向北京赶来。另一个是刘芳亮来的密奏,说是河南、山东到处叛,纷纷将大顺朝的州县官,或杀死,或赶走,或捉到送往南边新建立的明朝。

 他感到害怕,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刚才听见武英门外的鞭炮声,尽管那么热闹,他的心头却感到异常空虚。而对于山海关大战,他感到无限的悔恨…

 看见鸿胪寺官员请他出去行礼,又听见外边开始奏乐,他所熟悉的唢呐声和皇家的雅乐合在一起。他默然地从御座上站起来,向正殿走去,耳边似乎又听见刘宗敏说的一句话:

 “若不在北京登极,皇上想回到关中,也不可得了。”

 同时他心中明白:今天的登极大典,只能叫作匆匆行事,与原来准备的典礼大大地不同。昨天深夜牛金星同巩-又进宫一趟,将有关行礼的几项事情当面向他禀明。他自己不再去郊天了,明由牛金星代他前去。祭太庙也不祭了,因为太庙里边还放着明朝的神主。丞相率百官在午门拜贺的舞蹈,也省去了。既然不在皇极殿登极,许多应行的礼‮有没都‬了。他进北京以前万想不到他所念念不忘的登极大典竟是如此草草。他正在心中十分不快,四个直指使进来导驾,请他到正殿去,受百官朝贺。他默默地进入正殿,在乐声中升入宝座。文武百官从两边退出,归入班中。依照鸿胪寺官员的高声唱赞,文武百官在丹墀上向北跪下,行三跪九磕头礼(秩序不免有点)。刘宗敏因为身负重伤,免了跪拜。然后草草地由鸿胪寺官员恭读了由刘宗敏、牛金星领衔缮就的贺表,无非是称颂他的功德,说了一些空的祝贺的话。李自成并没有听进去,他明白这是照样的文章。读完贺表之后,文武百官又一次向他磕头,山呼万岁。接着又读了皇上的敕谕,读罢又是百官叩拜,山呼万岁。

 登极的典礼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行过了,跟着是奏乐。他从宝座上下来,又退回武英殿的东暖阁。群臣也从武英殿的丹墀上退下去。

 这时,宋献策和李岩都看见王长顺从文臣班中最后起来,热泪纵横,脚步踉跄,走下丹墀。他两个心中吃了一惊。随即牛金星也‮了见看‬,但他们都佯装不曾看见。牛金星态度雍容,步履稳重,只是心里不免想着王长顺如此形状,虽是喜极而悲,人之常情,却似非吉利之兆。宋献策和李岩来到朝房休息后,见身边没有别人,宋献策悄悄问道:

 “王长顺何以跪在丹墀上如此流泪?”

 李岩轻轻地叹口气,不敢说,摇摇头,怅惘地向院中望去。

 鸿胪寺官员传呼:文武百官齐去承天门肃立等候。承天门楼上设有御案御座,由锦衣旗校侍立御座两边,但李自成并没有亲自前来,仅仅在御案上设立黄缎牌位,上边用恭楷写道:

 “大顺皇帝万岁!万万岁!”

 大体上按照大赦天下颁诏的故事,行了仪式。诏书原文很长,是在李自成去山海关前拟好的,李自成也反复推敲过。首先说明朝政治如何坏,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奉天命诛除无道,灭了明朝,建立大顺;又如何在群臣百姓一再敦劝下,即了皇帝位。接着就说他今后对明朝的苛捐赋税全部豁免;明朝官吏凡贪污的一定严惩,决不宽恕;奉公守法的一体照旧录用;明朝宗室,只要投降的,都加保护。最后说道,在登极以前,除掉弑杀父母,大逆不道的,其他不论什么重罪,一律赦免,不再追究。但是颁诏之后,再有触犯王法的,决不宽恕,等等。牛金星代皇上颁诏。诏书由鸿胪寺官员宣读以后,便放在一个盘子里边,盘子上有一个结头,用黄绳系着从承天门上边放下去,便算完成了颁诏这件大事。然后跪在下边的文武群臣又是一阵山呼万岁。

 当承天门颁诏‮候时的‬,李自成正在武英殿偏殿中受窦妃和宫女、太监们的朝贺。然后他回到寝宫,在宫女们服侍下去掉了平天冠、龙袍、云头靴,换上皇帝的便服,顿时觉得浑身轻松,比刚才这半自在多了。他心中有一种空虚感,暗暗地想道:

 “这就叫登极了么?打了十六七年的仗,死了无数的将士和百姓,就为的这件事么?…”

 李自成照例对窦妃有很多赏赐,对官女、太监们也都有赏赐。尽管大家心中都是七上八下,各人都‮道知不‬以后如何,可是表面上都伪饰着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李自成心中也很明白,只是他无暇多想,他更多的心思用在考虑如何退出北京,如何在路上抵御追兵,如何平安进入国关等问题上。这时一个太监进来,向他启奏:

 “御马寺牧马苑使王长顺在宫门求见。”

 李自成心中一烦。他想,打仗的事,他都不完的心,‮定不说‬吴三桂和满洲的几万人马两天左右就会追到北京,哪有时间同王长顺见面呢?王长顺也不过是谈他御马寺的事,那是将来的小事情,用不着现在见面。于是他轻轻挥挥手,说:

 “告诉王长顺,我很疲倦,正在休息。”随即他又考虑起打仗的事情来。

 窦妃已经换去吉服,穿上了宫中妃子们的常服,来到李自成的面前侍候。虽然她的眉眼天生很美,却不能掩饰住忧愁的神色。她的脸色依然又又白,却减少了自然的红润,不得不借助宫粉胭脂,掩饰新近出现的憔悴。这一切都被李自成看得清清楚楚。他心中有点难过,拉住窦妃的手,勉强地问道:

 “明天夜间要退出北京,你全都知道了么?”

 窦妃凄然点点头,胆怯地问道:“皇上,这宫中常用的东西,要赶快收拾一下么?”

 李自成说道:“不用急,明天还有一天。我此刻心中事多,到明我会吩咐。”

 窦妃不敢多问,望一望李自成脸上的阴暗神色,听着他冷漠的口气,猜想明夜临退出北京‮候时的‬,八成会赐她自尽。她心中十分恐怖,十分悲伤,不敢再问一句话,也不敢放声哭泣,却不住滚落了热泪。李自成见她落泪,也没有再‮么什说‬,心中却忽然想道:王长顺见我,到底有什么事呢?

 这时候王长顺在武英门外已经得到皇上不见他的口谕,他叹口气说:

 “是的,皇上那么忙,又那么疲倦,我真不该这时候又来见他。”

 然而他确实有话要说,他来到北京之后,听见了许多消息,也‮了见看‬许多情况。大事情,用不着他心,可是他想到了一件事,觉得应当向皇上说出来。他想的是,现在北京的人对大顺军十分不好,应该拿出一部分银子临走前散发给城中饥民。还有大顺将士抢了‮多么那‬妇女,带在路上如何作战?也应在退出北京之前,放这些妇女各自回家,不要带走。就这两个意见使他坐卧不安,跑来求见皇上。如今既然见不到,他只好叹口气退出武英门去。

 当他过金水桥‮候时的‬,看见有两个太监正在扫去地上鞭炮的碎纸,空气中还有很浓的火药味,不觉心中叹道:

 “登极大典已经过了,人都散了,皇上也快要退出北京了,那么热闹的鞭炮声再也听不见了,只剩下一地的碎纸和火药气味。唉,我这个老马夫,也算经历了胜,‮了见看‬败,今后兴许还会看见大顺国如何转败为胜。”

 四月二十八,军情更加紧急。吴三桂的追兵已经过了玉田,正往西来。阿济格和多铎统率的满蒙汉大军也已经于三天前离开山海关,紧跟在吴三桂的后边前进。李自成命牛金星代他去永定门内的圜丘行“郊天”礼。他自己忙于部署军事,不断地在武英殿分别召见重要将领,面授机宜。宋献策、李岩一直留在他的身边,随时商议大计。

 宋献策建议,第一步东守固关,北守大同,保护全晋,万一全晋不可守,从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还可退保陕西。关中地方万万不可失去。要守关中,不仅要守潼关,还要北守榆林,南守商洛。而目前重要的是预先部署兵力。榆林一直由高一功在那里驻扎,不可轻动。李岩认为晋豫二省都不能失去,万一三晋不守,河南万不可失。倘若失去河南,潼关、商洛也都难守。李自成最关心的还是山西,想着山西与延安等地仅仅一河之隔,三晋不守,陕西关中也就很难防守了。自古要保关中,必保山西,所以他担心大同很不可靠。姜-和唐通是有关系的,跟吴襄、吴三桂也都是世,如今唐通不知下落,很可能投降满洲了,既然如此,姜-也不会死守大同。倘若姜-在大同叛变,太原就危急了,榆林也困难了,因为从大同向西,从潢川渡河,不管是进攻榆林,还是南下进攻米脂,都不困难。

 他们商量了一阵,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后来李自成接受宋献策的建议,决定派李过率三千骑兵今夜出发,从居庸关外走宣化去大同,与姜-共同守大同和和一带。万一大同不稳,李过可以从偏关往西过河,或守榆林,或守延安,使敌人不能渡过黄河。商量定后,马上派人去告诉李过:下午进宫来听皇上面授机宜。随即李自成留来献策、李岩在宫中吃午饭。当天的午饭也是既不奏乐,也没有繁文缛节。刚吃过午饭,李过来到。李自成命他立刻准备,挑选三千比较精锐的骑兵,黄昏以后出发,从居庸关外赶往大同,见机行事,谨防受姜-暗算。

 李过说:“大同、和这方面,我自然要见机行事。我所担心的是太原。本来有陈永福守太原,羊坊口、雁门关都很重要,姜-即使叛变,看来也不敢马上进攻太原。但是晋王宗室人口甚多,倘有人利用晋王宗室,起兵捣乱,倒是个祸害,不可不预先防备。”

 李自成望一眼李岩,然后告诉李过:“前些日子已经命红娘子带着健妇营到了临汾,估计现在已到太原。晋王宗室不管老少,都护送到长安安置,一个不要杀害,可也不能留在山西。”

 李过说:“这样我就放心了。”说毕以后,立即辞别出宫。

 跟着牛金星进来,启奏“郊天”礼已经完毕。李自成命他坐下商议大事,先问他城中情况。牛金星向他禀报:北京城中谣传吴三桂的追兵过了玉田,距离通州不远,人心大。有许多人暗中准备接吴三桂。又哄传吴三桂是带着崇祯太子来北京的。另外,京城士民已经知道大顺军今夜将要退出北京,有人害怕抢劫,互相商量如何逃避。有些降顺的明臣又躲‮来起了‬,有的准备想法逃出城去。李自成听了以后,认为这都是意料中的事情,不可免的,只吩咐说:

 “刘捷轩等将军伤势较重,不能骑马,不妨今下午派兵护送,先离开北京。”

 随即又命他们几个即刻出宫,分头料理退出北京的事,晚饭后再来宫中见面。

 李自成回到寝宫,传窦妃来见。窦妃从昨天起‮来出看‬李自成无意带她西行,对自尽的事已经作了思想准备。她来到李自成面前跪下,冷静地问道:

 “皇爷有何吩咐?”

 李自成说:“兵荒马,你不用跟着朕受苦了,朕想将你留在北京,你看如何?”

 窦妃问道:“是死留还是活留?”

 李自成说:“自然是活着留你。”

 窦妃说:“臣妾不怕艰难困苦,甘愿随皇上前往长安。”

 李自成告她说,路上必有恶战,吉凶难料,不如留在北京,后一定可以相见。窦妃伏在地上痛哭起来。李自成拉她,她不肯起来,对李自成一边哭,一边说,将她留在北京,她万无生理,如不得已,一定为皇上尽节,誓不受辱,只求皇上于天下太平之后…李自成截断她说:

 “你不要想得那么坏,朕已经替你准备妥当隐藏的办法。你只是在北京隐藏一些日子。等朕整顿人马,打败了吴三桂和满洲兵,北京仍然是朕的。纵然朕建都长安,北京也绝不会被敌人久占,朕会派人将你接往长安。你快去准备,二更时候出宫。在武英殿中服侍的宫女,每人给三十两银子,明早五更前逃生。你自己身边的宫女留下两个,每人给她们五十两银子。如果她们有家在北京附近,你可想办法给她们家人送信,家人愿意接走就让她们走。你另外再买两个丫头服侍你。可是这事情暂不要讲,免得了消息,你就不好隐藏了。”

 窦妃哭得像泪人一样,还是不肯留在北京。李自成叹口气,心中如同刀割一般,说:

 “朕也没有想到在山海关会打败仗,北京不能固守。现在不得不暂时离开北京,重新整顿兵马,与胡人作战。你在北京不会太久,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朕必将胡人打败,接你前去长安。”

 过了一阵,李自成又对窦妃说了些安慰的话,窦妃才去准备。

 李自成想在寝宫休息一阵,但是他心绪十分不宁,坐不下来,只好走往正殿,在正殿中徘徊一阵,到了西暖阁,坐了片刻,更加烦闷,又走到东暖阁,无心再坐,想重回寝宫休息,但是眼前浮现出窦妃悲痛的影子,不由得顿顿脚,嘘一口长气,走出武英殿,又走出武英门,转往皇极殿的院子走去。

 他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忧郁无法排遣,只好到处走走。同时他也想到皇极殿今夜就要放火烧毁,想再去看它一眼。这时已近黄昏,皇极殿中没有人再去点蜡烛了,门也关得严严的,前檐下已堆放了许多为放火准备的柴草。一些士兵背着柴草,正绕过皇极殿向后边送。有的头目和兵丁,看见李自成来到丹墀上,赶紧放下柴草,伏地磕头,呼喊:“万岁!”

 他向一个头目问道:“乾清宫和坤宁宫都准备了放火的柴草没有?”

 “启奏万岁:正在准备,不会误事。”

 在一群侍卫的保护下,李自成向文华殿方向走去。但是刚刚走到皇极门东边的门,他不想去了。正好吴汝义也在这时来到,跪下说:

 “丞相、军师、李公子、李过、谷可成求见,在午门候旨。”

 李自成听了以后,索回武英殿去,一面告诉吴汝义:“命他们在西暖阁同朕见面。”

 牛金星等人来到武英殿西暖阁。匆匆行礼之后,李自成向他们问道:

 “捷轩是不是已经走了?”

 牛金星回答:“已经离京了。”

 李自成又问道:“文臣不打仗,要早走为好,都安排了么?”

 牛金星回答:“陕西来京的文臣已经开始离京,都有马匹,也有随从护卫。北京新降诸臣,一则人数多,二则有的已经躲起来,现在我们又无力顾及,只好听其自便。”

 李自成想了一想,又说道:“城中的秩序要稳定,不要,不许坏人趁火打劫,扰害士民。”

 李岩说:“目前城内城外,到处搜索骆驼骡马,强拉丁壮,也有白抢劫银钱的,强妇女的,不断发生,止不住。”

 李自成问道:“为何止不住?杀几个人不就住了?”

 李岩说:“我军正准备退出,不能再派出多的人沿街布哨,难免不有坏人趁火打劫。况且我军退出‮候时的‬也需要骆驼、骡、马、驴子,到底是我们的士兵,还是坏人,老百姓很难分辨得出。”

 宋献策言说:“有许多人趁火打劫,也佯装是我们大顺军。”

 李自成生气地说:“这不就秩序了么?”

 宋献策说:“恐怕我军开始退出北京后,城中秩序会更加大。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好不管了。”

 李自成也觉得无可奈何,心里想,当进北京‮候时的‬,怎么会想到有这样结局?他又转向李过,问他人马准备如何。

 李过说:“人马已经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出城,特来请皇上巡视。”

 李自成说:“朕没有别的话。你一定要小心行事,倘若姜-很不可靠,你就不要在大同久留,不要吃他的亏。你走吧。”

 李过磕了个头,退‮去出了‬。

 李自成对谷可成说道:“朕命军师传你来见,是要嘱咐你,必须等城中将士全部退完以后,你的人马才可离开广安门一带。倘若敌人追到,只可稍事抵御,不要恋战。敌势甚锐,人马也多,如今在固关以外,就指望你这一点家当了。”

 谷可成说:“刘芳亮也要前来,保定只留下少数人马守城。”

 李自成说:“明远倘能赶来,当然很好。怕他万一赶来不及,你‮人个一‬孤军作战,身当大敌,不是好的主意。朕因为怕你贸然与敌人决战,所以命军师唤你前来。”

 谷可成说:“倘若明臣尚未走远,而吴三桂人马已到,可否截断卢沟桥,狠狠杀伤敌人前队,然后退走?”

 李自成摇摇头,说:“永定河水浅,骑兵可以涉水而过,卢沟桥不是险要可守之地。你切记我的话:要整军缓缓而退,不要轻易同敌人作战;到万不得已时只好决战,那是另外的话了。你赶快出城去吧。”

 谷可成不再说话,叩头辞出。

 李自成望望牛金星、宋献策、李岩三人,问道:“朕退入山西以后,应当驻跸何处?是太原还是平?”

 宋献策说:“依臣看来,敌人如要夺取山西,必将三路进兵。”

 李自成问:“哪三路?”

 宋献策说:“一路由固关向西,虽然道路甚险,但比较而言是一条捷径。第二路是走大同,倘若姜-投降敌人,这一路就敞开了门户,大同落入敌手,虽有羊坊口、雁门关,恐也不能坚守下去。还有一条路,就是敌人沿畿辅南下,直到河南,过彰德、淇县、新乡,夺怀庆。怀庆十分重要。怀庆倘若失守,洛就危险了。敌人占领怀庆以后,还可越过太行山,进入上。上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上失陷,全境动摇。所以陛下驻跸何地,要从敌人打算如何夺取山西来考虑。”

 牛金星说:“按军师这一分析,臣以为驻跸平最为适宜。”

 宋献策说:“是的,驻跸太原,偏于北;驻跸上,偏于南。以平为行在,最为适中,向东可控制上,向北可控制太原。况且平自古以来就是黄河重镇,平失守,则黄河也不可守,洛也会震动。所以丞相说,以平为行在,微臣十分赞同,请陛下决定。”

 李自成望望李岩,李岩也表示同意。李自成立刻说道:“启东,你今晚先出北京,星夜赶往平。六政府各衙门也都驻在平。平就作为行在。”

 牛金星说:“请皇上也早一点退出北京。”

 李自成说:“不必着急,等全军将士退走以后,朕再退出不迟。”

 宋献策和李岩都劝李自成早点退出北京,不可迟误。李自成说:“据朕看来,吴三桂人马今夜还不敢贸然来到北京,朕明天四更时候退走不迟。”

 牛金星说:“如今天明得早,四更时候天已快明了,未免太迟。请皇上三更退出北京,千万不要耽误。”

 李自成说:“你赶快出京吧,率领中央各政府衙门,往平驻扎。我自己何时退出北京,心中自有斟酌,不必为朕心。你现在立刻出宫。”

 牛金星只好叩辞出宫。

 李自成又对宋献策、李岩说:“退出北京后,你们都跟朕一道,随时商议。如今军师也可以出宫去,务必使各部人马部伍整肃,四更以前退干净。献策你走吧。”

 宋献策也出宫了。

 李自成望着李岩说:“林泉,如今身边只有你‮人个一‬了。有一件事情,我在往山海关去时,曾经嘱咐你办。你办了没有?”

 李岩恭敬地回答说:“臣已经办了。”

 李自成沉说:“没有想到大局变得如此之快。那一件事既然你办了,眼下很有用处,只是不可不守机密。二更时候,你派一支最亲信的人马,不要太多,二十个人就差不多了,带领三乘民间用的青布小轿,前来武英殿院中。要派一个最可靠的军官,最好是你自己管事的家人前来。”

 李岩心中明白,说道:“遵旨,请皇上放心。”他又问道:“不过恐怕久仍会出去,如何是好?”

 李自成说:“久之后,‮会然当‬出去。但朕想只是十天八天的事情。她们再换一个地方好了。这么大一座北京城,千家万户,难道无处可藏?如今人马倥偬,看来退向固关路上会有恶战,倘若敌人追得紧,带着眷属,难免中途抛弃,如今只好走这一着棋了,你去安排去吧。”

 晚膳草草用过,李自成心中极其混乱。这武英殿要不要放火烧毁呢?后来他想,留下这一座宫殿不烧吧。一面想着一面走出武英门,回过头来又望一望,昨天刚刚在这里举行登极大典,今天夜间就要退走了,如此匆匆,以后还能不能回来呢?他忽然又想还是应该把武英殿烧毁,正要吩咐将士们去准备柴草,忽然又改变了主意,叹口气说:

 “不烧吧,‮定不说‬几个月后朕会回来的,那时候还需要到这里来处理国家大事。不烧吧!”

 他退回武英殿,在西暖阁中坐了一阵,看着手下人将一些文书都完全收拾干净,有一些不带走的都销毁了。今天夜间的武英殿,虽然蜡烛也点了好多,但是他不知怎么总感到到处森森的,十分凄凉。一些宫女、太监,也都是愁容满面,特别是许多宫女,更是神色凄惨。

 到了二更时候,李岩派自己最亲信的二十个兵丁,由一位半老的官员带领,来到武英门外。李自成得到禀报,立刻将这官员叫到面前,亲自问话。官员跪在地上磕了头,不敢起来。李自成仔细望了一眼,觉得面孔很,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跪着的官员不敢抬头,回答说:“小臣姓郑名德成,原是李公子府上的伙计,随李公子起义,投奔陛下。”

 李自成恍然想起来,认为此人确实可靠,不觉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带了几个人来?”

 郑德成回答说:“小臣带了二十个弟兄,三乘青布小轿。”

 李自成又问道:“去的地方‮道知你‬么?”

 郑德成说:“小臣知道。房子原是小臣前去借的。”

 李自成又说:“你这二十个弟兄,可都是李府上的旧人么?”

 郑德成说:“有的原是李府家人,李公子起义时候,将卖身的契约都当场交给他们烧毁了。也有的是李府上的家丁。这都是最心腹的人,请陛下放心。”

 李自成说:“你们走在街上时,务必小心,不可惊动街巷内的百姓,要暗暗送到那地方,办妥之后,悄悄走掉,随大军出城。”

 郑德成磕头说:“遵旨。”

 李自成说:“你去武英门外等候吧。”

 郑德成走后,李自成回到寝宫,对窦妃说:“三乘小轿已经来到,停在武英门。你带着两个宫女上轿去吧,东西也由宫女们抬送出去。”

 窦妃伏地叩头,痛哭起来。李自成心中也很难过,催着说:

 “不要哭,不我们就会相见的。”

 可是窦妃怎么能够不哭呢?尽管她希望后能够相见,或者李自成把敌人打跑,收复北京;或者暗暗派人将她从北京接往长安。可是这一切又很渺茫。她现在必须离开李自成,躲藏起来。躲藏的地方,她并不清楚,一切听从皇上安排,能不能躲藏得住,她也觉得凶多吉少。万一别人知道,她的性命很难保住。敌人进来之后,她也很难不被搜查出来,今晚的离别也就是死别了。尽管她同李自成相处日子很浅,但是她忘不下大顺皇上对她的恩情,把她个人的幸福、一家人的幸福都寄托在大顺朝的兴旺方面。而现在大顺皇上要退出北京了,将她单独留下,也许要不了多久,她就要为大顺皇上尽节了,所以她哭着不能起来。李自成也被她哭得心中疼痛,忍着眼泪,连连催促。窦妃知道不能再耽搁时间,磕了一个头,由宫女扶着从地上起来,眼泪汪汪地又望了李自成一眼,说道:

 “皇爷保重,臣妾去了。”

 李自成点头说:“我送你上轿吧。”

 窦妃一面哭,一面由宫女搀着上了小轿,另外两个心腹宫女也都上了小轿。她们所带的金银和衣服用品都放在小轿里边。当轿子抬起‮候时的‬,窦妃想从轿门向外看一看,可是轿子已经走动了,只听见她在轿子里边悲声说道:

 “皇爷保重,皇爷保重。”

 两乘小轿刚刚出去,宋献策来到,向李自成禀奏:“已经派飞骑往山西向陈永福传旨,嘱咐他镇守太原,不可疏忽。其余在山西的人马,能够抽调的尽量抽调,出固关接圣驾。”

 奏报以后,他忙着要照料全军退出北京的事,又出宫去了。

 李自成在武英殿院中徘徊,等候着随时还有重要事情向他禀报请示。果然到三更时候,吴汝义送来了陈永福从太原来的十万火急塘报。塘报上说,山西情况很不稳,上一带已经有了叛,大同的姜-也不可靠,谣言说他准备投降满洲,许多地方原来投降的官吏士绅和躲起来的官吏士绅如今纷纷图谋叛变。塘报中又说,健妇营已经到了太原,由于现在兵力缺乏,护送晋王宗室去西安的事暂缓,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李自成看了塘报,大为吃惊。他原以为秦晋是一家,山西也等于是他的故乡。所以当初他过了黄河,从平一直到太原,兵不血刃。到太原也只打了一个小仗就进去了。全晋处处降。没有想到因为他在山海关打了败仗,消息很快传到晋省,而山西竟然也要背叛他,他怎能不生气和震惊呢?

 随即他又接到禀报,说是吴三桂的人马已经到了通州,正在休息,‮定不说‬明天一早会从通州启程,向北京进兵。

 三更过后,宋献策同李岩一起进宫,催促李自成赶快出城。李自成说:

 “何必那么急呢?将士们全都退出以后,朕再离开北京不迟。”

 宋献策说:“如今在城内的人都走了,只有皇上的卫未动,另外有两千骑兵还在朝阳门外,防备吴三桂的人马突然来到。”

 李岩接着说:“倘若吴三桂连夜进兵,这两千人马也抵挡不住,请陛下不必耽误,此刻就出城吧。”

 李自成走出武英门,看见他的乌龙驹已经牵在金水桥外,他的亲军站满了金水桥外的空地。王长顺也在那里等候。李自成看见他,问道:

 “你年纪大,经不起辛苦,‮么什为‬还不出城?”

 王长顺回答说:“皇上未走,我怎能出城?”

 李自成不再说话,向午门走去,一面回头吩咐:“赶快放火!”

 果然,当他走到皇极门‮候时的‬,回头一看,皇极殿下边的柴草已经点着,烈焰腾腾。他停下不动,站在皇极门继续观看。不过片刻,皇极殿的门窗以及房檐上的椽子全都点着了。同时后宫中也是火光通天,‮道知他‬乾清宫、坤宁宫也都已经放火,于是他向午门走去。刚到午门,皇极门也放火了。他从午门走向端门。朝房没有点火,可是午门城楼也开始放火了。火光照耀,一片通红。他走出承天门,承天门也放火了。他走出大顺门,大顺门也放火了。而且城中许多地方都放火了。他在一二千亲军保护下,一直走向广安门。到了广安门,他停下来,立马高处,回头一望,里城外城,许多地方,大火起来了,天上的云彩被大火映得通红。同时,他听见火光下边有许多人的哭声、叫声和奔跑声。他的心中猛一沉重,忽然后悔起来:

 “何必放火呢?”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更大的后悔填满了他的心头。他想:真不该匆匆忙忙来到北京。当初在长安没有动身‮候时的‬,宋献策、李岩都曾建议,劝他先把河南、湖广、关中各地都治理好,让士民休养生息,一年半载,山西、山东、湖广全都巩固了,然后北伐不迟。可是他没有重视,人们也不敢深谈了。他又想起来,当他在长安封官赐爵、大赏将士‮候时的‬,听说田见秀对同乡们说过几句话:“如今虽然打了江山,可是江山在哪里呢?事情还要往前看一看。”当时有人将这话传进宫中。皇后先知道了,告他说:“田将爷是个有心思的人,这话倒值得三思。”他当然大不以为然,认为大功已经告成,北京唾手可得,从此席卷江南,也不费多大力气,怎么能说江山还不一定牢靠呢?然而今天却落到了这步田地!他忽然又想到去年冬天,他回米脂县祭祖,那时是多么称心如意,现在看来是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没有想到吴三桂会不投降,也‮到想没‬满洲人会出兵,更‮到想没‬北京会不得不丢掉,各处会纷纷叛,真是吃了大意的亏!倘若当时能把事情多想一想,看得困难一些,不要那么高兴,何至于会有今呢?

 来献策在一旁催促道:“皇上请起驾吧,朝阳门的二千骑兵已经退出来了。”

 这时天色开始亮了,他清楚地看到,远处街道上有人影在奔跑,而哭叫声更高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在亲军的护卫中策马出了广安门,向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M.IsJXs.Com
上章 李自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