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章
第七节 泾水入田 郑国渠震动天下
 堪堪夏种,泾川瓠口举行了隆重的成渠放水大典。

 两岸青山,一条白石大沟从峡谷穿过。东西山塬挤满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旌旗招展鼓乐喧天。瓠口幕府前的云车将台下,嬴政君臣们人人都在可着嗓子说话,尽管谁也听不见谁,依旧是乐呵呵地高声诉说着。将近午时,水司马来报:瓠口之外的所有斗门、渡槽、跌水、过水、干渠、支渠、渠的交接口再次查勘完毕,无一差错;干渠两岸的水民众井然有序,只待放水。嬴政得报,向李斯挥手高喊了一句。李斯立即会意,转身利落地走上将台,一劈令旗,将台前云车上的大纛旗左右三摆,漫山遍野的鼓乐喧哗便渐渐平息。

 秦王嬴政率领着全体大臣,整齐地在将台后站成了一个方阵。

 “吉时已到,秦王击鼓告天!”李斯洪亮嘶哑‮音声的‬回开来。

 年青的秦王走上将台,走到鼓架前,接过幕府司马递过的一双长长鼓槌,拱手向天,奋然高声道:“秦王嬴政祷告上天:引泾入洛,开渠灌田,秦国庶民生计之根本。天公旱秦,我秦人与天争路,以血之躯奋力死战,方引得泾水东下。秦人不负上天,上天宁负秦国乎!愿上苍护佑秦国,保我泾水滔滔,长不断,关中沃野,岁岁丰年!今泾水渠成,依国人心愿,依天下通例,泾水河渠定名——郑国渠!”

 嬴政的鼓槌用力打上牛皮大鼓,隆隆之声震峡谷。

 “秦王定名,引泾河渠为郑国渠——!”李斯正式宣呼了河渠名号。

 “郑国万岁!郑国渠万岁!”呐喊声顿时淹没了峡谷山塬。

 一时平息,李斯声音复起:“河渠令开渠放水——!”

 宣呼落点,四名军士抬着一张军榻出了幕府,山塬人众立即肃静下来。

 三之前,全部渠道验收完毕,回程未及到秦王行营令,郑国便昏倒在了瓠口峡谷的山道上。待嬴政领着太医赶来,郑国已经被先到一步的李斯与吏员们抬进了河渠署幕府。太医一把脉,说这是目下官吏人人都有的“泾水病”一的操劳奔波过甚以致力昏,河渠令病症之不同,在于诸般操劳引发了风老寒腿,悉心静养百后可保无事。嬴政当即吩咐,老太医从秦王行营搬进河渠署幕府,专门守着郑国诊治。嬴政还重重撂下一句话:“有难处随时报我,便是要龙胆凤肝,也给你摘来!没了郑国,本王要你人头!”

 郑国卧榻,这放水大典便缺了一个最当紧的人物,虽说不关实务,却有说不出的缺憾。李斯反复思忖,主张秦王亲自号令放水,只要激励人心完满大典,似可不必因一人而耽延放水期。年青的秦王却断然摇头:“主持成渠放水,是水工最大尊荣,纵是本王也不宜取代。走,与郑国去说。”来到幕府,刚刚服下一大碗汤药的郑国,疲惫得连笑一下的力气‮有没都‬了,苍白的嘴动了动,幽幽目光闪烁着一丝难得的光焰。年青的秦王站在榻前,眼中便是一眶泪水。郑国只愣怔怔看着秦王,嘴角搐着说不出话来。嬴政高声说:“老令啊,没有你,便没有泾水河渠!放水大典,谁也不能取代你!到时抬你出去,老令只须摇摇号令,行么?”李斯看得很清楚,那一刻,郑国沟壑纵横的黝黑脸膛骤然间老泪纵横,喉头咕的一声便昏了过去。也就是在那一刻,李斯深深感悟了年青秦王“赏功不欺心”的罕见品,一时也是止不住的热泪盈眶。自后三,眼看大典在即,李斯每都要去探视几趟郑国,可每次都见郑国在昏昏大睡。今,郑国行么?

 万千人众的灼热目光之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郑国从军榻上坐‮来起了‬,站‮来起了‬,撑持着那支探水铁尺,缓慢地沉重地一步一步地向将台走来。司礼的李斯惊愕得不知所措,疾步来想扶郑国,又觉不妥,便亦步亦趋地跟着郑国走上将台,竟是先自一头大汗淋漓。

 此时,中山峰顶的大旗遥遥三摆,表示引水口已经一切就绪。只见伫立在将台上的郑国像一段黝黑的枯树,凝目远望峰顶龙口,缓缓举起了细长的探水铁尺,猛然奋力张臂,砸向了牛皮大鼓。鼓声一响,李斯立即飞步过去,张开两臂揽住了摇摇倒的郑国。

 “水!过山了…”郑国黝黑的脸猛然搐了。

 “老令醒来!水头来了!”李斯摇着郑国,说不清是哭是笑。

 此际遥闻中山峰顶一阵号角一阵轰鸣,隆隆沉雷从天而降,瓠口峡谷起漫天的白雾黄尘,一股浓烈而又清新的土腥水汽立时扑进了‮人个每‬的鼻中。两岸万千人众的忘情呐喊伴着龙口飞溅的巨大雪,轰轰隆隆地跌入了瓠口,冲向了峡谷。

 郑国猛然醒转,忽地起身一吼:“水雷如常!泾水渠成——!”

 一句未了,郑国又摇摇倒。李斯堪堪扶住,赵高已经飞步抢来,双手一抄便要托起郑国去行营救治。郑国却倏地睁眼:“不!老夫还要走水查渠!”一句话没说完,人已经直从赵高臂弯挣脱出来。此时嬴政大步赶来,听李斯一说立即高声下令:“小高子,驷马王车!”说罢一蹲身背起郑国大步便走。

 九尺伞盖的青铜驷马王车辚辚驶来堪堪停住,嬴政恰恰大步赶到,不由分说将郑国扶上了宽大的车厢。车中少年内侍扶住郑国坐靠妥帖,嬴政便是高声一句:“老令,你坐在车上听水。但有纰漏,只敲伞盖铜柱!”郑国满脸通红连连摇手:“秦王秦王,大大不妥,老臣能走…”嬴政哈哈大笑:“妥妥妥!老令纵然能走,今也得坐车!”

 说话间李斯赶到,嬴政匆忙一挥手:“我去赶水头,客卿后边查渠。”

 李斯还没来得及答话,年青的秦王已经风一般去了。

 李斯笑着摇摇头,对王车上的郑国一拱手高声道:“老令哥哥,秦王赶水头去了,你也先走,我带大工们后边查渠。”郑国黑红脸上汪着涔涔汗水,探水铁尺当当敲打着车厢:“好!老夫先走,赶不上水头也赶个喜庆!”一言落点,驷马王车哗啷启动,山坡赶水人众立即闪开了一条大道。及至王绾带一班青壮吏员疾步赶来,秦王已经没了人影。

 王绾顿时大急,二话不说飞步追赶下去。

 赶水头,是敬水老秦人的又一古老风习。盖秦人老祖伯益部族,是与大禹并肩治水的远古英雄族群,自来对“水头”有着久远的仰慕情结。那时候,秦人部族经年累月在三山五岳间疏导天下水。但有新的水道开辟,汪洋大水入水道,水头昂首飞扑倒卷巨起尘雾溅起雪白花,一条巨龙飞腾呼啸在峡谷水道。两岸秦人欢呼着追逐水头,直是治水者的最大盛典。这种久远的记忆,化成了无数传说掌故,传在所有的秦人部族中。即或后来游牧躬耕于陇西草原群山,偶尔开得些许短渠,渠成放水之,老秦人也一定是倾巢而出追逐着水头腾不断。立国关中数百年,秦人开渠寥寥无几,数得上的大渠,只有秦穆公时百里奚在关中西部开出的那条百里渠,赶水头的盛大庆典便也渐渐淡出了老秦人的风习。纵然如此,那条百里渠每年季放水,还是有黑人群在渠岸追逐着水头欢呼,不吃不喝一直追到尽头。

 如今,这条铺满秦人鲜血的四百多里的泾水大渠,已经巍巍然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渠。一朝放水,岂能不唤起老秦人久远的记忆与风习?除了不得不提前回乡照应渠水入田的一家之长,几乎家家都有人留下赶水头。老秦人期盼着昂昂龙头的飞腾之象,能随着赶水头的家人带来光耀的岁月。大典前一,所有民工都清理了营盘,打好了包袱,收拾得紧趁利落,预备好今追赶着水头回乡。

 当中山峰顶巨大的龙口开启,清澈的泾水翻卷着巨扑入瓠口峡谷,漫漫人群便开始了由渠首渐次发动的欢呼奔跑,不疾不徐,一地伸展到山外,伸展到茫茫干渠。水头一入干渠,赶水头人群便有了种种乐事,欢笑喧嚷声连绵不断。这郑国渠是漫漫四百多里的长渠,赶水头事实上便成为一种脚力竞技。虽说因不断分水于一些主要支渠,干渠水头的速并不是太急。然则,终究也得人紧步追随才能追得上。干渠两岸的大多人,都是赶水头赶到自己家乡田园的地界,便回归乡里赶渠水入田的喜庆去了。只有非受益区的义工县的壮,与家在渠水下游的壮,才是专心一志的长途赶水者。战国之世人人知兵,都说这是兼程行军,一边追逐着水头欢呼,一边嚷嚷评点着不断变换的领跑者。即或是那些体力不济者,呼呼大着坐在新土渠岸上吃喝歇息一番,也看着纷纭过的人群,拍着大腿可着嗓子嚷嚷得不亦乐乎。

 水头赶到云地界,渠岸突然一阵欢呼:“秦王赶水头!万岁!”

 赶水头又遇君王,吉庆再吉庆,老秦人顿时兴奋了。

 全程亲自赶水头,这是嬴政在会商放水大典时执意坚持的一件事。

 秦王的说法是,亲自赶水头,眼见四百多里干渠不渗不漏,心下才算踏实。对于秦王这个主张,李斯是反对的,大臣们也是反对的。在李斯与大臣们看来,这件事多多少少有几分秦王的少年心,有几分赶热闹意味。当然,最要紧的理由是堂堂正正的:旬之前,秦王赶赴频山为轻兵烈士招魂,已经步行了两百多里;这次再一昼夜步行四百多里,事实上是最大强度的兼程行军,若有意外,秦国何安?再说,决战泾水两个多月,这个年青的秦王眼看着瘦成了人干,所有寻常合身的袍服都变成了包着“竹竿”晃的水桶,谁不心痛有加?虽然,几乎人人都变成了人干,但谁都明白,这个杀伐决断凌厉无匹的年青秦王真要出了事,目下的秦国便注定要得不可收拾了。唯其如此,谁能赞成秦王一路疾步四百多里?于是上下一口声,都说秦王这次大可不必,要查渠也得乘坐王车,高处看水才清楚。可嬴政却说得斩钉截铁:“连续兼程三五,是秦军老规矩,老秦壮谁都撑得住,不用商议!客卿只管部署沿渠事务,我只带十名铁鹰剑士、十名年青工匠赶水头,老臣一个不要跟。”

 李斯眼见无法说动秦王,便在夜里单独来到行营。李斯先与王绾说了一阵,而后两人一起来到了秦王的寝室书房。李斯王绾反复陈说了理由,年青的秦王却好长一阵没有说话。便在两人以为秦王已经默认而预备告辞时,年青的秦王却拍案开口:“人要有气!国要有气!长平大战之后,昭襄王收敛固本,之后两代秦王无所作为,秦人之气神业已低落数十年。我上泾水,原本便不仅仅是抢渠抢水,更是要鼓秦人雄风!只要秦人长精神,嬴政纵然两腿跑断,也值!”

 那一夜,李斯彻夜未眠。

 次,总揽河渠的李斯与王绾一番谋划,立即分头部署:先私下说服所有大臣,将秦王赶水纳入大典程式;再从王城军中遴选出十多名善奔走的锐士,由王绾带领,专司联络接应;又特意找到形影不离秦王左右的赵高,叮嘱了诸多应急援助之法。可无论如何周密谋划,李斯王绾也没有想到秦王亲自将郑国背上王车这一桩。赵高一离开秦王,李斯王绾心下便不踏实。两人都曾多次见识赵高的过人艺能,几乎是本能地相信,只要这个赵高在秦王身边,秦王便不会发生意外。今赵高驾车,李斯查渠,追赶秦王的王绾便分外焦灼。

 闻得前方阵阵欢呼,王绾立即吩咐善走锐士飞奔急追。正在此时,却听身后一阵秋风过林般的沙沙声。王绾转头之间,一道黑影正从身边掠过,同时飞来一句尖亮的话音:“长史莫急,小高子追君上去了!”

 “赵高!王车谁驾?”王绾急忙一喊,毕竟,郑国也不能出事。

 “王车驭手有三人,长史放心!”黑影没有了,尖亮‮音声的‬却飘在耳边。

 长吁一声,王绾呼哧呼哧刚刚放缓了脚步,却被身边一群一群欢呼奔跑的光膀子裹进了茫茫人。原来,两边渠岸的老秦人一听秦王赶水头,精神陡然大振,后行弱者们纷纷一片呼啸呐喊:“丢膊了!豁出去!赶秦王老龙头了!”呐喊之间,人们纷纷下专门为大典穿上的簇新长袍顺手一丢,开光膀子狂喊着水般追了上来。王绾也是老秦人,自然知道老秦人这声“丢膊了豁出去”意味着何等情形。丢膊者,光膀子猛干也。豁出去,拼命也。无论是做工赶活还是战场厮杀,秦人但喊一声丢膊了豁出去,立时便是拼命死战之心。今不是战场,老秦人要丢膊了豁出去,心里话显然便是一句:“秦王做龙头,老秦人死也要紧紧追随!”身处狂热人狂热呐喊,王绾心头大热一身汗水,只觉特意预备的轻便官服也变得累赘。兴起之下,王绾也大喊一声:“丢膊了!豁出去!”扯掉官服撂在路边,便大步飞奔起来。

 落时分,嬴政堪堪赶着水头到达高陵县地界,正好是郑国渠一半水程。

 嬴政虽然没有光膀子,却也早早丢了斗篷冠服,一身紧趁利落的短衣汗得水中捞出来一般。铁鹰剑士与壮吏员二十人,原本在两边护持着秦王。可在王绾一班人赶上后,嬴政硬是下令,只许剑士吏员跟在后边,不许遮挡两厢人众。

 如此一来,渠岸顿成奇观。无边无际的黝黑闪亮的光膀子人群没有了呐喊,只咬着牙关看着秦王看着水头,刷刷刷大步开赶路。及至水程过半,赶水头人群已经渐渐形成了默契规矩:但有后来者赶上,秦王两侧的人群便自行让道退开;前方但有等水头的老人妇幼群,秦王两侧的光膀子人群便整齐一致地落到秦王身后紧紧跟随,好教父老们一睹秦王风采。

 眼看暮色降临,渠岸便有了万千火把,浩浩在几百里高坡山塬展开,恍如一道红光巨龙在天边蜿蜒翻飞。此等壮观奇景,深深震撼了平川夜间灌田的农人与查水的官吏,遥遥呐喊呼应,连绵起伏不断。有得开身的壮农夫,便纷纷举着火把呐喊着向北塬赶来。一片片火把弥漫了无数的田间小道,一阵阵呐喊此起彼伏,整个秦川都被搅翻了。

 曙光再现时,被赶水者一口声呼为“秦王老龙头”的水头,哗啦啦抵达频山。经过那片依然闪烁着血红光芒的刻石松林时,嬴政向着北岸遥遥一声长呼:“兄弟!赶水归乡了——”一声未罢,无边无际的光膀子人群立时一阵阵山呼海啸:“兄弟!跟紧秦王,赶水归乡!”夏日清晨的阳光映照着石林松林的血光,映照着万千老秦人的泪光,吼喝着呼啸着,一路奔向遥遥在望的洛水入口。

 将及正午,赶水头的茫茫人群终于定在了北洛水的山塬河谷。

 嬴政站住脚步,只说了一句话:“赶水人众,俱赐战饭…”

 这赶水头虽是风习,却没有定规。诸如关中西部的百里渠短途赶水,不吃不喝者多。四百多里赶水头,不吃不喝不可能。一过云,王绾已经吩咐吏员军士沿途不断呼喊:“长路赶水,吃喝自便!”饶是如此,许多人还是死死盯着秦王,秦王不吃不喝,我也不吃不喝!王绾一路看得清楚,年青的秦王一昼夜又一半,只在脚步匆匆中喝了十三次水,吃了两张干夹锅盔。如此也就是说,大多赶水者在四百多里兼程疾走中只吃了两饭,此刻人人都是饥肠辘辘。王绾已经软得不能挪步了,只看着赵高摇了摇令旗。赵高二话没说,过来接了令旗,便飞步张罗去了。

 大约小半个时辰,赶水头人众陆续抵达,一辆辆牛车拉着锅盔干也络绎不绝地赶到了渠水洛水汇地。山塬水口,两边渠岸,到处都涌动着黝黑闪亮的光膀子,人人亢奋个个昂,大笑大叫不绝于耳。一句最上口的话处处山响着:“秦王咥实活!攒劲!”人群处处喧哗,对开在龙尾之地专门等着这一大市的山东商旅的帐篷商铺,却没有‮人个一‬光顾。

 山东商社的执事们纷纷出门,站在饭铺酒铺货栈前惊讶莫名,一口声惊呼:“怪也!四百里赶水没‮人个一‬趴下!没‮人个一‬买饭买酒!老秦人铁打的不成!”

 正在一片热汗腾腾裹着喧哗笑语的时刻,年青的秦王过来了。嬴政一身汗淋淋短身布衣,提着一条宽大的白布汗巾,大步赳赳地走上了山坡一方大石。不知谁喊了一声秦王来了,万千光膀子们立即军旅甲士一般肃然噤声昂首,活生生一片森森然黝黑闪亮的森林。

 “父老兄弟们!四百里赶水,没一个趴下!好!”秦王当头喊了一句。

 “秦王万岁!”黝黑闪亮的胳膊刷的一齐举起,吼声隆隆震天际。

 “郑国渠成,泾水入田。秦人好日子已在眼前!父老兄弟们,咥喝足再归乡。回到乡里整治农田,抢灌夏种,使秦人粮仓早早堆满!人无神气,一事无成!国无神气,一事无成!秦国该强大!秦国该富庶!秦人,更该有精神!”

 “万岁!秦人精神!”弥天吼声夹着轰隆隆水声,淹没了洛水山塬。

 片刻之间,万千光膀子老秦人人人变成了浸透猛火油的火把,火焰呼呼直蹿。绷着脸大步赳赳到牛车前领一份锅盔干,蹲在地上狼虎咽猛咥干净,大腿一拍:“走!”立即三五成群地风风火火离开洛水口。不消片时,满山遍野黝黑闪亮的光膀子便消失在无边无尽的田野里。

 “疯子秦王!疯子秦人!”

 守着始终没有一个秦人光顾的商铺,山东商旅们又一次惊愕了。

 晚霞满天的时分,李斯郑国带着一班水工吏员终于赶到了洛水口。

 秦王扶着赵高的肩膀站在洛水岸边,头先问了一句:“客卿老令,后水如何?”李斯郑国双双一拱手:“全线坚固顺畅,支渠渠全部进水!”嬴政听罢没有来得及说话,便一头碰在赵高身上软了过去。李斯一转身断然下令:“行营中止政事,全部人马歇息彻夜!”

 当夜,行营大帐的灯火早早熄灭,整个营地一片雷鸣般鼾声。

 直到次将近正午,夏日的太阳已经火辣辣挂在当头,行营的聚将号才呜呜地吹动起来。人喊马嘶中,一顿结结实实的锅盔夹干战饭下肚,大臣吏员们便踏着号声赶赴行营大帐了。对于秦国官吏,多少昼夜不睡少睡不吃不喝少吃少喝都是家常便饭,而能一夜无事地从天黑酣睡到次正午,实在是绝无仅有的奢侈了。有如此一夜酣睡,臣工吏员们聚到行营大帐时个个精神抖擞,许多人说不上名目的怪病也都神奇地烟消云散了。

 李斯进帐,一见清新矍铄的郑国,着眼睛直呼:“奇也奇也!”郑国一阵哈哈大笑:“佳水灌枯木而已,客卿何奇之有也!”寻常间永远皱着眉头的郑国一笑,一班臣工不人人大乐,一时满帐笑声。

 午时末刻,查水查渠之各方汇聚渠情水情,结果是:全线无断无裂无渗无漏,所有支渠渠都顺利进水,无一县报来故障。郑国归总,点着探水铁尺硬邦邦撂下一句话:“泾水河渠四百六十三里,全线坚实通畅,入田顺当,泾水渠成!”郑国说完,连同嬴政在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长长松了一口气。李涣与几个经年奔波的老水工啧啧感叹不已,连说这郑国渠快得匪夷所思,好得匪夷所思,教人如在梦里一般。

 嬴政叩着书案:“李涣,你报个大账,郑国渠究竟灌田几多?”

 李涣掰着指头高声道:“郑国渠,直接受益者二十三县,间接受益者全部秦川;关中缺水旱地四百六十余万亩,可成旱涝保收之沃野良田!另有两百余万亩盐碱滩,三五年之后,也大体可变良田!若以盐碱滩地接纳山东移民,可容五六万户之多!如此,秦国腹地可增加人口五十余万。寻常年景之下,每亩可产粮一钟,每年国库至少可积粟三十万斛。五六年后,关中之富,甲于天下!”

 “老令,果真如此么?”

 “这是老臣最低谋算。”

 “旱涝保收,根基何在?”

 “君上,”郑国一拱手“关中从此旱涝保收,根基在于:泾水河渠不仅仅是一条干渠,而是三千多条支渠渠织成的水网。水网之力,在于将关中平川之大多数池陂河连接沟通,旱天水源丰厚,渠不断水,涝天排水畅通,水无滞留。此所谓旱灌涝排之渠网也!秦法严整,若能再立得一套管水用水之法度,秦川无疑天府之国!”

 “还有上灌下排。”李斯了一句。

 “那是独对盐碱滩地之法,得另修排水沟。”李涣答了一句。

 “好!”嬴政当即拍案“河渠管用法度,便由老令草拟。”

 “嗨!”郑国第一次学着老秦人的模样身应命,引得满帐一片笑声。

 嬴政一拍大腿起身:“好!从塬下回咸,一路再看看盐碱滩。”

 王绾一拱手:“河渠已成,君上回咸要紧,盐碱滩事各县自有切实禀报。”

 “不。”嬴政摇摇手“左右顺路,一次揣摩清楚,不能光听禀报。”

 “秦王明断!”举帐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句。

 片刻之后,行营拔帐南下,一行车马辚辚下了洛水山塬。西行四十余里,进入下邽县地界,便见一条条支渠渠伸入到白茫茫盐碱滩,清清之水汩汩浇灌着一片片白森森的盐碱花。盐碱滩中散布着一群群农人,显然在紧急开挖通向南边渭水的排水渠。嬴政二话不说下了马,大走进了道边一片盐碱滩。

 一条渠刚刚挖成,渠底已经渗出清亮亮的水。一个赤膊壮汉满头大汗跳进渠中,笑着喊着:“都说盐碱滩水咸,我偏不信清亮亮的水老天能撒盐?尝尝!”俯身捧起渠底清水一口大喝,刚刚入口又噗地一口吐出,龇牙咧嘴地笑着叫着:“呀!咸!咸死人也!”渠边赤膊挥汗的农夫们一片大笑。一个白发老人道:“这渠不是那渠,那渠是泾水,这渠是盐碱汤。上冲下排,几年后这盐碱地就变肥田了,那时才有甜水喝,懂么?瓜(傻)娃子!”赤膊壮汉一边点头一边爬上渠来,紧跑几步伏身泾水渠中一阵牛饮,又跳起来大喊:“好甜水!不信赶紧喝!”众人一阵嚷嚷:“谁不信了,只你个瓜子不信!”于是一片大笑。

 “老伯,”嬴政走过来一拱手“你说这盐碱滩果然能变成良田?”

 “能!”白发老人的铁耒噗地进泥土“盐碱滩又不是天生的,长年积水排不走,地不病才怪!泾水最清,天生治地良药。上边灌药,下边排脓,两三年准保好地,不好才怪!”

 “那老伯说,这地官分,有人要么?”

 “不要才怪!老夫想要三百亩,官府给么?”

 “若是给山东移民,村人愿意么?”

 一个光膀子后生凑近老人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老人顿时瞪大了老眼:“你,你是秦王?”嬴政呵呵一笑:“秦王也是秦人,一样说话。”老人猛然扑地拜倒,两手抓着乎乎的泥土又哭又笑:“天!赶水头老朽没赶上,在这见到秦王了!天啊天,老朽命大也!”嬴政连忙扶起老人,四野人众已经纷纷赶来,秦王万岁的呐喊又弥漫了茫茫盐碱滩。老人站起来摇摇手,身边人众便静了下来。老人对嬴政一拱手,转身对着四面人众高声道:“秦王问我,若是将这盐碱滩分给山东移民,我等老秦人是否愿意?都说,愿意‮意愿不‬?”

 “愿意——”四野黑黝黝光膀子们一片奋力呐喊。

 “为甚愿意?”老人一吼。“种地靠人!打仗靠人!人多势大!”

 老人慨然拱手:“老朽乃东白氏族长,老秦人决不欺负山东新人!”

 “对!老秦新秦都是秦!”四野一片奋然呼喝。

 连同嬴政在内,所有后边赶来的臣工吏员们的眼睛都润了。‮是其尤‬李斯郑国以及那些近年入秦的山东士子们更是感奋有加,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大喊了一声:“秦国万岁!”一时之间,秦国万岁秦王万岁秦人万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夕阳下的原野又燃烧起来。

 嬴政对着光膀子农夫们深深一躬,一句话没说便上马去了。大臣吏员们也是深深一躬,纷纷摇着手出了盐碱滩。行营人马在道边聚齐,嬴政凝望着田野中久久不散的黑黝黝人群,猛然回身一句:“换驷马王车,星夜赶回咸!”

 在秦王万岁的呼喊中,马队王车辚辚启动,风驰电掣般向西而去。

 行至栎城外官道,恰遇蒙恬飞马赶来。在宽大的王车中,蒙恬禀报了一则紧急消息:郑国渠成放水,山东六国倍感震撼,纷纷派出特使谴责韩国将如此赫赫水工派进秦国,直是蓄意资秦;韩国君臣倍感压力,已经拘押了郑国全族人口,声称郑国若不回韩谢罪,立即将郑氏全族处斩!蒙恬担心韩国已经派出刺客,怕郑国有失,是以连夜东来禀报。

 “狗彘不食!”嬴政狠狠骂了一句。  M.isJ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