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下章
第四节 三公九卿尽零落 李斯想哭都
 公然杀戮皇族,极大地震撼了廷尉府。

 姚贾冲进丞相府连连怒吼着:“禽兽不如!辱秦法过甚!辱廷尉府过甚!天理不容!国法不容!”病情稍见好转的李斯,第一次在自己的政事厅失态了,坐‮是不也‬,站‮是不也‬,说‮是不也‬,不说‮是不也‬,只难堪地看着暴怒的姚贾连连吼喝,老脸通红得无地自容。姚贾见李斯在如此情形下还是不出声,突然中止了吼喝,大袖一甩转身便走。李斯连忙抢步上前拦住,急忙一拱手道:“贾兄不能走!究竟有何想法,未必不可会商。”姚贾目光闪烁冷冷道:“我去九原,你敢去么?”李斯大急道:“贾兄慎言!岂能出此下策?”姚贾一脸愤冷笑道:“慎言?慎言只能纵容非法,只能继续杀戮!你这个丞相的职司只是慎言么?姚贾从甘泉宫慎言至今,处处依着你这个丞相的心思做事,结局如何?而今,不经廷尉府勘审而连杀连坐数百皇族,先帝骨血几乎灭绝!还要慎言,大秦便整个殁了!垮了!”

 李斯一手捂着口一手拉着姚贾衣袖,艰难地跌脚息道:“此事委实可恶,老夫一个儿媳也,也被连坐杀了,其余三个,也,也自杀了。合府上下,如丧考妣也…贾兄,老夫何尝不痛心哉!”姚贾心下顿时一沉,这才蓦然想起李斯的儿媳们几乎都是公主,也为这刚刚得知的消息大为惊愕——果真如此,李斯岂非已经岌岌可危了!当此情形,李斯再不设谋还能有何等退路?思忖片刻,姚贾正拱手道:“丞相危境若此,敢问对策。朝廷重臣尚在,边地重兵尚在,扭转朝局未必不能!”

 “贾兄且入座,容老夫一言可否?”

 “愿丞相聚合人心,挽狂澜于既倒。”姚贾怒气稍减,终于入座了。

 “贾兄啊,老夫难矣哉!”李斯坐进了对案,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此等朝局,确得改变。然则,委实不能之过急。非老夫不强为也,情势难以强为也。老夫今坦言:甘泉宫变,你我已涉足其中;扶苏与蒙氏兄弟之死,你我亦有关涉;新朝之贬黜简拔,你我都曾赞同;赵高更法,你我亦无异议…凡此等等,老夫与贾兄,俱已难以洗刷矣!纵然老夫随贾兄前赴九原,王离果能信服你我乎!纵然老夫联结二冯与杨端和章邯,四人可发之兵充其量不过万余,抵得二世皇帝的五万精锐材士乎!一旦王离犹疑而消息,二冯杨章又无大军可发,你我岂非立见险境?你我一旦身首异处,大秦朝廷便当真无救矣!老夫之难,恳望贾兄体察之…”

 “丞相之意,还是长眠窝冬?”姚贾愤愤然断了。

 “不。老夫要弹劾赵高。”

 “弹劾?丞相何其可笑也!”

 “秦政尚在,为祸者唯赵高一人耳,你我联结重臣一体弹劾…”

 “丞相,不觉异想天开么?”

 “贾兄何出此言,弹劾者,国法正道也。”

 “根基已,正道安在哉!”

 “贾兄若不联署弹劾,老夫只好独自为之了。”

 “自寻死路,姚贾不为也。告辞。”

 素来尊崇李斯的姚贾黑着脸拂袖而去了。姚贾不同于李斯之处在于根基,在于志向。姚贾出身卑的监门老卒之家,入秦为吏得始皇帝力排众议而一力简拔,从邦大臣而官至九卿之首,维护帝国法治之志由来已久。姚贾之所以长期追随李斯,根本点也正在于认定李斯是法家名士,是始皇帝之外帝国新政法治最重要的创制者,坚信李斯不会使自己亲手创制的千古大政付之水。李斯排除扶苏排除蒙恬蒙毅,姚贾虽不以为然,但最终还是赞同了,根本原因,也在于姚贾与李斯政见同一,认定扶苏蒙恬的宽政缓征将从根本上瓦解帝国法治。然则,姚贾与李斯,大政知无不言,却从来不涉及人事人生等等额外话题。也就是说,李斯在姚贾面前,始终是一个端严持重的帝国首相,仅此而已。李斯能告知姚贾的,都是姚贾知道了也不足以反目的。李斯不告知姚贾的,则姚贾不可能知晓。姚贾‮道知不‬沙丘宫之后深藏于李斯心中的那一片阴暗机密,‮道知不‬李斯在始皇帝骤然死去的风雨之夜的作为,‮道知不‬李斯与赵高的合谋,‮道知不‬李斯伪造了始皇帝赐死扶苏蒙恬的诏书,‮道知不‬李斯盛大铺排始皇帝陵墓与葬礼的真实图谋…今李斯对姚贾所说的不能强为的种种理由,都将姚贾牵涉了进去,似乎姚贾一开始便是李斯的同道合谋;姚贾分明觉察到了李斯说辞的微妙,然也不屑于辩解了。

 姚贾的想法很简单:身为国家大臣,一只脚下水,两只脚下水,无甚根本不同;目下危难,需要痛改前非扭转乾坤的胆魄,而不是诿过于人洗刷自己。姚贾久为邦,对山东六国的官场阴暗的了解比李斯更为透彻。姚贾清醒地知道,此等无视法治的杀戮风暴一旦席卷大秦,刚刚一统天下的帝国便必然地要陷入当年赵国末期的连绵杀戮,其迅速溃灭将势不可免!若此时还对这个胡亥与赵高心存期待,无异于痴人说梦。素来行事果敢的姚贾,以为自己的愤怒果敢也将必然起李斯同样的愤怒与果敢,甚至,姚贾在心中没有排除李斯早已经有挽回局势的图谋…姚贾没有料到,李斯竟会变得如此萎缩软弱,竟能提出以弹劾之法除去赵高的童稚之说。对于政治,对于人,姚贾从来是清醒透彻的。当年李斯犹豫于韩非之囚,正是姚贾发李斯而杀了韩非。姚贾始终认为,认准的事就要果敢去做,果真铸成大错,便须断然悔悟重新再来。在姚贾的人生信念中,没有圣贤之说,没有完人之说,做事不怕沾污带泥不怕错断错处,然必须知错立改。姚贾以为,始皇帝便是此等境界之极致帝王,错失时可以颁下荒诞的逐客令,醒悟时则立即霹雳飓风般回头;身为追随始皇帝一生的重臣,连始皇帝如此可见的长处都未能领悟,才如李斯者岂非不可思议哉!…然则,姚贾终于失望了。李斯终究不是姚贾。姚贾终究不是李斯。强为同道之谋,难矣哉!

 当晚,姚贾秘密拜会了已经很是生疏的典客府。

 顿弱布衣散发,正在后园石亭下望月纳凉,亭外一个女仆持煎药,一股浓浓的草药气息弥漫了庭院。见姚贾匆匆而来,顿弱既没起也没说话,风灯下苍老的脸上写满了轻蔑与冷漠。姚贾已经无暇顾及,大步走到亭廊下扑拜在地,一开口便哽咽了:“顿兄,姚贾来迟也!…”顿弱冷冷一笑道:“老夫又没死,足下来迟来早何干?”姚贾一时悲从中来,不放声恸哭了:“顿兄也,姚贾一步歪斜,铸成大错,悔之晚矣!…公纵然不念姚贾宵小之辈,焉能不念大秦法治乎!焉能不念先帝知遇之恩乎!…”顿弱手中的大扇拍打着亭栏,淡淡揶揄道:“爬不上去了,想起法治了,想起先帝了?廷尉大人,果然智慧之士也。”姚贾终于‮住不忍‬了,一步爬起愤然戟指骂道:“顿弱!姚贾错便错了,认了!可姚贾不敢负法治!不敢负先帝!此心此意何错之有,得你老匹夫如此肆意!大政剧变,姚贾是脚陷污泥了。可你顿弱如何?你抗争过么?你说过一句话还是做过一件事?姚贾该杀!你老匹夫便该赏么!姚贾认错,姚贾求你,可姚贾也不怕连烂!左右都死了,怕个鸟来!你老匹夫便抱着药罐子,还是得死!死得并不比姚贾好看!姚贾再求谁,也不会求你这个坐井观天的老蛤蟆了!”姚贾原本邦利口几追当年张仪,此时愤难耐肆无忌惮,酣畅淋漓骂得一阵转身便走。

 “且慢!”顿弱从幽暗的亭下颤巍巍站‮来起了‬。

 “名家软骨头,何足与谋哉!”姚贾头也不回硬邦邦甩过来一句。

 “姚贾!人鬼难辨,不许老夫试试火候么!”顿弱愤然一喊。

 姚贾的身影终于站住了,终于回身了。姚贾步履沉重地向亭下走。顿弱扶着竹杖颤巍巍地向亭外走。月光朦胧的庭院,两个须发一般灰白的老人在相距咫尺处站定了,相互打量着对方,目光融在一起,良久没有一句话。终于,顿弱轻轻点了点竹杖,转身向那片茂密的柳林走去。姚贾问也没问,便跟着走了。

 柳林深处一座石墙石门的小庭院前,顿弱的竹杖点上门侧一方并无异常的石板,石门隆隆开了。

 朦胧月光被柳林遮挡,小庭院一片漆黑。顿弱却轻松自如地走过了小径,走到了正中大屋的廊下,又点开了一道铁门,进入了同样漆黑的正厅。姚贾自觉又绕过了一道铁石屏风,又过了一道轧轧开启的石门,又下了长长一段阶梯,前面的顿弱才停住了脚步。不知顿弱如何动作,蓦然间灯火亮了,亮光镶嵌在墙壁里,空的厅堂一片奇特的昏黄,微微清风穿堂而过,清凉空旷得一片萧疏。

 “姚兄所求老夫者,此处也。自己看了。”顿弱终于说话了。

 “这是黑冰台出令堂么?空空如也!”姚贾惊愕得脸色都白了。

 顿弱默默穿过厅堂,来到正面墙下又点开了一处机关,进入了一间宽大的密室。室中一无长物,正面中间石案上一只硕大的香炉,两支大的香炷尚未燃尽,青烟袅袅绕着供奉在正中的巨大灵牌。一看便知,顿弱是天天来此祭拜始皇帝的。姚贾心下酸热,在灵牌前一拜扑倒,一句话没说便放声恸哭了。顿弱默默地跪坐案侧,手中竹杖向香案一侧一点,香案正中便滑出了一道长函。姚贾骤然止住了哭声,目光紧紧盯住了赫然铺展面前的那方羊皮文书——

 大秦始皇帝特诏:黑冰台劲旅,本为七国邦争雄之发端也,留存于天下一统之后,将有国之患。着典客顿弱,立即遣散黑冰台剑士,或入军,或入官,或重金还乡;遣散之后,典客府将去向册籍立皇室府库密存,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启。朕后若黑冰台依附权臣作,典客顿弱当处灭族之罪!始皇帝三十七年六月。

 “顿兄,这,这是陛下生前月余之诏书?”

 “正是。陛下生前一个月零六天。”

 “陛下啊陛下,你有正道之虑,何无固本之谋哉!…”

 “姚贾!不得斥责陛下!”顿弱黑着脸呵斥一句。

 “陛下,姚贾万分景仰于陛下…”姚贾对着灵牌诏书深深一躬,肃然长跪如面对皇帝直言国策“然姚贾还是要说,陛下执法家正道过甚,轻法家察之术亦过甚也!法家法家,法术势三位一体也!法治天下,术察宄,势立君权,三者缺一不可啊!陛下笃信商君法治大道,固然无差。然则,陛下轻韩非察之术,却是不该。若非如此,陛下何能在生前一月之时,连遣散黑冰台都部署了,却没有立定太子,却没有立定顾命大臣!陛下,你明彻一世却暗于一时,你在身后留下了何其险恶之一片天地也!…黑冰台固有政之患,然安能不是震慑宄之利器!陛下恕老臣直言:陛下若将黑冰台留给顿弱姚贾,老臣等若不能为大秦肃清庙堂,甘愿举族领死!然则,陛下却将神兵利器束之高阁,将宄不法之徒置于中枢,使恶势力无克星之制约,大局终至崩溃矣!…陛下啊陛下,你万千英明,唯有一错,这便是你既没有察觉身边宄,更没有留下身后防之利器啊!…”

 “姚贾,陛下不是神,陛下是人。”顿弱笃笃点着竹杖。

 “是,陛下是人,陛下不是神…”姚贾颓然坐倒了。

 “贾兄啊,莫再费心了。大秦要殁了,任谁没有回天之力了。”

 “不!大秦不会殁了!不会!不会!”姚贾声嘶力竭地捶着地面。

 “贾兄,你我同为邦大臣几二十年,生灭兴亡,见得还少么?”顿弱扶着竹杖站‮来起了‬,颤巍巍地在香案前走动着,苍老‮音声的‬弥散出一种哲人的平静冷漠“六国何以能亡?你‮道知我‬得比谁都清楚。都是人当道,毁灭栋梁。举凡人间功业,件件都是人才做成也。一个国家,一旦杀戮人才灭绝功臣而走上恶之路,还能有救么?从头数数:魏国走了吴起、商鞅、张仪、范雎、尉缭,以及诸如贾兄这般不可胜数之布衣大才,这个国家也便像太阳下的冰块一般融化了;韩国正才用,将郑国一个绝世水工做了间人,将韩非一个大法家做了废物,最后连个统兵大将‮有没都‬了;赵国迁走廉颇,杀死李牧,郭开当道而一战灭亡;燕国走乐毅,杀死太子丹,虽走辽东亦不免灭亡;楚国杀屈原,杀申君,困项氏名将,一朝轰然崩溃;齐国废孟尝君,废田单,后胜当道,一仗没打举国降了…只有秦国,聚集了淙淙奔寻找出路的天下人才,方才灭了六国,一统了华夏…如今,大秦也开始杀戮人才了,也开始灭绝功臣了,这条路若能长久,天道安在哉!”

 “顿弱!不许你诅咒秦国!”姚贾疯狂了,须发戟张如雄狮怒吼。“六国殁了,秦国殁了,七大战国都殁了…”顿弱兀自喃喃着。

 “不——”一声怒吼未了一股鲜血而出,姚贾重重地砸在了石板地上。

 “姚贾——!”顿弱惊呼一声扑过来要揽起姚贾,却不防自己苍老的病体也跌在了姚贾身上。顿弱久历险境,息挣扎着伸出竹杖,用尽力气击向香案一侧的机关…片刻之间,四名壮仆人匆匆赶来,抬走了昏厥的两位老人。

 丞相府接到廷尉府急报时,李斯惊愕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斯无论如何想不到,精明强韧的姚贾竟能自杀在府邸正堂。当李斯脚步踉跄地走进廷尉府正厅时,眼前的景象如当头雷击,李斯顿时不省人事了…良久被救醒,李斯犹自如同梦魇,愣怔端详着熟悉的廷尉正堂,心如沉浸在三九寒冰之中。

 姚贾的自杀,可谓亘古未闻之惨烈。正案上一方羊皮纸血书八个大字:合议谋,罪当断舌!羊皮纸血书上,是一副生生用利刃割下来已经淤血凝固的紫酱舌头。正厅左手大柱上也是血淋淋八个大字:无能赎罪,合当自戕!大柱旁的正梁上,白帛吊着姚贾血糊糊的尸体。最为骇人者,是正厅右手大柱上钉着一张血淋淋的人脸,旁边血书八个大字:无颜先帝,罪当刮面!那幅悬空悠的尸体面孔,是一副令人骨悚然的森森白骨…

 廷尉正断断续续地禀报说,廷尉大人于昨夜五更回府,一直坐在书房,任谁也不能进去;整整一半夜,廷尉大人没吃没喝没说话。大约四更时分,廷尉大人进了平勘审人犯的正厅,说要处置罪案,教一班值夜吏员悉数退出。吏员一出,廷尉大人便从里面关死了正厅大门。廷尉正察觉有些异常,下令一名得力干员在外厅守候,自己便去处置几件紧急公文。大约鸣时分,于员隐隐听见正厅内有异常动静,打门不开,立即飞报了府正。及至廷尉正率护卫甲士赶来,强行打开正厅厚重的大门,一切都晚了…

 “廷尉家人,如何了?”李斯终于从惊愕悲怆中清醒过来。

 “在下不知,府中已经空无一人。”

 “廷尉昨夜,从,从何处回来?”李斯避开话头另外一问。

 “禀报丞相:廷尉昨夜造访,典客府…”

 梦魇般的李斯踉跄地登车,恍惚地进了典客府。偌大的府邸庭院,已经空没有‮人个一‬了。李斯梦游般走进正厅,走进书房,终于在书房正案上‮了见看‬一卷铺开的羊皮纸,几行大字晃悠在眼前——

 国无正道,顿弱去矣!国之宄,李斯祸首也,赵高主凶也,胡亥附逆也,他若有利器,必取三贼首级以谢天下!

 “岂有此理!”李斯一个灵,梦魇惊醒般大叫一声。

 生平第一次,李斯被抬回了丞相府。大病未愈的李斯,又一次病倒了。

 姚贾对自己进行了无情的勘审,以最为酷烈的刑罚处置了自己。姚贾断舌、刮面、自缢,三桩酷刑桩桩如利刃刺进李斯心田,活生生便是对李斯的勘审刑罚。姚贾追随李斯,尚且自判如此酷刑,李斯该当如何还用说么?身为九卿之首的廷尉,姚贾自然知道大臣意外暴死该如何处置,不可能想不到李斯亲临廷尉府查勘;姚贾留下的血书,不是明明白白地要告知李斯所犯罪行的不可饶恕么?举朝皆知姚贾与李斯同道如一,姚贾如此酷烈地死去,对李斯意味若何,实在是无论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的。李斯唯一稍许松心者,姚贾家人族人全部逃遁了。廷尉府的吏员们决然不会去追究此事,御史大夫与其余官署也一定是佯作不知了。短短一年不到,秦法竟是形同虚设了,有二世皇帝率先坏法杀戮,能指望臣民忠实奉法么?便是自认法家大才的李斯,能去依法追究姚贾家族逃亡么,能去追究顿弱擅自逃官么?一丝天良未泯,断不能为也。

 可以说,姚贾的酷烈自戕已经摧毁了李斯的人事根基,李斯从此失去了最能体察自己、也最有干才最为得力的同道。然则,李斯毕竟还残存着一丝自信与一份尊严:李斯所作所为,毕竟为了维护秦政法治大道不变形,至于宄罪孽,毕竟不是李斯亲为,奈何姚贾责李斯过甚哉!但是,顿弱的逃官与留书,则将李斯残存的一丝自信与一份尊严,也冷酷地撕碎了。依据秦法,大臣擅自逃官去职,是要立即严厉追究的。李斯身为丞相,第一个发觉顿弱逃官,却既没有禀报皇帝,也没有部署缉拿;其间根本,除了最后的一丝天良,便是顿弱留下的这件羊皮书。这件留书,李斯是不能交给任何人的:于胡亥赵高,无异于自套绞索;于御史大夫府,则无异于公然将“李斯乃天下祸首”这个惊人论断昭示于朝野!

 无论哪一种结局,李斯都是不能也无法承受的…

 在李斯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将朝廷剧变与自己的作为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李斯从来认为,自己的一切作为都是基于维护大政法治不变形而作为的;对胡亥赵高的杀戮罪行,李斯从来没有赞同过,更没有预谋过;至于对扶苏蒙恬之死,李斯虽则有愧,但毕竟是基于政见不同而不得不为也。李斯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被人认定为宄祸首!而且,认定者还是顿弱这般极具声望的重臣。顿弱既有此等评判,安知其余朝臣没有此等评判?安知天下没有此等评判?而果真天下如此看李斯,李斯的万古功业之志岂非付之水,到头来反成了宄不法之亡国祸首?

 岂有此理哉!岂有此理哉!

 李斯为自己反反复复地辩护着,可无论如何开自己,还是不能从顿弱的一击中摆出来。人人都知君权决断一切,然顿弱却将胡亥看做附庸;人人都说赵高残忍狠,然顿弱却将赵高只看做政变主凶;人人都该知丞相李斯不得已而为之,然顿弱却将李斯看做元凶祸首。顿弱之说不对么?当然不对!一个自信的李斯汹汹然反驳。为何不对?另一个李斯从最幽暗的角落跳了出来,冷冰冰地说,若非你李斯之力,赵高拥立胡亥之阴谋岂能成立?你李斯固非杀戮元凶,然你李斯却是政变成立之关键条件!身为帝国首相,其时你李斯又身在中枢,本是一道不可逾越之正道关口,不越过你这一关,谁能将胡亥这个无能痴儿抬上皇帝宝座?然则,然则,李斯毕竟不是设谋者也,不是动议者也。自信的李斯声嘶力竭,却微弱得连自己也委顿了,也不想再说了…李斯啊李斯,你若不能洗刷自己,便将永远地要被钉在历史的辱柱上了…不能,不能!李斯不能是祸首,李斯必须成为原本的正道功臣!李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再听任赵高摆布了…

 浑浑噩噩的梦魇里,李斯为自己谋定了最后的对策。

 梦魇未消,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进了丞相府。

 当府丞一脸惶恐而又嗫嚅难言地走进草药气息弥漫的寝室时,李斯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李斯不想问,却也没有摆手让府丞走,灰白的脸色平静而呆滞,似乎已经没有知觉了。府丞犹疑一阵,终于低声道:“禀报丞相,治粟内史郑国,奉常胡毋敬,两人一起,一起死了…”李斯猛然浑身一抖,连坚固的卧榻也咔嚓响动了,口而出的问话几乎是本能的:“死在了何处?何人勘验?”语速之快捷,连李斯自己都惊讶了。“在奉常府,廷尉府大员正在勘验尸身…”府丞话音未落,李斯已经翻身坐起,说声备车,人已神奇地从病榻站到了地上。

 车马辚辚开进郑国府邸时,廷尉府吏员们正在紧张忙碌地登录着勘验着。李斯的轺车直接驶进了府邸,停在了出事的后园茅亭外的池畔。李斯没有用卫士搀扶,径自扶着竹杖下车了。走进茅亭,李斯还没察看尸身,先匆忙问了一句:“两老有无遗书?”廷尉正答说尚未发现。李斯略微松了口气,一跺竹杖低声道:“教廷尉府人等退下,只你一人与老夫勘验。”廷尉正拱手领命,转身便下令,教廷尉府吏员们到远处池畔待命了。

 茅亭里外清静下来,李斯这才仔细地打量起来。这座茅亭下,李斯与胡毋敬不知几多次聚酒慨然议论学问治道。李斯熟悉这片庭院,更熟悉这座茅亭。在一统天下后的大秦朝廷中,只有胡毋敬这个太史令出身的重臣,还能与李斯敞开心扉论学论政,与其余大臣聚议则只有国政事务了。唯其如此,这座奉常府,是李斯被千头万绪之琐细事务浸泡得烦腻时必然的光顾之地。但在这座茅亭下,李斯便能直抒臆,慷慨昂地倾泻自己的政学理念,纵横评点天下学派,坦诚臧否诸子百家人物,会商解答胡毋敬统领帝国文事中的种种疑点,举凡天文地理史籍博士方士无不涉及。在李斯的心目中,胡毋敬是战国名士群中一个特异的老人,既可治史治学,又可领事为政,堪称兼才人物。因为,胡毋敬的迂阔气息很少,从来没有以被诸多学子奉为圭臬的先王大道谏阻过帝国文明创制。也就是说,在文明创制的诸多争论中,最有可能与博士们一起反对始皇帝与李斯的奉常府,在胡毋敬的统领下,倒实实在在地成了帝国文明创制的根基力量之一。如此一个胡毋敬,老了固然老了,二世即位一年多也多告病卧,几乎是深居简出了。然则,胡毋敬毕竟无甚大病,如何饮一次酒便死了?

 两位老臣死得很奇异。两人在亭下石案相对而坐,人各一张草席。石案中间是两鼎两盘,鼎中是炖胡羊,盘中是凉苦菜,两鼎炖羊几乎未动,两盘苦菜却几乎‮有没都‬了。胡毋敬面前的铜爵还有七八成犹在,郑国面前的铜爵却空滴酒皆无。胡毋敬靠着身后亭柱,面前摆着一支尺余匕首,平静的脸上漾着一丝神秘莫测的笑意;郑国却手扶探水铁尺身体前倾,老眼愤愤然盯着胡毋敬,似乎在争辩何事,似乎在指斥何人。旁边的两只酒桶很是特异,一桶是罕见的韩国酒,一桶却是更为罕见的东胡酒,韩国酒已经空了,东胡酒则刚刚打开…

 家老禀报说:郑国大人是昨夜二更初刻来造访的,与奉常大人在书房说话直到四更,一直关闭着书房大门,谁也没能进去,谁也‮道知不‬两位大人说了些甚。四更末刻,两位大人出了书房,在月光下游到了茅亭。奉常大人吩咐摆酒,并指定了酒菜。家老部署停当,留下一个侍酒老仆,自己便去忙碌了。侍酒老仆禀报说,酒菜摆置完毕,奉常大人吩咐他下去歇息,不要再来了。老仆放心不下,远远隐身在池畔石亭下预备着照料诸事。茅亭下的说话声时起时伏,老仆年老耳背,一句话也没听得清楚。直到五更鸣,茅亭下骤然一阵异常笑声,之后便久久没了动静。直至晨曦初现,老仆终于瞅准了亭下两个身影如石雕般久久不动,这才赶了过来,两位大人已经殁了…

 “丞相,似是老来聚酒,无疾而终。”廷尉正谨慎地试探着。

 “传唤医官,勘验两爵残酒。”李斯没有理睬廷尉正。

 片刻之间,廷尉府的执法医官来到。医官先拿起两爵残酒细嗅片刻,又拿出一枚细亮的银针伸进胡毋敬酒爵,银针立即变成了令人心悸的紫黑色。医官低声道:“奉常所饮,有辽东钩吻草毒。”一片寂然之中,医官又拿出一枚银针刺入郑国青紫的下,银针渐渐变成了怪异的酱红色。医官低声道:“禀报大人,此毒在下不知名称。”默然良久,廷尉正踌躇道:“丞相既已查明死因,在下只有…”李斯一跺竹杖道:“自然是明白呈报。老夫岂能屈了烈士本心?”一言落点,李斯扶着竹杖径自去了。方出亭外丈许,李斯又蓦然站定转身道:“郑国丧事,老夫亲自料理,无须廷尉府官制处置。胡毋敬丧事,亦望廷尉府网开一面,胡氏族人处置。若能得平民之葬,老夫便代两老谢过廷尉府了。”廷尉正慨然拱手道:“丞相但有此心,在下拼得一死,安敢不护勋臣忠正之身哉!”骤闻久违了的慷慨正气之言,李斯心下猛然一阵酸热悸动,浑身凝聚的心力轰然消散,喉头猛然一哽便软倒在地了…

 旬之后,病体支离的李斯,为郑国持了最为隆重的平民葬礼。

 列位看官留意,秦法有定:官员无端自杀,一律视为有罪,非但不得享受生前爵位礼遇厚葬,且得追究罪责而后论定。唯其如此,李斯请求廷尉府折冲斡旋,能使胡毋敬与郑国不再被追究罪责,而以平民之身了结丧事。若在帝国常政之下,李斯身为奉法首相,自不会有此等请求;廷尉府身为执法官署,也不会接纳此等违法之说。然则,此时之帝国大政业已面目全非,一切皆狰狞变形,故“违法”之举反倒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大义。廷尉正之所以不想追究死因,而以“老来聚酒,无疾而终”呈报处置,便是想在政之中为功臣争得个最后的厚葬。而已经开始痛悔的李斯,则所想不同:郑国胡毋敬双双同时服毒自杀,无疑是对秦政变形的最大不满,是最深的无奈,其间自然也包括了对李斯的失望与不满。从天下评判与身后声誉而言,郑国胡毋敬自杀,无疑为不堪政的正道殉国之举;若仍以功臣厚葬两人,则无异于为胡亥赵高贴金,使其至少落得个“尚能善待功臣之名”而郑国胡毋敬之以自杀抗争,则可能大大地蒙受曲解。是以,李斯宁可使两人不获厚葬,也要维护两位老功臣的声望。李斯深信,一个太史令出身的胡毋敬,一个绝世水工郑国,谁都不会在乎死后如何处置,而更看重一世的节,更看重大义的评判。如此处置,至少,李斯那颗破碎的心尚能有些许的慰藉。

 李斯所痛心者,自己竟在暮年之期失却了这位最敦厚的老友的信任。

 自当年的大决泾水开始,李斯便与郑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长长的岁月里,郑国几乎怀疑包括秦王在内的任何人,而只相信李斯,只敬重李斯。寡言的郑国,只对李斯说心里话。素来少和人心的李斯,也只对郑国毫无隐瞒。郑国不通政事,李斯不通水务,两人共事却和谐得血汗融…自甘泉宫之后,郑国与李斯的来往越来越少了。然则,当李斯主持始皇帝葬礼焦头烂额‮候时的‬,年迈的郑国依然在垂暮多病之时接受了李斯的恳请,带病出来为始皇陵工程奔波…之后,郑国显然对李斯绝望了。因为,不善谊的郑国在最后的时刻,没有找李斯饮酒,也没有找李斯说话,而是不可思议地找到了同样不善谊的胡毋敬了结一生。李斯深信,只要郑国来找自己,便是指着自己的鼻子痛骂,李斯也会一如既往地敬重这位老友,甚或,李斯能改弦更张亦未可知。是的是的,郑国固然没有找自己,可李斯自己也没找过郑国。自认绝无迂阔气息的李斯,自认是郑国保护者的李斯,你为何没有体察到郑国在目下艰难之期的绝望?平心而论,你李斯仅仅是忙碌么?仅仅是没有闲暇么?仅仅是内心深处有愧而畏惧面对老友么?不!你李斯在内心深处,是有一丝蔑视郑国之心的。郑国不通政事,不求权力,不善人。于是,你李斯便将郑国看做了一个大政无主见之人,自觉不自觉地,‮为以你‬郑国任何时候都会是李斯的人马,都会跟定李斯,而绝不会疏远李斯,绝不会对李斯生出贰心…事实果真如此么?非也,非也。郑国已经以不告而永别的方式,宣布了与你李斯的最终分道。李斯啊李斯,你自以为精明得计,实则何其浅陋,何其不通人心也!…

 郑国的墓地,李斯选在了泾水瓠口峡谷的一片山坳里。

 老秦人没有忘记郑国。尽管葬礼未曾知会任何局外人,泾水两岸的民众还是络绎不绝地赶来了,瓠口峡谷的山坳里摆满了香案牺牲,已经是男丁罕见的老秦人扶老携幼妇孺相搀,黑布满了山头。下葬那,漫山遍野哭声震天,悲怆愤之情虽始皇帝国丧而未尝得见。李斯眼睁睁看见,两个老石工跌足捶恸哭不已,两三个时辰竟哭死了过去,最后与郑国一起合葬了…

 那一,李斯想放声恸哭,老眼中却干涩得没有一滴泪水。当年,李斯是河渠令,对泾水两岸的老秦人比郑国稔许多。可是,整整一葬礼,竟没有一个老秦人与他说话,连同县乡三老在内的男女老幼,都远远绕开了他这个当年总司民力的河渠令,避之唯恐不及。送葬之前,李斯为郑国亲自书写了墓石刻文,那是两行揪扯肝肠的文字:“天赋神工兮终殉大道,清清泾水兮如许魂灵,故人长逝兮知音安在,刎颈不能兮长太息我伤!”那两行秦篆文字苍老颤抖,力透丝帛,实在是李斯书法中最难得的神品。然则,那个最负盛名的老石工接过李斯的刻文时,脸却冷若冰霜。

 然最令李斯痛心者,是回到咸堪堪三,便得到了县令禀报:那方石刻上的大字莫名其妙地没有了,被人铲平了。李斯难堪了,李斯恼怒了,愤然带着马队护卫亲自赶到了瓠口,要重新立起碑石,要诛杀敢于擅自铲平丞相手书的不法之徒。然则,当李斯看到墓石上新镌刻的五个大字,不了一口凉气,颓然跌坐在地了。那五个大字是:郑国是郑国!——老秦人民心昭昭,不许李斯与郑国相连,宁非视李斯如国贼哉!暮色之中,李斯独自站在郑国墓前,诉无语,哭无泪,直觉自己已经堕入了沉沉万丈深渊…

 踽踽回到咸,李斯连续接到九原王离的三件急书:其一,卫尉杨端和奉诏赶赴山,为皇帝五万材土遴选战马,夜来与牧民饮酒大醉,归程中马失前蹄跌入山谷,尸身难觅!其二,辽东大将辛胜巡视长城至渔,自投峡谷而死,尸身难觅!其三,太仆马兴奉诏赴雁门郡督导材士营战车打造,于幕府失踪逃亡,大印留在令案,没有任何留书!如上三事,王离称业已上书皇帝,可泥牛入海未见任何批回诏书,请命丞相府处置。捧着三份急书,李斯双手簌簌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斯再也没有心绪过问国政了,确切地说,是不知如何过问了。当年,李斯的丞相府一旦对政事有断,知会三公九卿府之任何官署,便能立即推行。曾几何时,济济一堂的三公九卿一个一个地没有了,举目朝廷一片萧疏寒凉,任何政令都难以有效推行,更不说雷厉风行了。即或晋见胡亥造访赵高,得到的也只是一件诏书而已,能否落到实处,实在也是难以预料。如此国政,纵然丞相又能奈何?…李斯木然地掰着指头,心中掠过一个熟悉的身影,心头便是猛然一颤。除了太尉王贲善终之外,虽非三公实同三公的蒙恬首先死了,其后,老冯劫也被罢黜了;老三公之中,唯余李斯冯去疾两个有名无实的丞相了。九卿重臣,几乎悉数覆没:郎中令蒙毅死了,廷尉姚贾死了,宗正老嬴腾死了,奉常胡毋敬死了,治粟内史郑国死了,卫尉杨端和死了,典客顿弱逃隐了,太仆马兴也逃隐了,煌煌九卿,只留下一个少府章邯了…

 一种无以言说的孤独淹没了李斯。

 一种比绝望更为刺心的冰冷淹没了李斯。

 孰能预料,倏忽一年之间,承继始皇帝而再度开拓大秦新政的宏愿便告灰飞烟灭?李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毁灭煌煌大秦的这个黑,为何竟能是自己这个丞相开启的?分明是要再开拓再创制,如何便能变成了沦陷与毁灭?不可思议哉!不可思议哉!闷热的夏日,李斯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苍白,感到了自己才力的匮乏,终踽踽独行在池畔柳林的小径中思谋着如何了结自己的一生…踽踽之中,火七月倏忽到了,李斯终于谋定:七月二十二乃始皇帝周年忌,在这一,李斯要在始皇陵前大祭,要在始皇陵前自杀谢罪!想透了,李斯也轻松了。李斯很为自己最终能从无休止的谋身私中摆出来,而有了一种欣慰之感。只有李斯想定了要自杀以谢天下‮候时的‬,李斯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真正的渴求:只要能融入那一片灿烂的星云,纵然一死,何其荣幸也!苟活人世而陷入泥沼,李斯的灵魂将永远无以自拔。

 然则,李斯又一次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弥天风暴不期来临了。

 大泽乡的惊雷炸开之时,连同李斯在内的一切人的命运都剧烈地改变了。  m.IsjXs.CoM
上章 大秦帝国6:帝国烽烟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