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冒失的脚印 下章
叙事五
 那一年十七岁。这个年龄是我假定的。我坚信十七岁是女一生走向悲剧的可能年龄。十七岁也是女一生中最薄弱的生命部分。我十七岁的夏季酷热无比,这个季节不是虚拟的。如果一定要发生不幸,夏季一定会安静地等在那儿,不声不响做悲剧的背景。刚放了暑假,在家里歇夏。的父亲是一位极有名气的乡绅,他从镇江带回了那台留声机。那台手摇式留声机整哼一些电影曲。的夏天就是伴随那台留声机和西瓜度过的。大部分时光坐在屋里,无聊地望着头顶上的燕窝。的雪白手臂时常体会到红木桌面的冰凉。那种冰凉极容易勾起少女的伤情怀。按照常识,这时候她心中无疑出现了一位男人,某个电影男演员或她的英文教师。她老人家那年的上衣应当是白色的,喇叭裙当然选择了天蓝。齐耳短发,整天无打采。有一幅忧郁动人的面侧。这种设想是那张惟一相片的精神派生,没有史料意义。

 的忧郁在秋季即将来临时结束了。夏季的末尾我再也没有心思忧心忡忡。原因不复杂,掐一掐指头也能算出来,日本人来了。日本人到我们故乡的有关细节,我在另一部作品里作过描绘,大致情形就是这样:日本人的汽艇缓缓靠岸。表情凝重的日本人在石码头一排排站好,不久围过来好多闲人。他们兴奋好奇地看着一群人咿里哇啦地、立正、稍息、归队。这时候不远处的小阁楼上突然有人喊,日本人,是日本人!人们相互打量一回,轰地一下撒腿狂奔。大街上彼此的推拉与践踏伴随尖叫声使胳膊与腿作一团。小商贩们的瓜果四处动,茶碗与成摞的瓷器惊恐地粉碎,发出失措无助‮音声的‬。日本人没有看中国人的狼狈相。他们没兴趣。他们目不斜视,表情严肃。他们排成两路纵队,左手扶右臂笔直地甩动,在楚水城青石板马路上踏出纪律严明的正步声:哒。哒。哒。哒。

 《楚水》第三章悲剧(似乎)总是发生在偶然之间。所谓偶然就是几个不可回避碰到了一起。这才有了命,才有了命中注定。作为史学硕士,我不习惯依照"规律"研究历史。历史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兴之所至,无所不能。历史是即兴的,不是计划的。"历史的规律"是人们在历史面前想像力平庸的借口。历史当然有它的逻辑,但逻辑学只是次序,却不是规律。

 对于中国现代史而言,日本是一个结。而对于我们陆家家族而言,日本人板本六郎是另一个结。

 板本六郎在夏日黄昏随小汽艇来到了楚水。一路上没有战事。作为这支小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板本六郎的注意力不在岸上,而在水上。中国河水有一种忧郁气质,习惯在安分中逆来顺受。日本汽艇驶过的水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疤,使清凉变成一种视觉上的灼痛。板本六郎坐在汽艇的顶部,身边是机手大谷松一。板本六郎军帽后的挡布在夏风中跃动,不时拂动后脑的中国风,给他一种柔和动感的凉爽。

 县府的投降使占领形如儿戏。战争就这样,一寸土地有可能导致大片死伤,而大片疆域也可以拱手相让。日本人进入楚水城首先做了两件事:一,受降;二,到大雄宝殿拜见菩萨。日本人的这两件事完成得极为肃穆,这两件事本身却互相矛盾。是一种大反讽。真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板本六郎的这次宗教活动是麻木的。他不相信中国菩萨能听得懂语祷告。他的祈祷总体上心不在焉。他无限意外地,也可以说无限惊喜地‮了见看‬这样一副对联:杨柳枝头净瓶水

 苦海永作渡人舟板本‮了见看‬两行好书法。板本走过去,他投入了另一种宗教。板本的心智在皈依,是一种幸福细软的文化靠泊。

 书者用的是赵孟笔意。撇捺之间有一种愉快飞动。盼顾丸,杳然无声,风情万种,得尽风。书者对汉字的分布与解意释放出晓通人间烟火的真佛灵光,苦行之中隐逸着一种大幸福与大快乐;守与自律里头又有一种大自在与大潇洒。每一个字都是佛。在这样的小地方隐藏着这样的大书家,完全符合中国精神。怀瑾握瑜历来是中国人的胜境。板本六郎找到住持,行过礼,在纸上写道:对联写谁?住持看了半天,明白了他的意思,接过笔,写下三个字:陆秋野。

 寻找陆秋野没有费板本六郎的工夫。板本六郎只身一人于次下午登门拜访。陆秋野不在家。他的女儿婉怡孤身一人坐在红木桌旁读书。陆秋野的女儿抬起头,看见过廊里一位戎装日本人从天而降,她的眼睛顿然间织着无限惊恐。下人张妈手执抹布,僵硬地注视了这次历史对视。张妈后来成了我们家族史里的关键人物。历史就这样,每过一段时间就把一个奴才推到无比重要的位置上去。历史被下等人的观察与叙述弄得光彩夺目,而历史本身则异样寻常。

 陆秋野的女儿婉怡是在日本人立正、向后转走后坐下去的。她自己一点也不记得什么时候站起身子的。婉怡坐下后大口气。张妈丢下抹布不停地小姐的脯。小姐说,张妈,张妈,张妈。太太从后院进来时小姐已经安顿好了。太太吩咐下人用桑木门闩闩死大门,脑子里不停地问,‮么什出‬事了,到底‮么什出‬事了?

 婉怡就是我。这个父亲当然知道。但了解历史的人易于规避历史。人类完全把自己弄坏了。我想父亲对这一细节比我更为了解。那一年冬天母亲向我叙述一九五八年,那是母亲怀我的日子。她刚怀上我,父亲就她去医院做人。这一细节不同寻常,它至少表明了父亲对家族史的了解程度。对历史的察引起了父亲内心的种姓慌乱。知父莫如子。林康怀孕后我坚信我了解了父亲。我再说一遍,这已经完全超越了生命范畴。种姓文化在这里无限残酷地折磨父亲的过去完成与我的现在进行。  m.iSJxS.cOm
上章 冒失的脚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