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文化帝国 下章
722.先知的能力
 而这些搞定以后,只要再好好考虑一下怎么为出版方面做出贡献,差不多也‮够能就‬嫌弃一阵风,引发行业内部高层人士的瞩目。

 正在盘算着,那边赵书仁已经敲了敲门招呼一声,就进了办公室里面。他算是一文化最早的一批员工了,有着不折不扣元老的身份,而且本身又兼具人望和行业经验,品行也是一等一的正派,所以在他面前不管是杨一还是罗戈,从来都不摆什么老板架子,而是当作半个老师对待。

 在杨一的招呼中坐了下来,老夫子也不来什么弯弯绕绕,直接开口疑惑道:“杨董,你叫我过来,有什么事情吗?是不是又有新稿子完成了,上次你说的那个《士兵突击》,编辑部可是等了好长时间…”

 “那个啊,哈哈,不急不急…”杨一就‮住不忍‬打了个哈哈,虽然一早就透了自己还有一部军旅题材小说的打算,可最近事务繁多,就算偶尔有一两天得空‮候时的‬,也要回去越州陪陪母亲,和苏晚一道放松一下,因此那里有时间去顾及这本书了?在重生男看来,第一原来的《士兵突击》成书时间本来就比较晚,就算是搁在一边儿也不着急。而且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男生觉得要是能够不用“复制”的手段,就最好还是不用这个手段,说到底不是自己的东西,哪怕相距一个时空,不会有原作者上门找他的麻烦,依旧还是不想这么做。

 当然,如果是老外作家的作品。那么被他选中,也只能说那些原作者运气不好人品败坏了——这么多成名的作家作品里面。身为华夏人的杨某人居然从茫茫人海和书海中选到了他们的作品,那能有什么好抱怨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把外人的东西拿来变成自己的,这一点上杨一没有丝毫愧疚感,大致上也体会到了那些高丽子们,都是个什么想法了。

 “还不急?”杨一不急,可赵书仁赵老夫子倒是有些急了:“不是说好的今年上半年要拿出来的吗?趁着你那本《亮剑》掀起了一个军事题材影视剧的热,我们正好再接再厉嘛!现在你不做就要被别人抢占市场了,难道你还真舍得为别人做嫁衣?”

 “这个的确不着急,做嫁衣就做嫁衣嘛,就算想要跟在这一阵风后面吃喝汤。也要作品本身的质量过硬才行对不对?光是借着别人请来的东风,炒作一下概念,那有什么好着急的,以后《士兵突击》出来,可不会因为这些跟风之作就受到什么负面影响。”杨一摆摆手,并不把赵老夫子的郁闷放在心上,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赵老,我打算花上一段时间,把出版行业的一些规则给整理一下。然后制定一个先在我们公司内部通行,然后慢慢影响到外界也就是国内出版界的行业标准,你觉得‮样么怎‬?”

 “整理出版业务规则?影响到国内出版界?”赵书仁骤然听到杨一的“豪言壮语”也是‮住不忍‬地一个愣神。随即就下意识反问道:“你不是在‮么什说‬反话吧?虽然我也觉得我们一文化的现行制度不错,而且大家伙儿的凝聚力,对于出版社的认同度也非常高。可要说到影响全国的出版行业,那还是等我口气再说。杨董啊。你刚才说的,不是逗我这个老头子好玩儿。是真心这么想的?”

 “这个有什么好逗赵老的,我是的确有这个打算。”杨一微笑着点头,并没有因为赵书仁的质疑和惊诧,而有什么不快的意思:“至于‮么什为‬忽然冒出这个想法,赵老先不要问,一时半会儿我也解释不清楚。但可以和你大体上说说我的打算。要不,等我把具体想法说完了以后,还请赵老给我点评一下,然后再看看有没有可行度?”

 赵书仁将信将疑地盯着杨一看了好‮儿会一‬,发现男生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就点点头:“行,你说了我听听,看看你是个什么想法。”

 “那我就从最基本的东西说起吧,赵老你自己泡一杯茶,不要拿那边柜子里面的茶叶,这里才是我自己喝的。”杨一从抽屉里拿出一小罐茶叶推过去,然后看着赵书仁在办公室里走动着,沉片刻后讲到:“首先我打算先从编辑开始,编辑出版思想,业务概述,还有‮样么怎‬应对网络化信息化社会的变革,在一些比较感的问题比如编著合一这个业内常常争论的焦点,还有策划组稿,复审和多审制度,以及对于稿件的加工修改深度,到什么程度算是指点,而到什么程度又算是代笔,还有发稿看样程,这些都是可以做做文章的。不过就目前来说,我并不准备弄什么太过进的做法,而是想要慢慢潜移默化地改变,比如先在一出版那边,实现全自动化办公。至于目前国外提倡的无纸化,在我们华夏可能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不会马上就有所行动。不过就算是上面那些内容,应该也足够目前的改革了吧?”

 那边赵书仁已经泡好了茶水,听着少年‮音声的‬在办公室里不停回,就快步走过来坐下,思考一番后才慢慢点头:“你刚才说的这些东西,传统的出版社编辑部,也都不可能不重视。但‮样么怎‬和目前的互联网结合起来,的确还是要很费一番思量,那些需要用到信息化手段,可以对编辑工作有所促进,而那些必须要保留传统延续下来的做法,这些首先要摸清楚,盲目改革,只能让大家短时期内的工作陷入停滞,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效率低下。”

 “这个我明白,但我这边已经有了一份初步计划,赵老你看看,就以一个总编的身份来看一下。”杨一说着,就递过去了一张纸,看上去很是随便,但没人知道这个东西是他努力回忆了前世互联网文学编辑部,人气网络社区办公模式,以及国外一些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报道以后,才总结出了眼前这么一份薄薄的纸页。

 “哦,我看看。”

 赵书仁闻言倒也来了兴趣,很是好奇地接过杨一递过来的纸张。倒不是对少年的能力不相信,而是编辑这一个行当不同于作家作者,如果有了极好的天分,那么不需要行内经验人生阅历也可以完成,是以对杨一现在拿出来的这个东西,到底属于真材实料还是纸上谈兵,他都有好好过目一番的兴趣。

 然而在草草看了几行之后,这位一出版的总编就来了兴趣:“利用信息化资料库,建立编辑后台?和传统作家的联系交流方式不改变,而在新一批签约的‘品牌作者’那边,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责编负责制…这个有点儿意思,责编负责制是个什么说法?”

 “就是固定的编辑负责固定的作家作者,当然,现在是按照对人的熟悉成都,还是按照对作品的熟悉成都,仰或干脆就以各个不同的编辑所擅长的题材领域划分,我还没有想好。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按照编辑熟悉擅长的题材领域划分比较好,一来能够最充分地发挥编辑在自己擅长作品题材中的优势,对市场的把握,对读者心理的体察,对作品走向的指导,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优势对吧?而且根据作品类型划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尽可能地杜绝人情现象。搞文化行业的人,大多数都不好抹开面子,万一一部人的作品还差几分火候,你让负责的编辑怎么说?”杨一就耐心解释起来,他那个“按擅长题材划分责编职责”的说法,也是引起了赵书仁不小的兴趣。

 “这个嘛,到的确可以试行一下,不过之前五个编辑部的划分,其实也是按照市场对于图书种类的区分来设定的,现在就是加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模式,然后把责任落实到了编辑个人对不对?”

 杨一自然是点头的:“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情况,不过之前只是大部门大题材的划分,而现在则是在每个针对不同题材投稿的部门里面,也要进一步的区分细化,让编辑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

 “这一点我理解,不过至于你说的那个什么,信息化编辑后台,我这老头子就不是很明白了,‮候时到‬你看是自己直接负责,还是另外指定一个负责人选。”赵书仁点点头,他目前在一出版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个,因为是纯粹的出版部门,离了思悦文化时期还有总经理也就是出版社老板的管理模式,所以在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业务上,老人倒是很放得开,并没有一心要全部揽权的意思。

 “接下来两点,本来原本都是编辑的责任,不过我想另外成立两个专门队伍,把这两块依附于编辑部的业务给剥离下来。当然,这两个新设的业务部门,还是归赵老你的领导之下,但拥有独立开展业务的权力,只不过需要向你负责。”杨一见赵书仁很是支持,也很感兴趣的样子,就继续道。

 “哪两点?”老人很是不解,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现行的编辑制度里面,还有什么业务是可以被独立剥离出来的。

 “一个校对,把原本的校对编辑和文字编辑,都拿出来另行成立一个校对小组,负责人和部门副主编一个级别,直接归赵老你的管辖。另外一个就是图书装帧设计,这个就比较重要了,按照我的设想,是要成立一个规模和两个编辑部差不多大小的独立部门,然后负责人给予设计总监职务,不过还是要对赵老你负责,至于这个职务在公司内部的级别嘛,就相当于副总编好了。”杨一很痛快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M.iSJxs.COm
上章 重生之文化帝国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