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悠闲大唐 下章
第432章 “擦边球”
 ps: 求支持啊!订阅、打赏、月票、收藏、推荐、点击,一个都不能少啊!

 求岛这边的变化,很快就随着为了赚钱开始奔波的那些海商们的嘴里传开来。

 而对于那些靠海吃饭的人来说,岛上有天神降临的说法,远不如四大港口中屹立在礁石上的那四座足有近两百米高,为夜晚中在海上航行的航船指明了方向的灯塔来得更重要。

 特别是泉州、福州、漳州还有州这四座临海的城市,因为有了竖立在求岛西边港口和北边港口的那两灯塔,很快就有人打破了因为容易失方向所以夜晚不出海的习俗。

 那些渔民到还好,借着灯塔上老远都能看到的灯光,也只是在近海区域里捕鱼而已。但对于那些看出求岛港口能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的海商来说,这就是赚大钱的指路明灯。

 更何况求岛上的四座港口,即便是在夜里也照样有相关的人员负责接待那些连夜进港的海商。而且,那一座座散发着明亮光芒的路灯,也将港口照得宛如白昼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这些跑夜船的海商越来越多。先是求岛上的西边和北边这两处港口,在夜里也有海商进港易,接着连东边和南边这两处港口也变得热闹‮来起了‬。

 等越来越多的海商开始不分白天还是黑夜地朝着求岛的四个港口蜂拥而来,大量奴隶、工匠以及各种资源和商品的聚集。很快就让这四座港口成了四个大型的贸易市场。

 至于求岛的官方,也就是港务局所能拿出来的物资,除去一小部分是来自于主时空之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那些遍布在大唐时空地球上各大陆地、各个区域里的资源点。

 让李安然有些意外的是,自己在岛上对外销售的所有商品中居然就属海盐最为好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不少海商带着港务局对外收购的那些货物过来,然后换回一船船的海盐。

 刚开始李安然还觉得,大家都是靠海吃海的主儿还怕买不到盐?可后来才恍然大悟,自己这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别看这海洋确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但也得会加工才行。

 古代海盐的制造工艺可是相当的简陋,一般都是靠海的渔鱼采用大锅熬煮的方式来制盐。而这样的方法不但效率极差。而且制出来的海盐也会因为海水里的杂质导致成不好。

 可对于李安然来说。制盐这种工作就相当简单了。那一台台整合了取、过滤、蒸馏等一系列功能的海盐制造设备,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就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生产海盐。

 只不过,在发现海盐的销量相当惊人,那些原本只是打算捎带着用的海盐制造机慢慢有些供应不上之后。李安然不得不派人找个块合适的区域。开辟了几块面积不小的盐田。

 这种盐田采用的自然不可能是什么高科技技术。只是利用每的机会将海水自动灌入那一块块被分隔成四方形的盐田之中,然后再经过改良后的工艺就能大批量生产海盐。

 虽说这种海盐的品质肯定‮法办没‬跟那些利用高科技设备生产出来的海盐相提并论,但对于那些海商来说。极品海盐有极品海盐的价格,普通海盐有普通海盐的价格。

 更何况盐田制的工艺经过改良之后,批量生产出来的海盐在品质方面足以秒杀大唐时期的同类产品。再加上比市价最少低了两成的价格,不受那些海商的那才奇怪。

 光是在海湾之中开辟的那一大片盐田,虽说采用的也算不上什么高科技技术,但每天能够生产出来的海盐不只是数量上大的吓人,而且品质方面也因为工艺上的改良得到了提高。

 除了海盐之外,更让李安然无语得是,原本只是为了不让每天从海里打捞下来的海味,因为吃不完而坏掉,于是腌成咸货的那些咸鱼和咸居然也成了“紧俏”商品。

 等调查了一下之后李安然才知道,这些咸货之所以这么好卖,关键还是在一个咸字上。

 ‮道知要‬在古代,盐业这东西虽说不可能完全由官方掌控,但‮是不也‬普通老百姓能够随便接触的。而做为‮人个一‬类,不吃糖没关系,但不吃盐却很容易生病甚至是死亡。

 由于古代制盐技术的落后,再加上交通运输方面的麻烦,盐这东西的价格虽说谈不上昂贵但也不算便宜。这要是遇上年景不好或者天灾**之类的,盐价还会暴涨不少。

 而这些咸鱼、咸除了本身就富含盐份之外本身也属于食,两者相结合意义就不同了。再加上直接销售海盐不但需要相应的资格,还得疏通关系,这咸货就成了“擦边球”

 至于内地的老百姓‮么什为‬不自己腌咸鱼、咸、咸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内地不产盐,盐价比较高。这么做的话成本实在太高,出售的话价格上又没有竞争力,根本不划算。

 在李安然的过问之下,通过下面人的汇报才发现,这咸货生意的火爆说起来也是个巧合。当初这些味道比较“怪异”的咸鱼咸,刚开始确实没有什么人看出商机来。

 只是觉得这些东西的储存时间要比大部分食物来得更长久,所以,一些海商就采买了一些扔到了船上做为船工们的伙食,后来无意中就被几个船工们给带回了各自家里。

 别看这咸鱼、咸的味道闻起来确实有些怪异,特别是咸鱼,因为腥味太重还会给人一种臭臭的感觉。但对于连肚子都只能勉强吃的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

 更何况咸鱼这东西虽说闻起来臭臭的,可只要会处理和烹制味道其实并不差。再加上那不必加盐就能得到的浓郁咸味,一来二去居然就在那几个船工所在的村子里流行了开来。

 等几个船工接二连三拿咸货回家之后,一个海商就看出了里面的商机。再加上这些咸鱼的售价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非常得便宜,于是就试着在港口那边采购一批带回了大唐。

 因为咸货毕竟不是盐,省去了获取售卖资格以及打点各个方面的成本,再加上进价本来就低,而且又是试水之举,这批咸鱼的售价方面自然也不会高,结果一不小心就火了。

 别看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中,识文断字的并不多见,但却不妨碍这些百姓有着自己的智慧。在发现只需要放几块咸鱼到平常的素菜之中,即能提鲜增味的作用又可以当个荤腥改善伙食,最关键的是价格还不贵,这买的人自然就多‮来起了‬。

 俗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

 在第一次试水的行为大获成功之后,那个海商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于是,大量的咸货开始通过泉州、福州、漳州还有州这四座临海城市的码头和港口入内地之中。

 不管在哪个时代,有眼力的人可能不多,但却从来都不缺乏跟风之人。

 这不,在咸货的生意越发火爆起来之后,其它的海商自然是有样学样,结果求岛上的咸鱼居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至于这么多的咸鱼入内地,销售方面会不会出现问题的情况。虽说岛上关于咸货的销售数量看着是不少,但相对于大唐国土内的庞大市场来说,却就只是“雨”

 眼瞅着这咸货的生意如此火爆,在看过苏小媚专门找来的那个关于下面人想加大咸货生产的申请之后,李安然大笔一挥批准的同时,还因为吃货属突然爆发,捎带着又在这件事情上推了一把。

 于是很快就有海商发现,港务局的售货处里除了那种只是用海盐腌过的咸鱼之外,还多出了五香咸鱼、十三香咸鱼、香辣咸鱼、麻辣咸鱼,以及相同口味不同食材制作出来的各种咸、腊、熏鱼、香肠、咸蛋等花样繁多的商品。  M.IsjXs.CoM
上章 悠闲大唐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