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宣政殿中
不过这个消息倒是让李弘有些意外。
今天李治将一干大臣和李贤都召进了宣政殿,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
至于是为了什么事情,李弘也猜到了七八分。
但是让他有些奇怪的是,按照他的估计,戴至德和张文瓘应该能够应付的了这件事情,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前来召见他。
何况李治特意选在突厥和谈候时的商议这件事情,不就是为了不让他
手吗?
怎么现在又突然要召他前去了!
“殿下,请您过去是戴相的意思…”
似乎是知道了李弘的疑惑,吴良辅四下看了一眼,悄悄在李弘的身后轻声说道。
戴至德?
李弘心下一沉,莫非宣政殿中真的发生了什么变故?
宣政殿中人数不少!
李治和武后端坐在御座之上,脸色有些阴沉。
而下面的一干大臣也是面色各不相同,令李弘有些意外的是,今天到场的不仅有政事堂的诸位宰相。
甚至连户部尚书唐临,兵部尚书姚崇,还有工部尚书张大安都悉数到场!
最让李弘吃惊的是,今天到场的还有很久有没都出现的,如今的闻喜县公裴行俭!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脸色难看,相反的是,李贤和刘仁轨的脸上倒是有几分笑容。
是其尤李贤看向李弘候时的,眼中简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虽然对眼前的局面感到有些疑惑,但是李弘的脸上却是不
分毫,恭敬的向帝后行礼。
而见到李弘进来,李治的脸色方才好看了几分,开口问道。
“弘儿来了,今天和突厥谈的如何?”
“回父皇,和谈之事繁杂无比,非一
之功,儿臣今天已经和阿史那伏念互换了国书,明天会继续和谈!”
现在的大殿当中人数太多,所以李弘也没有细说,只是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
好在李治也不过是随口一问,并没有细究。
接着便开始谈起了正事。
“弘儿,这份奏折可是你上的?”
李治的脸色微冷,拿起面前的奏折递了下来。
而吴良辅早已在旁侍候着,紧着便将奏折送到了李弘的手中。
“回父皇,这份奏折的确是儿臣所奏!”
看完奏折,李弘脸色平静的说道。
不料李治的脸上却是怫然不悦,口气也有几分严厉。
“你为何要上这封奏折?朕和皇后如今还在,用不着你
心这个!”
不得不说,这是李治第一次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和李弘说话,便是在大殿当中的众臣,也是第一次见到皇帝对太子如此震怒。
政事堂的诸位宰相提前知道奏折的内容,虽然对皇帝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但是还在接受范围之内。
而剩下的几位则是只比李弘早到片刻,对于目前的状况还是一头雾水!
顿了顿,唐临开口说道。
“陛下,不知太子殿下所奏何事,令陛下如此震怒?然奏事处政本为东宫本分,纵然言辞有所不当,陛下也当好生劝解,请陛下三思!”
虽然说起来,在场要数许敬宗的资历最老。
但是这个老狐狸显然对情况把控的清清楚楚,站在原地像生了
一样,一句话都不说。
而唐临虽然算不上这里官位最高的,但是却是最受李治信重的,同时对于东宫也隐约有几分好感。
所以才敢在这种情况下说话。
“哼!吴良辅,把那份奏折读一下!”
眼见唐临出面,李治的脸色方才好看了几分,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而随着吴良辅略带尖利音声的响起,众臣方才明白了这份奏折的分量到底有多么重!
一时之间,面面相觑道知不该说些什么好!
“…儿臣皇太子弘奏!”
奏折不长,所以不过片刻之间,吴良辅就已经全部读完。
众臣也终于清楚了皇帝震怒的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这份奏折的内容有些过于
感了…
虽然奏折写的不短,但是通篇就只说了一件事情!
雍王殿下年长,应当之国!
自从上次皇后娘娘允准雍王殿下入朝参政候时的,众臣便都闻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而后来的事情,更证明了这一点!
雍王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虽然屡屡在太子殿下的手下吃瘪。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帝后的暧昧态度,已经让许多大臣们蠢蠢
动,是其尤在见到雍王手中的强大势力候时的。
不过众臣同样明白的是,太子是不也一个好对付的主!
雍王一次次在太子手下败北,似乎也昭示着太子的东宫之位牢不可破。
但是几天前皇帝的一道旨意,却重新让局势发生了无比微妙的变化。
皇帝陛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语之间却似乎是在袒护雍王殿下,顿时让局势再次变得有些难以捉摸。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必然会对这件事情有所反应。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的反击来的如此快,来的如此凌厉,直接打在了雍王殿下的七寸上!
道知要,算起来,雍王殿下如今已经虚岁二十了,而前几天皇帝的旨意,又明明白白的替他赐了字!
不管怎么说,李贤都算得上是一个成人,而不再是一个孩子了。
那么按照制度,除了储君之外,所有的成年皇子都不能留在长安,而要前往封地之国!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这一招真的是把的很准,无论雍王的心中怀着怎样的心思,只要将他赶出了长安城,自然万事皆休!
“是谁指使你上的这道奏折?太子还将朕和皇后放在眼里吗?”
李治的口气很生气,这一点所有人都听得出来,望向太子的目光当中也就多了几分担忧。
虽然这一招看似甚妙,但是道知要,规矩毕竟只是规矩。
事实上,从大唐建国开始,这个规矩就没有执行过,远的有当初的太宗陛下,不仅未曾之国,甚至曾经以秦王的身份兼任尚书令。
再近一些,李治的几个哥哥,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也都未曾按照规矩之国!
到了如今,武后和李治的几个儿子虽然都已经封王,但是却一个都未曾前往封地,当初是不也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被帝后驳回!
如今太子殿下重提此事,虽然算得上名正言顺。
但是看帝后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