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一九零二 下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身处其境的改变,筹
 一九零四年,秋瑾只身赴,极目远眺海天,满怀情赋诗曰:“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从此,她迈出了在她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一九零五年,秋瑾由东京动身回国,结束了一年多的留学生涯。这一年中,秋瑾接受了资本主义文化教育,结了大批革命同志,加入了同盟会,已从一个具有反抗封建势力精神,关心祖国命运的单纯女子成长为一个革命者。

 人生的境遇就是这样莫测。本来历史上秋瑾在上海筹款办学失败后,先去南浔女校教书,然后应徐锡麟之请,加入光复会,并主持大通学堂,直至数年后牺牲。但由于复兴会在琼州发动了万宁起义,革命气氛高涨,又因其他的机缘巧合,秋瑾竟然自己找到了革命军,找到了复兴会的入口。更巧的是,她遇见了人,得到了复兴会的敲门砖。

 “秋女士莫怪,战事紧张,防止清廷密探和内是应有之意。”葛智初引着秋瑾来到一处办公场所,伸手相请“这里是登记处,前来投奔革命军的都要先走这个手续,有我充当介绍人,应该很顺利,但这个程序却不可省略。”

 秋瑾到现在还有些迷糊,从城门处的严查冲突,再到人的相认引领,仿佛象在做梦一般。可看着葛智初那整齐的军服、威武的神态,心中又直叹造化弄人。一个在留学生中默默无闻的青年,已经是革命军中的一名军官,并且在实实在在地为革命而拼杀疆场。自己呢?却几乎没有做成什么革命工作,更谈不上什么革命成绩。

 要说人,葛智初认得秋瑾,秋瑾却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在日本,秋瑾是相当活跃的‮人个一‬物,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并受到中国学生的广泛赞誉。而葛智初正是当时的听众之一。对秋瑾极为钦佩。

 一个在留学生中知名度极高,几乎要成为偶像化的人物;一个在成千上万留学生中无人注意的青年。现在却是迥异的处境,迥异的心情。

 “秋竞雄?很有志气的名字。”登记处的文书很年轻,却不识得秋瑾的大名。因为一个女人来投而表示了稍许的惊讶后,便认真细致地为秋瑾做着登记。

 “特长是什么?”年轻文书询问道。

 秋瑾愣住了。之前她可能从没想过这个,而且也没意识到自己在革命军中能干些什么?有学识,会作诗,宣传演讲。提倡女权…这些在革命军中似乎都是无用的吧?人家所说的特长应该是扛打仗,骑马冲杀,或者是救死扶伤…

 “军事?”

 “医学?”

 “护理?”

 文书按部就搬地问着,并没有让秋瑾难堪的意思,倒象是善意地提醒。

 “秋女士学识极好,更有慷慨昂的革命精神。”葛智初在旁笑着说道:“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样的诗句,你写得出来?就是屈才做个文书,也不会比你差的。”

 “那可太好了,成天耍这笔杆子。我早就烦了。”文书笑‮来起了‬,提笔刷刷地写着,也‮道知不‬他写的什么,嘴里还抱怨道:“军事训练我也不比谁差,偏要我干这活儿,闷都闷死了。”

 秋瑾笑了,对这‮人轻年‬的纯朴,对这‮人轻年‬的热情,更为他急于参加战斗的勇敢和情。

 登记完毕,文书给了秋瑾一块印着号码的袖标。还有一本小册子,并让秋瑾到宣传处报到。秋瑾‮道知不‬,这已是特别的照顾,是因为有葛智初的引荐。以及秋瑾的学识,才跳过了学习、考察的阶段。

 “戴上这块袖标,就表示你已经是革命军中的一员。”葛智初领着秋瑾到宣传处,边走边解释道:“虽然还不是战斗部队,但革命有分工,革命工作没有贵高低。那本小册子上有军队纪律和革命口号。你要认真研读,知晓‮么什为‬要革命,怎样革命。”

 “你是复兴会会员吧?”秋瑾盯着葛智初,问道:“是不是只有加入复兴会,才能在革命军中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才会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

 葛智初沉了一下,说道:“你对复兴会了解多少?在日本东京便有支部,‮么什为‬你没有加入?你的急切我可以理解,但我们复兴会的革命并不象你想的那样简单。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观察一段时间,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到那时你真的理解了我们的宗旨,愿意服从组织纪律,愿意为革命献身,我可以充当介绍人,请本会收接纳你。”

 秋瑾终于意识到复兴会的组织严密,这可与同盟会的随意扩张大相径庭。同时,她也明白了复兴会的发展手段,是介绍人、复兴会考察并选择你。

 “这本书先借你看。”葛智初从衣兜里拿出一本半新不旧的书册“这是刚下发不久的我们复兴会的领袖宋先生关于革命的思想理论,读之极有裨益。现下流行的革命理论和方法,与之相比,则显得浅薄了。”

 秋瑾接过来看了下封面“论中国之革命”几个极有气势的大字映入了眼帘。

 …。

 炒作、包装为的是使大革命家放光芒,引人仰慕、追随,并占领革命的制高点。

 而如同美国独立战争时差不多人手一本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复兴会也经常印制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阐述革命理论,指明革命方向,树立领袖权威。在民间这有可能成为一种巨大的启蒙力量,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极大的变化;在革命军和复兴会内部,则鼓舞着斗志,统一着认识。

 语言是浅显易懂的,问题是常见却为很多人困惑的。在用昂铿锵、清晰睿智的语言嘲弄了君主制的昏庸、抨击了世袭制的荒诞外,还为人们描述了理想中的共和政体。

 什么是共和?‮么什为‬要共和?世界上采取共和体制的国家有哪些?中国实行共和有哪些困难?

 ‮么什为‬要革命?要怎样革命?革命要改变什么?革命的方略有哪些?革命什么时候能成功?

 这些在后世看来极为普通的问题,在当时却几乎没有完整而明确的阐述,很多高呼革命者只是停留在改朝换代、推翻皇帝上,更有革命者认为只要恢复汉家江山,便是革命成功。

 自古人间英物并非横空出世。亲人朋友必然有相互辉映者,带动和引导她们走上革命之路。油灯下,秋瑾终于静下心来研读。身处在现实的革命环境中,抛开了在东京留学生中的浮躁和热情。冷静地思考、判断,无疑是她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革命必会成功,共和国必会建立!慷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将忠义献于民族祭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光荣。诸君,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

 秋瑾推案而起,十年磨一剑,十年大成功,能充满自信地做出此论断,多么豪气冲天。多么令人热血奔涌。

 好,十年,甚至时间更短,这样一个坚强、自信的团体难道不值得自己加入并追随,见证历史的一刻,见证革命成功的荣耀。

 晚清时候有太多去我、灭我而成全自我的人,比如自沉颐和园的王国维,比如横刀弹歌的秋瑾,比如舍生取义的徐锡麟,这种追求是朴素的。他们的追求更接近义的本原。

 但他们也需要一盏指路的明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我,用坚定的革命信仰去完成心中不懈地理想追求。而在改变和引导上,身体力行的实绩比宏大美妙的理论更有效果。

 革命军在琼州纵横不败。吸引的不仅是秋瑾,更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革命者,投身到他们认为最是革命无疑的战斗之中。

 …

 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

 做出这样豪气干云的论断,却并不只限于复兴会内部的小册子,而是正从大革命家宋复华的口中。以慷慨昂的气势宣之于世。

 宋教仁,嗯,现在是更有气势的宋复华,复兴中华的意思。他本来就既才华横溢,志气人,且行动非凡,在复兴会这个坚实的后盾支持下,在历史提供的舞台上,更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东京掀起一股革命狂后,大革命家宋复华开始了巡回宣传,兼筹款之旅。之所以大胆作出前所未有的论断,定下革命成功的时间表,便与筹款大有关系。

 革命是伟大的,但要实现伟大理想--“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有陈文强在幕后的资金支持,但钱没有嫌多的,复兴会也采取了先进的集资手段,走“海外上市”的路子,与保皇争夺海外会势力,开展“集资竞赛”

 这与陈文强吸引海外资金入股,创办实业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均属“风险投资”质。但革命的风险更大,投资革命便是为政治博弈下注,谁胜谁负天知晓。

 所以,革命筹资的对象便大多是心系祖国,对**无能的朝廷不满的海外华侨华人。对这个群体,以及考虑到华侨华人多属洪门,除了鼓舞并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外,还要有另外的政策以增强吸引力。

 《告全体洪门人士书》便由此应运而生,在南洋,在美洲,在欧洲,在国内,报纸媒体都登载了大革命家的建议和对将来的承诺。宋复华希望洪门能够改堂为,重订章程,成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正规团体,具有革命和进步;同时,宋复华还承诺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后,将视洪门改情况以及对革命贡献大小,为其在国内登记立案,并邀请其派参政议政。

 由秘密到公开,从被打管制到合法参政议政,这无疑是对洪门人士极大的惑。但如何把旧式会改造成现代合法的政团组织呢?宋复华显然也研究不深,只是指出了大概的方向:遵纪守法、教育会员、职业培训、兴办社会生计事业以安置无业会成员…

 尽管如此,大革命家的承诺依然会令洪门人士心动不已。况且,革命筹款不是白拿白捐,复兴会已经定出了章程:光复债券分五十元、一百元两种面额,十年利息为百分之三十,购买时提前扣除;持券人在十年期满后,向革命政府或其他海外代理机构兑取现银;百元者记功一次,千元者记大功一次,待民国成立后颁发奖状奖章,以示功赏;购买万元以上者,授“革命义士”牌匾,其名列入《中国革命史》后记;购买十万元以上之团体,复兴会可派人协助其改事宜,可预登记预立案,民国建立后即是注册合法之政治团体…

 好家伙,名为筹款,其实复兴会只是借钱而已,还本返利,只不过把钱存十年罢了。况且利息提前扣除,也就是买一百元债券,只须花七十元;然后呢,革命成功后,还要记功表彰,还有青史留名的机会。会呢,复兴会可以帮你改组,合格后便预先登记立案,等民国建立便自动合法,再不用怕复兴会出尔反尔,说话不算了。

 一步先,吃遍天。这句后世的广告用语,也适用于当时的形势,当时的革命。

 复兴会率先成立,率先在南洋发展,率先以组织严密和纪律严明来维护团体,率先发起成功的暗杀和起义,率先定出令各方心动满意的筹款章程。再加上率先收各方人才,率先有了经济后盾,率先有了陈文强这个强助…革命之牛耳,无疑已执于复兴会之手。

 历史在变,无数人的命运和人生道路也在变,同盟会虽然号称统合各家,但却已落在复兴会之后苦苦追赶。更不用说历史上很多本应该加入同盟会的革命志士,已经先为复兴会所网罗,正在为复兴会的革命大业而努力奋斗了。

 …  m.ISjXS.cOM
上章 重生一九零二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