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子风流 下章
第三百七十九章:天子垂怜
 解缙目瞪口呆。

 本来他还想在逃户上头做点文章,毕竟逃户的事,真要揭出来,虽然不至于让郝家获罪,可是狠狠恶心一下,把问题扩大化一些,让那姓郝的几只苍蝇,那也是好的。

 可是看了这份奏书,解缙便明白,这事儿只怕还得继续斟酌了。

 奏书的前半部分,是说明原委,后半部分,简直能用无来形容。郝政‘哭告’,谅山逃户,损害谅山利益,使他夜难眠,寝食不安,逃户多是衣不蔽体,宛如民,极大的加重了谅山的负担,郝家为此,不得已之下,却还需对他们进行安置,以免滋生事端,如今是心力瘁,不知如何是好。恳请朝廷,万以郝家为念,看在郝家对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立即派人遣返,否则逃户对谅山遗祸无穷。

 最后自是倒打一耙,大谈广西这几年,地方官吏如狼似虎,盘剥百姓,百姓不堪忍受,这才有逃户的现象,现在广西那边,把人到了谅山,这是什么道理,这些人,非要遣返不可,只是人数太多,寻常差役只怕难以弹,理应调拨官兵,立即押解,一个不留。

 这是一封诉苦加状告的奏书,大倒苦水之余,顺便把广西的官场上下人等统统骂了。甚至还扬言,不把人带走,郝家的日子没法过了。

 解缙可不是傻子,因为广西那边的奏书,分明是说,谅山以做工为引,蒙骗无知百姓,充作劳力。

 广西的说法是,姓郝的孙子需要人工,所以勾搭了百姓抛荒逃离,所以问题的源是谅山。

 而郝家完全是无赖的嘴脸,双手一摊。老子才不要这些人,这些人哪里是人工,简直就是负担,让郝家这边压力甚大,还请朝廷赶紧的赶走,‮候时到‬少不得要备好鞭炮,恭送这些民。

 双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又成了一笔糊涂账。

 偏偏郝家这边叫苦叫的厉害,一副你不把人赶走,‮起不对‬平时郝家似得,足足把解缙恶心了个半死。

 可是解缙也深知,这些人不能赶,因为人数太多。后果难料,若是一两千人,倒也罢了,可是数万近十万,就不是几百个差役就能把事办成的,广西那边,百姓向来桀骜。几百个人过去,谁吃掉谁都难说,可是一旦要调拨官军去,至少也得数千上万人,且不说现在趾那边在剿匪,广西和趾的官军早已抽调一空,即便是调拨了官军去,一旦逃户们反抗。又闹出个民变出来,这个政治责任,谁来承担?

 解缙若是敢拟这样的票,建议遣返,一个不好,谅山大,郝家那边。肯定是要全家老小杀到南京来告御状的,眼下陛下责令郝家造船,又命郝家镇趾,连谅山都了。那么趾、谅山乃至于广西的时局,只怕要彻底糜烂,到了那个境地,这个黑锅,除了他解缙,还有谁背得起?

 所以固然是吃了苍蝇,解缙却是无可奈何,连苦笑的心思‮有没都‬,他只是想,都说郝风楼难,他那父亲,老成持重,现在看来,都他娘的不是好东西,蛇鼠一窝,有什么样的儿子,就有什么样的爹。

 心里抱怨了一阵,解缙却是命人叫金幼孜来。

 金幼孜也在阁中兼差,‮儿会一‬功夫就来了,解缙看他一眼,淡淡的道:“据说近来,有生员和御使似乎对谅山逃户大发雷霆,此事字行可有耳闻?”

 金幼孜是江西新淦人,新淦也隶属吉安府,虽然与解缙不是同县,可是二人的老家,相距却不过百里,金幼孜见解缙问起此事,便答道:“都察院那边,确实有人在准备搜罗罪证,生员们也闹得凶。”

 解缙摇头:“眼下朝廷多事之秋,让他们不要闹了,闹的厉害的生员,好生让学政训导一番,若是不肯就范,立即革掉功名,把事情下去。”

 金幼孜顿时愕然,道:“解公,这…”解缙苦笑:“不必多言,就这么办。”

 说罢送客,解缙深知,这件事必须快刀斩麻,把这清议狠狠下去,事情闹大,对所有人‮有没都‬好处,甚至可能还给郝家借题发挥的机会,他现在对郝家,已经不再等闲视之,再不会纵容下去似从前那般鲁莽了。

 旋即,他重新拿起那奏书,好生读了一遍,便提起笔来,在奏书下拟票:“冰冻三尺非一之寒,西南象种种,建文年间,便已种下因果。如今西南动,逃户之事,不宜轻动,需谨慎慎微,从长计议。”

 这番票拟之后,解缙便将奏书放到了一边,又不摇头,唯有苦笑。

 ……

 过了几,宫中诏命文渊阁大臣暖阁奏对。

 解缙人等,早早便来了,近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大致已经清楚今陛下要问的问题,所以心中打了腹稿,早有了应对的手段。

 大家各自坐在这里,彼此咳嗽,如今的文渊阁,自是解缙一人掌舵,其他金幼孜、黄淮与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人等,都不如解缙强势。

 好在这阁中多是赣人,解缙又是赣人领袖,是以也极少有人挑战他的权威。自然,最紧要的是,解缙深得东宫信重,而文渊阁绝大多数,都是极力支持未来天子,于是不约而同,纷纷聚拢在解缙周遭。

 解缙照旧还是那个样子,靠在椅上,神色恬然,眯着眼儿,一副打盹儿状。

 等待朱棣到了,他才抖擞精神,带着人一道向朱棣行礼。

 朱棣只是虚抬了抬手,旋即坐在御椅上,阴沉着脸,开门见山道:“河南的旱情如今如何?”

 这事儿是杨士奇近来在管的事,杨士奇忙道:“已经缓解了不些,不过但凡大灾,最紧要的是防疫,如今…”

 朱棣便冷笑:“说来说去,还是没有缓解是吗?地方官吏,都做什么吃的?朕平待他们不薄,他们欺上瞒下,胆大包天,无病无灾‮候时的‬,便知道榨百姓,一遇灾情,手忙脚,简直是跳梁小丑,那河南布政使司,就是这样为朕分忧的吗?”

 杨士奇忙道:“陛下息怒,微臣万死。”

 朱棣却是抚案,一脸阴沉之,那眼眸之中,杀机腾腾,并没有因为杨士奇的告饶,而减轻分毫。

 朱棣淡淡道:“河南那边,要办一批人,责令都察院加派分巡御使,立即赴河南。”

 杨士奇道:“微臣遵旨。”

 朱棣却长吐一口气,脸色微微缓和了一些。

 他的出奇举动,实在教人诧异,其实说起来,河南的赈灾,还算是勉力,其实也没什么子,死人是在所难免,有疫情也是常有的事,无论怎么看,都没必要龙颜震怒。

 可是深知内情的人,如那解缙,如那杨荣和杨士奇却是深知这里头的蹊跷。所以杨士奇一句话都不敢辩驳,更不敢为河南的地方官吏说话,理由很简单,陛下现在是一肚子火,没处发,这股子火气,怕是来自于趾,偏偏不能当着面发出来,毕竟趾那边,屡屡大捷可是明摆着的,一旦震怒,不免让人疑心趾的事态已经恶化,所以为了敲打‘欺上瞒下的地方官吏’,河南的地方官员运气不好,只好来背这个黑锅。

 朱棣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随即舒了口气,语气平和起来:“广西逃户的事,朕这几,看了各方面的奏书,说起来,此事实是骇人听闻,近十万在册百姓逃去谅山,以至广西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这件事,已经有了眉目,说到底,还是广西的官吏平时怠政的缘故,官不恤民,才会有今。”

 在座的众人,俱都直了身子,等候朱棣对此事的最后定,其实早有人觉得这件事可以做文章,只是可惜,这文章做到一半,却被解缙制止,如今陛下难得提起,自然都想洗耳恭听,看看陛下的看法。

 朱棣又道:“眼下十万之众,俱都去了谅山,谅山的郝政父子,也是叫苦不迭啊,他们上书痛陈民对谅山的侵害,一肚子的委屈。其实他们的难处,朕是能体谅的,一县之地,突然跑去了这么多的民,即便是桂林、州这样的省府,只怕也是吃不消,更遑论是小小谅山?谅山那地方,朕去过,土地贫瘠,百姓困苦,如此一来,岂不是雪上加霜?所以朕才说,这是真正难为了郝家父子,受此无妄之灾,一边要紧着造船,一边要治理封地,还得面对这渐增多的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换做是谁,也得大倒苦水。”

 ……

 第二章送到第三章可能会晚点,不过,老虎会更,最近身体状态好了一些,那啥,求月票呀,没月票不幸福啊,码字没精神呀。  m.iSjxS.cOM
上章 公子风流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