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品江山 下章
第三五七章 暗战(上)
 -

 王雱这一手,算得上十分漂亮。此计除了李宪之外,再无任何人参与,已经把馅危险降到最低了。

 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还是没有瞒过远在洛的文彦博。陈恪一开始,以为是王雱身边有文彦博的细作,但是再细想王雱为人缜密,断不会让身边人知道此事的。而且文彦博也不大可能,在一个十七八岁的‮人轻年‬身边埋下眼线。

 眼线应该还是在皇帝身边。

 而文彦博会做的事情,恐怕韩琦也会做,是以既然文某人能侦知,韩相公就没道理‮道知不‬…

 当陈恪将这件事告诉王雱,惊得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陈恪也不说‘当初我就劝你,这样不行’之类的话,而是冷静道:“好在你也没有把柄,落在他们手里,不担心他们会在官家面前嚼舌。所以这一局,还是我们赢了,而且完胜。”

 “嗯…”王雱缓缓点头,叹气道:“可韩相公知道了…”

 “已经到了这一步,被他们知道了也不怕。难道他们会因为我们规规矩矩,就也对我们规规矩矩?”

 “也是,中枢两进两出,他们肯定惊呆了。”王雱的神色这才好转,点点头道:“一旦缓过神来,必然要凶猛反扑。”

 “是啊。”陈恪面色凝重道:“官家承诺,今年会定下太子。下一步,必然不死不休了。”

 “谁怕谁,”王雱的脸上,浮现出惯有的傲气道:“如今我们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呵呵…”陈恪也笑起来,但心情绝不轻松,他实在‮道知不‬,这支由新学、在野派和嘉佑学社联合起来的杂牌军,到底能不能和赵宗实的正规军对抗。

 ~~~~~~~~~

 烈的斗争不知何时开始,秘阁‮试考‬却迫在眉睫了。

 秘阁试六论是制科试最关键的环节,关系到能否参加最后的崇政殿御试,同时也是制科‮试考‬中最难的一环。首先,阁试六论的出题范围极其广泛,以九经、兼经、正史为主,旁及武经七书、《国语》及诸子。正文之外,群经亦兼取注疏。

 这不仅要求应试者知识面极其广泛,而且对这些知识要烂;还要求应试者文理俱佳,才有可能过关。是以时人都以秘阁六论为最难,把阁试称为‘过阁’。阁试之烦、难,正是中式者凤麟角的原因所在。

 为了应付这漫无范围、又无所不问的烦难阁试,苏轼兄弟才会授官未赴,专心准备。

 ‮试考‬前一,六名考官各出一题。陈恪虽为同考官,但这种级别的‮试考‬,考官的阵容吓死人,还轮不到他出题。

 参知政事欧修所出论题为《王者不治夷狄》,出自《秋公羊传》何休注;

 参知政事王珪所出论题为《既醉备万福》,出自《诗经。大雅。生民》郑玄笺;

 枢密副使吴奎所出论题为,《礼义信足以成德》,出自《论语。子路篇》包咸注;

 龙图阁直学士杨畋所出论题为《形势不如德》,出自《史记。吴起列传》;

 权御史中丞王畴,所出论题为《礼以养人为本》,出自《汉书。礼乐志》;

 知制诰王安石所出论题为,《刘愷丁鸿孰贤》,出自《后汉书。丁鸿传》及《后汉书。刘愷传》。

 六题中,三经三史,三正文三注疏。且要求极严格,应试者必须指出论题的出处,并全部引用论题的上下文,这样才能称为‘通’。不知论题出处者不得为‘通’;知道出处而不全引上下文者,也不得为‘通’,只能为‘’。应试者所作六论,须皆在三千字以上,所以最少一万八千字,且要于一天一夜内完成。

 五十名应试者,虽然最后都能完成,但其中多有求快而草草者。

 收集起卷来,书吏糊名誊录,然后转到陈恪手中…因为就他一位初考官,所有卷子都要过他的手,选出六论四通以上者,呈给六位考官而已。然后由六位考官来评定等级,将四通以上者分为五等,第四等又分上下,按惯例一、二等不设,第三等为优,第四等上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御试。

 按说陈恪没什么权力,因为‘通’、‘’、和‘不通’都是明摆着的,他要是弄错了,被御史弹劾还是轻的,辛辛苦苦竖立起来的大儒形象,也将毁于一旦,是以容不得半分闪失。

 但这不意味着他无法影响录取。事实上,陈恪采取了一种巧妙的战术,最终使他想保的人都顺利过关。

 陈恪想保的,自然是他嘉佑学社的同年,他也很熟悉这些人的文章,因此虽然没通关节,但他还是能认出,几位同年的卷子。

 其中,二苏和曾巩他并不担心,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过不了阁,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他想保的是四郎、林希和吕惠卿。

 他采取的是迂回战术,先将二苏及曾巩的卷子在最后。把几份‘文章草草’的试卷放在最上面,再把四郎的卷子放在中间,下面再放几分‘草草’的试卷。这样六位考官先一份份的淘汰前面的试卷,待看到四郎比较工整的文章后,觉着写的还算不错,因为已经淘汰了很多,加之后面的好像也不堪入目,四郎被取中的几率自然大增。

 林希和吕惠卿的也如法炮制,因为优秀的卷子,如二苏和曾巩的都被在最后了,所以被陈恪凸显出来的三人,都不出意外的‘过阁’了。待看到最后几份卷子时,考官们纵使感叹这几位的水平之高,却也不会再改变原先的结果了。

 因为这是六人联合阅卷,谁要推翻先前的结果,就等于否定其他五人的眼光,这种得罪人的事儿,连王安石也不会干。

 最后结果出来,一共过阁十五人,其中就有四郎、林希和吕惠卿,自然二苏和曾巩也不会被埋没。除了他们六个外,还有邓绾。过阁者中半数都出自嘉佑学社,自此嘉佑学社大名再次响彻朝野。

 ~~~~~~~~

 隔一便是崇政殿的御试,当天一早,由官家亲自主持并出策题一道。这次赵祯似乎很想说点什么,一道策题足足用了几百字。其中绝大多数篇幅,都是他对这个国家弊端的观察:

 ‘朕自继大统以来…德有所未至,教有所未孚,阙政尚多,和气或寡。田野虽辟,民多无聊。边境虽安,兵不得撤。利入已浚,浮费弥广。军冗而未练,官冗而未澄。庠序比兴,礼乐未具;户罕可封之俗,士忽胥让之节…在位者不以教化为心,治民者多以文法为拘。防繁多,民不知避。叙法宽滥,吏不知惧。累系者众,愁叹者多。仍岁以来,灾异数见…”

 几乎把大宋之弊说了个遍,如果换个场合写出来,简直就是一篇罪己诏。

 然后才要求‘子大夫其悉意以陈,毋悼后害。’

 这简直就是自

 敬录策题的详定官司马光,听得是满头大汗,录完后却不敢领命道:“陛下三思,这篇策题放出之后,必将天下大哗啊!”“难道有什么干碍?”赵祯似笑非笑道。

 “是有干碍的。”司马光要比初伴帝侧时,放开了许多,沉声道:“圣人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推而广之,也无不是的君王。千错万错,都是为臣者的错。陛下乃大宋之君,为君者不能有错,否则人心不稳,念兴焉!”

 “君实,你太书生气了。”赵祯和司马光的关系,显然愈来愈亲密,竟以表字相称道:“这些天下的弊端就在那里,就算不让人说,难道我这个四十年的皇帝,能得了干系?若不借此机会说上一说,还让天下人以为我赵祯掩耳盗铃、昏聩若斯呢…”

 说着淡淡一笑道:“没听俗语说‘疾风知劲草,板识英雄’?寡人就要刮一刮疾风,船板,好为我大宋寻出几株劲草,识到几位英雄!”

 “陛下,你既然都知道,何不大振天威,痛加整饬?”司马光已经深深认识到,这位‮来起看‬绵软无力的皇帝,实际是有大智慧的。

 赵祯愣了半晌,方垂下头叹道:“寡人两度险死还生,身子已经大不如前,上朝听大臣奏事,时候略长些,就头晕手颤,观瞻不雅。寡人若是亲自动手整饬…设如中途身体有变,将来连新君也难以为继。寡人能做到的,就是为新君打好底子、扫平障碍。君实你明白了么?”

 这些话披肝沥胆,句句痛心疾首。司马光不潸然泪下,啜泣道:“臣明白了,都明白了…”

 “所以寡人得让英雄们起心思,不然他们藏着掖着,我如何能动手?”赵祯那向来柔和的双眼,此刻罕见的透出寒光:“你看这次御试之后,还不知有多少好戏上演呢!”

 虽然已是四月天,司马光还是感到一阵透体深寒…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M.IsjXs.CoM
上章 一品江山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