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参观
“上帝啊,我真想在这里定居了,”国外使团中的人行走在横沙岛的大街上,好些人都发出这样的惊叹。
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拒绝了崇明政府提前准备的观光专车,选择以步行的方式来和这座岛屿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如今江海码头已经重建完毕,大家从码头出来后就上了富民沙路。马路两旁民居林立,附近还有公园,良田虽然占横沙岛面积的大半,但是它们分布的位置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和民居一点也不相互冲突。
几辆公
车跟在这些使团的后面,这些车子是政府征调出来用以协助使团成员代步之用,但是大家都不愿坐在车上,而是想要多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路面上的行人不多,政府安排好使团的参观活动后就对岛上的民众进行了通知,部分单位在不影响到工作的情况下甚至安排了放假。
前方的路边有一条小路往西延伸进去,几名使团成员好奇地往那边打量,经过随行的华国官员讲解,他们这才知道里面是一座敬老院。
“就是和你们的老年疗养中心差不多。”陪同的华国官员介绍道。
“我想进去看看,可以吗?应该不会打扰到里面的那些老人吧?”参观团队中有人提出申请。
“稍等,我先进去沟通一下。”
大家等在马路旁,看着那名华国官员去到敬老院中,有些人在四处张望,因为一路过来候时的,这里的所见所闻皆是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以前候时的,夏威夷是我认为最理想的度假胜地,现在我可不这么看了,我就想待这里。”
“夏威夷?和丧尸一起在沙滩上晒太阳吗?”
“你们说华国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在那个叫崇明的岛上我没看到一个丧尸的影子,这里也是,听说还有个叫长兴的岛屿也是如此。”
“谁知道呢,真是神奇的国度啊。”
陈度道知不身后那些外国使团的成员们正为岛上的安定和繁荣而震惊,他来到敬老院中,找到这里的负责人罗琼芬。
“他们要进来参观吗,
,”罗琼芬之前就收到政府下发的通知,知道今天会有一些外国人来岛上参观,她到想没这些外国人竟然会有兴趣来敬老院里看看,心里微微有些惊讶。
得到应允之后,有些对敬老院感兴趣的人便进到里面,他们到处看看,有几个还尝试着和里面的老人进行交流。
敬老院里也有会英语的老人,由这些会英语的老人充当翻译,进来参观的外国使团成员们对横沙岛又有了深入的了解。
“看到了吗?弗兰克,这里才是灾难后的天堂啊,”一名使团成员在出来后情不自
地向同伴感叹道“如果换做是我们国家的避难所,很难说到了那个年纪的人还能这样轻松悠闲地生活。”
“你说得没错,杜克,咱们虽然不用担心老了之后的问题,但是现在大多数人老了之后就会在营地内被边缘化,这样的结果除了死亡就是等死。”
“有句话不是说得好吗?患难才见真情,越是困难候时的,就越能看出人个一或一个国家的本质。”
“华国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国度。”
“确实如此。”
大家在敬老院里只停留了十来分钟,因为横沙岛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这些人打算步行参观的话还是得要不少时间的。
接下来这些使团成员又参观了集贸市场、超市等民生相关的场所,横沙的繁华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虽然这种繁华放在灾难前可能就是人个一口较多的县城水平,但是在灾难后,这种情况却极其难得。
灾难初期或许少数的营地因为准备的资源比较充足,加上管理者能力出众,这些营地可以维持住安定的状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出现短缺而大家又无法自给自足之后,这种祥和的局面就很难继续保证。
横沙岛上,和灾难之前别无二致的状况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已经持续了很久,所以这些外国使团的成员才会如此吃惊,熟悉经济学的人已经开始在心里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估算相关的民生数据,大家都在思索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过新环路到锦霞路上,这一片都是政府单位的办公区域,附近还有几所学校。
“这里…还有学校!”不少人在经过校园的门口时听到了里面的朗朗书声,他们虽然听不懂孩子们读的是什么,但是从这些书声当中却能分辨出学生的大致数量。
“崇明三岛上目前一共有十数所中小学校,这一所学校是横沙小学,附近还有一所中学离得不远。”陈度向他们介绍道,使团成员们对政府的办公大楼不太感兴趣,这些人中以学者和科研人员居多,他们的目光更多的会落在实处。
十数所学校,那学生的规模肯定不下千人。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国家里,大家的基础教育基本都已经处于断档的状态,而且这样的情况还会继续下去,至于会持续多久谁也道知不。许多的避难所里结构分成都十分简单,除了防御安全之外就是保障吃喝拉撒,至于学习和教育,灾难中谁还顾得了这个。
“我们能去学校里面看看吗?”有人心里
,非常渴望收集横沙岛民生方面的数据。
“恐怕不行,因为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陈度说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养殖场这样的单位你们要不要去参观一下。”
“好,”东道主开口,其他人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而且陈度说的这些单位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对于这些志在研究横沙岛这种发展模式的使团成员来说,这些地方都很有参观学习的价值。
接下来要参观的地方比较远,陈度安排大家登车节省体力。从江海码头到这里有好几公里的距离,参观人员的确需要在车上坐着休息一下。
“陈,那里是什么地方?”车子来到横沙岛东南角的位置,路边有一处广场吸引了车上不少人的目光。
“纪念广场,里面是烈士公墓。”陈度向他们介绍道“里面安葬的都是为了人民和祖国而牺牲的英雄。”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得到英雄们的墓前祭奠一下,”车子在广场门口停了下来,一些使团成员来到车下,由陈度带着进到里面。
公墓内虽然看不到几个人影,但是其中一些墓碑前却摆放着鲜花,其中一块刻着魏启明这个名字的墓碑前,一捧白菊看着就像是刚摘下来一样。
来扫墓的人应该离开不久,而且还将墓碑的周围也打扫得十分干净。
或许是被墓园中肃静的氛围所感染,入园的人神色都十分肃穆,大家学着陈度的样子向那些英雄的墓碑鞠躬,接着又听陈度讲述了一些道知他的有关英雄们的事迹。
“国家危难之时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英雄,而不是电影和漫画里的那些。超级英雄们只能给我们带来欢乐,事实上在灾难降临时,他们并不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说得没错。”杜克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共鸣。
“我觉得我应该对华国说一声起不对,”杜克继续说道“以前我对这个国度真实的情况了解得太少,在网络上我看到的大多都是关于它的负面 评论,**、不讲文明、好逸恶劳等等,直到亲身来到这片土地上,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网络欺骗了我。”杜克叹了口气,神色有些沉重。
周围的人此刻也道知不该么什说,因为杜克的话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作为科研人员,这些人的眼界比普通人要高出一大截,但仍免不了被网络和片面的信息去左右自己的认知。
华国数十年间从一穷二白到鼎足于世界,这种让人吃惊甚至恐惧的发展速度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但是不实的信息蒙蔽了大多数人的眼睛,让他们还以为华国仍是一百多年前男人们穿着破大褂留着长辫子的时代。
出了墓园,车队来到东滨路上,接下来大家要去的目的地是横沙养殖场。
横沙养殖场的场长是龚大新,这位样貌
犷的汉子
了出来,热情地接待了这只参观队伍。龚大新的养殖场原本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在灜东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派驻过去的曹胜利等员工将局面打开之后,养殖场的销路一下子就扩张了数倍,在地方上人有
人的关系照顾,生意越做越大,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场子里的收入成倍地在增长,职工们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不少,现在的横沙养殖场可不是当初那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单位,而是横沙岛上生产行业中为数不多的香馍馍单位之一。
养殖场的事业很顺,龚大新也是春风得意,如果不是前些天单位在灜东的门店那边有位名叫杨菊的女员工在生孩候时的出了事,那这段时间养殖场里的一切简直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