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卑和自傲
世界上的流言都有一个特点,如果当事人置之不理,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消散了。
毕竟,世上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没有谁会特别关注谁。
围绕李知行和两个女生的三角恋的流言虽然在一段时间里传得火热,但因为当事人通通置之不理,一两个星期之后,也失去了新鲜感,被人遗忘。大概也只有302宿舍的女生才知道真相,然而大家都不会
宣扬,何况这流言也有一半是假的。
听听八卦,可以调节生活,但也仅此而已了。大家都是高三学生,沉重的试考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譬如,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来临了。
每个月第四个星期的星期四、星期五两天,高三生都要参加一次月考。
月考的时间安排和高考时间一样,但老师们考虑到有部分同学并非宣州市人,因此将最后一门英语提前了一个小时,从下午两点考到四点,四点考完后,住校的高三同学们就可以回家了。
宣中的学生有两类,走读生和住校生。在高三阶段,学校的走读生和住校生差不多对半开——走读的学生大多是家就在宣州市内,并且距离学校比较近;就算不近,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高考考虑,也会在中学旁边租房子方便照顾孩子。住校生也有两种,要么父母工作太忙无暇照顾,要么是从外县考入的宣中,也只能选择住校。
高三阶段,学校课程吃紧,每周只放假一天,从周六下午第四节课结束之后开始,到星期天结束。每隔四周,学校会放一个双休假,住得稍远的同学只有在这两天的假期中才能回去一次,唐宓正是此列。
高三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唐宓和其他同学一样,提前十分钟
了英语试卷——在所有的学科中她最不拿手的就是这一门,不过这次英语试考比较简单,大伙儿纷纷提早
卷准备回家。
考完后教室里一派
天喜地,长久住校的同学冲回宿舍,拿着早就整理好的背包和行李准备回家。
三三两两的同学拥向宣中的校门,唐宓和其他舍友挥手:“下周一再见!”
出了学校大门,沿着热闹的街道往东走上两百米,就是公
车站的所在。
在宣中读书的整整两年,回家的路线唐宓烂
于心,她根本不需要看站牌,只立在公
站台,等着去往西客站的16路车开过来。16路车十分钟一趟,不算难等。
忽然一辆奔驰驶来,就在公
站前停下。
唐宓并不认为这辆车和她有什么关系,直到副驾驶的车窗摇下,车内的李知行正对她微微点头。
唐宓有些诧异,她记得,李知行是全班甚至可能是全校第一个
卷的人,应该早早就离开了学校,怎么现在还在学校附近?
“去西客站的话,我送你。”
唐宓摇了摇头;“不用。”
“重要的几条干道大堵车,公
车很久才能来。”
唐宓抿了抿嘴,轻轻皱起眉头。星期五的下午,市内经常会堵车,但她到想没,现在刚过四点就开始堵了。
后排的车窗也慢慢摇下来,一个戴着眼镜的人轻年叠着腿坐在车内,手中拿着一本书,抬头看她一眼,又看着前座的李知行:“你要接的是她?”
“是的,大哥。”
这声“大哥”让唐宓一怔,她收回视线,在人轻年的脸上轻轻一停。
李知行的这位兄长有着一张文雅清俊的脸,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比她和李知行大不了几岁。她没记错的话,李知行是独生子,没有大哥。那么,这位青年大约是他的堂哥或者表哥。
一瞬间她打定了主意。
“不用了。”她重复道,指着由远及近驶来的831路公
车,换地铁就可以了。”
我坐公
车,去前面831路公
车排队等着入站,却被前面的奔驰拦住了路,不停地摁喇叭。
李知行心知唐宓坚决起来是什么样子,也间时没再劝,一言不发地转过头去,吩咐道:“张叔,开车吧。”
车窗随即撂下。
车子驶出之后,李泽文回头看了看跟在自家车子后面的831路公
车,公
车上非常拥挤,那个女孩的身影淹没在了人群之中,再也看不到了。
“她是谁?”李泽文说。
李知行从前座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堂兄。
“她叫唐宓,是我的同班同学。”
“对同班同学这么热情?隔着一条街看到她,都不惜绕远路来接。”李泽文忽地微微笑“当然,是
美,身材也好,但我道知不你什么时候改变了审美,看上了穷人家的女孩?”
“哥,你怎么知道她是穷人家的女孩?”李知行问。明明唐宓上身穿着校服,下身穿着牛仔
,是很普通的女孩打扮。
李泽文说:“她虽然穿着校服,但衬衣明显洗得发白,而且我记得,你们学校并不强迫同学穿校服——譬如你就没穿,可见她没多少衣服可以穿。
子是牛仔
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出来新旧,但注意她的鞋子。那双运动鞋保护得还不错,但磨损很多,一看就穿了好几年。”
“你说得对…”李知行无奈叹息,干吗跟自己的堂兄较劲呢?
“她样么怎其实无所谓。最有趣的是你,你并不因为她的拒绝而生气,早就料到了?”
“她从来都这样,是不也一次两次了。”
李泽文饶有兴趣地推了推眼镜:“你喜欢上了灰姑娘,准备当拯救灰姑娘的王子?”
“大哥。”李知行收了笑容,表情严肃起来,和兄长对视一眼“她是姑父的外甥女。”
李泽文原以为自己的堂弟会坦然承认自己喜欢灰姑娘,但到想没获得了如此让人意外的消息,饶是他也有点儿意外,问:“这么说,她是农村出来的?”
“是的,和姑父一样,她是嘉台县人。”
“既然和你同班,她学习不错?”
“她学习非常好,我不如她。”李知行说“她平时的成绩从未下过年级前三,在今年年初的数学冬令营中,拿了全国一等奖。”
“女生拿到奥数的全国二等奖?那确实厉害。”李泽文知道这个奖项的难度,谈
浓了一些,他把书放在一旁“倒也不愧是姓唐的。”
他的潜台词李知行很明白。她和姑父一样,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出身太过于贫寒,只得发愤图强,试图用优异的成绩改变命运。显然,他们的姑父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唐宓也许就是下一个。
李泽文手指轻轻弹了弹书页:“不过…她既然是姑父的外甥女,怎么也姓唐?”
“道知我的也不多,但听老师提过,她很小候时的就没了父母,她一直跟着她母亲姓。”
李泽文眉目一动,并未太惊讶,只点点头:“父母双亡,容貌美丽,头脑聪明,自卑自傲夹杂在一起,性格
感又多疑,和这种女孩子打交道,估计
难。”
这评价如此精准。
李知行无奈一笑:“大约是吧。”
“既然你碰壁次数也不少了,还
难而上?”
“怎么说呢,虽然她是很难打交道,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是个有趣的人。目标明确,喜怒分明,做事一心一意,极其努力。学校里从农村出来的同学不少,但努力到她个程度的,我真是没见过。她意愿不轻易接受人家的好处,但她一旦接受,也会诚心诚意地道谢。”
李泽文瞥了一眼弟弟,若有所思地开口:“她是姑父的外甥女,说起来和我们李家没什么关系,亲戚都算不上。”
“我起初并道知不她是姑父的外甥女,知道之后才觉得…”李知行没有说下去,微微蹙眉“哥,她家不是一般的穷,她每个月都拿着学校给的助学金生活。”
李泽文挑眉看着弟弟:“嗯,姑父没资助她?”
李知行摇了摇头。
李泽文问:“是姑父不资助,还是她不接受?”
“我道知不,但两者大约都有。”
”李知行说“高一候时的,我刚刚知道她是姑父的外甥女时,去问了姑姑是否有这回事,怎么从来没听她提起过,道知你姑姑怎么说?”
李泽文挑了挑眉。
“姑姑当时嫌恶地说‘她居然考到宣中了’?,然后又说,唐家的那些讨厌鬼,最好一个都别踏她家的门。”
李泽文难得地沉默了一下。
“我之前以为,她对我的态度只是偏见 …”李知行叹息“见到姑姑的态度后,才知道,她的举动也不算夸张。”
李泽文说:“她家还有什么亲戚?”
“其实没有了。她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外婆。她平时住校,每个月都会回家一趟,就是去看望她外婆的。”
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唐宓在嘉台县汽车客运站下了车。
九月底的天气,天色已经渐渐擦黑,若是白天里,车站外有着许多招揽客人的中巴车,现在也只剩寥寥数辆。
唐宓对这些车是再
不过的,她紧了紧书包,看准了一辆中巴车,连忙上了车。
两年以来的每个月,她常常坐这辆大巴车,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都熟悉。
售票员是个四十岁的中年女人,笑容很和善。
“哎,小唐啊,又是周五,回家了啊?”
“是啊。”
“回来就好啊。去后面找个位子坐吧。马上就开车啦!”
车上人已经很多了,唐宓在后面寻了个位子坐下,把书包抱在
前,很有耐心地等待中巴车发车。
很快,中巴车的夜灯打开,照得前方道路一片雪亮,在汽车“轰轰”的马达声中,蓝色的小中巴车拐了个弯,驶出了城郊,在乡间道路上
快行驶起来,满车的人随着汽车颠颠簸簸。
历经一个小时的颠簸之后,唐家村终于到了。唐宓和售票员阿姨打个了招呼,背着书包轻快地下了车。
今天月
很好,给这乡间的水田荷塘笼上了一层银辉。在星月的照耀下,唐宓沿着田间小路朝着远方的灯光一路小跑。厨房里有灯光,她一把推开门,大叫起来:“外婆,我回来啦!”
屋内的灯光很暗——省电的缘故,外婆一直用着瓦数最低的灯泡——但是这不要紧,灶里的柴火烧得很旺,也将厨房映得通红。外婆在灶台前的模样和她梦中的一样,分毫不差。
瞧见她回来,外婆笑了,拿着锅铲继续翻炒着青菜,说:“我想着你今天也该回来,把书包放下,准备吃饭吧。”
唐宓冲进老旧的堂屋,把书包一扔,又冲回来。
“外婆外婆,我来做饭吧。”
“饭本来就要
啦,你去把小锅里的鸭汤盛出来。”
唐宓一怔:“外婆,你杀了鸭子?”
唐宓揭开锅盖,看着锅里炖得烂
的酸萝卜鸭
,眼睛微微一酸。
经济条件所限,道知她外婆平时在家,是从来舍不得吃
的。
“你要高考了,我听说考前最缺营养了。”外婆不在意地说“快点儿盛出来啊。”
“外婆,不要杀鸭子啦,留着下蛋多好。我非常聪明啦,学习很好的,根本不需要这些所谓的营养。”
外婆瞧她一眼:“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你懂个啥?刚回来就跟我学嘴!”
“外婆别生气,道知我了。”
唐宓马上
出个大大的笑容,听话地把鸭汤盛出来放到小桌上。
外婆把炒的白菜盛出来,用小盘子装好,放在木桌上,铁锅里的米饭也做好了,祖孙两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这顿饭。
外婆一个劲儿往唐宓碗里夹鸭
:“多吃点儿。”
“嗯,我在吃呢,外婆你也吃。”
唐宓大口大口地吃着鸭
,也给外婆碗里夹了一块翅膀。
外婆把鸭
夹回她碗里:“我牙咬不动,你吃。”
“道知我外婆你是要给我留下好的,但是外婆你不吃的话,我吃着也不心安啊。”唐宓笑眯眯地说,你看这块翅膀,都炖了好久了,
都快化掉了,绝对伤不了你的牙齿。”
外婆笑着摇了摇头:“你这孩子。”
“外婆道知不?最新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比人轻年更需要营养的。”
外婆不以为然:“你懂啥,人穷,自然就不会生病啦。”
唐宓心头一酸,但还是笑着,固执地瞧着外婆,直到看着外婆吃掉了鸭翅膀才笑眯眯地说:“外婆,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啊?”
“没什么事情的,鸭子也好,我也
好。”
“赵师傅来收购了几次?”
“每周都来的。”
闲聊家常之后,唐宓说起了学校的趣事。
唐宓笑着说:“外婆,我们开学候时的,我差点儿被选成学生代表在开学仪式上发言!不过没选上。道知你新生代表是谁吗?”
外婆说:“我怎么知道呢?”
“是叶一超,那个上过新闻的叶一超,外婆你忘了?暑假电视上放新闻候时的,我指给你看过。”
外婆努力地想了想:“是不是,得了什么数学奖的那个?”
“是啊,他得奖候时的才高二,大概明年还能参加一次国际数学竞赛。”唐宓嘟着嘴“他好聪明啊,外婆,我真佩服他,我有他一半聪明就好啦。”
外婆却不以为然:“你没必要去和人个每比,很多人啊,我们永远比不上的。比如很多人比我们有钱,这就无法比啊。”
唐宓认真地点头:“外婆,你说的对,我明白了。”
“外婆,还有啊,当时招我入宣中的教务处张老师,这学期升为副校长了。他之前还来过咱们家的。”
外婆终于笑了:“张老师人很好,好人也是有好报的。”
“嗯嗯,外婆,我也这么觉得。”
唐宓的母亲在她七岁年去世,之后祖孙两人相依为命。
外婆虽然是农民,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她对知识有着朴素的认识——书是不可能不读的,不读书,一辈子也就陷在农村里了,连个翻身的机会有没都。从唐宓小时候开始,外婆就节衣缩食,供她读书。
农民能够挣到的钱也不多,无非守着一亩三分地劳作——堪称产出比最低的职业。但好在唐宓本人十分争气,或者正如别人所说,她天生是个读书的苗子,记忆力好,领悟力绝佳,从小到大,成绩都是翘楚,中考时考了全县第一,被前来招生的宣州实验中学的老师看中,去了宣州读书。
唐家村地处嘉台县的西南边,南北两面环山,东西两面邻水,是山美水灵的好去处。
但这美丽的地形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农村里也是空空
,人轻年都外出去省城或者更繁华的地方务工,唐家村的很多田地就空闲了下来,经济发展跟不上,农民的生活尤其辛苦。但几年前,穿山隧道终于打通,宽阔的公路也在数年之后通到了唐家村,有限公路之后,经济也慢慢地发展了——然后村子里也开了会,提倡村民养鸭致富。
鸭
和鸭蛋都比
鸡蛋贵一些,喂养得法的话,鸭子每天可以产一只蛋,年底还可以卖。外婆想着自家还有一个等着上大学的孙女,也活动了心思,她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年龄一大把了才开始学习试着养鸭子。
鸭子要吃稻谷玉米才长得好,考虑到现在村里空闲的地方也多,外婆就承包了地,多种稻谷养鸭子。几年下来,虽然有些波折,也慢慢养了三四百只。
养鸭致富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唐家村地方灵,连养出来的鸭蛋都比别地大,每周都有固定的人前来收购。
鸭舍就在土楼的一层,平时非常吵,但是习惯了,也就得觉不。
夜晚十一点,唐宓躺在
上,听着最后一只鸭子停止了叫喊,也慢慢沉入了梦乡。
唐宓起了个大早,她准备去厨房给外婆做一顿早饭,可是到想没外婆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了。晨光中,外婆的白发如此显眼。
“外婆你不用这么辛苦。”唐宓说“我现在拿着学校的助学金。上大学之后也可以申请助学金,你平时好好休息吧。这些鸭子…不用再养了。”
外婆瞪她一眼:“不养鸭子,我这个老婆子还能去么什干?我哪有那么老,需要休息了?”
唐宓语
:“我是说,可以少养点儿啊,不用那么辛苦啊。”
“你懂什么?”外婆不高兴了“一只是养,百只也是养。养多少都是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呢?”
“你干过几天农活啊?批评我了?”
唐宓哑然。外婆的执拗全村有名,从来听不进她的话。
“那,我放鸭子去田里了。”
在其他村人早就盖上了砖瓦房候时的,唐家祖孙俩的屋子依然破旧,为了养鸭子,外婆只保留了必要的厨房、睡觉的卧室和两间谷仓,剩下一楼的房间都改成了鸭舍。
清晨的阳光下,鸭子们也渐渐醒来了,唐宓打开鸭舍,鸭子们争先恐后一扭一扭地跑了出来。她背着背篓,赶着大白鸭进入外婆承包的那几亩稻田,几百只大白鸭很有秩序地、一扭一扭地跳到一望无际的碧绿稻田中嬉戏。
唐宓住不忍笑了,只觉得自己置身大草原牧羊。
唐家村种植水稻,一年二
,鸭子几乎都是放在稻田中养殖的,白天就在稻田里吃虫子和杂草,晚上再赶回鸭舍里,回圈时喂一次就够。
清晨是劳动的时节,村民们都笑着跟她打招呼:“唐宓啊,回来看外婆啦。”
她自小在这个村子里长大,村民都很熟悉她。
唐宓一边围着围栏,一边微笑回答:“是啊。”
唐家村坐落于群山之中,山中泉水小溪无数,然后通通汇集到山下,形成了小河
,河边杨柳青青,美丽非常。她背着背篓走到不远处的溪水边,取出外婆的衣服,把衣服泡在山泉的凹处,然后在岸边坐下来,顺便翻开英语词典背单词。
隔壁的一婶戴着草帽从韭菜田里直起身来,笑着说:“果然是读书人,什么时候也不忘记看书啊。”
“二婶。”唐宓
出个大大的笑容“多看看吧,我明年要高考了啊。”
“你成绩很好,又不用担心试考,哪我家个笨娃,明年就要考高中了,现在天天玩,都道知不他能不能考上好点儿的高中啊。愁死了。”
二婶家的“一娃”大名唐小刚,比唐宓小了两岁,和唐宓一起长大,两个孩子一直很是亲近。唐小刚并不是如他母亲所说是个“笨娃”他现在在镇上的初中念书,学习相当不错。
唐宓说:“小刚在家吗?下午候时的我去检查他的作业。”
“那就麻烦你啦。”
“没事的,二婶,您平时帮助外婆,我感激您都来不及。”
“哎…”二婶放低声音,用一种隐秘的口吻道“说起来,你在城里,见过你舅舅没?”
“没有。”
“你二叔不是在宣州城里打工嘛,我听你二叔说,你舅舅做官越做越大了啊!”农村人大抵弄不清楚舅舅是做什么的,也只能模模糊糊说一句“官”很大了。
“二婶,舅舅的官再大,和我们有没都关系。”
“你二叔说你舅舅现在可厉害了,出入都是司机接送,一帮人上赶着巴结他,很威风啊。你二叔根本不敢跟他打招呼。”
唐宓没作声。她能想象一幕。
“我们这些村子里的老乡亲,卫东看不上也没什么可说的,但他可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对你外婆、对你,真是狠心啊。”二婶又叹了口气,几乎是自言自语般感慨,你家穷,你外公又病…你外婆拉扯两个孩子,吃了多少苦?你妈为了供他读书放弃了上大学呢…卫东现在翻脸不认人,真够让人寒心的。”
听到二婶的叹气声,唐宓默然无语。
“唉,也轮不到我来跟你一个小孩子说这些…我这做长辈的也不像话啊。”
二婶说的事情,她很清楚。唐宓的外婆从来不是诉苦的人,家里的种种家丑也不会宣之于口,但小乡村里根本没什么秘密,人人都有眼睛,什么都看得清楚,什么消息也传得更快。她从小到大,都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村子里的人看着祖孙俩相依为命,也是颇为感慨。若只是穷苦的话,倒也没那么值得同情,毕竟乡下的农民们,家境也都差不多,可唐宓家不一样,的的确确是出了人个一才的。唐宓的外公去得早,给外婆留下一子一女,外婆辛苦拉扯一子一女长大,吃苦受累供儿子唐卫东读书,考上了名牌大学。
二十多年前,唐卫东大约是这十乡八村里最有名的人轻年,他生得一表人才,在这附近的乡村里犹如琼枝秀树一般耀眼,加上学习又好考入名牌大学,一时间被村里人引为榜样。
有一个出息的儿子,村里人都以为,唐家现在终于时来运转,可到想没事情变了。
唐卫东大学毕业之后很快结了婚,对方姓李,据说是很有名的某高官的女儿——当然,村民们不太可能知道高官是谁,但结婚之初,那个女孩在司机随从的护送下,金光灿烂瑞气千条地和唐卫东返回唐家村时,震惊了全村人。
这也是她唯一一次出现在唐家村。接下来的事情不难想象,她只在村里待了短短几个小时,当天就返回了城里,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唐家村。
唐宓的外婆对此很宽容,儿媳妇出身太好,看到山村里的贫苦是概大被吓坏了——但是唐宓的舅舅在那之后,几乎也不回来看望母亲了。
唐宓上小学候时的,舅舅还回过村子一两次,给老母亲送点儿钱。
后来,再也没有出现在唐家村。
然而,关于他的消息还是陆陆续续地传来。
唐卫东大学学的机械专业,毕业之后进了一家汽车企业工作。有了夫人相助,唐卫东的仕途非常顺利,用了比别人更短的时间爬到了这家国企的高层。现在舅舅不过四十一岁,已经是一家资产百亿的汽车制造集团的一把手了。
二婶还在絮絮叨叨,充满感慨,唐宓已经没心情听下去了。
村里人现在提起舅舅,大约是既感慨又鄙夷的。感慨来源于羡慕,在朴素的农村人看来,唐卫东现在这么出息是让人羡慕的,若是可能,村民们都希望跟着他沾点儿光。当然,村民们也知道这不可能,他连帮帮家中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和父母双亡的外甥女都不肯,更何况其他人?没能力帮忙是一回事,有能力却袖手旁观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村民们都说,只可怜唐宓外婆,辛苦多年,养了一只白眼狼。
这就好比中了五百万的彩票之后才发现,自己弄丢了彩票。
外婆从不对唐宓抱怨唐卫东的任何事,但随着唐宓年龄增长,根据她自己的观察,村里人的各种议论,关于舅舅的事情,唐宓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在心中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很多从农村出去的人,得不恨早早洗刷掉身上的农民印记,对于那些不够光彩的过去,都意愿不提及。舅舅就是做得比较干脆的一类人。
在家里待了两天,唐宓又要回学校了。
走候时的,外婆带着唐宓回了屋,小心翼翼地从枕头下翻出一个小布包,慢慢翻开。
小布包里有百元大钞,也有几十块几块几
钱的零钞。唐宓知道,这每分钱,都是外婆用一滴滴的汗水换来的。
外婆
出三百块钱,递给唐宓。
唐宓早就猜到外婆要做什么,只是笑眯眯道:“外婆,这是做什么?学校有给我助学金,一个月八百,我根本用不完的。”
“马上就是十月份了,天气就要变了,你拿钱去买点儿衣服。”
唐宓说:“我有钱买衣服的,我每个月还剩下钱呢,再说去年的衣服还可以穿的。”
“每年都要买点儿新衣服才对。”
“没事啦。”唐宓指了指自己的脸,大言不惭道,外婆,我像你,天生丽质,身材又好,穿什么都好看。”
外婆没忍住,笑起来:“厚脸皮,哪有你这样夸自己的?”
“我就是厚脸皮。”唐宓笑眯眯的,从外婆手里拿了一百块钱,剩下的两百又包回去。
“外婆,钱你留着,给自己多买点儿好吃的。外婆你好好养着身体,别太累了,把鸭子卖掉一大半,养几十只就可以了。”她说“舍不得用钱候时的,你就想啊,我还有个好孙女,以后要赚大钱的。我要活到九十岁,跟着孙女享福的。”
外婆微微笑了,眼睛里都是光。
“好啊,我记住啦。”
回去和来时一样,在路边拦回嘉台县城的中巴车就可以了。和每次一样,外婆在田间对她挥挥手,看着她上了车才回去。
外婆今年六十四岁,虽然
板还直,但毕竟还是老了,背影佝偻,走路的脚步也不如以往稳健,踩在低矮不平的田埂上,有些蹒跚。
就像每次离开时一样,唐宓从车窗里探出头去,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和外婆挥别。但汽车总是要走的“呼呼”叫着拐了个弯,终于把唐家村甩在了身后。
唐宓坐回位子上,慢慢红了眼眶,她怕人看到,默默把脸埋在了手心。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