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下章
作品相关
 【全本校对】《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作者:雾满拦江

 【内容简介】: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的复杂。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序·读史解困惑

 少年读史,时常会陷入深深的困惑。

 这困惑源于楚汉相争。在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的盖世雄风,曾令多少少年心醉神;刘邦的龌龊无赖,又令多少人为之不齿。但最终,地痞氓战胜了磊落豪杰,让我们的历史霎时变得龌龊不堪。

 这个影响深远而广泛,有关楚汉传奇的电视剧播出,地痞版刘邦再度走红。剧中为刘邦设置了巧的台词,诸如,我要命,我要脸‮么什干‬?诸如,把他当个放了吧…所有这一切,恰恰证明了地痞氓版的刘邦,久已深入人心,万难撼动。

 接受这种观念,疑问就自动生成了:倘刘邦只是一介氓,天下英雄如张良、萧何、韩信等又何以追随他?倘刘邦只是一个地痞,又何以能够成就天下基业,将天下英雄玩于股掌之间?

 对此,晋代名士阮籍,曾登广武山,观楚汉古战场,叹息曰:“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意思是说,当时没个像样的人才出现,所以才会让氓刘邦成了气候。

 是这样吗?

 如果这个说法有道理,那么天下之大,人才之多,普天下人的智慧,加起来还不如一个氓。这岂不是说天下人的智商,更是靠不住?

 再翻开司马迁的《史记》,仔细捋清刘项争霸战的进程,就会发现一个极奇怪的现象。在记述中,历史的聚光灯明显打在项羽的身上“拔山力,举鼎威,喑呜叱咤千人废。陵道北,乌江岸西,休了衣锦东归。不如醉还醒,醒而醉”——项羽以其无人可挡的神勇,无可争议地担当了主角。配角刘邦就显得极其可怜,其所谓的争夺天下,不过是在项羽的雷霆攻势之下,仓皇亡命而已。

 可是奔逃之际,历史却突然一个大逆转,神威凛凛的项羽突然软蛋求和,继而垓下之战,十面埋伏,项羽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出局了。

 再想想秦灭亡后,楚霸王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但刘邦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主动向项羽邀战,并最终赢得这场血腥的赛事。可见,历史上的刘邦,并不害怕项羽,而且有充分的把握战胜项羽。

 很明显,史书中的刘邦,与历史上真正的刘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地痞氓版的刘邦,未必是虚假的,但必然不是全部的。

 史书中的刘邦之所以被扭曲,这是太史公司马迁刻意为之。

 我们知道,司马迁不喜欢刘邦,正是刘邦的后人,将司马迁施以宫刑。于男人来说,宫刑意味着奇大辱,甚至比死更让人难堪。司马迁之所以坚决不死,就是为了保存有用之身,通过塑造一个局部真实的刘邦,以达到雪冤屈的目的。

 正如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那样,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司马迁以他的生花妙笔,巧妙地扩大局部,掩盖整体,刻画枝节,湮没主干。通过特写镜头的夸张与放大,让后人失去对整体历史全景的把握。

 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由于过滤掉了人的复杂要素,因其简洁而合了大众思维的需求。所以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但始终难以摆思维的局限,陷于中。

 史书中的刘邦或项羽,过于简化,更接近于卡通人物。如果我们还希望能够在阅读之中获得更多的快——智慧的升华与思想的积淀,那么我们就有理由,通过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以获知单纯的励志之外更多的东西。

 现在这本书就是这样,我们尝试着,努力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这个所谓的扫描,依据的是刘邦从一介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所依据的原理则是依托这样一个法则:

 在刘邦的人生经历中,他所居处的周边环境事件,具有偶然、突发、多变及不确定,总之就是不可控制。而刘邦的选择则带有必然的特点、重复的特点、稳定的特点及确定的特点——一句话,刘邦的个人选择,取决于他既然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决定了他是刘邦,决定了他的人生事业成功。毕竟在当时,所有人都处于和他等同的外部条件之下,但最终的赢家,却是他。

 事实上,纵然历史再过去千秋万代,这一原则仍然恒定不变。任何时代的人,都和刘邦一样,在多变而不固定的环境中作出稳定而系统的选择,选择的成因,取决于‮人个每‬的智慧深浅;选择的结果,则决定了‮人个每‬的成败兴亡。

 这就是此书成稿的唯一目的,我们之所以关注刘邦,是因为我们更关注自己。我们之所以希望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是期望从中找到于我们而言的思想价值。

 是为序。

 雾满拦江于北京  m.iSJxS.cOm
上章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