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又出力又出钱
小妹也没留他,出门走到屋檐下时他不由得自嘲地摇摇头。空气中仍旧飘散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桂花香,他伸手从衣袋里摸出那吉祥符来,第一次拿到这东西时也是在桂花的香味中,他记得很清楚。
张小妹站在窗后面,轻轻挑起帘子依依不舍地想看他回房,却看见他驻足在屋檐下,捧着一枚红色的东西轻轻放到嘴巴前。她好奇地细看他拿的什么东西,光线太暗却没看清楚。
***放下功利虚荣后的淡雅含蓄,是张宁最喜欢的感觉,就像方泠表演的戏。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
寒梨园终于开张,情况和预料中一样乐观。头一晚就是高朋满座,应邀前来的都是南京城多少有点身份的人,这些人不缺钱正是潜在的常客。人们兴冲冲的来看新梨园的第一场戏,无非就是冲着新曲“苏腔”来的,这段日子在金陵是传得沸沸扬扬,今晚正可以听听究竟是何物。
张宁当然要去捧场的,他和苏公子等几个名士一道,坐了大堂中的好位置。木楼上有座有案、地方高视线好,真正是贵宾席,可以居高临下不急不缓地观赏。
俯视大厅中全是人头攒动,坐的和站的位置都满了。等了一阵,人声嘈杂中敲起锣鼓,最先上来的是末角,念白故事楔子。
苏公子要么什说话,因为有点闹只得偏头过来,饶是如此声音也不清楚,好像他是说台词是平安兄写的还是么什说,张宁没听清只好报以微笑。
戏开始了,大多数人开始正儿八经看戏,噪杂声总算才渐渐降低。末下去之后,乐工敲起了木梆,清脆的节奏中只见一袭白裙款款上台来,苏公子等人立刻睁大眼睛聚
会神地看向戏台子,张宁也立刻认出来旦角正是方泠。
她就没穿戏服,穿着素
领襦裙、头发上简简单单一副玉簪,手里拿着一把绸扇,款款走上台来,乍一看上去就像一个居家的大家闺秀一样,非常素雅。
但她的脸上却画了浓浓的戏妆,浓得和张宁见过的京剧戏妆有得一拼,真人脸长什么样根本看不出来,只看脸定不说男女都分不出,像糊了一层面具似的。
木梆打节奏,少顷笛声箫声一起响起,台子上的方泠简简单单便拿着扇子开唱,方唱出一句“素妆才罢”大厅立刻就明显地静下来。
她的身姿手法如信手作来,一点做作之感有没都,又非常柔软缓慢非常有韵味儿,如平
的举止,又如一种特别的轻舞。
唱腔吐气也是婉转悠长、连绵起伏。没有喧嚣热闹没有五彩缤纷,却有含蓄余香千钟柔情,刚刚开场就极具感染力地将人带入了
绵悱恻的浓情境界之中。
逐渐偌大的大堂里无数的看官都没声儿了,只剩下那动人的唱腔和管弦旋律,使那声音愈发具有穿透力,每唱完一句都好像在堂上的木梁上萦绕不去。
这戏的布置的场景完全不如现代影视
真,一看就看到是戏,唱的演的故事方式也和平时说话生活完全不同。但一旦入戏,简直如身临其境,又有无尽的幻想空间。张宁是觉得自己睁着眼睛也做起梦来。
耳边响起雷鸣般的叫好声,张宁才从梦中醒来,暗自叹方泠在戏曲艺术上确实很有天份,或许将她藏起来本就是一种抹杀。在座的人也回过神来,纷纷赞叹,旁边一个老表笑道:“苏兄的曲又到更高的境界了,台上那顾
寒唱得也好。”
苏良臣随手拱了拱手:“马兄这句美言我不否,实受了。”他又笑看向张宁“说起来咱们在扬州就认识了顾
寒,忽然想起咱们还没见过她的芳容。平安兄瞧,她画着这种妆,明摆着不让人看到她的真容嘛。”
“不穿戏服,确实不用画那种戏妆的。”有人附和道。苏良臣又问:“平安兄应该见过顾
寒的模样?”“没有。”
张宁咬定道“她是有夫之妇,或许不便
面吧,这处梨园听说还是她的夫君出的资。”“顾…夫人,呵呵,不见庐山真面,她的夫君也是个神秘人,前阵子我差人打听了一番,只说是茶商,就从来没人见过人。”
苏良臣摇头叹道。她们伪装的身份是要躲避官府密探的,苏公子结
再广,又从何查起?“听戏听戏,过了今晚指不定什么时候还能有耳福。”苏公子道,想了想又加了一句“咱们回头把《西厢记》改一改,或许又可以听一出好戏。”***
吴园要收归公有,里面的大部分官吏胥役也要遣散或另行安排,胡滢退居到太子宾客的位置后一项工作就是清点财产做些善后,虽然他写信来说张宁可以继续住在吴园,但张宁还是打算要搬回家住,南直隶采访使的官职也不复存在。
他正和苏良臣合计着重编《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起源大约在晚唐,至元代王实甫作为杂剧剧本之后,情节大抵成
。
其以才子佳人为内容,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非常适合此时南都士庶的口味,所以张宁等一干人才选中了这本戏为
寒梨园的冬季重头戏。虽然暂时赋闲,张宁却没多少失落感。参与编撰戏曲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不过这种风花雪月的雅趣生活没持续多久,北京就来了调任公文。这倒是在意料之中,采访使机构的人员都在调动,有的调到其它衙门有的被遣散,张宁自然也不例外,他头上的南京礼部郎中衔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不适合年轻官僚,只是此前道知不调任何时会来罢了。
公文先到,然后才收到罗么娘的私人信件,信件应该先发出来、只是效率低下延迟了。张宁猜测这次调动应该有罗么娘的影响,毕竟她爹是朝廷要员。新的官职是礼部仪制司主事,正六品,人事文件是通过吏部下发的正式公文。
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以张宁这样的资历,入仕才一年又只是举人功名,如果没有杨士奇几乎不可能做到六品京官。
从品级上他本来是南京礼部郎中衔、五品,这次调任仪制司主事好像是降级,但实则是提拔。如果平调进北京让他做五品官,反而太吸引眼球、拉仇恨的干法,降两级是好事。
虽然将要离乡进京、离开这秦淮风光好地方,但张宁并没有多少不舍,准备欣然而往。他秉承了前世规规矩矩走人生路的习惯,情知自己现在这个年纪不是贪图享乐候时的,先干点事业成家立业才是这个阶段应该走的路。
而去北京做官当然对发展更好,因为那里是权力中心。至于未完成的《西厢记》、佳人温柔乡的依依不舍,还是先放下罢。
有了前世的经验,张宁充分认识到,人这一辈子要过得好,只要尽量做该做的事做对的事就行了,然后时运别太差。
他把即将离开南京的消息告诉了身边的人,家人、方泠、苏公子等朋友,便开始忙著作一些准备。临行前主要是
待好两件事,一是妹妹的婚事,二是想要
寒梨园里唱《牡丹亭》的戏班子。
第二件事要凑钱向方泠购买,毕竟方泠她们投入了多么那成本。凑钱的来源主要靠苏公子的赞助。
让苏家出钱不是要施舍,而是合作,就像现代有些国家的政治团体还要拉资本家的赞助,资本家可不会专门花钱做慈善。
苏家本身就有意合作,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好事。张宁从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两方面估算那套戏班子的价位,五六千两银随便值得。
方泠付出的成本应该不出几百两,但戏班子的价值本身就包含苏公子的曲、自己填的词、方泠投入的才华,以及名气品牌价值、投资风险回报等方面,不是单凭投入数百两来计算的。
考虑到赞助购买方是苏公子,张宁便打算开价二千两向方泠购买。首先向苏良臣凑钱,苏良臣爽快答应赞助张宁进京费用三千两银。
钱不是借贷,是不也白送。苏良臣邀请到平时有结
的一些同窗好友设宴,当着众人的面提出出资,并让罗锦作为见证人。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说“高义”友谊云云,一边说钱的事。
没有直言张宁要分担什么样的义务,但他是不能赖账的,人要在世上立足总要讲点规矩,不能在圈子里把名声坏了。
张宁拿到银票,便去
寒梨园洽谈购买戏班事宜。事情很顺利,方泠不仅没把它当成生意,而且想要白送那套戏班子。
张宁便说明其中关节:“现在我们三方是一种结盟合作的关系,你若是感情用事破坏这种关系,自己吃亏又于事无益,没有必要。所以二千两银子应该收,我提出这个价格已经考虑过内部关系了,你不要再推辞。”
一旁的桃花仙子也大方地劝道:“既然平安先生把话都说到这份上,咱们就收下吧。何况咱们姐妹把身家都投到梨园里了,总得见点红利。”
方泠这才为难地轻轻点头。桃花仙子笑道:“苏公子真是个金主,又出力又出钱,平安先生结
的好人。”“江湖那套东西你
,士林这套就外行了。”
张宁耐心地解说道“苏公子出手就是几千两,其实对他们家来说不过九牛一
,用九牛的一
作为政治投资,却能得到许多看不见的价值,苏家并不亏。
而我是入仕的人、做官才是我本行,不能本末倒置去光顾着赚钱,我在官场有路但缺钱,也需要苏公子这样的人资助。
这叫一个互利共赢,人个两合作起来,能量可以超越人个两的总和。光谈我会结
,倒不如说苏公子也是同道中人。”
方泠拉了拉桃花仙子的手腕,轻轻耳语道:“我早告诉过你,平安先生虽然年轻,却是可以依靠的人。你相信我识人的眼光罢。”
M.Isj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