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品江山 下章
第三五六章 制科考试(下)
 -

 陈恪的任命十分突然,是在秘阁‮试考‬的前一天,他因退西夏之功,晋升为正五品朝奉大夫、直秘阁,仍判皇家武学院事。

 这道任命一下,满朝皆惊,因为从此以后,陈恪便可以参与军机要务,且办的越来越红火的武学院,还依然在他的手中。

 不是说陈恪要被闲置冷藏了么?如果这算是闲置冷藏,那九成以上的官员,岂不都成了垃圾?

 不过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被引开,因为马上又有一系列重量级的任命下来——为加强边防,参知政事宋庠出守麟州,知开封府欧修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孙汴出知大名府事,原知大名府事李昭亮因年迈致仕,三司使包拯转任枢密副使。

 这一串重要的任命,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赶在制科‮试考‬当下,显然官家是希望减少关注也减少阻力。因为这次离京的两名重臣,都是赵宗实的坚定支持者,李昭亮据传也已经和他穿一条子了。而新入中枢的欧修和包拯,则与陈恪关系匪浅,向来跟赵宗实不到一壶。

 再联想到传闻赵宗绩一旦返京便会封王,让人很难不得出,官家在打赵宗实,扶植赵宗绩一伙的结论。

 可这是‮么什为‬呢?明明科举‮试考‬时,还让庆陵郡王当殿试的总裁官,一副要培养他接位的架势。怎么殿试一过,就开始对他釜底薪了呢?

 不光是朝臣们不明白,赵宗实也一样糊涂着呢。

 得知这几条任命后,他呆坐了一盏茶,方问自己的谋士孟道:“这是何意?”

 “殿下,你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官家了?”孟试探着问道。

 “没有啊。”赵宗实有些烦躁道:“每晨昏请安,循规蹈矩,连气都不敢大声。”

 “那就怪了。”赵宗祐咋舌道:“官家怎么会这么做呢?没道理啊。莫非真是为了加强边防?”

 “不可能。”孟断然摇头道:“孙汴和宋庠是我们的人。欧修和包拯,都是出了名的又臭又硬,且向来不卖殿下的账。中枢两进两出,我们现在竟处在劣势了。”

 “不会吧?”赵宗祐惊讶道。

 “事实如此。”孟叹口气道:“现在两府八公,我们这边有韩相公和王枢相,还有吴奎吴副枢三人。其余五人,竟然全不是我们这边的了…”

 “可‮是不也‬赵宗绩那小子的人吧?”赵宗祐不服道。

 “怎么说呢?似非而是。”孟满嘴苦涩道:“这五人的名声都很好,似乎是不偏不倚、唯皇命是从之臣。但他们不可能没有偏向…欧修乃陈恪的老师,王珪是陈恪的同乡,曾公亮是陈恪武学改革的鉴定支持者。包拯素来欣赏陈恪和赵宗绩,曾经多次为他们说话…富弼这老油条,不会轻易表态,但一旦官家有所倾向,他也会做个顺水人情的。”

 “所以我们是三比四,乃至三比五么?”赵宗祐惊呆了。不是说大局已定了么,怎么转眼就翻过来了?

 “有这个危险。”孟着脸道:“所以我们得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让官家下此狠手!”

 “那个…”赵宗实终于说实话道:“会不会我在殿试通关节的事儿,被发现了?”

 “啊?”孟和赵宗祐同时瞪大眼道:“你不是说,坚决不接受任何请托么?”

 “唉…”赵宗实郁闷道:“说是一回事,做起来可就难了。大家之所以捧我,无非就是因为我仁义,将来跟着我有好处。我琢磨着殿试只是排个名次,又不黜落,何况推不掉的人也不多,就那么十来个,把他们的名次往前挪挪,不过举手之劳,无伤大雅,何必去惹得他们怨念呢?”

 “这话倒也没错。”孟道:“是不是走漏了什么风声,被人拿住把柄了?”

 “不可能。”赵宗实摇头道:“这种事一旦出去,那几家子弟‮子辈这‬就算毁了,谁家敢分毫?”

 “如果官家真察觉到什么,直接把他们打落三甲,或者寻个由头让他们下第,都是可以的。”孟缓缓道:“放榜之后,他们都名列前茅,可见应该没有走漏风声。”

 “那就怪了…”赵宗祐摸不着头道:“莫非官家就是想整我们?”

 “‮么什为‬整我?”赵宗实恼火道:“我还得怎么做他才满意?”他的王府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宫女内侍的数量,只有规制的三分之一。每饮食绝少荤腥、即使正餐也不过三菜一汤,四季衣裳不过六套,换干洗,从无多余。

 他的府里不养歌姬,甚至没有妾室,他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唯爱读书,大半的俸禄都变成了书籍。

 自从奉命在西府协理政务后,他每里阅看公文上千件,夜以继,从无纰漏…让枢密院的官员又羞又愧,工作效率竟然提高了一倍。

 这一桩桩美谈的背后,是他对自己残酷的榨。堂堂大宋王爷如此自,所图自然只有一件事。努力一旦遭到无视,难免生出各种郁闷愤恨…

 “殿下息怒,先问问韩相公的意思吧。”孟赶忙安慰道:“‮定不说‬另有深意呢。”

 “嗯…”赵宗实吐出长长一口浊气。

 ~~~~~~~~~~~

 有人生气就有人高兴。得知欧修和包拯入中枢,陈恪也得以参与军机后,王雱按捺不住兴奋之情,罕见的来到陈恪府上。

 “现在看来,”他那张俊秀柔的脸上,写满了快意道:“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吧!”

 “呵呵…”陈恪笑笑,不置可否。

 其实不怪赵宗实他们摸不着头脑,因为这本就是一次陷害。王雱无从知道赵宗实为一些关系户通了关节,这都无所谓,栽赃可不管你干没干过。

 王雱的方法简单到令人咋舌,其心机之深,却又令人骨悚然。

 他本身就是国子监生,加之手里有新学人做眼线,自然对今科呼声最高的王俊民了若指掌。‮道知他‬对方与韩相公的公子关系匪浅,曾在韩琦老家读书,并对其执弟子礼。

 能得到韩琦的看重,王俊民本身的学识人才,自然出类拔萃。大家都把他看成是第二个刘几…也就是后来的刘辉,认为他是夺魁的不二人选。

 王雱和章惇关系很好,从那里知道,刘辉当年中状元,很大原因是他乃赵宗实看重的人。

 现在王俊民是韩相公看重的人,又众望所归,中状元似乎是水到渠成了。

 王雱由此判断。既然王俊民中了状元也无可非议,那韩相公断不会让状元旁落的。

 如此顺理成章的一件事,却被王雱看到了机会。那就是内外信息的不对称。

 官家虽然在汴京城生活了一辈子,但实则目不能亲见、耳不能亲闻,所知一切都来自于左右。大臣和内侍们告诉他什么,他就知道什么,不告诉他的,他便‮道知不‬。

 当然赵祯知道兼听则明,向来保持多方消息畅通,相互印证,以免被大臣蒙骗。但他近年来身体精力大不如前,军国大事便让他身心俱疲,早已不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王雱从李宪那里打听到,诸如王俊民呼声最高之事,在科举之前官家竟毫无所闻。一条计策便浮上心头,他让李宪在开考后,将此事禀报官家。但只说‘王俊民为状元’六个字,其余的一概不说。

 赵祯不了解前因,猛然听说殿试还未开始,状元便已经被预定了,自然会恼火的认为,自己的抡才大典,被考官们变成了讨好大臣、谋取私利的盛宴?

 如果换成别的皇帝,可能登时爆发雷霆之怒,下令彻查此事。然而赵祯柔,且心机深沉,短暂的愤怒后,他想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看看这帮人的嘴脸。

 于是他破天荒的任命赵宗实为殿试总裁官。这个被认为是有特殊意义的任命,其实是赵祯对赵宗实的重要考验——看看自己疾言厉的谆谆教导,在他那里到底还有没有,哪怕一点用处。看看他有没有胆量对大臣们说不!

 王雱算准了,只要王俊民最后真是状元,赵宗实这伙人就黄泥巴掉到裆里,说也说不清了。就算不是,那也搅黄了对方的状元梦,所以怎么都不亏。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虽然赵宗实被蒙在鼓里,但他也曾有开的机会。就是当时杨乐道和王安石之争…杨乐道十分熟悉王俊民的文章,将之定位状元。但王安石对其不感冒,坚持要另选一位。

 谁都知道,王安石是个没有私心的人,而且学识远胜杨乐道,他的选择自然更公正。

 如果赵宗实选择支持王安石,哪怕保持中立,最后的状元都不会是王俊民。

 可惜,赵宗实只知道,杨乐道是韩琦选定的人,自然要无条件支持他…

 结果,就掉入王雱挖的坑里了…

 ---------------分割-------------

 抱歉抱歉,‮算不还‬晚吧。(。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M.iSJxs.COm
上章 一品江山 下章